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刺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潘传燕 臧云鹏 +5 位作者 廖梅杰 王印庚 荣小军 张正 李彬 陈贵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82,共11页
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方法构建了仿刺参基因组富集CA微卫星序列的基因组短片段文库,筛选得到118条微卫星DNA序列。根据重复单元的排列特点,完美型共83个,占70.4%;非完美型共30个;占25.4%;... 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方法构建了仿刺参基因组富集CA微卫星序列的基因组短片段文库,筛选得到118条微卫星DNA序列。根据重复单元的排列特点,完美型共83个,占70.4%;非完美型共30个;占25.4%;复合型标记5个,占4.2%。选取其中20条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利用这20对引物对采自中国、韩国(西海岸及东海岸)、俄罗斯和日本沿海的野生仿刺参以及美国沿海的具疣拟刺参进行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20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均具有多态性,其中16个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9和0.69,共检测到231个等位基因(102个有效等位基因),在每个座位上获得3~2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6个,20个位点在6个群体中不同程度偏离遗传平衡(P<0.05),所有群体在整体上均表现为杂合子缺失(Fis>0);5个仿刺参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1以上,相似性较高,而仿刺参群体与具疣拟刺参的相似性则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群体与韩国西海岸群体聚类成一支,而俄罗斯群体、韩国东海岸群体和日本群体聚类成另外一支,聚类的先后与它们在地理分布上的海域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微卫星标记 FIASCO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圆斑星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2 位作者 廖梅杰 潘传燕 王妍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4,共13页
采用RACE技术,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的cDNA序列:cGnRH-Ⅱ、sGnRH和sbGnRH。每种GnRH都包括1个信号肽、1个Gly-Lys-Arg连接序列和1个GnRH相关肽。其中,cGnRH-Ⅱ的cDNA全长为568 bp,编码85个氨基酸,ORF为... 采用RACE技术,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的cDNA序列:cGnRH-Ⅱ、sGnRH和sbGnRH。每种GnRH都包括1个信号肽、1个Gly-Lys-Arg连接序列和1个GnRH相关肽。其中,cGnRH-Ⅱ的cDNA全长为568 bp,编码85个氨基酸,ORF为255 bp,5′UTR为141 bp,3′UTR为169 bp。sGnRH的cDNA全长为457 bp,编码90个氨基酸,ORF为270 bp,5′UTR为41 bp,3′UTR为143 bp。sbGnRH的cDNA全长为381 bp,编码98个氨基酸,ORF为294 bp,5′UTR为48 bp,3′UTR为36 bp。分析了3种GnRH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性,圆斑星鲽GnRH与鲽形目鱼类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其次为鲈形目鱼类。对3种GnRH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圆斑星鲽GnRH基因与其他鲽形目鱼类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鲈形目、鲑形目和鳗鲡目鱼类。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3种GnRH基因都在脑中表现出最高表达水平且具有性别特异性表达模式:雌性中不同组织的GnRH mRNA表达水平都相应高于雄性。组织表达分析表明,cGnRH-Ⅱ的mRNA仅在脑中表达,而sbGnRH在各个组织都有表达,sGnRH仅在脑、垂体和性腺中表达。脑中sbGnRH m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成熟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而其他两种GnRH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本研究首次在圆斑星鲽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其组织和季节表达水平变化表明sbGnRH可能是圆斑星鲽生殖调控的关键GnRH类型,本结果可为圆斑星鲽生殖调控机制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GNRH 分子克隆 表达特性
下载PDF
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杀除工艺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印庚 陈君 +3 位作者 潘传燕 翟介明 孙礼娟 刘江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81,共7页
以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为指示菌,研究了循环水养殖系统各环节中细菌分布和消除工艺。结果表明,不健康的苗种携带病原菌进入养殖系统后,可分布在残饵、池壁污物、养殖工具及... 以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为指示菌,研究了循环水养殖系统各环节中细菌分布和消除工艺。结果表明,不健康的苗种携带病原菌进入养殖系统后,可分布在残饵、池壁污物、养殖工具及循环水各处理环节。而弧形筛过滤、曝气池气升、紫外线消毒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消除细菌的三大环节。用5×10-6mol/L的KMnO4溶液浸泡工具2h,对细菌的杀灭率达到100%;用25×10-6mol/L的KMnO4溶液擦拭养殖池壁污物1.5min后,细菌杀灭率高于90%;用100×10-6mol/L浓度的H2O2溶液对养殖舌鳎病鱼进行药浴消毒处理10min,对体表细菌的杀灭率达到了94.49%。对鲆鲽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细菌的分布和消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循环水健康养殖工艺提供理论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鲆鲽类 细菌 消毒 双氧水 高锰酸钾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童艳梅 陈秀荔 +9 位作者 胡庭俊 刘青云 李强勇 冯鹏霏 杨春玲 彭敏 朱威霖 潘传燕 曾地刚 赵永贞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为了探究提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最优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对目前已有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的方法,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和提取次数这5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添加木瓜蛋白... 为了探究提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最优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对目前已有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的方法,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和提取次数这5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添加木瓜蛋白酶提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方法最高效便捷,且当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2次,以及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2.0%时,长茎葡萄蕨藻多糖提取率相对较高,可达到41.24%±0.09%。