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硫化四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滕智平 张萍 +5 位作者 主鸿鹄 郝红缨 秦效英 郝乐 徐红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研究四硫化四砷在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cDNA微矩阵技术检测四硫化四砷作用前后NB4细胞基因表达图谱。筛选出有差异表达的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类基因,合成相应的引物,用RTPCR方法检测口服四硫... 目的:研究四硫化四砷在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cDNA微矩阵技术检测四硫化四砷作用前后NB4细胞基因表达图谱。筛选出有差异表达的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类基因,合成相应的引物,用RTPCR方法检测口服四硫化四砷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缓解前后外周血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类基因的表达,分析四硫化四砷诱导早幼粒细胞凋亡的途径。结果:通过基因微矩阵技术分析发现,四硫化四砷作用NB4细胞有差异表达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类基因包括编码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基因(Apaf1),比值为2.910;编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NAS2基因,比值为0.420。RTPCR检测口服四硫化四砷APL患者缓解前后外周血Apaf1比值2.33,caspase9比值3.21,PNAS2比值0.99。结论: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细胞凋亡效应主要涉及两个基因表达的改变:细胞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基因的表达上调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NAS2基因表达的下调。APL患者PNAS2基因表达没有明显的改变,可能与使用其他药物的影响有关。Apaf1和caspase9表达相应的增高提示,四硫化四砷诱导APL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以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为主的活化途径,而不是通过死亡受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我国云南瑞丽市区HIV感染者HI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滕智平 朱托夫 +2 位作者 段一娟 张家鹏 曾毅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1990~1993年,开始在云南瑞丽地区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HIV的人群中分离淋巴细胞,并对HIV外膜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毒株亚型的分析。目的是了解流行的病毒属于那个亚型以便研制适用于流行区的HIV疫苗。分析结果表明... 1990~1993年,开始在云南瑞丽地区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HIV的人群中分离淋巴细胞,并对HIV外膜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毒株亚型的分析。目的是了解流行的病毒属于那个亚型以便研制适用于流行区的HIV疫苗。分析结果表明:用云南瑞丽地区HIV毒株的envV3-V5区序列与国际各亚型同源性作比较,主要毒株属于HIV-1B亚型[1]。为了监测该地区的HIV毒株的变异情况和追踪该毒株与其它毒株的亲缘关系,1994年10月又在同一地区从静脉注射毒品的感染HIV人群中采样分离淋巴细胞。对env.gp120基因采用套式PCR扩增、ssHMA、(singlrestrandheteroduplexmobioityassay)分析、V3-V5区序列作比较,发现在1990年和1993年属于B亚型的基础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6个样品的分析结果是:B亚型13例,C亚型8例,24例多重感染者,即感染B亚型又感染C亚型。另外1例属于三重感染,在感染B和C亚型的基础上又感染另一亚型。其余1例从电泳行为分析既非C亚型又非B亚型尚有待进一步测序列分析。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我国云南瑞丽地区吸毒感染的HIV-1亚型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型 env-V3-V5 套式PCR ssHMA
下载PDF
应用生物素标记探针进行细胞原位杂交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的EB病毒LMP基因 被引量:5
3
作者 滕智平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应用生物素标记探针进行细胞原位杂交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的EB病毒LMP基因滕智平,曾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关键词原位杂交,EB病毒LMP基因,鼻咽癌我们曾用PCR和同位素标记探针的核酸杂... 应用生物素标记探针进行细胞原位杂交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的EB病毒LMP基因滕智平,曾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关键词原位杂交,EB病毒LMP基因,鼻咽癌我们曾用PCR和同位素标记探针的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人鼻咽癌体外培养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鼻炎肿瘤 疱疹病毒
下载PDF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基因表达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4
作者 滕智平 张萍 +7 位作者 秦效英 潘秀英 郝乐 徐红 史惠琳 江滨 曾毅 陆道培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探索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基因及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的关系。PCR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基因,RT-PCR法检测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变性高效液相分析和序... 探索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基因及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的关系。PCR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基因,RT-PCR法检测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变性高效液相分析和序列测定LTR片段核苷酸序列,对不同株基因序列作同源性的比较分析。PCR结果显示:20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细胞中均获得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扩增产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组中长末端重复序列基因有高的表达,而正常人表达为阴性。