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次裂枣枣酒发酵菌相变化及工艺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凯旋 甘峰 +2 位作者 李志西 王晨 张俊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采用直接发酵工艺和蒸煮后发酵工艺进行酿酒。对直接发酵工艺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相变化进行研究,比较2种发酵工艺对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次裂枣原料中有害微生物主要包括霉菌和大肠杆菌。在发酵过程中,第3天时大...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采用直接发酵工艺和蒸煮后发酵工艺进行酿酒。对直接发酵工艺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相变化进行研究,比较2种发酵工艺对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次裂枣原料中有害微生物主要包括霉菌和大肠杆菌。在发酵过程中,第3天时大肠杆菌的存活量降至0.03MPN/mL以下,第6天时检测不到霉菌。发酵后期酒液中的微生物主要为酵母菌,还有少量乳酸菌和醋酸菌。直接发酵工艺得到的枣酒酒精体积分数、Vc质量分数、多酚质量浓度分别为8.9%、45.8μg/g、1.184g/L;蒸煮后发酵工艺所得的枣酒酒精体积分数、Vc质量分数、多酚质量浓度分别为7.8%、47.7μg/g、1.153g/L。与蒸煮后发酵工艺相比,直接发酵工艺得到的枣酒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质量浓度较高,杂醇油质量浓度较低,甲醇质量浓度符合国家标准(<0.4g/L)。因此,直接发酵工艺得到的枣酒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酒 发酵工艺 菌相分析 品质分析
下载PDF
果汁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俊娜 甘峰 +2 位作者 李志西 林德慧 潘凯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40-243,共4页
为提高果汁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开发特色纤维素功能性食品,以葡糖醋杆菌CGMCC 3917为实验菌种,以苹果汁和梨汁为发酵培养基生产细菌纤维素(BC),研究果汁用量和酵母膏添加量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两种果汁生产的细菌纤... 为提高果汁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开发特色纤维素功能性食品,以葡糖醋杆菌CGMCC 3917为实验菌种,以苹果汁和梨汁为发酵培养基生产细菌纤维素(BC),研究果汁用量和酵母膏添加量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两种果汁生产的细菌纤维素在产量、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差别。结果表明:梨汁发酵生产的细菌纤维素产量明显高于苹果汁,可达46.343g/100mL;其BC干膜复水率显著高于苹果汁,BC干膜的总糖含量稍高于苹果汁。两种果汁发酵生产的细菌纤维素在湿膜持水量及干膜的纤维素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以及微观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梨汁 葡糖醋杆菌 细菌纤维素
下载PDF
国有商业银行转型中的信用风险度量研究
3
作者 潘凯旋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面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深刻影响,本刊与中国工商银行团委联手推出"银行转型中的风险防范"专题,希望我们的银行观念、行为和命运能得到大改变,做到基业长青!
关键词 信用风险度量 国有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体系 西方商业银行 新资本协议 内部模型 信用评级 银行业 计量模型
下载PDF
仿生非光滑车外后视镜罩气动减阻降噪机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鑫 阮新建 +3 位作者 汪硕 王宁 王佳宁 潘凯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3,共8页
使用DrivAer汽车模型来研究仿生非光滑车外后视镜罩减阻降噪机理.风洞试验验证了LES(Large Eddy Simulation)和k-ε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说明车外后视镜会导致空气阻力和空气噪声增加.在DrivAer汽车模型外后视镜罩造型表面应用仿生非光滑结... 使用DrivAer汽车模型来研究仿生非光滑车外后视镜罩减阻降噪机理.风洞试验验证了LES(Large Eddy Simulation)和k-ε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说明车外后视镜会导致空气阻力和空气噪声增加.在DrivAer汽车模型外后视镜罩造型表面应用仿生非光滑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车外后视镜上应用仿生非光滑结构,使整车阻力降低5.9%,侧窗外响度降低19.4%;仿生非光滑结构通过改变边界层流动状态,促使涡垫效应形成,减少来流能量损失,提高流场稳定性,进而对整车气动阻力和噪声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仿生学 风洞试验 计算流体力学 减阻降噪
下载PDF
多轴载荷下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失效预测:一种失效经验模型
5
作者 张彪 陈鑫 +2 位作者 潘凯旋 赵康明 于贵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096-3100,共5页
