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7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漫话常熟茶馆
被引量:
2
1
作者
潘君明
李炎明
《农业考古》
1992年第4期119-119,134,共2页
常熟人爱好品茗,俗称“吃茶”,在生活中已形成一种风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雅人俗士,都喜欢到茶馆里去吃茶。在民间,甚至把那些不上茶馆吃茶的人,说成是不象个男子汉,不上台盘的人。因为吃茶人多,茶馆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常熟人吃茶...
常熟人爱好品茗,俗称“吃茶”,在生活中已形成一种风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雅人俗士,都喜欢到茶馆里去吃茶。在民间,甚至把那些不上茶馆吃茶的人,说成是不象个男子汉,不上台盘的人。因为吃茶人多,茶馆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常熟人吃茶讲究清静、幽雅、舒适、享受,很有自身的特色。茶馆的选址与命名常熟茶馆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在清朝中叶就有茶馆的开设。在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常熟指南》上说,常熟城里有茶馆六十行。就是一个小镇,也有四、五爿;较大的集镇,有十余爿之多。茶馆能否开得兴旺,与馆址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在这方面,茶馆老板是动了脑筋的。纵观常熟茶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常熟
历史悠久
生意兴隆
清朝
命名
生活中
清静
选址
风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州茶担
被引量:
1
2
作者
潘君明
李炎明
《农业考古》
1991年第4期83-83,共1页
鱼米之乡的苏州地区,吃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客来敬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礼节。如果客来不敬茶,叫做"失礼"。特别是婚丧喜庆人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如何招待呢?由此而产生了一种特殊职业——茶担。茶担是专门为婚...
鱼米之乡的苏州地区,吃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客来敬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礼节。如果客来不敬茶,叫做"失礼"。特别是婚丧喜庆人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如何招待呢?由此而产生了一种特殊职业——茶担。茶担是专门为婚丧喜庆人家烧水泡茶招待客人的。因为工具比较简单,仅一只烧水用的炉子和若干茶具而已,一担即可挑走,故而名之。据传,在明代初期即兴此业,后来有所发展,不仅烧水泡茶招待客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丧喜庆
日常生活
苏州地区
客人
明代初期
特殊职业
习俗
茶具
仪式
礼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建档案纪岁月
3
作者
潘君明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0-70,共1页
苏州民间有句俗语:“千年文书好合药”,其意是文字方面的东西放得久了,好似宝贝一样,说不定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个人建立档案,就有这方面的功能。我自幼受此影响,对自己的书籍、草稿、发表的文章等,喜欢存放一处,不使丢失。我本职是人民...
苏州民间有句俗语:“千年文书好合药”,其意是文字方面的东西放得久了,好似宝贝一样,说不定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个人建立档案,就有这方面的功能。我自幼受此影响,对自己的书籍、草稿、发表的文章等,喜欢存放一处,不使丢失。我本职是人民警察,业余时间爱好写作,这两方面的资料我都保存。参加工作以后,我填写的履历表、年终总结、入党报告等,总要复制一份留在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终总结
履历表
建档案
业余时间
建立档案
人民警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苏州市区刑满人员现实表现的调查
4
作者
潘君明
黄明顺
+1 位作者
宦毛汝
沈国梁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85年第4期21-23,共3页
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上的现实表现,不仅是衡量劳改单位改造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社会治安、搞好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严打以来,刑满释放人员在社会上的现实表现究竟如何,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地分析...
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上的现实表现,不仅是衡量劳改单位改造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社会治安、搞好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严打以来,刑满释放人员在社会上的现实表现究竟如何,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地分析他们转好、变坏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无疑是很有一定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表现
调查
刑满释放人员
满人
市区
苏州
社会治安
改造质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州、常熟饮茶礼俗
5
作者
潘君明
李炎明
《农业考古》
1994年第2期116-116,共1页
苏州、常熟饮茶礼俗江苏省苏州市潘君明,李炎明苏州、常熟一带地区,无论城市里的居民和乡镇上的农民,都喜欢饮茶。真可谓"家家备茶,户户饮茶",视饮茶为乐事。这一地区饮茶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礼俗。无...
