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辅助下尺神经松解前移治疗肘管综合征
1
作者 李成利 胡佩伦 +3 位作者 袁野 段古满 高靖涛 潘勇卫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95-896,共2页
2016年10月~2018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采用内窥镜辅助下尺神经松解前移治疗1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9~73岁。左侧4例,右侧10例,双侧1例。病程1~4... 2016年10月~2018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采用内窥镜辅助下尺神经松解前移治疗1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9~73岁。左侧4例,右侧10例,双侧1例。病程1~48个月。McGowan分级:Ⅱ级7例,Ⅲ级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内窥镜 尺神经松解 松解皮下前移
下载PDF
生物蛋白胶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勇卫 孙永华 +2 位作者 韦加宁 田光磊 王澍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生物蛋白胶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种禽褐鸡60只,随机分为生物蛋白胶组(FG)和生理盐水组(NS),每组各30只动物。将第三、四趾趾深屈肌腱切断,作改良Kessler法缝合,不修复腱鞘,然后在腱鞘内肌腱周围及皮下按分... 目的研究生物蛋白胶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种禽褐鸡60只,随机分为生物蛋白胶组(FG)和生理盐水组(NS),每组各30只动物。将第三、四趾趾深屈肌腱切断,作改良Kessler法缝合,不修复腱鞘,然后在腱鞘内肌腱周围及皮下按分组注入相应药物。术后第2、4、6周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2、4、6周,组织学检查示两组动物肌腱吻合处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及肌腱的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别。缝合处粘连半定量评分、将肌腱拉出鞘管所需最大力量、耗功,FG组与N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FG不能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但不影响肌腱的愈合进程,也不引起额外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蛋白胶 预防 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 实验研究 肌腱 FG 止血剂 术后粘连 组织学检查 生物力学测定
下载PDF
游离足甲瓣移植术后足底应力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兆军 潘勇卫 +4 位作者 王正义 林顺福 朱先龙 江军 曾延峰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1期841-84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瓣手术后患者的足底应力分布变化,了解传统的甲瓣手术方法对足底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自1996年至2004年行游离足甲瓣术后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7~42岁,平均23.7岁。进行大体足印、足底应力静态测试、足底应力动... 目的:通过分析甲瓣手术后患者的足底应力分布变化,了解传统的甲瓣手术方法对足底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自1996年至2004年行游离足甲瓣术后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7~42岁,平均23.7岁。进行大体足印、足底应力静态测试、足底应力动态测试。手术至测试时间1.6~6年,平均3.8年。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论静态站立还是动态行走,甲瓣患者术后供足足底应力分布较健足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足跟及第4、5足趾跖骨头下负重较健足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足变化明显,第1跖骨头下负重明显减轻,而第2、3跖骨头处压力分布增大,相较健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修复拇指缺损的游离足甲瓣法具有外形接近于正常拇指,美观等优点,但术后对足底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趾)甲 拇趾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的成人第5掌骨的形态学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玖征 赵喆 +3 位作者 朱剑津 程晓光 马毅民 潘勇卫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第5掌骨CT三维重建数据进行测量,探讨人类第5掌骨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和器械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医学影像工作站内留存的114例第5掌骨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模型测量第5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弓... 目的通过对成人第5掌骨CT三维重建数据进行测量,探讨人类第5掌骨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和器械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医学影像工作站内留存的114例第5掌骨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模型测量第5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弓半径和1/2掌骨弓圆心角、掌骨头偏心距和偏心比及髓腔狭部内径。结果成人掌骨长度(51.55±3.01)mm,掌骨头半径(6.59±0.49)mm,掌骨弓半径(99.58±26.83)mm,1/2掌骨弓圆心角(15.90±3.36)°,掌骨头偏心距平均(0.49±0.26)mm,掌骨头偏心比平均(7.4±3.9)%,髓腔峡部内径平均(2.28±0.77)mm。结论男性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头偏心距及髓腔峡部内径大于女性,其余指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左右手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掌骨 解剖形态学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利用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移植一期再造拇指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凯 邓玖征 +3 位作者 潘勇卫 赵喆 宋飞 何大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 目的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外观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试验9.2~12.0 mm(平均10.1 mm)。保留的关节均有部分功能,5例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为20°~90°(平均69.6°),2例患者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和20°。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和骨吸收发生。4例骨折顺利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如果骨骼肌腱保留完整,可用于拇指再造,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再造 ■甲皮瓣 自体骨移植 急诊