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长茎葡萄蕨藻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32和0.67 mg/mL。研究表明,使用优化后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法能有效提高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提取率,且长茎葡萄蕨藻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可为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 多糖 木瓜蛋白酶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介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丹 江林源 +3 位作者 潘传燕 秦秀东 罗帮 高雪梅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4期96-98,共3页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占地少、安装简易、效益高等特点,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在推动内陆设施渔业、增加渔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大规模应用,其...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占地少、安装简易、效益高等特点,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在推动内陆设施渔业、增加渔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大规模应用,其尾水处理成为亟需解决的产业问题。笔者简要概述了广西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可供养殖从业者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循环水养殖 渔民收入 圆池 设施渔业 尾水处理 陆基 引领性
下载PDF
漠斑牙鲆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6
作者 覃盼 廖梅杰 +4 位作者 徐永江 潘传燕 李彬 王印庚 张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6,共7页
为评估养殖过程对漠斑牙鲆遗传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山东胶南养殖群体(子一代)和江苏南通养殖群体(子三代)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使用的14对引物中,11对引物在所选取的群... 为评估养殖过程对漠斑牙鲆遗传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山东胶南养殖群体(子一代)和江苏南通养殖群体(子三代)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使用的14对引物中,11对引物在所选取的群体中具有多态性,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了70个等位基因(42个有效等位基因),总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6和0.60。两个群体的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8和1.07,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6和0.51,表明山东胶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江苏南通养殖群体。两个养殖群体间的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1246,遗传距离(Ds)为0.171,遗传相似度为0.8432,表明两个群体中度分化。由此可以得出,在中国随着漠斑牙鲆累代养殖的开展,其遗传多样性下降显著,遗传结构已经出现了显著分化。因此,在将来的繁育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育苗规划以维持漠斑牙鲆的多样性水平并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 养殖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PPARo的原核表达及其多抗制备和纯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潘传燕 冯鹏霏 +1 位作者 张永德 罗洪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为研究尼罗罗非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的表达情况,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PPARδ,纯化重组蛋白并获得多克隆抗体。【方法】对PPARδ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PARδ,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目的】为研究尼罗罗非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的表达情况,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PPARδ,纯化重组蛋白并获得多克隆抗体。【方法】对PPARδ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PARδ,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B2m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21并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用镍柱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B2m-PPARδ,实现了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以包涵体蛋白和可溶性蛋白2种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90 kD;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048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尼罗罗非鱼PPARδ。【结论】成功实现了尼罗罗非鱼PPARδ重组蛋白的融合表达,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后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强的多克隆抗体,为尼罗罗非鱼PPARδ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PPARo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Hsc70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4
8