苏州、常熟饮茶礼俗江苏省苏州市潘君明,李炎明苏州、常熟一带地区,无论城市里的居民和乡镇上的农民,都喜欢饮茶。真可谓"家家备茶,户户饮茶",视饮茶为乐事。这一地区饮茶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礼俗。无茶不成礼"无茶不成礼",是这一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礼俗
橄榄形
品种比较
诸亲好友
茉莉花茶
茶馆业
人的尊重
苏州市
新婚夫妇
接待客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国一号国宝焚毁的启示
6
作者
潘君明
《现代苏州》
2008年第5期15-15,共1页
前不久,韩国的一号国宝——崇礼门,被肇事者纵火焚烧,顷刻之间化为灰烬。韩国民众非常痛惜,这是历史文化遗产呀!这是六百多岁的国宝呀!为此很多韩国民众,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纷纷来到崇礼门前,献花的、公祭的、悼念的……望...
前不久,韩国的一号国宝——崇礼门,被肇事者纵火焚烧,顷刻之间化为灰烬。韩国民众非常痛惜,这是历史文化遗产呀!这是六百多岁的国宝呀!为此很多韩国民众,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纷纷来到崇礼门前,献花的、公祭的、悼念的……望着失去的国宝心情悲痛,但无可奈何。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但它也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敲响了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宝
韩国
历史文化遗产
焚毁
肇事者
民众
警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街巷莫忘老苏州
7
作者
潘君明
《现代苏州》
2008年第7期94-94,共1页
苏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在唐代之前,城市里只有“坊”名而没有“巷”名,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写下了“七堰八门六十坊”的诗句,便是佐证。进入宋代以后,打破“坊”的束缚,开始折坊成巷,苏州有巷三百余条,并一一有了巷名。明清时...
苏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在唐代之前,城市里只有“坊”名而没有“巷”名,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写下了“七堰八门六十坊”的诗句,便是佐证。进入宋代以后,打破“坊”的束缚,开始折坊成巷,苏州有巷三百余条,并一一有了巷名。明清时代,城市建设有所发展,街巷也随之增多,发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有街巷约1500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街巷
城市建设
历史古城
明清时代
州刺史
白居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公馆——国民党军统的法西斯监狱
8
作者
潘君明
《行政法制》
2003年第4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白公馆
法西斯监狱
国民党
重庆
共产党人
爱国进步人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相城十绝(下)仿古青铜器苏州造!——相城十绝之青铜器
9
作者
潘君明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2008年第1期78-78,共1页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文化,是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也是文明的载体之一。
关键词
青铜器
苏州
仿古
艺术文化
手工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助壮素在麦后直播棉上的应用与推广
10
作者
潘君明
冯连芳
邱泉源
《上海农业科技》
1994年第3期42-42,共1页
一、应用原理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轻型栽培技术应运而生。上海郊区也发展了部分麦后直播棉轻型栽培技术,由于麦后直播棉具有省工、节本、效益较高的特点,因而受到广大棉农的器重。根据我们多年生产实践及有关试验调查,麦后...
一、应用原理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轻型栽培技术应运而生。上海郊区也发展了部分麦后直播棉轻型栽培技术,由于麦后直播棉具有省工、节本、效益较高的特点,因而受到广大棉农的器重。根据我们多年生产实践及有关试验调查,麦后直播棉要取得成功,一定要使用好生长调节剂助壮素。这是与麦后直播棉的生育特点分不开的。 首先是麦后直播棉播种晚,生育期相对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壮素
棉花
麦后直播棉
施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苎麻种子繁殖
11
作者
胡茂兴
林大厚
+2 位作者
钱光熹
潘君明
陈良兴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26,共6页
苎麻种子繁殖是新开发麻区的主要繁殖方式,因为种子成本低、运输方便、繁殖系数大,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种子繁殖的后代产量和品质不比种根繁殖低,在原麻质量上反而有提高趋势。种子繁殖的后代会产生少量的变异,但并不影响产量和品质。...