与HERV-K家族LTR基因相应区域核苷酸序列比较;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长末端重复序列U3、R、U5区同源性分析有核苷酸的改变,与淋巴瘤对照比较没有大片段的缺失。人类基因组中普遍存在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正常人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中长末端重复序列有不同程度核苷酸碱基的变异,但是,二者比较,这种改变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中有高的基因表达而正常人中没有可检出的病毒基因的表达,嗜酸粒细胞的增多可能与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水平有关,其诱导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机制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RTV) 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核苷酸序列分析 变性高效液相分析(DHPLC)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8E6E7和TPA协同诱发人胚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沈忠英 蔡维佳 +5 位作者 沈健 许锦阶 岑山 滕智平 胡智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病毒和促癌物在食管癌形成中的作用,用带有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E7片段的载体腺病毒(简称HPV18E6E7AAV)感染人胚食管上皮细胞,然后加TPA协同作用,观察细胞转化。将人胚食管切碎,与HPV18E6E... 为了研究病毒和促癌物在食管癌形成中的作用,用带有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E7片段的载体腺病毒(简称HPV18E6E7AAV)感染人胚食管上皮细胞,然后加TPA协同作用,观察细胞转化。将人胚食管切碎,与HPV18E6E7AAV同孵育2小时,在加有10%小牛血清的199培养液培养和传代,形成永生化细胞株,即人胚食管上皮细胞汕头株(SHEE)。实验分两组:一组SHEE细胞在传代至第5和13代时,两次在培养基中加入TPA(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5ng/ml,每次诱导2周,所获得的细胞株称为人胚食管上皮癌细胞汕头株1号(SHEEC1);另一组SHEE细胞培养条件相同,未加TPA,为对照组。细胞转化的形态表型由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35mm软琼脂培养皿接种103细胞(第20代),每组5碟,计算集落形成率;裸鼠皮下接种106细胞检测致瘤性;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PCR检测HPV18E6E7。结果表明:细胞DNA合成和增殖指数(PIx),SHEEC1组(45%)高于SHEE组(34%);高倍体细胞数,S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病理 人胚食管 上皮细胞 HPV18E6E7 TPA
下载PDF
四硫化四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郝红缨 滕智平 陆道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研究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这一过程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受体α(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检测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用... 目的 研究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这一过程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受体α(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检测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反转录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这一过程中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改变。结果 四硫化四砷在 0 .5~ 3μmol·L- 1之间能诱导NB4细胞凋亡 ,在此过程中 ,PML RARα融合基因无明显变化 ,但PML 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四硫化四砷能诱导NB4细胞凋亡 ,其作用靶点可能在PML 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硫化四砷 维甲酸 NB4 细胞凋亡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抗肿瘤药
下载PDF
PML-RARα及RARα融合蛋白在三硫化二砷诱导的NB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郝红缨 滕智平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为研究PML RARα及RARα融合蛋白在三硫化二砷 (As2 S3 )诱导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本研究应用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三硫化二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反... 为研究PML RARα及RARα融合蛋白在三硫化二砷 (As2 S3 )诱导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本研究应用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三硫化二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反转录PCR及Western印迹测定这一过程中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野生型RARα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 ,三硫化二砷在 0 .5 - 2 μmol/L之间能诱导NB4细胞凋亡 ,在此过程中PML RARα融合基因无明显变化 ,但PML 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明显减少。结论提示P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硫化二砷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NB4细胞凋亡 PML-RARΑ融合蛋白 RARα融合蛋白 药理学
下载PDF
用cDNA微矩阵技术分析三硫化二砷作用于NB4细胞后的基因改变 被引量:7
8
作者 郝红缨 滕智平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5-396,共2页