作者 潘传燕 林勇 +2 位作者 冯鹏霏 张永德 罗洪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2-1279,共8页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Hsc70,纯化该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对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Hsc 70基因,通过双酶切与pET-28a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21中通过诱...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Hsc70,纯化该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对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Hsc 70基因,通过双酶切与pET-28a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21中通过诱导剂IPTG进行原核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并用镍柱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Hsc70,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5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镍柱纯化得到高纯度的Hsc70;该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获得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 048 000;Western blot检测到一条75 ku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尼罗罗非鱼Hsc70蛋白。尼罗罗非鱼Hsc70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制备的重组蛋白和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尼罗罗非鱼Hsc70的功能提供了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Hsc70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卵形鲳JunB基因克隆及其胚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潘传燕 余艳玲 +4 位作者 罗洪林 冯鹏霏 宋漫玲 肖蕊 张永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02-3110,共9页
【目的】明确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JunB基因(ToJunB)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揭示JunB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ToJunB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通过ProtParam、NetSurfP 2.0、TM... 【目的】明确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JunB基因(ToJunB)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揭示JunB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ToJunB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通过ProtParam、NetSurfP 2.0、TMHMM、SignalP、PSORT及NetNGlyc 1.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oJunB基因在卵形鲳鲹17个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2-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32-细胞期、64-细胞期、多细胞期、高囊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末期、胚胎形成期、眼囊期、耳囊期、心脏跳动期、晶体出现期和初孵仔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的To JunB基因(1777 bp)包含344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95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及479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共编码31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5.03 kD,理论等电点(pI)为8.26,呈碱性;总平均疏水指数(GRAVY)为-0.567,为亲水性蛋白。ToJunB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属于非分泌型蛋白,在第39、129和168位氨基酸处各存在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5.67%、延伸链占14.33%、无规则卷曲占50.00%。基于Jun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卵形鲳鲹与黄尾鰤的遗传距离最近,均隶属于鲈形目鲹科。To JunB基因在胚胎发育前期(受精卵至原肠早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至原肠中期达最高值,在胚胎发育后期(原肠末期至初孵仔期)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且ToJunB基因在受精卵至原肠中期共10个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胚胎发育后期的7个时期(P<0.01)。【结论】ToJunB基因在卵形鲳鲹胚胎受精卵至原肠早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于原肠中期达最高值后迅速降低,原肠末期至初孵仔期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说明JunB基因在卵形鲳鲹胚胎发育的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鯵 JunB基因 胚胎发育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规律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化学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鹏霏 马华威 +7 位作者 何金钊 唐东姣 陈秀荔 陈涛 余艳玲 彭敏 杨春玲 潘传燕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94-5801,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化学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用720尾体重为(2.0±0.1)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3个试验组的投喂频率分别为1(F1组)、2(F2组)、3次...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化学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用720尾体重为(2.0±0.1)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3个试验组的投喂频率分别为1(F1组)、2(F2组)、3次/d(F3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F1组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2和F3组(P<0.05)。2)F2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组(P<0.05),F1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3)F1组的胃和肠道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2和F3组(P<0.05)。4)F2和F3组的肌肉总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肌肉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F1组(P<0.05)。F2组的肌肉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和F3组(P<0.05)。F2组的肌肉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F3组的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由此可见,从促进黄颡鱼幼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鱼肉品质的角度考虑,黄颡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化学成分 消化酶活性 氨基酸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与黄颡鱼幼鱼生长、体营养成分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鹏霏 何金钊 +4 位作者 马华威 潘传燕 滕云 孔丽芳 陈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0-55,共6页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不同脂肪水平的颗粒饲料饲喂幼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3.5%、5%、6.5%的豆油,配制成5组颗粒饲料分别饲喂5组黄颡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①3、4、5组黄颡鱼...