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同与仁义:新主流电影的伦理现代性
1
作者 李婧琪 潘可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共6页
新世纪以来,有关新主流电影的探讨逐渐兴起,其发展见证了大众价值取向及审美心理的变迁,反映出现当代语境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及社会大众的道德体悟。中国的电影长期受到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浸润,其中“大同”与“仁义观”是较为突出的两个方... 新世纪以来,有关新主流电影的探讨逐渐兴起,其发展见证了大众价值取向及审美心理的变迁,反映出现当代语境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及社会大众的道德体悟。中国的电影长期受到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浸润,其中“大同”与“仁义观”是较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为对于和谐、平等及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塑造。此外,凸显了国人对于人际关系、道德行为及社会秩序的价值取向。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不仅传递了中国的文化及现实,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倾注了独特的精神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 大同 新主流电影 电影伦理学 伦理的现代性
下载PDF
融合与漂移:京剧艺术媒介形态的变迁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可武 刘宇坤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1期23-35,共13页
艺术媒介形态主要是指某一艺术独特的媒介特征、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在农耕社会时期形成了舞台演出的经典形态并进行传播。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京剧的审美场域开始从现实的舞台空间向媒介的拟态空间转移,... 艺术媒介形态主要是指某一艺术独特的媒介特征、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在农耕社会时期形成了舞台演出的经典形态并进行传播。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京剧的审美场域开始从现实的舞台空间向媒介的拟态空间转移,京剧在基于现代技术的声音媒介、电视媒介、电影媒介、互联网媒介中形成了新的艺术媒介形态。媒介的介入不仅改变了京剧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京剧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生态,最终使京剧艺术媒介形态的边界发生融合与漂移。京剧艺术与媒介的发展互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京剧艺术的阶段性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形态 媒介融合 京剧
下载PDF
搬演的剧场:媒介融合中的戏剧影像
3
作者 潘可武 马可欣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2-45,共4页
戏剧对早期的电影、电视剧等形态产生很大影响。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基于技术的赋能,电影、电视剧等形态反哺戏剧,形成戏剧中的影视构成元素,革新了自身舞台演出文本。与电视对剧场艺术的直播不同,戏剧影像在舞台演出中借助影视艺术手段... 戏剧对早期的电影、电视剧等形态产生很大影响。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基于技术的赋能,电影、电视剧等形态反哺戏剧,形成戏剧中的影视构成元素,革新了自身舞台演出文本。与电视对剧场艺术的直播不同,戏剧影像在舞台演出中借助影视艺术手段,构成了后戏剧剧场叙事方式的多样化特征,并且通过戏剧影像的生产将剧场演出进行搬演与传播,创新了艺术形态。戏剧影像真实还原剧场艺术,形成戏剧影像的审美特征;在接受层面则营造身体虚拟在场的审美体验。戏剧影像形成相对稳定的盈利机制,在经济层面促成戏剧影像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戏剧影像 剧场搬演 艺术形态 创新性
下载PDF
倾覆与包容:短视频的审丑复归
4
作者 李婧琪 潘可武 《文化产业研究》 2023年第1期359-370,共12页
在审美关系中,“丑”具有相对性,其依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及社会文化。当下短视频的“审丑文化”与传统意义的精英姿态逐渐剥离,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强调视觉刺激及身体展演。具体表现出社会批判、解构常规等特点,一方面为社会大众提供... 在审美关系中,“丑”具有相对性,其依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及社会文化。当下短视频的“审丑文化”与传统意义的精英姿态逐渐剥离,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强调视觉刺激及身体展演。具体表现出社会批判、解构常规等特点,一方面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反思的入口,另一方面为个体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契机。对短视频“审丑文化”的研究有利于重新寻回“丑”的价值,在保持道德和伦理觉察的同时,更辩证地看待审丑文化,将助推民主交流及社会对话,促进树立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审丑 审丑文化 后现代 视觉文化
下载PDF
移动的广播——技术进步与广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移动的生活促进对移动媒介的消费,广播作为移动媒介重要的类型也逐渐成为消费者热衷使用的媒介。建立在技术进步之上的广播,以智能电脑、智能手机以及车载设备等移动终端的方式重构了广播传播的平台,广播不仅通过电波传播、收音机来接收... 移动的生活促进对移动媒介的消费,广播作为移动媒介重要的类型也逐渐成为消费者热衷使用的媒介。建立在技术进步之上的广播,以智能电脑、智能手机以及车载设备等移动终端的方式重构了广播传播的平台,广播不仅通过电波传播、收音机来接收,同时还可以通过有线网络与各种移动平台来传播与接收。移动广播不仅成为广播新的增长点,而且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广播的未来将是随时随地随意的,其深层原因是人们对于移动的需求,延伸自己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 移动互联网 移动通讯 广播 App应用
下载PDF
视觉传播中的图片编辑 被引量:11
6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报纸图片作为独立于文字的传播中介,由于视觉的转向,一方面突出了视觉在报纸传播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了读者在实现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这一切都和视觉传播紧密相关。只有在媒介层面了解图片视觉传播的特点,建立起视觉传播... 报纸图片作为独立于文字的传播中介,由于视觉的转向,一方面突出了视觉在报纸传播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了读者在实现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这一切都和视觉传播紧密相关。只有在媒介层面了解图片视觉传播的特点,建立起视觉传播的观念,以及在具体的图片编辑层面建立起图片编辑的新闻观念、造型观念与方便受众等观念,才能使图片编辑实现最终的传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播 图片编辑 新闻观念 造型观念
下载PDF
从视觉角度看电视剧的接受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81,共6页
