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相变材料在建筑混凝土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满凯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16期18-20,共3页
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关注,建筑混凝土中复合相变材料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研究。文章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概述,随后深入分析了其特性,接着详细讨论了复合相变材料在建筑混凝土中应用的优势,并提出了应用的相关优化措施。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混凝土 节能减排 绿色建筑
下载PDF
机制砂混凝土制备及性能分析
2
作者 满凯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15期45-47,共3页
文章对机制砂进行了概述,随后深入分析了机制砂混凝土的特点,之后进一步通过试验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涵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机制砂混凝土的制备流程,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 文章对机制砂进行了概述,随后深入分析了机制砂混凝土的特点,之后进一步通过试验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涵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机制砂混凝土的制备流程,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和搅拌工艺,最后基于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提升措施,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混凝土制备 抗压强度 耐久性
下载PDF
泵体形状对单作用真空泵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鹏 李晓光 +3 位作者 杨锋苓 刘兆强 齐瑞强 满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4-871,共8页
为了预测泵体形状对单作用双吸式真空泵性能的影响,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对椭圆形泵体和分别以椭圆形的长、短轴为直径的圆形泵体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了椭圆形泵体内部液体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分布情况。结... 为了预测泵体形状对单作用双吸式真空泵性能的影响,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对椭圆形泵体和分别以椭圆形的长、短轴为直径的圆形泵体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了椭圆形泵体内部液体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与采用椭圆形的长轴长度和短轴长度制造的两个圆形泵体相比,椭圆形泵体在散热性能、吸气性能和排气性能方面都优于圆形泵体。在极限压缩比工况下,椭圆形泵体叶轮外部液体的速度分布较为均匀,泵体内部压力场由叶轮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此外,叶轮边缘的压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从入口到出口过程中逐渐升高,并在出口处易形成旋涡,降低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泵 形状参数 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传热
下载PDF
工艺空调新风感应温湿度与实际温湿度偏差纠正
4
作者 满凯 徐庆华 王洪程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年第14期62-63,66,共3页
针对工艺空调新风传感器的温湿度感应值与室外新风温湿度实际值存在较大偏差的现状,分析造成两值偏差原因,提出消除偏差方案,以避免空调新风阀误动作,为保障生产车间工艺温湿度指标和降低动力能源消耗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工艺空调 新风传感器 温湿度偏差 生产工艺指标
下载PDF
新型可变制动升程摇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策略研究
5
作者 满凯 王金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8期61-63,共3页
该文针对目前柴油机使用的制动摇臂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可变制动升程的专用摇臂装置。该装置改变了制动摇臂内部小活塞的驱动装置(将原来的机油驱动,改成电机无级变速驱动),并实现了ECU电控,可根据不同的制动工况、是否制动等进行判断... 该文针对目前柴油机使用的制动摇臂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可变制动升程的专用摇臂装置。该装置改变了制动摇臂内部小活塞的驱动装置(将原来的机油驱动,改成电机无级变速驱动),并实现了ECU电控,可根据不同的制动工况、是否制动等进行判断,输出对应的信号。电控电机驱动制动摇臂内部的小活塞可根据不同工况伸出不同的伸出量,使每个制动工况都处于制动最优值。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测制动小活塞伸出量,便于分析制动故障等。经过优化后的制动摇臂,其制动性能提升10%左右,使发动机的制动配置提升了一个新的档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制动摇臂 制动小活塞 可变制动升程
下载PDF
新生代南极冰盖演化的模拟研究——气候场不确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满凯 魏强 +3 位作者 谭宁 张仲石 李熙晨 刘永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924,共14页
观测显示,南极冰盖在始新世到渐新世交界时期(34 Ma)开始形成,之后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冷而扩张并趋于稳定。以此为约束,可以检验气候模式和冰盖模式在模拟中晚新生代气候和冰盖演化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冰盖模式ISSM4.18,分别使用两... 观测显示,南极冰盖在始新世到渐新世交界时期(34 Ma)开始形成,之后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冷而扩张并趋于稳定。以此为约束,可以检验气候模式和冰盖模式在模拟中晚新生代气候和冰盖演化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冰盖模式ISSM4.18,分别使用两个气候模式CESM1.2.2和NorESM-L模拟得到的新生代气候场为强迫场,对南极冰盖的演化进行了模拟,对比了两种气候场得到的南极冰盖演化的差异。其中,CESM1.2.2模拟采用的CO_(2)浓度是以重建的全球平均温度为约束反推得到的,而NorESM-L模拟则是采用由地质记录中的CO_(2)代用资料重建得到的浓度。结果显示,CESM1.2.2模拟的气候场在30 Ma时可以在东南极形成冰盖,在20 Ma和10 Ma该冰盖持续存在,但始终都没有形成显著的西南极冰盖。而NorESM-L模拟的气候场在10 Ma之前都不能形成冰盖,但在10 Ma时可以形成包括西南极冰盖在内的大冰盖。总的来说,使用CESM1.2.2模拟的气候场给出的南极冰盖演化相对更为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新生代全球平均温度重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古气候 新生代 CESM NorE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