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作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
作者 潘剑罡 柯俊龙 张惠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通过CTA评估尤瑞克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作用及疗效。方法:收集6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予以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尤瑞克林0.15 PNA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 目的:通过CTA评估尤瑞克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作用及疗效。方法:收集6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予以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尤瑞克林0.15 PNA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 d,应用CTA的rLMC评分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差异,并以NIHSS评分及ADL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rLMC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促进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形成,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尤瑞克林 软脑膜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Lp-PLA_2和L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潘剑罡 吴昊 廖峰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9期102-104,共3页
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关系。方法抽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2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血清Lp... 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关系。方法抽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2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血清Lp-PLA2、LDL-C水平等进行测定,同时选择40例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按照两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状况,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4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0例,颈动脉斑块组78例,其中稳定斑块42例,易损斑块36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Lp-PLA 2、LDL-C水平。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Lp-PLA2为(328.72±76.62)μg/L、LDL-C为(3.58±0.85)mmol/L;正常对照组Lp-PLA2为(61.31±14.81)μg/L、LDL-C为(2.21±0.72)mmol/L(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PLA 2、LDL-C水平比较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Lp-PLA2为(289.08±69.16)μg/L、LDL-C为(3.42±1.06)mmol/L明显要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Lp-PLA 2:(218.16±48.62)μg/L、LDL-C:(2.63±0.86)mmol/L(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Lp-PLA 2:(386.72±84.25)μg/L、LDL-C:(3.86±1.14)mmol/L则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 2、LDL-C水平Lp-PLA 2(406.38±96.11)μg/L、LDL-C:(4.12±1.24)mmol/L较稳定斑块组Lp-PLA 2(317.06±80.23)μg/L、LDL-C:(3.51±1.08)mmol/L明显升高(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Lp-PLA2水平和LDL-C水平无明显相关(r=0.238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 2、LDL-C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017,95%CI:1.018~1.025;OR=1.039,95%CI:1.013~1.068)。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与Lp-PLA2、LDL-C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两者的含量来对其炎症程度和斑块易损度进行有效判断,且Lp-PLA2水平可能独立于LDL-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降纤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剑罡 韩陈保 郑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3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意义。方法比较8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浆Fib含量及降纤酶治疗的疗效。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Fi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降纤酶...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意义。方法比较8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浆Fib含量及降纤酶治疗的疗效。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Fi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降纤酶治疗后Fib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Fib含量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降纤酶能降低Fib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剑罡 刘洲 柯俊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1-1443,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ICAM-1在PIS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收集PIS患者60例(进展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7例(非进展组),分别测定起病后1、3...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ICAM-1在PIS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收集PIS患者60例(进展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7例(非进展组),分别测定起病后1、3、7、14 d的血清ICAM-1含量,然后分析它与PIS、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抽烟、饮酒的关系。结果:进展组ICAM-1水平更早达高峰,在起病后1、3、7、14 d 4个时间点也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合并糖尿病、吸烟的患者ICAM-1浓度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在进展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的患者ICAM-1浓度明显高于其余患者(P<0.05)。结论 :ICAM-1水平在PIS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与糖尿病、高血压、抽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潘剑罡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3-754,共2页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6例VBI患者分为碟脉灵治疗组58例,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48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浆ET水平的改变并对眩晕症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6例VBI患者分为碟脉灵治疗组58例,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48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浆ET水平的改变并对眩晕症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率达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0.8%(P<0.01),并能显著改善脑血管特别是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P<0.05或P<0.01);能显著降低血浆ET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碟脉灵治疗VBI疗效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浆ET水平以达到改善脑血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脉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 内皮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粘附分子-1、P-选择素和von Willebrand因子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潘剑罡 刘洲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on)、vonWillebrand因子(vWF)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ACI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on)、vonWillebrand因子(vWF)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ACI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selection和vWF的水平。