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位肛瘘术前MRI与临床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兆春 陈邑岐 +4 位作者 钱海华 何雯玉 陈玉根 黄继承 曾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I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高位肛瘘,在术前利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结果及术前临床一般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术前MRI在诊... 目的:探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I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高位肛瘘,在术前利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结果及术前临床一般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术前MRI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的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为56.7%;术前MR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的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为53.3%,肛瘘的MR检查与术前一般检查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肛瘘侵犯部位的高低以及内口的位置,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的CTA价值及中医辨证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兆春 祝新 +3 位作者 朱敬荣 于小利 钟庆芳 唐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16层螺旋CTA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该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6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后,使用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并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血管重建图... 目的:探讨和总结16层螺旋CTA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该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6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后,使用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并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能显示下肢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等。结论: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AT检查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病变的诊断及术前评价和筛选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 16层螺旋CT CAT
下载PDF
急性胸痛“一站式”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岩 潘兆春 +1 位作者 于小利 崔延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576-579,581,共5页
目的:对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螺旋CT三联CT血管造影(CTA)扫描,评价其图像质量,分析影响检查成功率的因素,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急诊科及心脏科提供的急性胸痛患者,怀疑为胸痛三联征之一者,行三联CTA检查,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 目的:对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螺旋CT三联CT血管造影(CTA)扫描,评价其图像质量,分析影响检查成功率的因素,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急诊科及心脏科提供的急性胸痛患者,怀疑为胸痛三联征之一者,行三联CTA检查,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并作出诊断报告,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37例患者中,29例图像质量为优,8例为良,所有图像质量均可以满足诊断需要;检查结果分析:主动脉病变(包括夹层、溃疡、壁间血肿等)为10例,肺栓塞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不同程度狭窄5例,冠心病伴肺栓塞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2例,其他胸部及胸廓病变(如肺炎,肿瘤等)3例,未见异常10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成本和高效的检出价值基础上,快速甄别急性胸痛的原因;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128层螺旋CT可获得可满足诊断要求的三联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联CTA
下载PDF
照片灰雾及其改进探讨
4
作者 潘兆春 周志强 《实用医技杂志》 1997年第8期588-589,共2页
随着放射技术质量控制的逐步实行,影像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诊断,优质照片产生前提条件为密度适当,良好的X线诊断密度值在0.3——1.5范围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人眼有最佳的反差感觉。照片上显示出人眼能识别正常组织之间差异和异常变化的情况... 随着放射技术质量控制的逐步实行,影像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诊断,优质照片产生前提条件为密度适当,良好的X线诊断密度值在0.3——1.5范围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人眼有最佳的反差感觉。照片上显示出人眼能识别正常组织之间差异和异常变化的情况,这就是要有良好的对比度和鲜明的锐利度。除此之外,尽量小的照片灰雾,能够增加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诊断 X线照片 灰雾
下载PDF
FS-3D-FISP序列在膝关节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小利 潘兆春 +2 位作者 袁永丰 刘绍伟 崔延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7-879,共3页
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伤性及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已开始应用于骨关节各种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对于大而明显的病变MR常规序列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但对于一些解剖结构微小、隐匿性病灶的显示,常规序列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三维压脂稳态进动... 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伤性及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已开始应用于骨关节各种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对于大而明显的病变MR常规序列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但对于一些解剖结构微小、隐匿性病灶的显示,常规序列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三维压脂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S-3D-FISP)和三维压脂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S-3D-FLASH)等序列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对关节微细病变的显示。现收集70例MR检查的膝关节进行回顾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绍娟 王智涛 +1 位作者 刘钊 潘兆春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与恶性风险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MSCT定位准确率100%。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包括胃间质瘤3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与恶性风险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MSCT定位准确率100%。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包括胃间质瘤30例,小肠间质瘤18例。低危组胃间质瘤22例,病灶直径在5 cm以下,病灶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20/22),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CT强化幅值多小于25 Hu(15/22);高危组胃肠道间质瘤26例,包括胃间质瘤8例、小肠间质瘤18例,病灶直径多在5 cm以上,病灶形态以分叶状多见(20/26),坏死、钙化多见,分别为23/26、14/26,增强扫描后肿瘤CT增强幅值多在25 Hu以上(18/26)。3例肿瘤发现肝转移。结论 MSCT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定位,其CT表现特征与恶性风险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SCT可以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恶性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恶性风险
