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五”大型多中心课题的实施管理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满艺龙 李小荣 +6 位作者 张凤祥 陈明龙 杨兵 汪道武 姚焰 吴书林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是全国多中心大规模的研究,有参与研究中心众多、研究时间长、样本量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回顾"十二·五"课题前期准备、实施期间进...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是全国多中心大规模的研究,有参与研究中心众多、研究时间长、样本量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回顾"十二·五"课题前期准备、实施期间进行的系列工作,总结课题实施中积累的一些实施管理经验。研究过程中要统一思想,众志成城,构筑坚强统一战线;分区管理,积极组织,构建平台交流网络;合理分工,有序进行,发挥人才梯队优势;悉心沟通,耐心指导,构建人性化交流环境;严格监督,紧守关卡,完善监管反馈机制;学科协作,人才交流,发挥团队集体力量,保证国家攻关课题实施的质量与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室性心律失常 科研管理 经验
下载PDF
单中心10年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荣 张凤祥 +10 位作者 陈明龙 杨兵 杜为 刘榜霞 满艺龙 肖锋 高宇平 靳春荣 汪道武 贾永平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10年来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发病诱因。梗死部位及治疗方式选择等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诊断为AMI的青年(≤4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老年(60~7... 目的:分析单中心10年来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发病诱因。梗死部位及治疗方式选择等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诊断为AMI的青年(≤4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老年(60~75岁)患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青年组106例,老年组112例。46.23%的青年人无明确的病因,饮酒为其独特的诱因。青年组以前壁受累为主,其次为下壁/后壁;而老年组以下壁/后壁受累为主,其次为前壁。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小(P 〈 0.01),而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青年组单纯溶栓治疗。溶栓治疗 + 择期支架植入治疗率明显较老年组高(P 〈 0.01)。结论:青年人应注重体检,改善生活方式。青年AMI较多累及前壁,临床治疗虽积极,但与指南推荐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医院应加快绿色通道建立,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青年人 诱因 治疗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榜霞 李小荣 +6 位作者 杜为 王林林 满艺龙 肖峰 屠苏 汪道武 曹克将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及预后特点。方法:入选HOCM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2组:合并高血压的HOCM患者为H-HOCM组(n=43),无...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及预后特点。方法:入选HOCM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2组:合并高血压的HOCM患者为H-HOCM组(n=43),无高血压的HOCM患者为N-HOCM组(n=37)。随访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N-HOCM组患者相比,H-HOCM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者较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室间隔厚度降低(P<0.05)。药物治疗方面,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均较高(>80%),H-HOCM组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应用率明显高于NHOCM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临床相关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合并高血压的HOCM患者呈高龄趋势,多合并糖尿病,左室呈离心性肥厚,其预后特征有待深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高血压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减轻兔股动脉穿刺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鹏 李凯园 +3 位作者 杨阳 满艺龙 杜凤立 刘淼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2期1817-1822,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是否减轻兔动脉穿刺引起的内皮损伤。方法将兔分为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股动脉穿刺组(P组)和缺血预处理+股动脉穿刺组(IP-P组)。用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皮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一...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是否减轻兔动脉穿刺引起的内皮损伤。方法将兔分为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股动脉穿刺组(P组)和缺血预处理+股动脉穿刺组(IP-P组)。用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皮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相对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KT和p-eNOS的表达,RT-qPCR检测eNOS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IP-P组血管内皮中PI3K、AKT和eNOS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组,低于IP组(P<0.05)。IP-P组p-AKT和p-eNOS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组(P<0.05)。IP-P组eNOS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组,低于IP组(P<0.05)。IP-P组血浆NO含量高于P组,低于IP组(P<0.05)。结论IP可以促进兔血管内皮eNOS磷酸化和NO合成,这可能是动脉穿刺前IP减少内皮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股动脉穿刺 PI3K/AKT ENOS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免疫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满艺龙 曹克将 汪道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2-1074,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心肌梗死后继发的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在经历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后造成梗死区心肌膨出,非梗死区心肌过度肥大,心腔扩大,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心肌梗死后继发的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在经历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后造成梗死区心肌膨出,非梗死区心肌过度肥大,心腔扩大,引起心室几何形态发生变化,并最终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构 心肌梗 免疫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死后 血液动力学障碍 心力衰竭 非梗死区