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不同脂肪水平的颗粒饲料饲喂幼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3.5%、5%、6.5%的豆油,配制成5组颗粒饲料分别饲喂5组黄颡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①3、4、5组黄颡鱼幼鱼增重率显著高于1、2组(P<0.05);②各试验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有较大的相关性及差异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各组鱼体肌肉与各组饲料中的SFA和MUFA相对含量迅速降低,C182n6、C205n3、PUFA和HUFA则均迅速提升;各组鱼体肌肉组织中的SFA、MUF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中同类脂肪酸,而PUFA及n-6 PUFA则低于相应饲料;③C182n6相对含量以5组最高(14.36%);1组鱼体肌肉C205n3(0.77%)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生长指标,4、5组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较好;鱼体中还可能存在C181n9向C161n7和C181n7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水平 黄颡鱼幼鱼 生长 体营养成分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斑马鱼血管新生相关因子PTPRB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鹏霏 肖蕊 +6 位作者 张永德 林勇 宋漫玲 潘传燕 余艳玲 罗辉 罗洪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0-1097,共8页
【目的】原核表达斑马鱼(Danio rerio)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B(PTPRB)并制备多克隆抗体,为研究斑马鱼PTPRB基因功能及血管发育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将斑马鱼PTPRB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B2m构建重组表... 【目的】原核表达斑马鱼(Danio rerio)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B(PTPRB)并制备多克隆抗体,为研究斑马鱼PTPRB基因功能及血管发育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将斑马鱼PTPRB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B2m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21感受态细胞后采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然后以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及免疫效价。【结果】斑马鱼PTPRB蛋白亲水性均值为-0.490,属于亲水性蛋白,且具有较丰富的潜在抗原表位位点,分布均匀,无典型的跨膜区。将斑马鱼PTPRB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B2m成功构建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B2-PTPRB,转化B21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表达,即获得35.0 kD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PTPRB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纯化融合蛋白PTPRB免疫大耳兔,其血清抗体效价为1∶2048000,说明采用融合蛋白PTPRB可有效刺激大耳兔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获得较高效价的PTPRB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TPRB多克隆抗体具良好抗原特异性。采用Protein A/G亲和层析柱对制备获得的PTPRB多克隆抗体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多克隆抗体,纯化后的PTPRB多克隆抗体浓度在10 mg/mL以上。【结论】构建的斑马鱼PTPRB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能高效表达具备良好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PTPRB,以融合蛋白PTPRB免疫大耳兔可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PTPRB多克隆抗体,为研究斑马鱼PTPRB蛋白功能提供有利工具,也为揭示PTPRB在鱼类血管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PTPRB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Lck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永德 林勇 +5 位作者 冯鹏霏 陈忠 杜雪松 黄姻 潘传燕 罗洪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4-2310,共7页
【目的】制备及鉴定尼罗罗非鱼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罗非鱼Lck蛋白功能及其免疫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T-B2m-Lck,然后转入大肠杆菌B21(DH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Ni-NTA... 【目的】制备及鉴定尼罗罗非鱼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罗非鱼Lck蛋白功能及其免疫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T-B2m-Lck,然后转入大肠杆菌B21(DH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Ni-NTA树脂层析柱纯化后,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Lck多克隆抗体,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免疫效价。【结果】尼罗罗非鱼Lck蛋白的亲水性均值(GRAVY)为-0.454,属于亲水性蛋白,具有较丰富且分布均匀的潜在抗原表位位点,无典型的跨膜区。经原核载体诱导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67.0 k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后可获得效价为1∶256000的Lck多克隆抗体,且该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Lck蛋白。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的抗体浓度在10 mg/mL以上,纯度约95%,抗体纯化效果良好。【结论】经原核载体诱导表达获得的尼罗罗非鱼Lck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后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价和特异性,可用于细菌感染罗非鱼后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 原核表达 包涵体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TGF-β1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艳玲 冯鹏霏 +4 位作者 潘传燕 陈晓汉 林勇 张永德 罗洪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7-1412,共6页