苎麻种子繁殖是新开发麻区的主要繁殖方式,因为种子成本低、运输方便、繁殖系数大,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种子繁殖的后代产量和品质不比种根繁殖低,在原麻质量上反而有提高趋势。种子繁殖的后代会产生少量的变异,但并不影响产量和品质。据调查,变异株在主要经济性状和质量方面都超过了正常株。因此,那种认为种子繁殖后代有变异,纯度不高,必然产生产量低、质量差的顾虑是毫无根据的。但麻株外部形态发生某些变异,仍然隐藏着劣变的可能。所以在苎麻种子繁殖时,必须引进纯度高、分离变异小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种子
繁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麦后直播棉轻型栽培技术探讨
12
作者
冯连芳
潘君明
《上海农业科技》
1995年第2期30-31,共2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务农劳力减少,以及种植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棉花生产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挑战,必须由原来的花工多、成本高、效益低的常规栽培转向省工、节本、高效的轻型栽培。为...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务农劳力减少,以及种植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棉花生产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挑战,必须由原来的花工多、成本高、效益低的常规栽培转向省工、节本、高效的轻型栽培。为此,1990~1992年,我们先后在干巷、吕巷、亭新、松隐、张堰等乡进行麦后直播棉试种,三年共种植133亩,平均亩产皮棉64kg,每亩产值435元,农本37元,用工25工,每工工值15.93元,与移栽棉相比,每亩用工减少17工,农本投入减少22元,每工工值净增7.80元。因麦后直播棉花具有生育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麦后直播
产量结构
生育特性
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闭路电视在劳改工作中的应用
13
作者
潘君明
《政法论坛》
1985年第6期24-26,共3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部门、各系统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是关押、改造罪犯的场所。为了提高改造工作质量,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置闭路电视系统。监狱的主要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部门、各系统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是关押、改造罪犯的场所。为了提高改造工作质量,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置闭路电视系统。监狱的主要任务,是对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实施惩罚和改造,主要表现在管理和教育改造两个方面。在监狱、劳改队使用闭路电视系统对罪犯实施管理和教育,不仅可以防止罪犯越轨行为,而且还可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罪犯改造。现在山西、山东、江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路电视系统
电化教育
劳改队
管理和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
监狱
监控系统
狱政管理
改造罪犯
教育质量
原文传递
采风记——吴门桥畔
14
作者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15年第2期13-15,共3页
搜集民间故事,基本上是两种方法,一是组织民间采风,二是个别走访民间故事手。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思想解放,文艺战线十分活跃,提倡文艺复兴,丰富文化生活。那时,无论书法界、美术界还是音乐界等,都有组织下乡采风的。我们苏州市民间文艺...
搜集民间故事,基本上是两种方法,一是组织民间采风,二是个别走访民间故事手。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思想解放,文艺战线十分活跃,提倡文艺复兴,丰富文化生活。那时,无论书法界、美术界还是音乐界等,都有组织下乡采风的。我们苏州市民间文艺界也同样如此。1987年8月下旬,苏州市沧浪区人民政府、苏州市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和沧浪区文化馆组成了联合采风小组,成员有十多人,专门到吴门桥地区去采风。我也参加了这次采风活动,搜集到许多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桥
个别走访
沧浪区
文艺战线
文学工作者
采风活动
思想解放
瑞光塔
传说故事
丰富文化生活
原文传递
父亲讲的故事
15
作者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15年第4期35-37,共3页
我搜集民间故事,是从父亲那里开始的。可以这样说,我爱好民间文学,在业余时间里,数十年来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文学,是受到父亲的薰陶与影响。我父亲潘生,又名潘惠生,出身农民,初识文化,因为仅有一亩多薄田,家境贫寒,年青时就到苏州来帮...