搅拌摩擦点焊(FSSW)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技术,是适用于汽车铝质车身关键构件连接的新型工艺,且接头在服役期间处于显著的多轴应力状态。本工作采用5052H32和6061T6两种汽车铝合金制备了多种连接工况下的常规FSSW焊接接头,通过多轴加载实验... 搅拌摩擦点焊(FSSW)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技术,是适用于汽车铝质车身关键构件连接的新型工艺,且接头在服役期间处于显著的多轴应力状态。本工作采用5052H32和6061T6两种汽车铝合金制备了多种连接工况下的常规FSSW焊接接头,通过多轴加载实验获取其在多角度准静态拉伸下的失效强度,进而提出了多轴载荷下依赖于合矢力的宏观破坏准则,并给出了基于幂函数形式的临界载荷力经验判据模型,所拟合的失效包络线和实测数据吻合良好,最大预测误差为11.8%;进一步讨论了不同车用连接工况对FSSW接头静态失效特性的影响。此经验模型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预测,有益于该类接头的强度安全评价和有限连接单元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铝合金 搅拌摩擦点焊(FSSW) 多轴抗拉强度 失效经验模型
下载PDF
母亲的短信
6
作者 潘凯旋 《金山》 2007年第6期42-42,共1页
"妈妈,原来游子的一条短信就能让一位母亲如此地快乐,竟然就这么简单。儿子明白了。妈妈我想你,妈妈我爱你。"
关键词 我爱你 嗡嗡声
原文传递
搅拌摩擦点焊瞬态输入组合热源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鑫 潘凯旋 +1 位作者 张彪 沈传亮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6-1323,共8页
为得出搅拌摩擦点焊瞬态温度场,依据摩擦学原理,建立了由均布面热源与双椭球体热源耦合的新型组合热源模型,并同时考虑搅拌针正压力与材料属性的瞬时变化。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2 mm厚6061-T6铝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点焊(FSSW)下压、停留... 为得出搅拌摩擦点焊瞬态温度场,依据摩擦学原理,建立了由均布面热源与双椭球体热源耦合的新型组合热源模型,并同时考虑搅拌针正压力与材料属性的瞬时变化。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2 mm厚6061-T6铝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点焊(FSSW)下压、停留、冷却三个阶段的温度场瞬态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焊接热循环测定实验验证了新型组合热源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转速对于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得出搅拌摩擦焊接不发生相变的机理为温度通过材料屈服应力的变化实现的负反馈调节。此新型热源模型为研究FSSW全过程温度瞬时变化及焊点成形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工艺 搅拌摩擦点焊 铝合金 温度场 热源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大涡模拟的离散格式改进方法及应用
8
作者 陈鑫 阮新建 +3 位作者 李铭 王宁 王佳宁 潘凯旋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6-1763,共8页
应用大涡模拟(LES)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仿真时,高阶离散格式虽然能够提高数值精度,但更高网格分辨率的要求会大大提高计算量。对现有离散格式进行合理改进,建立更高效率和精度的离散格式,能够在降低网格要求的同时保证数值精度。... 应用大涡模拟(LES)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仿真时,高阶离散格式虽然能够提高数值精度,但更高网格分辨率的要求会大大提高计算量。对现有离散格式进行合理改进,建立更高效率和精度的离散格式,能够在降低网格要求的同时保证数值精度。本文基于Gauss linear和Upwind两种常用离散格式,混合建立一种改进离散格式。基于类车体Dshap算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3种离散格式下大涡模拟的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离散格式具有更高的求解精度和收敛性。进一步应用经过改进的离散格式,采用大涡模拟分析不同离地间隙下类车体Dshap的外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地面的存在能够提高模型的气动稳定性;合适的离地间隙能够使模型在保持较低气动阻力的同时降低气动升力。本文方法可以为大涡模拟车外流场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离散格式 大涡模拟 地面效应 计算流体力学
原文传递
搅拌摩擦点焊接头拉伸-剪切行为的等效建模
9
作者 陈鑫 于贵申 +2 位作者 张彪 潘凯旋 杨立飞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0-1197,共8页
针对车身焊点最主要的拉伸-剪切载荷的仿真,提出了内聚力焊点模型(CZWM)的等效建模方法。通过单焊点接头的剪切和多角度拉伸对焊点的初始损伤和断裂能进行测定,建立接头的等效模型。该模型与单焊点接头的拉伸-剪切过程相吻合。同时,通过... 针对车身焊点最主要的拉伸-剪切载荷的仿真,提出了内聚力焊点模型(CZWM)的等效建模方法。通过单焊点接头的剪切和多角度拉伸对焊点的初始损伤和断裂能进行测定,建立接头的等效模型。该模型与单焊点接头的拉伸-剪切过程相吻合。同时,通过3种双焊点接头对CZWM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ZWM在拉伸-剪切失效载荷(TSFL)和失效位移(FD)的最大偏差分别为9.3%和7.1%;双焊点接头的焊点分布与外载荷方向平行时接头承载最强,垂直时承载最差,斜交居中。该模型为车身FSSW焊点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搅拌摩擦点焊 内聚力焊点模型 拉伸-剪切行为 失效载荷 焊点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