看电视剧既是"看"的行为,也是与传播相关的心灵活动。通过"看"与思维的参与,电视剧才能进入观众的思维层面,实现从"看"到"看到"的过程,从而进入传播的接受环节。视觉作为与人类的眼睛密切相关... 看电视剧既是"看"的行为,也是与传播相关的心灵活动。通过"看"与思维的参与,电视剧才能进入观众的思维层面,实现从"看"到"看到"的过程,从而进入传播的接受环节。视觉作为与人类的眼睛密切相关的一种心理活动,其主动性、视觉经验、直觉等心理活动不仅影响着创作者的电视剧艺术实践,同时还制约着观众对于电视剧的认知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视觉 接受 纯真之眼 艺术直觉 视觉形式
下载PDF
人文视角中的电视谈话节目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可武 王凤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7-158,共2页
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从人文开始的,根据何勇、潘可武的《电视是让人说话的》对《东方时空》创办五周年研讨会的综述,开办谈话节目的出发点是在技术上同期声已经没有障碍,但是人们看到的电视新闻相当多还是只见嘴巴在动却没有声音... 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从人文开始的,根据何勇、潘可武的《电视是让人说话的》对《东方时空》创办五周年研讨会的综述,开办谈话节目的出发点是在技术上同期声已经没有障碍,但是人们看到的电视新闻相当多还是只见嘴巴在动却没有声音。从《实话实说》到《对话》,从《讲述》到《艺术人生》,谈话节目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的节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谈话节目 人文视角 《东方时空》 《实话实说》 《艺术人生》 电视新闻 《对话》 《讲述》
下载PDF
论电视剧视觉传播中观众的主体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3,共5页
人的主体性与技术进步、与大众媒介紧密相关。人不仅通过媒介认知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同时通过媒介使用建构自我的主体性。尤其是电视剧,以其相对巨量的叙事内容与影像叙事方式,成为受众建构主体性的手段之一。电视剧是通过影像来叙事的... 人的主体性与技术进步、与大众媒介紧密相关。人不仅通过媒介认知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同时通过媒介使用建构自我的主体性。尤其是电视剧,以其相对巨量的叙事内容与影像叙事方式,成为受众建构主体性的手段之一。电视剧是通过影像来叙事的,电视剧影像具有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特点,影像的确定性建立了认知的基础,而影像的非确定性是审美认知的切入点,受众正是在影像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中,通过心理完形活动获得认知。同时通过审美想象,获得像外之像的审美体验,从而不断进行对自我主体性的建构与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视角传播 主体性 心理完形
下载PDF
电视画面的抽象及其表现形态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68,共3页
写实与抽象是造型艺术的两种类型。写实与抽象在绘画、摄影与电视创作中都有其各具特点的传统。文章着重探讨在电视画面中时空、形状、色彩和模糊抽象的观念与实践。抽象为电视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 电视画面 抽象主义 表现形态 摄影艺术
下载PDF
论电视剧的视觉形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看"和"想象"是电视剧的视觉形式,作为人类与视觉相关联的心理活动,作用于创作主体,并最终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视觉样式来呈现。视觉形式作为一种抽象思维,是电视剧创造性的源泉,同时能够在视觉效果与视觉心理层面,... "看"和"想象"是电视剧的视觉形式,作为人类与视觉相关联的心理活动,作用于创作主体,并最终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视觉样式来呈现。视觉形式作为一种抽象思维,是电视剧创造性的源泉,同时能够在视觉效果与视觉心理层面,在传受之间构建认同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视觉形式 抽象思维 视觉效果 认同
下载PDF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的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可武 冯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4-30,共7页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特殊的创新规律是对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本质的反映,其创新规律就源自文化、技术、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动力作用。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具有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即历时继承性与共时发展性...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特殊的创新规律是对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本质的反映,其创新规律就源自文化、技术、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动力作用。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具有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即历时继承性与共时发展性相统一;人民的规律即理论指导性与人民主体性相统一;艺术的规律即实践应用性与技术媒介性相统一;美学的规律即民族特殊性与世界普世性相统一。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发展不仅需要面向新时代学科的实践,也需要博古通今,从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根据该学科创新的规律,有意识总结与理论升华创新的成果,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与时俱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学 知识体系 创新规律
下载PDF
电视剧包装制作的实践与理念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画面的形式、空间关系、色彩构成是电视剧制作包装的基础。它们的构成元素是根据电视剧包装的主要内容,按照一定的包装理念被剪辑起来的。一个元素的独特意义和表现力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之中,特别是一个画面中诸元素的关系以及画面与画面... 画面的形式、空间关系、色彩构成是电视剧制作包装的基础。它们的构成元素是根据电视剧包装的主要内容,按照一定的包装理念被剪辑起来的。一个元素的独特意义和表现力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之中,特别是一个画面中诸元素的关系以及画面与画面之间剪辑形成新的关系等之中。由于视觉包装本身不能超越作为信息传递工具的性质,因此仍需要从诉求效果上着眼于氛围的营造,吸引注意力,从而进一步实现包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包装 实践 理念
下载PDF
论电视剧作为媒介艺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可武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6-70,123,共5页
我国电视剧观念变迁与媒介的发展紧密相关,考察电视媒介从直播、录播到网络的传播等媒介的进步与电视剧观念的内在关系,不仅可以发掘电视的媒介属性,同时也可以发掘电视剧的本体属性。电视媒介使电视剧获得了不同于文学、戏剧和电影等... 我国电视剧观念变迁与媒介的发展紧密相关,考察电视媒介从直播、录播到网络的传播等媒介的进步与电视剧观念的内在关系,不仅可以发掘电视的媒介属性,同时也可以发掘电视剧的本体属性。电视媒介使电视剧获得了不同于文学、戏剧和电影等其他叙事艺术的质的规定性,使得电视剧在艺术创作、传播和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因而电视剧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电视技术之上的媒介艺术。确立电视剧的媒介本性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电视剧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了解与面对其建立在传播链条之上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中国电视剧 观念 媒介艺术