下载PDF
健侧颈_7神经移位与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树锋 胡琪 潘勇卫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67-69,F003,共4页
目的观察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为提高健侧颈7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屈指功能,寻找一种新术式。方法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设定左侧为臂丛神经损伤侧,右侧为健侧。将健侧通过颈... 目的观察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为提高健侧颈7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屈指功能,寻找一种新术式。方法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设定左侧为臂丛神经损伤侧,右侧为健侧。将健侧通过颈7神经根的前后股向远端进行干支分离,使其长度增加后再切断。经椎体前通路将健侧颈7向患侧颈部牵拉,测量其远端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患侧经锁骨上、下切口显露臂丛神经,将下干向近端游离至颈8、胸1神经根,在前斜角肌的外缘切断之。然后沿下干向远端游离至上臂中段。在患侧肩关节前屈、内收位,将下干经锁骨后向对侧颈部牵连,测量其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临床选择7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果颈7神经根与前股和后股长度之和分别为(6.8±0.7)cm、(6.3±1.0)cm,前后股过颈7椎体中线的长度分别为(2.8±0.67)cm、(2.3±0.98)cm;患侧下干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为(1.0±0.3)cm。临床应用7例均成功将健侧颈7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论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可直接与患侧下干进行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创伤 下干直接缝合 颈椎 解剖学 健侧颈7 手术方式
下载PDF
改良的尺神经桥接健侧C_7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树锋 潘勇卫 +3 位作者 朱谨 李玉成 栗鹏程 贺继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6-8,F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尺神经在进入肘管前切断,然后将近端分离至内侧束,将尺神经经胸大肌的深面穿出,经胸前及颈部皮下隧道牵至健侧颈部切口与C7神经根缝合熏二期修复正中... 目的探讨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尺神经在进入肘管前切断,然后将近端分离至内侧束,将尺神经经胸大肌的深面穿出,经胸前及颈部皮下隧道牵至健侧颈部切口与C7神经根缝合熏二期修复正中神经。术中观察尺神经远端的血供并测量长度。结果本组全臂丛神经撕脱伤13例,中、下干撕脱伤2例,均为男性,年龄14~45岁,平均27岁;受伤时间:1.5~11个月,平均5个月。肘上段尺神经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12例;肘上段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一起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3例。肘上段尺神经的长度21cm~27cm,平均24.7cm,15例尺神经远端血供均良好。尺神经自穿出胸大肌处至健侧C7的距离15cm~22cm,平均17.8cm。结论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桥接健侧C7 治疗 臂丛神经撕脱伤 可行性 尺神经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东 潘勇卫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2期127-128,130,共3页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例第1掌骨基底骨折患者拇指向桡远侧持续牵引,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用2~3枚克氏针于第1掌骨基底闭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6周拔针。结果:20例患者随...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例第1掌骨基底骨折患者拇指向桡远侧持续牵引,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用2~3枚克氏针于第1掌骨基底闭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6周拔针。结果:20例患者随访17例,失访3例,随访6~17月,平均11个月。疗效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2%。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材料简单,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掌骨基底骨折 闭合复位 克氏针 内固定
下载PDF
桡尺骨下段骨折合并背侧软组织缺损及肌腱骨外露的处理
9
作者 刘建纯 倪松 +1 位作者 潘勇卫 田光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骨外露 软组织缺损 肌腱 背侧 桡尺骨 软组织皮肤缺损 中厚皮片移植 尺骨下端 处理不当 皮肤坏死 骨折处理 肉芽组织 创面生长 关节肿胀 色素沉着 瘢痕形成 功能丧失 植皮片 骨不连 出现
下载PDF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甲周疣切除后皮肤缺损
10
作者 刘建纯 卓小为 +1 位作者 潘勇卫 赵俊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从1994年6月至1998年4月,我们对拇指甲周疣局部病灶较大患者或局部皲裂而感染患者及局部刮除复发患者共8例,采用外科手术彻底切除,残留创面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甲周疣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拇指 切除后 皮肤缺损 指甲 修复 感染患者 创面 病灶