下载PDF
MRI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赵辉 朱俊飞 +1 位作者 潘兆春 钱海华 《福建中医药》 2010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2例高位肛瘘患者行切开挂线术。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及MRI评估术后肛门控便功能及括约肌损伤情况;MRI分别作... 目的探讨MRI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2例高位肛瘘患者行切开挂线术。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及MRI评估术后肛门控便功能及括约肌损伤情况;MRI分别作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其中横断面T1WI、T2WI、T2WI抑脂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矢状面及冠状面分别做STIR和T2WI。结果32例术后3个月肛门失禁者共11例,Wexner评分1~5分5例,6~10分3例,11~15分3例,16分~20分0例。磁共振成像显示11例均有不同程度括约肌损伤,其中内括约肌缺损11例,合并外括约肌缺损9例,合并耻骨直肠肌缺损5例,肛直环缺损较明显者8例。结论MRI能较好地在显示肛门括约肌及其缺损情况,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及括约肌损伤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术后肛门功能 括约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R在肋骨骨折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毅强 潘兆春 汪维 《中国新医药》 2003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的CR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500例胸部外伤患者,均行CR及传统X线平片检查,其中32例诊断较为困难者,行透视下切线位点片。结果本组500病例共检出肋骨骨折612处,3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84.80%、91.99%、8.01%。结...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的CR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500例胸部外伤患者,均行CR及传统X线平片检查,其中32例诊断较为困难者,行透视下切线位点片。结果本组500病例共检出肋骨骨折612处,3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84.80%、91.99%、8.01%。结论CR能够早期诊断肋骨骨折,尤其对腋中线、肋部及膈下骨折,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平片,与透视下切线位点片比较,尚存在体位单一固定,切线角度不易准确把握,不能及时观察肋骨动态结构改变之不足,但CR操作简便,灵活快捷,图像清晰,后处理功能强,可及时弥补其不足。我们认为CR检查结合透视下点片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临床应用 CR 点片 切线位 检出率 诊断 结论 透视 中线
下载PDF
相同注射速率下不同部位CTA图像的质量分析
9
作者 仇英萍 钟庆芳 +3 位作者 崔延安 潘兆春 陈海泓 王志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245-124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斑块纹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卢璐 于小利 +1 位作者 潘兆春 徐俊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斑块纹理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8年08月至2020年08月江苏省中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院区(原南京市胸科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斑块纹理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8年08月至2020年08月江苏省中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院区(原南京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92例初诊冠心病患者,按照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研究组(MACE组,n=48)和对照组(非MACE组,n=244)。比较两组冠状动脉CTA斑块纹理参数,如平均值、方差、峰度、偏度、熵、角二阶矩、对比度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CTA斑块纹理参数中冠心病患者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评估斑块纹理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冠状动脉CTA斑块纹理参数比较显示,研究组平均值小于对照组平均值[(42.181±5.864)比(50.400±16.204),t=-5.1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方差高于对照组方差[(215.147±39.408)比(177.414±51.526),t=5.2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熵大于对照组熵[(1.638±0.138)比(1.520±0.254),t=4.0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角二阶矩低于对照组角二阶矩[(0.029±0.007)比(0.046±0.014),t=-10.8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方差(OR=1.012,95%CI 1.001~1.023,P=0.027)、熵(OR=105.197,95%CI 4.658~2376.009,P=0.003)、角二矩阵(OR=0.001,95%CI 0.000~0.001,P=0.001)为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方差、熵在预测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时表现出了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方差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方差临界值选取175.5,当方差>175.5时诊断MACE发生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49.3%,约登指数为0.347。熵临界值选取1.350,当熵>1.350时诊断MACE发生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9%,约登指数为0.201。结论冠状动脉CTA斑块纹理参数分析在预测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中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斑块 纹理分析 冠心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荣洲 潘兆春 张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8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管电压100k Vp,对比剂270mg I/ml,i Dose...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管电压100k Vp,对比剂270mg I/ml,i Dose4迭代算法,对照组患者管电压120k Vp,对比剂350mg I/ml,滤波反投影算法。观察两组患者CTA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HU、SN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D、碘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CTA图像合格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具有可行性,能够减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 对比剂 低管电压 迭代重建算法 头颈部CTA
下载PDF
X线胶片处理技术的质控
12
作者 陈秀国 潘兆春 《实用医技杂志》 1996年第7期497-497,共1页
1.胶片:为确保最佳影像。首先应注意胶片包装合上的有效标注,并保证在其有效期内;其次要注意胶片的正确贮存,诸如避光、严防射线、压力、高温及有害气体侵蚀等。还要对每批胶片进行感光性能测试。从而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投照曝光条件,为提... 1.胶片:为确保最佳影像。首先应注意胶片包装合上的有效标注,并保证在其有效期内;其次要注意胶片的正确贮存,诸如避光、严防射线、压力、高温及有害气体侵蚀等。还要对每批胶片进行感光性能测试。从而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投照曝光条件,为提高X线摄影质量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检照技术 X线胶片 处理