关键词 cDNA微矩阵技术 三硫化二砷 NB4细胞 基因改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β基因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永杰 霍阳 +3 位作者 高旭光 滕智平 任正洪 潘凯枫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63-367,372,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β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选取相匹配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β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选取相匹配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确定Fgβ148及MTHFR 677基因型。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TOAST分型)及相应对照组Fgβ148 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35),余各组两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吸烟或饮酒的FgβCT/TT基因型携带者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Fgβ148 CT/TT基因型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携带FgβCT/TT基因型同时吸烟或饮酒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β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脑梗死与ACE、APOE、MTHFR和Fgβ四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霍阳 高旭光 +2 位作者 滕智平 任正洪 潘凯枫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2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I/D)、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I/D)、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相匹配的脑梗死病例组及非心脑血管病对照组各100例,根据TOAST分型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大动脉粥样梗死组(n=31)及小动脉闭塞组(n=69),并调查其危险因素。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确定四种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及相应对照组Fgβ148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757,95%CI1.168~81.467,P=0.035);ACEID/DD基因型,MTHFRCT/TT基因型和Fgβ CT/TT基因型之间有协同作用(OR3.907,95%CI1.160~13.162,P=0.028);吸烟的Fgβ CT/TT或APOEε4ε3基因型携带者在病例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OR4.854,95%CI1.817~12.970,P=0.002。OR7.792,95%CI1.517~40.010,P=0.014);饮酒与Fgβ CT/TT基因型之间亦有明确的协同作用(OR:22.647,95%CI2.952~173.756,P=0.003)。结论Fgβ 148CT/TT基因型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携带ACEID/DD基因型、MTHFRCT/TT基因型和Fgβ CT/TT基因型,携带Fgβ CT/TT基因型同时吸烟或饮酒,携带APOEε4ε3基因型同时吸烟均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β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载脂蛋白E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高分化及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中Epstein-Barr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的原位杂交与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玲 滕智平 +1 位作者 赵全壁 曾毅 《病毒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了CNE1和C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了CNE1和C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NE1细胞中LMP1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整合在第一号染色体上,CNE3中LMP1基因则随机存在于细胞核内及多条染色体上。用PCR方法分别从CNE1及CNE3中扩增得到了LMP1基因片段(外显子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来自CNE1的LMP1与来自B95-8细胞的LM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极高,达99.5%,而CNE3的LMP1基因与B95-8的LMP1基因同源性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感染膜蛋白 原位杂交 鼻咽肿瘤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素协同作用诱发人肝细胞癌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秀婵 蓝祥英 +5 位作者 周玲 滕智平 张永利 陈炯玉 沈忠英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9,共5页
为了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黄曲霉素 (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 ,以后每周皮下注射AFB1,在裸鼠体内成功地诱发了人肝细胞癌。选 3只裸鼠所形成的肿瘤组织 ,分别再接种裸鼠传... 为了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黄曲霉素 (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 ,以后每周皮下注射AFB1,在裸鼠体内成功地诱发了人肝细胞癌。选 3只裸鼠所形成的肿瘤组织 ,分别再接种裸鼠传代。在裸鼠体内传至 5代后 ,将瘤组织在体外培养、传代 ,建立了 3个肝癌细胞株 ,分别为CBH - 1a、CBH - 1b和CBH - 2。对 3个细胞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 ,细胞生长迅速 ,接触抑制消失 ,细胞增殖核计数Ki6 7阳性细胞占 38 2 %。用EMA单抗检测证实为人来源细胞。核酸原位杂交显示 ,细胞中HBV-X和HBV-S基因阳性 ,PCR可扩增出X 基因 ,证明HBV基因已到瘤细胞中。 3个细胞株细胞再接种裸鼠皮下 ,可再生成肿瘤。此实验证明了HBV协同AFB1在人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黄曲霉素 肝癌细胞株 诱导 癌变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Ⅱ型跨膜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自春 滕智平 +1 位作者 袁静明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8-191,共4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Ⅱ型(HIV-2)的跨膜蛋白gp36,是从外膜蛋白前体中裂解的,它在诱导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和合胞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感染HIV-1或HIV-2的患者,可产生针对病毒结构蛋白(包括包膜表面糖...