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业的制度变革及其绩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漆光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业制度 土地改革 合作化 农村经济改革
下载PDF
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发展与历史趋势的思考
2
作者 漆光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8-11,共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许多新现象。如何正确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 垄断与竞争并存,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最深刻的本质。列宁曾经指出,垄断同与之并存的自由竞争的矛盾。
关键词 竞争规律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垄断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力发展 私人垄断资本 资本关系 自由竞争
下载PDF
从经济思想史上价值理论的论争看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界限
3
作者 漆光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28-29,共2页
从经济思想史上价值理论的论争看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界限漆光瑛(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经济思想史上对价值理论曾有过几次论争,尤其是发生在19世纪初的英法经济学家之间的论争,对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讨论很有启迪,可... 从经济思想史上价值理论的论争看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界限漆光瑛(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经济思想史上对价值理论曾有过几次论争,尤其是发生在19世纪初的英法经济学家之间的论争,对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讨论很有启迪,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理论 经济思想史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学派 生产费用 商品价值 商品交换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创造价值 边际效用
下载PDF
坚持用劳动价值论研究生产要素分配问题
4
作者 漆光瑛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13,共4页
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不是实物交换 ,其理论的局限性是因为研究方法的缺陷。实物交换是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实体时所作的局部假设的例证 ,而不是他的理论前提条件。应该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关键词 实物交换 古典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生产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
下载PDF
对法国资本主义初期经济改革思想的思考
5
作者 漆光瑛 《上海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5-78,共4页
在法国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曾发生过三次经济改革,三种不同的改革思想进行了实践。这三次经济改革,尽管改革思想的内容不同,但都对后来历史的进程以很大的影响,其经验教训也给予后人以思考。
关键词 改革思想 经济改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经验教训 法国 对外贸易 发展时期 重商主义政策 商业资本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一个困惑人的问题:收入差距扩大
6
作者 漆光瑛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17,共2页
在《专访录》一书中,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认为,收入差距大对中国有益无害,中国的收入差距还未走过了头。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主导思想:乐观地看待收入差距的扩大。 笔者对贝克尔的说法有疑虑。 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体制... 在《专访录》一书中,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认为,收入差距大对中国有益无害,中国的收入差距还未走过了头。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主导思想:乐观地看待收入差距的扩大。 笔者对贝克尔的说法有疑虑。 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个人收入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应该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要求,从而,劳动者个人收入出现差距是合理的、必然的。但是,在实际上,针对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人口众多这个特点,实行的是以满足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为基础的低工资制,“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这种分配制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却造成了大家的收入不高、收入差距不大的平均主义状况。因此,在1952—1978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 中国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探索
7
作者 漆光瑛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16,共6页
一、毛泽东思考的历史背景 要了解毛泽东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探索,把握他的基本思路,首先要了解他探索的特殊历史条件。毛泽东的探索是基于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已形成,而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样的一个大环境。 世界经济体... 一、毛泽东思考的历史背景 要了解毛泽东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探索,把握他的基本思路,首先要了解他探索的特殊历史条件。毛泽东的探索是基于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已形成,而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样的一个大环境。 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很长时期,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当然,在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个别地区就有了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的最早的商品交换。到奴隶社会,国家形成了。部分产品作为商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产生了最早的国际性商品交换和最早的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进入封建社会,国际性的商品交换有所发展,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展,尤其是东西方之间,通过海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 世界经济 经济关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一种分析——纪念《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170周年
8
作者 漆光瑛 《上海经济研究》 1988年第1期57-61,共5页
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的相对过剩,揭示这个社会特殊的人口规律,这是马克思的杰出贡献。但是在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中,虽然未作出科学的分析,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考... 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的相对过剩,揭示这个社会特殊的人口规律,这是马克思的杰出贡献。但是在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中,虽然未作出科学的分析,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考察。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有影响的经济学家都曾关注和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列宁指出:“从上世纪末开始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引起了过剩人口的形成,于是在政治经济学面前提出了解释这个现象的任务。”正是在这时,出现了马尔萨斯的《论人口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积累 世纪初 资本家 劳动者 上世纪末 经济学家 生活资料 流动资本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简论斯密对资本主义人口问题的研究——纪念“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二一○周年
9
作者 漆光瑛 《财经研究》 1986年第5期32-35,共4页