下载PDF
MR在腔内悬吊挂线法和高位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兆春 钱海华 +2 位作者 陈岩 高希法 祝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MR检查在腔内悬吊挂线法和高位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MR检查,检查后行腔内悬吊挂线法和高位置管引流术治疗。统计MR检查对肛瘘位置及内口诊断的正确... 目的分析术前MR检查在腔内悬吊挂线法和高位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MR检查,检查后行腔内悬吊挂线法和高位置管引流术治疗。统计MR检查对肛瘘位置及内口诊断的正确率;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MR检查对肛瘘位置及内口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2.05%和87.18%,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术后并发症为10.26%,术后复发为1.2%。结论高位肛瘘患者术前行MR检查能提高肛瘘位置及内口诊断的正确率,腔内悬吊挂线法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腔内悬吊挂线法 MR
下载PDF
乳腺X线及CT成像在乳腺分叶状肿瘤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兆春 张翔 +3 位作者 王荣洲 张鸽 丁媛媛 崔文静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及CT成像鉴别乳腺分叶状肿瘤G1级与G2/G3级的影像特征,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搜集了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乳腺X线及40例CT从临床、X线及CT征象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乳腺X线及CT成像鉴别乳腺分叶状肿瘤G1级与G2/G3级的影像特征,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搜集了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乳腺X线及40例CT从临床、X线及CT征象进行评估。应用卡方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有意义的特征及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当X线及CT上肿瘤直径分别大于4 cm及3.25 cm时,提示为G2/G3级肿瘤,P=0.025、0.05。高级别肿瘤更易呈现深分叶或多结节融合状,P值为0.004及0.046。CT上肿瘤的边界、均匀性对于分级的鉴别P值为0.018及0.016。X线对于分叶状肿瘤的分级鉴别曲线下面积达0.831(敏感性74.2%,特异性85.7%),CT检查曲线下面积达0.834(敏感性72.4%,特异性81.8%)。结论乳腺X线及CT成像均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且效能相近,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任意一种检查,均可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术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检查 CT 分叶状肿瘤 良恶性鉴别
下载PDF
一代书城,百年春秋——九江财专图书馆建筑创作札记
15
作者 潘兆春 聂文晶 《江西建材》 2001年第2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图书馆 建筑创作 建筑设计 九江财经专利学校
下载PDF
微机在放射科的运用
16
作者 潘兆春 《实用医技杂志》 1996年第7期516-517,共2页
计算机用于放射科,用来管理胶片,既可省去许多烦杂的手续,而且使管理有条理,具有科学性,更加有利于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可以达到常人难以做到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将着重介绍微机数据库在放射科的运用。 1.硬件要求:... 计算机用于放射科,用来管理胶片,既可省去许多烦杂的手续,而且使管理有条理,具有科学性,更加有利于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可以达到常人难以做到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将着重介绍微机数据库在放射科的运用。 1.硬件要求:IBM—PC、长城系列及其兼容机,内存容量在512K字节以上系统配置均可运行汉字DSASE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医学 微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玻璃幕墙隐患及对策
17
作者 梁豪 潘兆春 《江西建材》 2000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玻璃幕墙 隐框玻幕 隐患 对策
下载PDF
数字成像与屏/胶系统在肋骨骨折的心得
18
作者 潘兆春 沈毅强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的数字成像与屏/胶区别及临床心得。方法:对已确诊的500例胸部夕卜伤患者,均行cR及传统屏微x线检查,其中32例诊断较为困难者,行透视下切线位点片.结果:本组500病例共检出肋骨骨折612处,三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84...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的数字成像与屏/胶区别及临床心得。方法:对已确诊的500例胸部夕卜伤患者,均行cR及传统屏微x线检查,其中32例诊断较为困难者,行透视下切线位点片.结果:本组500病例共检出肋骨骨折612处,三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84.80%、91.99%、8.01%。结论:数字成像能够早期诊断肋骨骨折,尤其对腋中线、肋部及膈下骨折,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平片,与透视下切线位点片比较,尚存在体位单一固定,切线角度不易准确把握,不能及时观察肋骨动态结构改变之不足,但CR操作简便,灵活快捷,图像清晰,后处理功能强,可及时弥补其不足。我们认为CR检查结合透视下点片成为最佳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点片 切线位 检出率 诊断 数字成像 CR检查 心得 结论 透视
原文传递
MR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邑岐 钱海华 潘兆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MR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30例高位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准确... 目的:探讨MR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30例高位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6.7%;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3.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肛瘘侵犯部位的高低以及内口的位置,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高位肛瘘 诊断
原文传递
活体供肾术前评估中16层螺旋CT的价值
20
作者 殷立平 苏健 +3 位作者 张平 潘兆春 黄海青 顾晓箭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43-745,共3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活体供肾血管、肾实质、泌尿系统评估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4年以来41例活体肾移植供体临床资料,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集肾动脉期、静脉期以及排泄期的影像数据,采用MIP、VR、MPR和CRP等三...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活体供肾血管、肾实质、泌尿系统评估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4年以来41例活体肾移植供体临床资料,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集肾动脉期、静脉期以及排泄期的影像数据,采用MIP、VR、MPR和CRP等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供体肾动脉、肾静脉、泌尿集合系统和肾实质情况,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41例供肾动脉显示,34例双肾单支动脉供血,其中2例左肾动脉、3例右肾动脉分支较早;4例右肾见一支副肾动脉,3例左肾见一支副肾动脉;术中证实有1例右副肾动脉,1例左肾动脉早期分支未能在影像中显示清楚,准确率95.1%。41例供肾静脉显示,37例双肾静脉为单支,4例右侧双支肾静脉;术中证实5例右侧双支肾静脉未能在影像中显示,准确率87.8%;泌尿集合系统显影满意,1例左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供体肾脏血管、泌尿集合系统、肾实质解剖及可能的病理情况,给临床肾移植术前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可作为供体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肾移植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后处理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