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转归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滕雨明 金海强 +3 位作者 孙永安 刘媛媛 南丁 黄一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预测的价值,以及影响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转归。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研究数据库,对6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按照GCS评分分为... 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预测的价值,以及影响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转归。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研究数据库,对6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按照GCS评分分为无意识障碍组5745例(GCS>8分)和意识障碍组591例(GCS≤8分)。使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GCS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人口与社会学因素,以及院前急救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亚型与意识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意识障碍组低教育程度(60.9%vs 46.7%,P=0.000)、利用救护车到院(62.1%vs 18.5%,P=0.000)、心房颤动(10.0%vs 4.8%,P=0.000)、出血性脑卒中(60.9%vs 20.8%,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有规律饮酒(19.3%vs 27.7%,P=0.000)、缺血性脑卒中(36.9%vs78.3%,P=0.000)比例明显低于无意识障碍组。GCS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和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95%CI:0.804~0.858,P<0.01)和0.768(95%CI:0.748~0.787,P<0.01)。与无意识障碍组有关的因素有高水平教育、院前延误>6h、有规律饮酒、出血性脑卒中、到院交通方式(救护车)、心房颤动(P<0.01)。结论GCS可以提供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心房颤动 教育程度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微循环灌注缺损 被引量:12
2
作者 南丁 金海强 +1 位作者 滕雨明 黄一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39-1341,共3页
脑卒中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致残性疾病,大约80%的脑卒中归因于缺血性脑梗死。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微循环 再灌注损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滕雨明 韩广淞 +7 位作者 沙宇惠 吴娟娟 周义钧 冯璐 潘子昂 毛荷娇 徐蔚海 倪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严重程度及临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实验室资料。结果经临...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严重程度及临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实验室资料。结果经临床和影像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34例,其中845例患者24 h内完成了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因分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不同(P<0.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期NIHSS评分(r=0.166,P<0.001)及出院时mRS(r=0.125,P<0.001)呈正相关。二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出院时功能预后不良相关(未经调整OR=1.058,95%CI 1.019~1.099;调整不含NIHSS评分在内混杂因素OR=1.026,95%CI 1.014~1.091;调整含NIHSS评分在内混杂因素OR=1.022,95%CI 0.984~1.061)。NIHSS评分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功能预后不良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血浆D-二聚体水平预测功能预后不良敏感性为54.9%,特异性为66.1%,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09。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及急性期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并可能通过此相关性从而影响功能预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TOAST分型 D-二聚体 NIHSS评分 功能预后
下载PDF
超声评价法优化三氯化铁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滕雨明 金海强 +5 位作者 邢海英 范成河 刘媛媛 南丁 孙永安 黄一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超声评价法优化不同三氯化铁浓度梯度和作用时间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为溶栓及取栓研究提供合适的在体血栓模型。方法选取2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每组5只,分别采用20%、30%、40%、50%四种三氯化铁浓度外敷...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超声评价法优化不同三氯化铁浓度梯度和作用时间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为溶栓及取栓研究提供合适的在体血栓模型。方法选取2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每组5只,分别采用20%、30%、40%、50%四种三氯化铁浓度外敷大鼠单侧颈总动脉,使用14 L高频超声探头,分别在外敷10min、15 min、20 min三个时间点观察血管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选取血管闭塞最佳组大鼠,于干预120 min后观察血管自发再通率及静脉注射尿激酶后的血管再通率。实验结束后,取出干预血管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三氯化铁外敷大鼠颈总动脉20 min、50%浓度组血管闭塞率100%,40%、30%、20%浓度组外敷20 min血管闭塞率分别20%、0%、0%(P<0.001)。外敷120 min后,50%浓度组组血管自发再通率0%、40%、30%、20%组血管自发再通率100%(P<0.001),50%三氯化铁浓度造模组尾静脉注射尿激酶后血管部分再通率为40%。50%浓度组镜下病理显示血栓结构致密,尿激酶干预后管腔部分再通,血栓结构松散。结论采用50%三氯化铁浓度外敷大鼠颈总动脉20 min,可能是在体血栓模型形成的有效条件,该动物模型可能适合溶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三氯化铁诱导血栓 闭塞血栓 超声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