为制备尼罗罗非鱼TGF-β1多克隆抗体,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尼罗罗非鱼pET-B2m-TGF-β1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21中诱导表达,将重组表达蛋白质纯化后免疫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 为制备尼罗罗非鱼TGF-β1多克隆抗体,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尼罗罗非鱼pET-B2m-TGF-β1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21中诱导表达,将重组表达蛋白质纯化后免疫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表明,构建的pET-B2m-TGF-β1原核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获得了分子量为5.2×104的重组蛋白质,免疫大耳兔获得效价为1∶2048000的抗尼罗罗非鱼TGF-β1多克隆抗血清,该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原核表达的TGF-β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TGF-Β1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MyD88基因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永德 林勇 +3 位作者 潘传燕 冯鹏霏 陈晓汉 罗洪林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5-602,共8页
为体外表达尼罗罗非鱼髓样分化因子(MyD88)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采用无缝克隆技术将尼罗罗非鱼MyD88基因转入pET-B2m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B21中诱导表达,将表达的MyD88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 为体外表达尼罗罗非鱼髓样分化因子(MyD88)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采用无缝克隆技术将尼罗罗非鱼MyD88基因转入pET-B2m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B21中诱导表达,将表达的MyD88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B2m-MyD88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获得了48.9 ku的重组蛋白,免疫大耳兔获得效价为1∶2 048 000的抗尼罗罗非鱼MyD88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原核表达的MyD88蛋白。原核表达体系的建立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MyD88蛋白在尼罗罗非鱼先天性免疫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MYD88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多糖对杂交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鹏霏 潘传燕 +6 位作者 马华威 陈秀荔 杨琼 陈子桂 冯勇翔 唐东姣 李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85-4494,共10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多糖对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5.02±0.05)g杂交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0.20%、0.40%、0.60%和0.8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多糖对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5.02±0.05)g杂交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0.20%、0.40%、0.60%和0.80%的马尾藻多糖,喂养杂交黄颡鱼60 d后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1)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60%时,与对照组相比,杂交黄颡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杂交黄颡鱼血清总蛋白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且在马尾藻多糖添加量为0.60%及以上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80%时,杂交黄颡鱼胃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80%时杂交黄颡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以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综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消化酶活性,建议杂交黄颡鱼[(5.02±0.05)g]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多糖 杂交黄颡鱼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广西海参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亮华 冯鹏霏 +2 位作者 潘传燕 梁方方 潘传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海参产业发展,综述了广西海参资源和养殖现状,分析了广西海参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广西海参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广西海参养殖业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水平低、设施化水平低、养殖品种单一、种质资... 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海参产业发展,综述了广西海参资源和养殖现状,分析了广西海参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广西海参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广西海参养殖业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水平低、设施化水平低、养殖品种单一、种质资源良莠不齐等问题。建议通过挖掘本地优势种质资源,建立育苗基地;合理规划布局,改善基础设施;开展海参繁养技术研究,提高海参育苗和养殖技术等措施推动广西海参产业健康发展,为广西海洋渔业经济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养殖现状 产业发展 建议 广西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南海北部金钱鱼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敏 肖珊 +7 位作者 陈晓汉 潘传燕 冯鹏霏 陈秀荔 曾地刚 朱威霖 陈慧芳 杨春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51-2860,共10页