全文增补中
骨性锤状指伸直支具固定与阻挡克氏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11
作者 卢飞旗 袁野 +5 位作者 李成利 段古满 邓玖征 朱剑津 何大炜 潘勇卫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伴关节脱位的骨性锤状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伸直支具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并与同期采用石黑法固定的患者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 目的伴关节脱位的骨性锤状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伸直支具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并与同期采用石黑法固定的患者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支具治疗的19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导致骨性锤状指患者资料,收集同期采用石黑法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骨折和关节复位情况、患指关节主动屈伸角度、患/健侧活动度占比、Dargan功能评定、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支具固定组患指远指间关节(DIPJ)伸直欠缺角度0 °~15 °(4.68±5.00)°,手术组为0 °~12 °(3.14±4.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支具固定组主动屈曲角度38 °~60 °(50.42±6.73)°,手术组为35 °~62 °(48.38±7.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患/健侧活动度占比支具固定组为(0.74±0.14),手术组为(0.76±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Dargan功能评价手术组优17例,良12例。支具固定组:优10例,良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支具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47.3%,手术组为4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锤状指支具固定与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手术治疗并发症一旦发生,多较严重,且可能为永久性;支具固定需要关注患者的依从性,才能取得较好结果。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选择恰当的患者,有其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锤状指 外科手术 支具固定 石黑法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患者肩关节置换手术的进展
12
作者 孙长鲛 余鹏 +1 位作者 蔡谞 潘勇卫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53-260,共8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和骨质疏松患者的增多,肩关节退行性疾病或外伤性疾病接受肩关节置换的患者也随之增多。目前世界的趋势是肱骨头置换数量在减少,反肩关节置换数量在增多,越来越多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接受反肩关节置换。无论是治...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和骨质疏松患者的增多,肩关节退行性疾病或外伤性疾病接受肩关节置换的患者也随之增多。目前世界的趋势是肱骨头置换数量在减少,反肩关节置换数量在增多,越来越多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接受反肩关节置换。无论是治疗骨关节炎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肩关节置换都要充分考虑到骨质疏松的影响。本文系统阐述了目前骨质疏松患者行肩关节置换的趋势,包括肱骨头置换,解剖型全肩关节置换,反式肩关节置换;描述了骨质疏松对肱骨解剖的影响,以及面对骨质疏松患者时,有关假体选择,固定方式和手术技术等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肩部骨折
原文传递
改良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 被引量:54
13
作者 潘勇卫 田文 +4 位作者 田光磊 陈兆军 王澍寰 栗鹏程 朱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以减少对供足的损害。方法2 0 0 1年11月至2 0 0 3年10月,应用作者设计的改良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11例,其中6例为II类A区缺损,5例为II类B区缺损。在同侧趾切取甲皮瓣,皮瓣的神经血... 目的探讨改良的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以减少对供足的损害。方法2 0 0 1年11月至2 0 0 3年10月,应用作者设计的改良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11例,其中6例为II类A区缺损,5例为II类B区缺损。在同侧趾切取甲皮瓣,皮瓣的神经血管蒂同传统的甲皮瓣;将保留于供趾上的皮瓣设计于跖底负重区,其内包含跖底胫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再造拇指全部存活,外形功能与传统甲皮瓣再造拇指的结果相当。10例患者顺利保留了供趾的全长或大部分,1例患者供趾保留的皮瓣部分坏死,作二期手术处理。11例的供足无疼痛,无磨损或破溃,步态正常。供足的静态负重,动态力学分布与对侧正常足基本相同。结论改良设计的甲皮瓣再造拇指,在不增加手术难度,不降低再造拇指质量的情况下,能很好的保留了供趾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甲皮瓣移植 再造拇指 游离 2003年 2001年 神经血管蒂 皮瓣设计 术后随访 部分坏死 手术处理 力学分布 改良设计 手术难度 供足 负重区 无疼痛 缺损 Ⅱ类 传统 患者
原文传递
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和头下骨折 被引量:56
14
作者 潘勇卫 栗鹏程 +3 位作者 朱瑾 李忠哲 李玉成 诸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689-1692,共4页
