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FT-LCD的多路实时采集显示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光义 尹佳琪 +3 位作者 王雪迪 胡康 王岚 滕陈轲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154,共5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TFT-LCD在嵌入式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系统使用7寸TFT-LCD配合单片机PIC18F4520实现多路输入电压的实时采集系统,并最终在TFT-LCD上动态显示多路电压的变化曲线,视觉效果良好。系统设置了信号调理模块,扩大了输...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TFT-LCD在嵌入式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系统使用7寸TFT-LCD配合单片机PIC18F4520实现多路输入电压的实时采集系统,并最终在TFT-LCD上动态显示多路电压的变化曲线,视觉效果良好。系统设置了信号调理模块,扩大了输入电压的动态范围,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输入电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T-LCD 单片机 实时采集 动态范围
下载PDF
风场对SWAN模式在台湾海峡后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滕陈轲敏 岳显昌 +3 位作者 吴雄斌 王少华 黄奇华 张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9,共11页
本文利用SWAN模式模拟分析了CCMP和DASCAT两种常用风场数据在台湾海峡海面的浪场结果。东北季风期3个月的浪场模拟结果与浮标实测波高时序数据相比,偏差均值不大于0.33 m,偏差均方根不大于0.59 m。一般在浮标波高大于3.5 m和小于1.0 m时... 本文利用SWAN模式模拟分析了CCMP和DASCAT两种常用风场数据在台湾海峡海面的浪场结果。东北季风期3个月的浪场模拟结果与浮标实测波高时序数据相比,偏差均值不大于0.33 m,偏差均方根不大于0.59 m。一般在浮标波高大于3.5 m和小于1.0 m时,偏差偏大。6 h分辨率的风场数据相较于24 h分辨率风场数据对应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浮标实测结果。在6 h和24 h分辨率的CCMP风场数据和24 h分辨率的DASCAT风场数据的模拟结果中,两两结果间的空间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0,偏差均值不大于0.32 m,偏差均方根不大于0.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模式 风场 台湾海峡 波高
下载PDF
台湾海峡有效波高的SWAN模式与ERA-Interim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奎 岳显昌 +2 位作者 吴雄斌 周恒 滕陈轲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25,共11页
有效波高是描述海浪的关键参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提供了全球海浪的有效波高,本文选取该数据在台湾海峡2013年3月份的有效波高结果,分别与浮标观测数据以及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 有效波高是描述海浪的关键参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提供了全球海浪的有效波高,本文选取该数据在台湾海峡2013年3月份的有效波高结果,分别与浮标观测数据以及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的数值模拟结果相对比,来分析其预报效果。结果显示:在浮标点,ERA-Interim数据和SWAN模拟浪高数据与浮标浪高数据的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8,ERA-Interim数据的浪高均值约为浮标的51%,为SWAN模拟数据的70%。在台湾海峡区域,ERA-Interim数据与SWAN模拟浪高之间的空间异常相关系数(ACC)月均值为0.51,时序ACC曲线显示,一般在海峡东北口风初起时刻ACC值最小,在风吹遍海峡并增长的过程中,ACC迅速增加,在风速达到最大值之后,ACC开始下降,但ERA-Interim数据与SWAN数值模拟结果在整个海峡区域的浪高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布位置基本一致。综合分析,ERA-Interim数据能够反映台湾海峡区域此时间段的有效波高的时空变化趋势,在数值上有明显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Interim数据 SWAN 浮标 台湾海峡 有效波高
下载PDF
武汉突发E层的季节变化及其与中层风的关系
4
作者 朱品洁 滕陈轲敏 +3 位作者 谷升阳 窦贤康 李国主 解海永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6-382,共7页
通过对2018年武汉站(114.61°E,30.53°N)数字测高仪记录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武汉地区突发E层的特征。研究发现:2018年武汉地区电离层突发E层的临界频率在夏季最高,在冬季有一个次增强现象,在春秋季较低;在正午前最大,在日落后... 通过对2018年武汉站(114.61°E,30.53°N)数字测高仪记录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武汉地区突发E层的特征。研究发现:2018年武汉地区电离层突发E层的临界频率在夏季最高,在冬季有一个次增强现象,在春秋季较低;在正午前最大,在日落后出现小幅度提升,在日出前最低。利用指定动态全球大气气候扩展模型SD-WACCM-X模拟出2018年武汉上空90~140 km高度的平均风场,探讨突发E层与背景风之间的关系,揭示突发E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半日潮汐分量可能诱导突发E层临界频率的半日变化,周日潮汐分量诱导突发E层临界频率的周日变化;突发E层的强度可能与纬向风场120 km高度处的风剪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E层 大气风场 季节变化 风剪切 周日潮汐 半日潮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