结果在ACI患者发病24小时内,sICAM-1为(268.65±51.82)ng/ml、P-selection为(20.48±6.32)ng/ml、vWF为(179.67±54.18)%,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ACI患者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2)sICAM-1,P-selection和vWF与ACI的发生发展及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细胞间粘附分子-1 P-选择素 VONWILLEBRAND 因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剑罡 周海红 张惠婷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ACI患者为ACI组;ACI组根据ACA阳性与否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ACI组再根据脑梗死是否复发...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ACI患者为ACI组;ACI组根据ACA阳性与否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ACI组再根据脑梗死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测定各组血清中ACA、D-二聚体含量。结果:ACI组ACA阳性率为46.7%,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D-二聚体水平(0.92±0.38)mg/L,高于对照组(0.38±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中ACA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1.35±0.31)mg/L,高于ACA阴性组(0.56±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复发组ACA阳性率为45.7%,高于初发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CA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抗心磷脂抗体 D-二聚体
下载PDF
脑力隆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剑罡 田亚莉 钟望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评价脑力隆在偏头痛治疗中对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与治疗效果关系。方法 将83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脑力隆治疗组42 例,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41 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对头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 目的 评价脑力隆在偏头痛治疗中对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与治疗效果关系。方法 将83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脑力隆治疗组42 例,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41 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对头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MCA、PCA、ICA血流速度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 <0.01),治疗组的MCA、PCA、IC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1或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脑力隆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治疗偏头痛中疗效更显著,这可能与其对血液粘度的明显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力隆 经颅多普勒 血液流变学 神经内科
下载PDF
GMP-140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邢永前 夏绪刚 +1 位作者 潘剑罡 陈小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P-140 脑血栓 自由基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燕珍 许志恩 +3 位作者 赵斌 罗泽斌 朱育昌 潘剑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发病2周内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责任病灶的梗死面积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20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发病2周内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责任病灶的梗死面积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20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5cm;B组20例,中等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为3~5cm;C组16例为小面积梗死,梗死灶直径<3cm(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第2天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观察在脑梗死急性期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与梗死灶面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为(13.30±4.29)U/L;脑梗死A、B及C组患者的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分别为(5.55±2.14)U/L,(9.07±2.53)U/L和(15.59±7.49)U/L;NIHSS评分A、B及C组分别为(19.00±6.48)分,(8.75±7.01)分以及(4.81±5.33)分。A,B两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6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红细胞生成素变化轻微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内源性 红细胞生成素 EPO 免疫法 神经功能
下载PDF
Htra2基因内含子5-59A/G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西耀 陈煜森 +4 位作者 何芳梅 赵磊 刘梁芳 潘剑罡 赵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粤西地区汉族人群中Htra2(又被称作Omi)基因内含子5-59A/G位点(rs2241027)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6例PD患者和109例健康人的Htra2基因... 目的探讨粤西地区汉族人群中Htra2(又被称作Omi)基因内含子5-59A/G位点(rs2241027)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6例PD患者和109例健康人的Htra2基因内含子5-59A/G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46.4%)倾向高于对照组(36.7%)(P=0.073);AA基因型频率(21.4%)亦倾向高于对照组(11.0%)(P=0.072)。经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男性AA基因型频率(25.7%)高于对照组(10.3%)(P=0.041);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48.6%)倾向高于对照组(34.6%)(P=0.051)。结论 5-59A/G位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型均可能增加PD的发病风险,特别是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a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华 夏绪刚 +3 位作者 潘剑罡 邢永前 陈小江 马晓昕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是否有助于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设计。30例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的脑梗塞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未经照射的26例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用Fugl-M...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是否有助于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设计。30例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的脑梗塞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未经照射的26例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在治疗后15、30、45d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在30d恢复显著,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氦-氖激光 血管内照射 脑梗塞 肢体功能 物理治疗
下载PDF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心房颤动复律的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灿 夏宗彦 +2 位作者 夏小明 许金成 潘剑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2期73-74,共2页
对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心房颤动(Af)同步直流电复律20例患者的复律过程进行观察和随访,探讨复律的影响因素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结果表明:复律时出现心律失常组的年龄(43.4±3.1岁)、Af持续时间(50.7±... 对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心房颤动(Af)同步直流电复律20例患者的复律过程进行观察和随访,探讨复律的影响因素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结果表明:复律时出现心律失常组的年龄(43.4±3.1岁)、Af持续时间(50.7±16.8月)、心瓣膜病程(160.7±30.2月)、左房内径(48.2±7.3mm)等均高于未出现心律失常组(依次为:34.7±4.5岁、21.6±10.2月、101.5±23.5月、42.1±4.5mm),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复律放电能量与病人年龄、Af持续时间、转复时心率、左房内径等因素有关。复律时除应注意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应适当调整放电能量以使复律易于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 复律 二尖瓣成形术 心房颤动