目的探讨有明显移位的第五掌骨颈和头下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8月,采用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及头下型骨折共31例。其中11例为头下型骨折(A组),20例为掌骨颈骨折(B组)。A组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63.4°&... 目的探讨有明显移位的第五掌骨颈和头下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8月,采用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及头下型骨折共31例。其中11例为头下型骨折(A组),20例为掌骨颈骨折(B组)。A组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63.4°±14.5°,B组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59.1°±10.0°。将骨折闭合复位后,用1枚末端预弯成20°角直径2.0mm的钝头克氏针作为髓内针固定骨折。术后A组加用石膏外固定4周,而B组未用外固定,允许早期主动活动。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min(5~30min),31例中,29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骨皮质对位2/3,对线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A组术后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5.0°±2.5°,骨折愈合后为15.4°±2.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健侧第五掌骨头干角14.2°±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89.5°±4.3°,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5.9°±2.5°,骨折愈合后为15.5°±2.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健侧第五掌骨头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88.6°±3.6°,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及头下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外固定时间短、费用低廉、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研究
原文传递
手部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 被引量:26
15
作者 潘勇卫 田光磊 +3 位作者 荣国威 李淳 王澍寰 田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了解有骨破坏和无骨破坏腱鞘巨细胞瘤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980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手部腱鞘巨细胞瘤 ,共 98份完整病史和长期随访结果 ,根据肿瘤侵犯骨皮质的程度进行分组 ,用流式细胞分析... 目的 了解有骨破坏和无骨破坏腱鞘巨细胞瘤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980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手部腱鞘巨细胞瘤 ,共 98份完整病史和长期随访结果 ,根据肿瘤侵犯骨皮质的程度进行分组 ,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其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  98例中骨正常组 5 5例 ,骨腐蚀组 16例 ,骨破坏组 2 7例。骨正常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 3 0 .9% ;骨腐蚀组为 3 1.3 % ;骨破坏组为 2 9.6% ,三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X2 =0 .18,P =0 .99)。骨破坏组术后手部并发症发生率为 48.1% ,骨正常组为 18.2 % ,骨腐蚀组为 3 1.3 % ,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X2 =8.0 3 ,P =0 .0 18)。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 ,三组间S期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F =0 .3 2 8,P =0 .72 1)。结论 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临床并非少见 ,其细胞增殖活性与无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相当 ,术后肿瘤容易复发的原因 ,可能是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不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破坏 腱鞘巨细胞瘤 手部 正常 术后 肿瘤复发 肿瘤侵犯 显著性 结论 意义
原文传递
大面积烧伤后晚期的手功能重建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勇卫 韦加宁 +2 位作者 杨博贵 赵俊会 田光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索全身大面积烧伤后 ,晚期在无正常皮肤可供利用的情况下 ,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 4月~ 2 0 0 1年 2月 ,共收治 7例烧伤面积 85 %~ 96 % ,并伴有典型的烧伤爪形手畸形患者。因遍体瘢痕 ,无正常皮肤可供修复利... 目的 探索全身大面积烧伤后 ,晚期在无正常皮肤可供利用的情况下 ,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 4月~ 2 0 0 1年 2月 ,共收治 7例烧伤面积 85 %~ 96 % ,并伴有典型的烧伤爪形手畸形患者。因遍体瘢痕 ,无正常皮肤可供修复利用 ,遂将手背瘢痕挛缩彻底松解 ,并将松解的瘢痕皮肤保留尺侧为蒂 ,在腹部瘢痕较轻的部位设计皮瓣 ,覆盖手背创面 ,然后将手背瘢痕瓣互换到腹部 ,以覆盖腹部皮瓣供区缺损。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 4年 ,临床效果满意 ,术后掌指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此术式为全身大面积烧伤后晚期手功能的修复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 大面积烧伤 瘢痕 晚期 手背 松解 正常皮肤 恢复
原文传递
改良支具固定治疗陈旧腱性锤状指 被引量:36
17
作者 潘勇卫 田光磊 +1 位作者 李淳 侯春梅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支具固定治疗伤后1个月以上陈旧腱性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26例陈旧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支具固定。从受伤到接受固定时间为4~14周,平均7周。我们对传统固定支具进行改良,由近指间关节屈... 目的研究改良支具固定治疗伤后1个月以上陈旧腱性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26例陈旧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支具固定。从受伤到接受固定时间为4~14周,平均7周。我们对传统固定支具进行改良,由近指间关节屈曲、远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改为近指间关节伸直、远指间关节轻度过伸,以增加固定的牢固性。严格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开始功能练习,并用夜间支具继续固定4周。结果26例中,4例失访,2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6个月,平均3个月。接受治疗的手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远指间关节伸直角度治疗前平均为-38°(-15°--70°),治疗后为-20°(0°--100°)。按照Patel评定法评定:优19例,良3例。有3例在固定过程中,由于固定粘带压迫,出现远指间关节一过性疼痛、肿胀;调整支具固定粘带后,症状缓解,能够继续固定。1例去除固定1周后出现15°的屈曲畸形,重新固定4周,获得完全正常的外观和功能。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即使是伤后长达3个月的陈旧性锤状指,采用支具固定这种简单、廉价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对于选择恰当的陈旧性锤状指患者,保守治疗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治疗结果 锤状指 支具