【目的】分析南海北部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遗传多样性,明确其群体演化历史和分布动态,为金钱鱼养殖育种及其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福建东山(DS)、广东阳江(YJ)、海南海口(HK)、广西北海涠洲岛(BH)... 【目的】分析南海北部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遗传多样性,明确其群体演化历史和分布动态,为金钱鱼养殖育种及其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福建东山(DS)、广东阳江(YJ)、海南海口(HK)、广西北海涠洲岛(BH)、广西钦州(QZ)、广西防城港(FC)及越南清化(TH)等南海北部的7个金钱鱼地理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分析,利用DnaSP 5.10统计南海北部金钱鱼群体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遗传多样性指数(π),通过邻接法(NJ)构建单倍型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以Network 4.6中的中介连接网络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图,并综合Tajima’s D检验、Fu’s Fs检验及核苷酸错配分布等方法分析金钱鱼群体的历史动态。【结果】7个金钱鱼地理群体的291条Cyt b基因序列定义为33个单倍型(Hap1~Hap33),其中单倍型Hap1、Hap2和Hap7是南海北部金钱鱼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定优势基因型。7个金钱鱼地理群体的Hd为0.54103~0.77436,π为0.00112~0.00171,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00113~0.00171,遗传分化系数(F;)为-0.01734~0.00364,基因流(Nm)为137.03888~inf。不同地理群体的单倍型均无规律地散布在单倍型系统发育进化树上,不存在与地理群体明显对应的系统分支,也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群分布特征。金钱鱼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为100.74%,说明遗传变异全部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即南海北部金钱鱼群体既无群体分化,也无以琼州海峡分隔的组群分化。Tajima’s D检验和Fu’s Fs检验结果均为显著负值,且核苷酸错配分布呈单峰分布,推测南海北部金钱鱼群体发生过群体扩张,且扩张事件约发生在3.4万年前,属于更新世晚期。【结论】南海北部7个金钱鱼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符合高单倍型多样性低核苷酸多样性类型,群体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分化不明显,且群体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具有高度的遗传同质性,符合南海北部金钱鱼是一个随机交配种群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细胞色素b(Cyt b) 遗传结构 单倍型 基因交流
下载PDF
卵形鲳鲹Myostatin基因克隆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洪林 冯鹏霏 +4 位作者 余艳玲 肖蕊 潘传燕 宋漫玲 张永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7,共12页
为研究肌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在卵形鲳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对卵形鲳鲹MSTN基因CDS区进行克隆与分析,并对其14个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克隆获得MSTN基因1322 bp序列。该序列编码3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 为研究肌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在卵形鲳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对卵形鲳鲹MSTN基因CDS区进行克隆与分析,并对其14个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克隆获得MSTN基因1322 bp序列。该序列编码3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2694.85 u,理论等电点pI为5.52,为带负电的蛋白。MSTN蛋白质不存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主要于细胞外部,可能属于分泌蛋白质,易于表达和纯化。MSTN蛋白质无信号肽序列,预测含有17个磷酸化位点。对24种鱼类MSTN基因序列的同源分析发现:卵形鲳鲹MSTN与布氏鲳鲹同源性最高,与黄尾鰤同源性次之;3种鱼类均属鲹科Carangidae,而鲹科鱼类与锯盖鱼科Centropomidae鱼类遗传距离最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MSTN基因在卵形鲳鲹从受精卵到晶体出现期的13个阶段均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初孵仔鱼期表达量迅速升高,极显著高于前13个时期(P<0.01)。MSTN基因可能在卵形鲳鲹孵化后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孵化前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MSTN 基因克隆 胚胎组织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卵形鲳鲹MyoG基因克隆及其胚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永德 冯鹏霏 +4 位作者 余艳玲 潘传燕 宋漫玲 肖蕊 罗洪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90-3098,共9页
【目的】明确卵形鲳鲹胚胎发育中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的表达规律,为阐明MyoG在卵形鲳鲹胚胎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卵形鲳鲹MyoG基因全长序列,通过ProtParam、GOR IV、SWISS-MODEL、TMHMM、SignalP、P... 【目的】明确卵形鲳鲹胚胎发育中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的表达规律,为阐明MyoG在卵形鲳鲹胚胎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卵形鲳鲹MyoG基因全长序列,通过ProtParam、GOR IV、SWISS-MODEL、TMHMM、SignalP、PSORT及NetNGlyc 1.0等在线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yoG基因在卵形鲳鲹不同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胎形成期、眼囊期、耳囊期、心脏跳动期、晶体出现期和孵化期)的表达情况。【结果】从卵形鲳鲹胚胎组织中克隆获得的MyoG基因全长为1379 bp,编码233个氨基酸残基,其蛋白分子量为26059.19 Da,理论等电点(pI)为8.72;不稳定指数为75.23,即MyoG蛋白稳定性较差;总平均疏水指数(GRAVY)为-0.764,属于亲水性蛋白。卵形鲳鲹MyoG蛋白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序列,在第49位氨基酸处存在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卵形鲳鲹MyoG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微体中,不属于分泌蛋白,其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59.23%),其次为α-螺旋(21.46%)和延伸链(19.31%)。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卵形鲳鲹胚胎发育过程中呈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其中,在胚胎发育的前期(受精卵至胚体形成期)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极低,但从眼囊期开始其相对表达量迅速升高,至心脏跳动期达最高值;眼囊期、耳囊期和心脏跳动期3个时期的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胚胎发育前5个时期(P<0.01,下同);从晶体出现期开始,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结论】MyoG基因除了在卵形鲳鲹眼囊期、耳囊期和心脏跳动期的分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在卵形鲳鲹胚胎器官分化形成后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MYOG基因 胚胎发育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