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水域鲫鱼外周血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任培丽 张迎梅 +1 位作者 耿广琴 漆永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为探讨污染环境对鱼类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相对无污染的刘家峡水库和污染较严重的黄河白银段为研究地点,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常规方法制血涂片,Giemsa染色,统计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各类血细胞... 为探讨污染环境对鱼类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相对无污染的刘家峡水库和污染较严重的黄河白银段为研究地点,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常规方法制血涂片,Giemsa染色,统计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各类血细胞数量,并用带有数码采集头(Motic B5 Professional Series)的显微镜拍照各类细胞。结果表明,与刘家峡水库相比,黄河白银段鲫鱼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核异常率(P<0·05)和微核率(P<0·01)显著增加;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而嗜中性粒细胞(P<0·01)和血栓细胞(P<0·05)数量显著减少,单核细胞数量虽有减少趋势但两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黄河白银段污染对鲫鱼外周血细胞数量及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外周血细胞 红细胞微核 核异常 水污染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迎梅 邱倩 漆永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3-699,共7页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清除多余或受损线粒体的自噬过程,在调节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和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涉及诸多生理和病理学过程.有关线粒体自噬的研究报道始于21世纪初,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研究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清除多余或受损线粒体的自噬过程,在调节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和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涉及诸多生理和病理学过程.有关线粒体自噬的研究报道始于21世纪初,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研究线粒体自噬的方法众多,各有利弊,但没有一种检测手段可以独立说明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或反映线粒体自噬的活性.本文旨在对目前有关线粒体自噬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及其优缺点等方面做一总结,供线粒体自噬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自噬体 线粒体自噬溶酶体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相关因子对DNA损伤修复调控及肿瘤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蔚蔚 孔金昕 +1 位作者 漆永梅 黄德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613,共7页
细胞在内源性或外源性因子的胁迫作用下会产生各种损伤,包括遗传物质DNA的双链断裂(DSB)。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是哺乳动物细胞中DSB损伤修复的一种主要机制。NHEJ过程中一些主要因子如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交联修复蛋白1C、X射线修... 细胞在内源性或外源性因子的胁迫作用下会产生各种损伤,包括遗传物质DNA的双链断裂(DSB)。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是哺乳动物细胞中DSB损伤修复的一种主要机制。NHEJ过程中一些主要因子如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交联修复蛋白1C、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4/DNA连接酶Ⅳ和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4类似因子对DNA损伤修复(DDR)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任何一种因子的改变都会影响DDR的效率。此外,NHEJ相关因子与肿瘤发生息息相关。本文针对NHEJ相关因子调控DSB修复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并对NHEJ修复相关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 DNA双链断裂 DNA断端接合修复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Rack1敲低促进TGF-β诱导的A54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瑞 张继帅 +2 位作者 叶辉 杨晓 漆永梅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Rack1分子在TGF-β诱导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制备携带不同Rack1干涉序列的慢病毒颗粒,并感染A549细胞建立稳定细胞系。选取敲低效率较高的细胞系,利用MTS... 目的研究Rack1分子在TGF-β诱导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制备携带不同Rack1干涉序列的慢病毒颗粒,并感染A549细胞建立稳定细胞系。选取敲低效率较高的细胞系,利用MTS、细胞划痕、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Rack1敲低后细胞的增殖、TGF-β诱导的迁移及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获得了Rack1稳定敲低的细胞系,Rack1敲低后细胞增殖减慢,TGF-β诱导的迁移加快,钙黏蛋白E(E-cadherin)下调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Rack1分子敲低促进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K1 转化生长因子Β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