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他的代表著。在这部著作里虽然没有以专门的篇章来谈论人口问题,但是,在许多章节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特别比较集中在第一篇中。本文... 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他的代表著。在这部著作里虽然没有以专门的篇章来谈论人口问题,但是,在许多章节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特别比较集中在第一篇中。本文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阐述的资本主义人口问题的思想,进行考察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者 生活资料 非生产性劳动 经济学家 劳动力 制造业 工资水平 资本积累 斯密
下载PDF
从劳动异化思想到剩余价值理论——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些体会
10
作者 漆光瑛 《财经研究》 1984年第3期25-29,共5页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一重要论著中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先是“提出劳动异化的思想,把‘异化’作为基本范畴,来说明历史,批判资本主义,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制度 劳动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根本区别 思想 私有财产 资产阶级 生产行为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讲座 (三)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1
作者 漆光瑛 《财经研究》 1982年第2期72-75,共4页
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理论,从资本的流通过程,即从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进行和实现过程,揭示了个别资本循环和周转的规律。学习这个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谈谈在自学时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 资本周转 三个阶段 货币资本 产业资本 现实意义 职能 资本转化 生产资料 劳动力 办企业
下载PDF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优势”分析与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
12
作者 漆光瑛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40-43,24,共5页
我国1991—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10年规划提出:“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共同富裕的原则”,来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以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这里所包含的“分工、优势”的思想... 我国1991—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10年规划提出:“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共同富裕的原则”,来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以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这里所包含的“分工、优势”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7—19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方经济 发展
下载PDF
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
13
作者 П.扎卡里亚维丘斯 漆光瑛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84年第Z1期7-9,共3页
一、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新课题社会分工及协作是发展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社会分工的深化取决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这又具体表现在... 一、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新课题社会分工及协作是发展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社会分工的深化取决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这又具体表现在生产集中、专业化、协作和联合化等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上。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分工和协作过程,并进而对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专业化 生产组织形式 经济组织形式 社会化程度 联合公司 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进步 生产集中 社会分工 产品生产
原文传递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
14
作者 C.伊万诺夫 漆光瑛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81年第2期7-10,共4页
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七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是为了充分地揭露现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发展的本质特点,证明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克服再生产危机和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並对资产阶级其他学派关于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周期的理... 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七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是为了充分地揭露现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发展的本质特点,证明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克服再生产危机和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並对资产阶级其他学派关于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周期的理论进行评论。首先,应指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的发展发生了重要变化,这表现在:广泛使用各种调节经济的方法加强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周期 当代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七十年 危机期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 周期性
原文传递
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15
作者 C.伊凡诺夫 漆光瑛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81年第1期29-30,共2页
首先应分析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革命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结构的影响。必须指出,当代科技的进步为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了条件,这不仅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且找到了节约生产资料的新途径,其中包括降低基金占用量和物质... 首先应分析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革命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结构的影响。必须指出,当代科技的进步为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了条件,这不仅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且找到了节约生产资料的新途径,其中包括降低基金占用量和物质消耗量的新途径。统计资料表明,如果说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头四十年里,资本主义国家的基金占用量具有增长的趋势,那么,此后,就产生了下降的趋势。比如,在1869—1878年,美国固定资本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5.3;而在1929—1938年,则增加到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科技革命 生产资料 固定资本 社会再生产 生产效率 消耗量 十九世纪 科学技术革命
原文传递
剩余价值规律和垄断利润
16
作者 A.梅尔尼柯夫 漆光瑛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80年第9期1-3,共3页
本文原题为《剩余价值规律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作用特点》。这是苏联大学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授参考资料,共三部分,此处译载其第二、三部分。
关键词 垄断利润 资本主义国家 剩余价值规律 垄断低价 垄断组织 当代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国家 平均利润率 金融寡头 高额利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