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Ⅱ型(HIV-2)的跨膜蛋白gp36,是从外膜蛋白前体中裂解的,它在诱导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和合胞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感染HIV-1或HIV-2的患者,可产生针对病毒结构蛋白(包括包膜表面糖蛋白和跨膜蛋白)的体液免疫〔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蛋白 原核表达 HIV-2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协同^(60)钴照射促进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忠英 岑山 +6 位作者 滕智平 蔡唯佳 沈健 陈炯玉 陈志坚 李德锐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为探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促癌剂对食管上皮致癌作用,人胚食管上皮细胞转染HPV协同60钴(60Co)放射观察其恶性转化。用HPV18E6E7AAV转染的人胚食管上皮(SHEE),培养至13代,分为4组,实验组分别用60Co2、4、8Gy照射,每周1次共4周;SHEE未... 为探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促癌剂对食管上皮致癌作用,人胚食管上皮细胞转染HPV协同60钴(60Co)放射观察其恶性转化。用HPV18E6E7AAV转染的人胚食管上皮(SHEE),培养至13代,分为4组,实验组分别用60Co2、4、8Gy照射,每周1次共4周;SHEE未经照射为对照组。细胞形态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DNA合成和定量用3H TdR掺入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染色体众数用常规方法分析;致瘤性用软琼脂培养和裸小鼠接种;HPVDNA用PCR检测。经60Co照射后细胞呈凋亡和坏死(危象期)。8周后SHEE4Gy组细胞增殖,增殖指数(34%)和3H TdR摄入增高,软琼脂培养和裸鼠接种出现致瘤性。对照组SHEE组细胞增殖指数24%,伴有少数3H TdR掺入,裸鼠未成瘤。染色体众数:对照组,58~62;4Gy组,63~65;两组HPV18E6E7PCR呈阳性条带。此结果表明,用HPV18E6E7协同60Coγ射线可以使人胚食管上皮恶性转化,60Coγ射线有加速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皮 人乳头状瘤病毒 ^60钴照射 恶性转化 致癌作用
下载PDF
人T细胞白血病病霉Ⅰ型env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15
作者 段震峰 滕智平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本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整合有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I)的MT-2细胞株中,扩增出HTLV-I外膜蛋白(env)的全基因(1.45kb),并成功地克隆入pUC19载体,构建成env基因克隆en... 本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整合有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I)的MT-2细胞株中,扩增出HTLV-I外膜蛋白(env)的全基因(1.45kb),并成功地克隆入pUC19载体,构建成env基因克隆env/pUC19.利用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GEX-2T,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表达了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的env羧基末端抗原的重组蛋白,融合基因的转录由tac启动子调控。SDS-PAGE结果表明,有一约52kD的目的蛋白带,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0%;WesterNblott及ELISA结果显示,表达产物能与HTLV-I多抗血清结合。本研究为研制HTLV-I的诊断试剂及进一步了解env的免疫学和生物学性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人T细胞白血病 病毒 ENV基因 基因克隆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I b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16
作者 高旭光 霍阳 +2 位作者 彭莉 滕智平 任正洪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I bα基因HPA2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相匹配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PCR扩增GPI bα基因长为588bp的片段,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inl I消化后确定其基因型。结...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I bα基因HPA2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相匹配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PCR扩增GPI bα基因长为588bp的片段,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inl I消化后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在总病例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及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组(TOAST分型)与相应对照组之间GP I bαHPA2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杂合突变型比例(16.1%) 要高于小动脉闭塞型中杂合突变型比例(10.1%),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GP I bαHPA2基因杂合突变型可能并非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 多态性
下载PD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Liver Cells Induced by Hepatitis B Virus and Aflatoxin B_1
17
