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游程理论和Copula函数的干旱特征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王晓峰 张园 +3 位作者 冯晓明 冯玉 薛亚永 潘乃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6-214,共9页
干旱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灾害现象,理解和掌握干旱事件的发生发展状况对防治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选用1960—2015年间陕北黄土高原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月降水数据集,基于游程理论从标准化降水指数中提取出干旱事件的历时和强度,采用拟合优... 干旱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灾害现象,理解和掌握干旱事件的发生发展状况对防治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选用1960—2015年间陕北黄土高原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月降水数据集,基于游程理论从标准化降水指数中提取出干旱事件的历时和强度,采用拟合优度最高的Copula函数对干旱特征变量进行拟合,分析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累计概率和干旱事件的联合重现期,并基于30 a时间间隔的滑动窗口分析联合重现期变化曲线,最后将研究结果运用到陕北地区1995—2010年间干旱实际受灾面积中,进一步分析干旱事件联合重现期与农作物旱灾损失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1960—2015年间陕北黄土高原出现的最低干旱事件频次为94次,最高103次,榆林东部和延安的北部是主要的干旱灾害频发区,延安的东南部和铜川干旱事件发生频次相对较小;2)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的不断增大,二者的联合累计概率和联合重现期也不断增大;3)研究区内不同站点的相同历时不同强度和相同强度不同历时的联合重现期变化曲线变化趋势不尽相同;4)陕北地区农作物实际受旱灾面积与干旱历时和强度密切相关,不同类型干旱事件联合重现期的拟合能够反映该区域实际干旱受灾情况,根据游程理论提取出干旱事件的干旱特征与实际干旱特征较为接近的情况下,理论重现期与实际重现期的误差范围仅在0.1~0.3 a之间。研究可为旱作农业生态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 灾害 游程理论 COPULA函数 干旱重现期 陕北
下载PDF
电子公文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乃青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18期281-281,共1页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不论是在经济亦或是科技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此时许多全新的领域开始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比如电子公文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它是一种全新的事物,不过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对着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干扰到其发展...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不论是在经济亦或是科技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此时许多全新的领域开始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比如电子公文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它是一种全新的事物,不过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对着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干扰到其发展。作者具体的分析了其在发展的时候面对的各种不利现象以及具体的应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文学 公文 电子公文 纸质公文
下载PDF
1981—2019年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婧婷 石浩 +8 位作者 田汉勤 逯非 徐希燕 刘迪 刚诚诚 方善民 秦小羽 潘乃青 王思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560-9576,共17页
农业土壤具有可观的固碳及减碳潜力,有助于减缓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合荟萃分析、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和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1981—2019年间中国华北平原农田土... 农业土壤具有可观的固碳及减碳潜力,有助于减缓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合荟萃分析、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和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1981—2019年间中国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1—2019年间华北平原0—20 cm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523.10±79.36)Tg C((14.56±1.66)Mg C/hm^(2)),并以5.94 Tg C/a(0.12 Mg C hma)的年固持速率稳步增长,占比约为中国农田每年新增土壤有机碳的23.3%。其中,常规农田管理措施,包括无机肥施用、有机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增长的贡献平均为25.1%,即1.49 Tg C/a(0.03 Mg C hma)。相比对照组,氮磷钾无机肥施用可提高22.7%—26.0%的土壤有机碳固定速率,有机肥可提高48.3%,秸秆还田可提高23.4%。同时,上述常规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作用受到土壤本身理化性质的调控,在温度和降水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更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无机肥施用、有机肥施用还是秸秆还田,当投入量超过农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对碳和养分的需求时,土壤有机碳累积速率会显著下降。这也导致2000年后土壤有机碳固持速率明显减缓,由9.4 Tg C/a下降为3.5 Tg C/a。总的来说,过去几十年农田管理措施的改进显著提高了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增加速率,而未来华北平原农田系统固碳潜力仍然可观,但亟待明确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不同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下最佳固碳所需的化肥、有机肥和秸秆投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荟萃分析 随机森林模型 华北平原 农田管理措施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制约全球植被变绿和初级生产力持续增加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晓明 傅伯杰 +13 位作者 张园 潘乃青 曾振中 田汉勤 吕一河 陈永喆 Philippe Ciais 王应平 张橹 程磊 Fernando T.Maestre Marcos Fernández-Martínez Jordi Sardans Josep Peñuelas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4期1462-1471,M0004,共11页
大尺度的研究表明全球植被光合能力和生产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增加,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到其时空异质性.本研究将全球植被绿度变化趋势分为持续变绿、由变绿转为变棕、持续变棕以及不显著变化等不同类型,发现全球植被绿度变棕区域... 大尺度的研究表明全球植被光合能力和生产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增加,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到其时空异质性.本研究将全球植被绿度变化趋势分为持续变绿、由变绿转为变棕、持续变棕以及不显著变化等不同类型,发现全球植被绿度变棕区域持续增加.到2010年以后逐渐超过持续变绿的区域(27.8×10^(6)km^(2),26.4%),达到了39.0×10^(6)km^(2)(全球植被面积的35.9%).这一现象抵消了2010年前12.0%±3.1%(0.019±0.004 NDVI a^(-1))植被绿度增加(2010~2016,P<0.05).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也表现为类似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对于植被胁迫的负向作用,在部分地区超过了温度和辐射对于植被光合的积极作用.目前地球系统模型中的相关模块并不能反映这一正在增加的植被土壤水分胁迫.研究提示随着全球升温作用进一步加强,目前的地球系统模型土地模块可能会高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土壤水分胁迫 时空异质性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升温 ). 植被绿度 系统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傅伯杰 潘乃青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7期771-790,共20页
Modern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grew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geography and has been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geographical disciplines of Euro-America and Russia. Since the 1950 s, integrated studies of physica... Modern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grew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geography and has been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geographical disciplines of Euro-America and Russia. Since the 1950 s, integrated studi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have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fields of comprehensive physical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land studies,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 surface geographical processes.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hange and rapid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problems have boomed in China.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studi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the following issues were proposed as research priorities:(1) coupling of land surface patterns and processes;(2) integrated research on regional responses and adaptation to global change;(3) analysis of human dimensions of the earth system;(4) ecosystem service research from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5)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data and model development;(6) integrated studies on unique geographical units; and(7) important global issues and relevant international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physical geography integrated study PROGRESS PROSP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