我搜集民间故事,是从父亲那里开始的。可以这样说,我爱好民间文学,在业余时间里,数十年来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文学,是受到父亲的薰陶与影响。我父亲潘生,又名潘惠生,出身农民,初识文化,因为仅有一亩多薄田,家境贫寒,年青时就到苏州来帮工。他在磨坊、旅馆、冰糖厂、南北货行等做过师傅,经历广泛,知识丰富。空下来去茶馆喝茶,与茶友乱谈"山海经"。他又喜欢听苏州评弹,苏州的那些传统书目,什么《玉蜻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评弹
传统书目
玉蜻蜓
潘生
家茶
放鞭炮
十年
文子
次都
历史书
原文传递
大街小巷 滚绣坊
16
作者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14年第5期1-1,共1页
滚绣坊,位于十全街带城桥北堍西侧。这是一条古老的小巷,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明卢熊《苏州府志》、乾隆《苏州府志》、民国《吴县志》等均作"衮绣坊巷"。因巷口有"衮绣"牌坊而得名。"衮绣",即"衮衣绣裳"的简称,画有卷龙的上...
滚绣坊,位于十全街带城桥北堍西侧。这是一条古老的小巷,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明卢熊《苏州府志》、乾隆《苏州府志》、民国《吴县志》等均作"衮绣坊巷"。因巷口有"衮绣"牌坊而得名。"衮绣",即"衮衣绣裳"的简称,画有卷龙的上衣和绣有花纹的下裳,为古代帝王与三公的礼服。《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衮,蜷龙衣也。"孙诒让·正义:"案蜷龙者,谓画龙于衣,其形蜷曲,其字《礼记》多作卷。"古代,凡身为"三公"者,可以服衮衣绣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衮衣绣裳
司服
府志
坊巷
古代帝王
衮冕
郑玄注
参知政事
司农
先王
原文传递
大街小巷 三元坊
17
作者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14年第6期1-1,共1页
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读书人想书包翻身,主要靠考取功名,才能做官发财。所谓"功名",就是考中解元或进士,在进士中再选取会元、状元。如一个人连中解元、会元、状元,那就是"三元及第"。连中"三元"是极不容易的。据有人统计,我国自...
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读书人想书包翻身,主要靠考取功名,才能做官发财。所谓"功名",就是考中解元或进士,在进士中再选取会元、状元。如一个人连中解元、会元、状元,那就是"三元及第"。连中"三元"是极不容易的。据有人统计,我国自隋朝开科考试以来,连中"三元"的总共不过十四人。在这十四人中,就有一位苏州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坊
三元及第
科举时代
苏州人
府学
传胪
长洲
礼部侍郎
元诗
清时
原文传递
常熟东乡旧婚俗
18
作者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06年第5期87-89,共3页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自古及今都非常重视。但各地的风俗不同,结婚的仪式也不尽相同。常熟东乡地区以产棉为主,俗称“产棉区”。这个地区的结婚仪式,与其他地方相比,有着自身的特色。起妆所谓“起妆”,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搬嫁妆。起...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自古及今都非常重视。但各地的风俗不同,结婚的仪式也不尽相同。常熟东乡地区以产棉为主,俗称“产棉区”。这个地区的结婚仪式,与其他地方相比,有着自身的特色。起妆所谓“起妆”,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搬嫁妆。起者,领取也。女方的嫁妆,是由女方家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俗
嫁妆
结婚仪式
产棉区
新娘
跳板
常熟
东乡
经济条件
灯笼
原文传递
古城街坊知多少
19
作者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06年第1期72-73,共2页
苏州是个历史古城,街巷里弄十分古老,有些街巷名称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譬如以“坊”为名的街巷,就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坊”是居民的聚居之处。尤其在城市,几乎所有街区均以“坊”命名。坊,也有“市”的含义,古有“坊市”之说...