作者 郭秀婵 蓝祥英 +4 位作者 周玲 滕智平 张永利 沈忠英 曾毅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04年第3期185-190,共6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d aflatoxin B 1 (AFB 1) on hepatocarcinogenesis, the human embryonic liver cells infected with HBV were transplanted to nude mice by subcutaneous route 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d aflatoxin B 1 (AFB 1) on hepatocarcinogenesis, the human embryonic liver cells infected with HBV were transplanted to nude mice by subcutaneous route and the transplanted mice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for study, in which the group A of mice was injected with HBV-infected human embryonic liver cells and followed by injections of AFB 1 once a week (HBV+AFB 1); the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HBV as group A, but no AFB 1 was given (HBV +); the group C was injected with normal human embryonic liver cells and AFB 1 was used as group (AFB 1 +) and the group D or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normal embryonic liver cells without addition of AFB 1.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s of tumor formation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27.3% (6/22) in group A; 0% (0/13) in group B; 13.3% (2/15) in group C and 0% (0/14) in group D respectively. All the tumors formed were proved to be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the tumor tissues were anthrogenetic as demonstrated by EMA monoclonal antibody. The HBV-X and HBV-S genes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tumor tissues by means of slot hybridization and PCR amplific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HBV-DNA genes had integrated into DNA of host cells. Thus, we have successfully induced the human HCC through HBV infec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AFB 1 with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HBV and AFB 1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EMBRYONIC LIVER CELLS HBV AFLATOXIN Malig
下载PDF
在AIDS病人和非AIDS的卡波西肉瘤病人中检测HHV-8基因和抗体 被引量:5
18
作者 滕智平 冯加武 +6 位作者 王爱霞 王自春 余红 徐莲芝 C.Wood 耿运琪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7-87,73,共2页
在AIDS病人和非AIDS的卡波西肉瘤病人中检测HHV-8基因和抗体滕智平冯加武王爱霞王自春余红徐莲芝C.Wood耿运琪曾毅作者单位:100052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滕智平王自春曾毅);天津南开大学生... 在AIDS病人和非AIDS的卡波西肉瘤病人中检测HHV-8基因和抗体滕智平冯加武王爱霞王自春余红徐莲芝C.Wood耿运琪曾毅作者单位:100052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滕智平王自春曾毅);天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冯加武耿运琪);广州海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卡波西肉瘤 检测 抗体 HHV-8基因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包膜糖蛋白gp41的基因重组表达
19
作者 滕智平 李德贵 +1 位作者 高连胜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基因重组表达(HIV1gp41)抗原,并研制一种快速、简便、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国产HIV1免疫检测试剂。方法选用HIV1型BH10毒株的包膜糖蛋白gp41的部分基因(69777497),重组在PBV22... 目的基因重组表达(HIV1gp41)抗原,并研制一种快速、简便、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国产HIV1免疫检测试剂。方法选用HIV1型BH10毒株的包膜糖蛋白gp41的部分基因(69777497),重组在PBV221表达载体上。表达产物通过1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初步分离纯化,根据RF值,切下含特异蛋白的胶带,以Westernblot法转移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免疫血清法检测合格者制备的抗原检测条带,经国家标准参比血清检测。结果获得1株含HIV1gp41基因的重组质粒,其蛋白的特异性表达为8%,经HIV1阳性血清检测和国家标准参比血清检定,该表达蛋白灵敏性、特异性均为100%。结论(1)可以选用单一的gp41作为HIV1感染初筛试剂的抗原。(2)表达载体PBV221其表达的目的蛋白为非融合蛋白,作为试剂中的抗原,可降低检测中的非特异性。(3)该试剂是一种简便、特异、灵敏性高的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重组 GP41 免疫检测试剂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E7基因诱导人胚食管上皮永生化 被引量:29
20
作者 沈忠英 岑山 +4 位作者 蔡维佳 滕智平 沈健 胡智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为研究病毒和肿瘤的关系,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E6E7基因感染胎儿食管上皮,建立一株新的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HEE)。方法HPV18E6E7腺病毒伴随病毒(HPV18E6E7AAV))载体的构建;... 目的为研究病毒和肿瘤的关系,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E6E7基因感染胎儿食管上皮,建立一株新的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HEE)。方法HPV18E6E7腺病毒伴随病毒(HPV18E6E7AAV))载体的构建;胚胎食管组织培养,HPV18E6E7AAV感染,继续培养传代。用光镜、电镜检查其形态;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该病毒片段;用软琼脂培养和裸鼠接种检查致瘤性。结果经过长时间的传代培养,SHEE的表型仍保留原代上皮细胞培养的特征,表现为单层生长和锚锭依赖性生长,在软琼脂培养不形成克隆,接种裸鼠未成瘤。SHEE细胞系电镜检查可见张力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角质蛋白阳性,证实为鳞状上皮来源。FISH和PCR检测显示有HPV18E6E7基因。结论用HPV18E6E7基因建立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HEE,支持HPV18可能和食管癌病因有关的观点,可进一步用以研究食管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皮 聚合酶链反应 HPV18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