原文传递
单中心流出道室性早搏门诊调查与心电图特征分析
6
作者 满艺龙 李小荣 +10 位作者 肖峰 杜为 刘榜霞 陈惠平 王子盾 郑雅云 张凤祥 杨兵 汪道武 陈明龙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心血管内科门诊流出道室性早搏(OT—PVC)检出率,分析其基本特征。方法对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本中心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测,并就其中OT—PVC患者情况及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单中心心血管内科门诊流出道室性早搏(OT—PVC)检出率,分析其基本特征。方法对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本中心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测,并就其中OT—PVC患者情况及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接诊患者5545例,检出OT-PVC160例,占2.89%,其中男性62例(38.75%),女性98例(61.25%)。(〉50~60)岁年龄段患者38例,占3.53%,高于其他年龄段。71例OT-PVC患者(44.38%)合并其他类型的心电图异常,依次为T波倒置、ST压低、心房颤动、左房负荷异常及房性早搏。分析发现这71例患者与未合并上述心电图异常的89例OT-PVC患者相比平均年龄偏大[(62.2±12.0)岁vs(46.4±16.3)岁,P〈0.05]。结论单中心心血管病门诊就诊人群心电图OT—PVC检出率为2.89%,其中(〉150~60)岁人群的OT—PVC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OT-PVC患者更易合并其他类型的心电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室性早搏 心电图 门诊患者
原文传递
107例短暂性意识丧失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惠平 肖峰 +4 位作者 郑雅云 李小荣 满艺龙 袁伟 曹克将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12期1915-1917,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特征在短暂性意识丧失(TLOC)107例患者中的初步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住心内科以TLOC为表现,拟诊为"晕厥待查"的患者共107例,通过一系列检查明确病因,诊断明确后对患者病因分类,再对发病... 目的分析临床特征在短暂性意识丧失(TLOC)107例患者中的初步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住心内科以TLOC为表现,拟诊为"晕厥待查"的患者共107例,通过一系列检查明确病因,诊断明确后对患者病因分类,再对发病时不同症状进行比较。结果 107例TLOC患者中13例患者病因不明、癫痫6例、短暂性脑缺血(TIA)4例,明确病因的84例晕厥患者分别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40例、窦房结功能异常(包括快-慢综合征)9例、房室交界区功能异常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心房颤动伴激动经旁路前向传导)3例、Brugada综合征9例、长QT综合征5例、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8例,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3例、肥厚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1例。根据短期风险不同将晕厥患者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心动过缓组与心动过速组2组,分别有54例和30例。根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VVS+心动过缓组:抽搐3例,大小便失禁7例,恶心/呕吐16例;心动过速组:抽搐4例,大小便失禁13例,恶心/呕吐2例。其中2组间大小便失禁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晕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多发生于VVS+心动过缓组;而出现大小便失禁更多见于心动过速组,需要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丧失 晕厥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克将 张澍 +18 位作者 姚焰 吴书林 陈明龙 张凤祥 杨兵 李小荣 魏薇 侯炳波 单其俊 邹建刚 满艺龙 汪道武 居维竹 陈红武 肖峰 陈惠平 杜为 刘榜霞 郑雅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68-172,共5页
背景 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又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其中大多数起源于左心室或右心室流出道.目前关于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IOTPVC)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流行病学调查、预后以及临床干预均缺乏大... 背景 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又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其中大多数起源于左心室或右心室流出道.目前关于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IOTPVC)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流行病学调查、预后以及临床干预均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基本原理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负荷的IOTPVC/NSVT可能对患者的影响不同.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对IVA有效,导管消融是IVA的一线治疗措施.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IOTVA)研究将评估IOTPVC/NSVT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和不同干预方案对IOTPVC/NSVT负荷≥5%的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设计方案 IOTVA研究包括:①调查IOTVA在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的构成比;②随访观察未经干预的IOTVA对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③探讨与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IOTPVC患者的安全性;④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治疗IOTPVC/NS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索IOTVA的临床治疗路径.患者的随访终点包括随访研究中PVC与NSVT出现次数及心脏功能变化等.本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脑钠肽(BNP)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等.结论 IOTVA研究将明确我国IOTVA在门诊与住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构成比,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原理 设计方案
原文传递
基于MEDLINE收录的室性心律失常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9