苏州是个历史古城,街巷里弄十分古老,有些街巷名称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譬如以“坊”为名的街巷,就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坊”是居民的聚居之处。尤其在城市,几乎所有街区均以“坊”命名。坊,也有“市”的含义,古有“坊市”之说。吴之坊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巷名称
牌坊
宋代
古城街坊
城市居民
封建礼教
唐代
苏州
收录
州府
原文传递
苏州的名称与雅号
20
作者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03年第6期75-76,共2页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由于历经朝代更迭和地理环境等原因,有着许多名称和雅号。有些名称、雅号历史悠久,使用较为普遍;有些则鲜为人知,使用也较少。现据史料,逐一辑录如下: 吴。这是苏州最早的名称,与"句吴"有...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由于历经朝代更迭和地理环境等原因,有着许多名称和雅号。有些名称、雅号历史悠久,使用较为普遍;有些则鲜为人知,使用也较少。现据史料,逐一辑录如下: 吴。这是苏州最早的名称,与"句吴"有关。《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南奔,自号句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名称
历史悠久
唐代诗人
地理环境
白居易
清代诗人
吴县
太伯
长洲
原文传递
题名
漫话常熟茶馆
被引量:
2
1
作者
潘君明
李炎明
出处
《农业考古》
1992年第4期119-119,134,共2页
文摘
常熟人爱好品茗,俗称“吃茶”,在生活中已形成一种风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雅人俗士,都喜欢到茶馆里去吃茶。在民间,甚至把那些不上茶馆吃茶的人,说成是不象个男子汉,不上台盘的人。因为吃茶人多,茶馆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常熟人吃茶讲究清静、幽雅、舒适、享受,很有自身的特色。茶馆的选址与命名常熟茶馆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在清朝中叶就有茶馆的开设。在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常熟指南》上说,常熟城里有茶馆六十行。就是一个小镇,也有四、五爿;较大的集镇,有十余爿之多。茶馆能否开得兴旺,与馆址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在这方面,茶馆老板是动了脑筋的。纵观常熟茶馆。
关键词
茶馆
常熟
历史悠久
生意兴隆
清朝
命名
生活中
清静
选址
风俗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州茶担
被引量:
1
2
作者
潘君明
李炎明
出处
《农业考古》
1991年第4期83-83,共1页
文摘
鱼米之乡的苏州地区,吃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客来敬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礼节。如果客来不敬茶,叫做"失礼"。特别是婚丧喜庆人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如何招待呢?由此而产生了一种特殊职业——茶担。茶担是专门为婚丧喜庆人家烧水泡茶招待客人的。因为工具比较简单,仅一只烧水用的炉子和若干茶具而已,一担即可挑走,故而名之。据传,在明代初期即兴此业,后来有所发展,不仅烧水泡茶招待客人。
关键词
婚丧喜庆
日常生活
苏州地区
客人
明代初期
特殊职业
习俗
茶具
仪式
礼节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建档案纪岁月
3
作者
潘君明
机构
苏州市东环新村
出处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0-70,共1页
文摘
苏州民间有句俗语:“千年文书好合药”,其意是文字方面的东西放得久了,好似宝贝一样,说不定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个人建立档案,就有这方面的功能。我自幼受此影响,对自己的书籍、草稿、发表的文章等,喜欢存放一处,不使丢失。我本职是人民警察,业余时间爱好写作,这两方面的资料我都保存。参加工作以后,我填写的履历表、年终总结、入党报告等,总要复制一份留在手上。
关键词
年终总结
履历表
建档案
业余时间
建立档案
人民警察
分类号
G272 [文化科学—档案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苏州市区刑满人员现实表现的调查
4
作者
潘君明
黄明顺
宦毛汝
沈国梁
出处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85年第4期21-23,共3页
文摘
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上的现实表现,不仅是衡量劳改单位改造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社会治安、搞好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严打以来,刑满释放人员在社会上的现实表现究竟如何,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地分析他们转好、变坏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无疑是很有一定意义的。
关键词
现实表现
调查
刑满释放人员
满人
市区
苏州
社会治安
改造质量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州、常熟饮茶礼俗
5
作者
潘君明
李炎明
出处
《农业考古》
1994年第2期116-116,共1页
文摘
苏州、常熟饮茶礼俗江苏省苏州市潘君明,李炎明苏州、常熟一带地区,无论城市里的居民和乡镇上的农民,都喜欢饮茶。真可谓"家家备茶,户户饮茶",视饮茶为乐事。这一地区饮茶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礼俗。无茶不成礼"无茶不成礼",是这一地区...