原文传递
甘油合剂和透明质酸钠预防鸡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潘勇卫 韦加宁 +2 位作者 张友乐 赵俊会 尹大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甘油合剂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并与透明质酸钠的作用相比较。方法双A鸡78只 ,随机分为甘油合剂(GM)组、透明质酸钠(SH)组及生理盐水(NS)组 ,每组各26只。将鸡右足第三趾趾深屈肌腱切断 ,做改良Kessle... 目的研究甘油合剂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并与透明质酸钠的作用相比较。方法双A鸡78只 ,随机分为甘油合剂(GM)组、透明质酸钠(SH)组及生理盐水(NS)组 ,每组各26只。将鸡右足第三趾趾深屈肌腱切断 ,做改良Kessler法缝合 ,并修复腱鞘 ,然后在修复的腱鞘内及肌腱周围注入相应药物。术后第1、2、4、6、8周取材 ,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GM组术后4、8周 ,肌腱滑动距离、关节屈曲角度以及缝合处粘连程度评分均优于NS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SH组的上述指标在术后4、8周与NS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个处理组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M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 ,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进程。局部应用SH ,预防粘连的效果不明显 ,可能因为本实验使用的SH分子量较小 ,或浓度较低 ,代谢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合剂 透明质酸铀 鞘管区 屈肌腱粘连
原文传递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研究与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勇卫 田光磊 +4 位作者 荣国威 由江峰 李淳 田文 李庆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2-348,共7页
目的总结腱鞘巨细胞瘤的特点,探索与其术后复发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内在生物学特性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共收集有长期随访结果的手部腱鞘巨细胞瘤83例,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探索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免疫... 目的总结腱鞘巨细胞瘤的特点,探索与其术后复发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内在生物学特性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共收集有长期随访结果的手部腱鞘巨细胞瘤83例,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探索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随访8个月~23年,平均55个月,83例中22例(26.5%)复发。肿物复发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物部位、大小、骨骼改变、肿物来源(关节内或关节外)等临床因素及肿物细胞含量、核分裂相多少等病理因素无关。而无明显包膜的肿物复发率显著高于包膜完整的肿物。Nm23蛋白表达阳性组复发率为28.3%,阴性组复发率为19.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PCNA-LI值为0.448±0.130,而无复发组为0.358±0.1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DNA异倍体率50%,无复发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SPF为6.98±4.64,无复发组为4.70±2.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膜完整组与不完整组间,PCNA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骨正常或压迫组、骨破坏组与骨侵蚀组间,大小肿物组间,细胞密集组与稀少组间,高低核分裂相组间,上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复发与其内部细胞的高增殖活性有关。无明显包膜的肿物具有更高的内在增殖活性,复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巨细胞瘤 流式细胞分析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研究 手部 临床病理因素 临床病理资料 DNA异倍体 流式细胞检测 核分裂相 PCNA 结果差异 统计学 生物学特性 高增殖活性 术后复发率 无复发 随访结果 患者年龄 骨骼改变 细胞含量
原文传递
游离膝上外皮瓣移植覆盖甲皮瓣切除后的创面 被引量:13
20
作者 潘勇卫 栗鹏程 +2 位作者 李玉成 易传军 田光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甲皮瓣带足背皮瓣切取后,供区创面应用游离膝上外皮瓣移植覆盖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对8例拇指大面积套状撕脱伤的患者,在进行游离甲皮瓣带足背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同时,再应用游离膝上外皮瓣移植覆盖... 目的探讨甲皮瓣带足背皮瓣切取后,供区创面应用游离膝上外皮瓣移植覆盖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对8例拇指大面积套状撕脱伤的患者,在进行游离甲皮瓣带足背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同时,再应用游离膝上外皮瓣移植覆盖足背供区的创面。结果术后再造拇指全部存活,覆盖足部供区的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再造拇指外形和功能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8mm。供区趾保留全部长度,并有跖屈和背伸功能,但皮瓣较臃肿,其中4例行皮瓣修整术。供足及膝部行走、跑步均无疼痛。6例足功能分析显示,动态、静态足底应力分布与对侧十分接近,步态正常。结论利用游离膝上外皮瓣移植覆盖足背供区创面,能够很好地保留供足的功能。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拇指皮肤缺损较多,采用甲皮瓣移植再造时需扩大切取足背皮瓣供区创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组织移植 拇趾 拇指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