下载PDF
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可武 余俊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13-123,共11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始终有着人民群众的支撑与支持,并在实践发展中总结出一套群众路线理论,焕发出真理与时代的光芒。作为党的特色理论贯穿引领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承担着国家形象展示与国民美育之重任,其学科属性与...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始终有着人民群众的支撑与支持,并在实践发展中总结出一套群众路线理论,焕发出真理与时代的光芒。作为党的特色理论贯穿引领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承担着国家形象展示与国民美育之重任,其学科属性与功能特色彰显着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世界观,从政治的、历史的和审美的三个维度予以阐释其深刻内涵;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方法论,通过课程思政、通识教育和作品创作三大路径贯彻实施,形成对艺术现实的指导意义;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致力于以正确的意识形态、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为引领,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规范,用普惠式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作品,通过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对内凝聚民心、对外传播声音,构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全过程的群众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与影视学 学科建设 群众路线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加拿大广播及其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可武 《中国广播》 2013年第10期17-20,共4页
互联网与移动多媒体的兴起,消费者选择的多元以及美国广播全球传播的巨大挑战,构筑了加拿大广播基于技术进步的传播现状。一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广播节目的采集、压缩、生成、传输与发布平台等广播传播的结构。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广... 互联网与移动多媒体的兴起,消费者选择的多元以及美国广播全球传播的巨大挑战,构筑了加拿大广播基于技术进步的传播现状。一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广播节目的采集、压缩、生成、传输与发布平台等广播传播的结构。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广播的性质,收音机、移动多媒体终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都成了广播的一部分。在内容上,移动多媒体平台上的广播除了声音还具备了图像,广播改变了自己。未来,加拿大的广播将更加数字化,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致力内容创新,获得广播事业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广播 数字化 移动终端 趋势
下载PDF
媒介生态视域下首都艺术院线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可武 李静 《文化产业研究》 2019年第1期28-45,共18页
媒介生态学将媒介视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开放性的系统。以媒介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从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角度研究艺术院线,关注艺术电影、艺术院线、受众,以及艺术院线与媒介、社会、文化的亲和关系,可以厘清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逻... 媒介生态学将媒介视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开放性的系统。以媒介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从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角度研究艺术院线,关注艺术电影、艺术院线、受众,以及艺术院线与媒介、社会、文化的亲和关系,可以厘清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艺术电影媒介生态的构成因素,寻求各媒介因子之间的相互有机关系,并探索艺术电影发展与变化的本质规律,在媒介生态观念下为首都电影生态设计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建构电影媒介生态系统的绿色媒介生态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线 媒介生态 艺术电影 城市建设
下载PDF
多元时代电视剧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可武 《现代视听》 2009年第4期10-12,共3页
当前,我国进入多元文化呈现时代,电视剧作为文化的载体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在面对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传承文化、表达价值判断时,电视剧应持理性批判的态度。
关键词 电视剧 文化立场 知识分子 使命
下载PDF
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19
作者 潘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学术会议 传媒经济 第七届 世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 教育报刊社 中国传媒
下载PDF
媒介融合态势下电视剧创作及运营模式创新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潘可武 鲁昱晖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3-153,共1页
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深圳研究院、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联和《现代传播》编辑部合发起的"媒介融合态势下电视剧创作及运营模式创新研讨... 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深圳研究院、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联和《现代传播》编辑部合发起的"媒介融合态势下电视剧创作及运营模式创新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1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圆形会议室隆重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媒介融合 研讨会综述 创新 运营 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影电视 北京电影学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