下载PDF
乙肝核心抗体IgM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相关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亚莉 潘剑罡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IgM)及其它伴随因素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取21例癫痫持续状态与32例非持续状态癫痫病人的血液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及电解质检测, 同时头颅CT、脑电图辅助定位、定性检查,并行病史和一般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IgM)及其它伴随因素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取21例癫痫持续状态与32例非持续状态癫痫病人的血液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及电解质检测, 同时头颅CT、脑电图辅助定位、定性检查,并行病史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癫痫持续状态组病人乙肝两对半检测HBcIgM大于5U者较癫痫非持续状态组显著增高(P<0.05),血清钾增高,年龄偏小也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BcIgM的大量复制及高血钾与低龄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抗体 癫痫持续状态 血清钾 年龄
下载PDF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15
作者 何芳梅 潘剑罡 +3 位作者 赵西耀 袁华 牟翔 陈煜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频率41.5%(54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8.5%(7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GG型频率44.9%(53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5.1%(65例)。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及A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在脑梗死组,C1040T多态性的CC型占50.0%(65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50.0%(65例);而对照组分别为CC型51.7%(61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48.3%(57例)。C1040T多态性的CC型及T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及C1040T单核苷酸多态性(CT或TT基因型)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因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16
作者 何芳梅 李亚军 +2 位作者 张蓓 潘剑罡 陈煜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例同期体检者的TAFI基因编码区G505A的...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例同期体检者的TAFI基因编码区G505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505A的GG基因型占35.4%(46/130),GA+AA基因型占64.6%(84/130);而对照组分别为49.2%(58/118)、50.8%(6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脑梗死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4%(157/260)、39.6%(103/260),对照组分别为69.9%(165/236),30.1%(7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0,95%CI:1.330~5.317,P=0.006)。结论 TAFI基因G505A的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肢体运动功能观察
17
作者 邱德贵 郑华 +1 位作者 阚开松 潘剑罡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3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速避凝治疗 急性脑梗塞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不同类型癫痫患者血清尿酸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
18
作者 梁维 潘剑罡 +1 位作者 廖志敏 金聪丽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血清尿酸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16例癫痫患者(病例组)及11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尿酸和NSE水平。根据发作特点将病例组分为抽搐组(72例)、非抽搐组(44例)以及频发组(70例)、非...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血清尿酸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16例癫痫患者(病例组)及11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尿酸和NSE水平。根据发作特点将病例组分为抽搐组(72例)、非抽搐组(44例)以及频发组(70例)、非频发组(46例),分别比较各组尿酸和NSE水平。结果 各组血清尿酸和NSE水平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抽搐组高于非抽搐组,频发组高于非频发组(均P<0.01)。结论 癫痫患者血清尿酸和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尿酸和NSE在不同类型的癫痫患者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尿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VEGF、BDNF、IL-12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国聪 陈军 +2 位作者 潘剑罡 廖志敏 刘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2期1986-19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2(IL-12)与急性脑梗死(ACI)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广东医科大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为ACI组,并对应年龄和性别匹配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2(IL-12)与急性脑梗死(ACI)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广东医科大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为ACI组,并对应年龄和性别匹配选取同期100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ACI组进行评价分组,比较两组及ACI组治疗后1、3个月血清VEGF、BDNF、IL-12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中VEGF、BDNF、IL-12单独及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临床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ACI组患者血清中VEGF、BDNF、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ACI患者通过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预后不良组治疗后1、3个月血清VEGF、BDNF、IL-1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GO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为0.862(95%CI:0.7920~0.9320),其特异度为97.3%、敏感度为9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BDNF、IL-12水平均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I患者疗后康复期血清VEGF、BDNF、IL-12水平逐渐降低,在评价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治疗ACI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HIF-1α、FSTL1、CBF、SITS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分析
20
作者 梁国聪 陈军 +2 位作者 林力峰 张惠婷 潘剑罡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4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血流量(CBF)、出血风险评分(SITS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确诊...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血流量(CBF)、出血风险评分(SITS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治疗24 h后进行头部磁共振检查,根据静脉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24例)和非HT组(72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病史等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HT的危险因素,使用头部CT血管造影(CTA)技术测量患者CBF,记录SIT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患者HIF-1α、FSTL1水平,采用ROC分析HIF-1α、FSTL1、SITS、CBF对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溶栓时间、NIHSS、SITS评分、HIF-1α、FSTL1、CB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IF-1α≥57 pg/ml、FSTL1≥7 ng/ml、SITS≥7分、CBF<50 ml/100 (g·min)是影响患者HT的独立危险因素。HT组HIF-1α、FSTL1、SITS评分均高于非HT组,CBF低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HIF-1α、FSTL1、SITS、CBF及其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715、0.653、0.741、0.610、0.849。结论:HIF-1α、FSTL1、SITS评分、CBF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HT的关系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相关水平的变化评估患者H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 头部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