作者 李小荣 满艺龙 +8 位作者 肖锋 杜为 刘榜霞 郑雅云 顾卫娟 陈椿 张凤祥 单其俊 曹克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 总结分析室性心律失常(VAs)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Go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收录的VAs相关的研究文献(1970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31日),并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地域、期刊及研究主题等分布特征进行计... 目的 总结分析室性心律失常(VAs)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Go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收录的VAs相关的研究文献(1970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31日),并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地域、期刊及研究主题等分布特征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8 411篇,研究文献自1992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后进入平台期.文献发表量前3位国家依次为美国(7 404篇,26.06%)、日本(1 897篇,6.68%)和德国(1 573篇,5.54%),中国居第8位(623篇,2.19%),但中国自2000年后发文总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发文量前3位的城市依次为美国波士顿、美国纽约及日本东京.中国发文量前5位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武汉、上海、南京和广州.发文量前5位的杂志分布是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Circulation、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和Heart Rhythm,它们共发表文献5 964篇,占总量的20.99%.VAs中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及其相关的药物、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射频消融治疗为主要研究主题.结论 VAs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之一,但近年来VAs的研究已到平台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相对发达国家,我国在整体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室性心律失常 GOPUBMED 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MEDLINE收录的肾去交感神经术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0
作者 李小荣 单其俊 +4 位作者 郑雅云 肖锋 满艺龙 顾卫娟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肾去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SD)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Go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收录的RSD相关的研究文献(2000.01.01~2015.10.31),并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地域、期刊及... 目的总结分析肾去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SD)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Go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收录的RSD相关的研究文献(2000.01.01~2015.10.31),并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地域、期刊及研究主题等分布特征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 224篇,研究文献自2010年后呈迅速上升趋势,2014年达334篇。文献发表量前3位国家依次美国(251篇,20.51%)、德国(198篇,16.18%)和澳大利亚(104篇,8.50%),中国排第四位(82篇,6.70%)。发文量前三的城市依次为德国Homburg、澳大利亚Melbourne及荷兰Utrecht。中国城市中武汉发表最多,上海次之。发文量最多的前三位杂志分布是Int J Cardiol、Hypertension和Eurointervention,三者占发表文献总量的15.69%。RSD研究主要涉及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导管消融等,心律失常相关文献仅有56篇(4.58%)。结论 RSD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研究目前相对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也作了较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肾去交感神经术 GOPUBMED 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特征及其院内预后分析
11
作者 孙敏丽 李小荣 +8 位作者 杜为 刘榜霞 满艺龙 肖峰 陈惠平 郑雅云 王子盾 陈彦 曹克将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特征及其住院期间的预后。方法 AMI患者218例中,年龄≤40岁106例(A组),年龄60-75岁112例(B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的日时间分布及院内预后。结果 A组发病高峰时间是上午6... 目的探讨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特征及其住院期间的预后。方法 AMI患者218例中,年龄≤40岁106例(A组),年龄60-75岁112例(B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的日时间分布及院内预后。结果 A组发病高峰时间是上午6:00-11:59(占38.6%),其次是0:00-5:59(占22.8%);B组发病高峰时间是0:00-5:59(占32.2%),其次是上午6:00-11:59(占30.0%)。A组院内死亡率低于B组(5.7%vs.18.8%)(P<0.01)。结论与60-75岁的老年患者比较,40岁以下的AMI患者上午发病者较多,院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亓晓涵 王福 +5 位作者 孙慧 王淑亚 刘楠 满艺龙 张佳兴 才晓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5-592,共8页
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肿瘤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我们已知肿瘤的治疗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肿瘤幸存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显示,患有心血... 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肿瘤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我们已知肿瘤的治疗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肿瘤幸存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显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高血压等患者,肿瘤的发病率也较普通人明显升高。本文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并探讨其对于临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高血压
原文传递
PR间期延长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杜为 李小荣 +4 位作者 刘榜霞 满艺龙 肖峰 曹克将 汪道武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PR间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本院HOCM患者74例,根据PR间期将患者分为:A组(PR>200 ms,n=17)和B组(120 ms≤PR≤200 ms,n=57)。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通过相关性...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PR间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本院HOCM患者74例,根据PR间期将患者分为:A组(PR>200 ms,n=17)和B组(120 ms≤PR≤200 ms,n=57)。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PR间期与超声心动图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心功能、临床症状及治疗方面无差异,但A组的临床症状略为严重。相关性分析显示PR间期与左室内径呈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呈负相关(P<0.05)。结论 PR间期与心脏结构性功能参数相关,PR间期延长的HOCM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PR间期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