关键词
茶礼俗
橄榄形
品种比较
诸亲好友
茉莉花茶
茶馆业
人的尊重
苏州市
新婚夫妇
接待客人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国一号国宝焚毁的启示
6
作者
潘君明
机构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出处
《现代苏州》
2008年第5期15-15,共1页
文摘
前不久,韩国的一号国宝——崇礼门,被肇事者纵火焚烧,顷刻之间化为灰烬。韩国民众非常痛惜,这是历史文化遗产呀!这是六百多岁的国宝呀!为此很多韩国民众,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纷纷来到崇礼门前,献花的、公祭的、悼念的……望着失去的国宝心情悲痛,但无可奈何。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但它也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
国宝
韩国
历史文化遗产
焚毁
肇事者
民众
警钟
分类号
F724.5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街巷莫忘老苏州
7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现代苏州》
2008年第7期94-94,共1页
文摘
苏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在唐代之前,城市里只有“坊”名而没有“巷”名,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写下了“七堰八门六十坊”的诗句,便是佐证。进入宋代以后,打破“坊”的束缚,开始折坊成巷,苏州有巷三百余条,并一一有了巷名。明清时代,城市建设有所发展,街巷也随之增多,发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有街巷约1500余条。
关键词
苏州
街巷
城市建设
历史古城
明清时代
州刺史
白居易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公馆——国民党军统的法西斯监狱
8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行政法制》
2003年第4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白公馆
法西斯监狱
国民党
重庆
共产党人
爱国进步人士
分类号
D926.7 [政治法律—法学]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相城十绝(下)仿古青铜器苏州造!——相城十绝之青铜器
9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2008年第1期78-78,共1页
文摘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文化,是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也是文明的载体之一。
关键词
青铜器
苏州
仿古
艺术文化
手工艺术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TS934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助壮素在麦后直播棉上的应用与推广
10
作者
潘君明
冯连芳
邱泉源
机构
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奉贤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1994年第3期42-42,共1页
文摘
一、应用原理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轻型栽培技术应运而生。上海郊区也发展了部分麦后直播棉轻型栽培技术,由于麦后直播棉具有省工、节本、效益较高的特点,因而受到广大棉农的器重。根据我们多年生产实践及有关试验调查,麦后直播棉要取得成功,一定要使用好生长调节剂助壮素。这是与麦后直播棉的生育特点分不开的。 首先是麦后直播棉播种晚,生育期相对推迟,
关键词
助壮素
棉花
麦后直播棉
施肥
分类号
S562.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苎麻种子繁殖
11
作者
胡茂兴
林大厚
钱光熹
潘君明
陈良兴
机构
上海农学院
上海市金山县农业局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26,共6页
文摘
苎麻种子繁殖是新开发麻区的主要繁殖方式,因为种子成本低、运输方便、繁殖系数大,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种子繁殖的后代产量和品质不比种根繁殖低,在原麻质量上反而有提高趋势。种子繁殖的后代会产生少量的变异,但并不影响产量和品质。据调查,变异株在主要经济性状和质量方面都超过了正常株。因此,那种认为种子繁殖后代有变异,纯度不高,必然产生产量低、质量差的顾虑是毫无根据的。但麻株外部形态发生某些变异,仍然隐藏着劣变的可能。所以在苎麻种子繁殖时,必须引进纯度高、分离变异小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苎麻
种子
繁殖
分类号
S563.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后直播棉轻型栽培技术探讨
12
作者
冯连芳
潘君明
机构
上海市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1995年第2期30-31,共2页
文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务农劳力减少,以及种植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棉花生产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挑战,必须由原来的花工多、成本高、效益低的常规栽培转向省工、节本、高效的轻型栽培。为此,1990~1992年,我们先后在干巷、吕巷、亭新、松隐、张堰等乡进行麦后直播棉试种,三年共种植133亩,平均亩产皮棉64kg,每亩产值435元,农本37元,用工25工,每工工值15.93元,与移栽棉相比,每亩用工减少17工,农本投入减少22元,每工工值净增7.80元。因麦后直播棉花具有生育期短,
关键词
棉花
麦后直播
产量结构
生育特性
栽培
分类号
S562.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闭路电视在劳改工作中的应用
13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政法论坛》
1985年第6期24-26,共3页
文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部门、各系统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是关押、改造罪犯的场所。为了提高改造工作质量,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置闭路电视系统。监狱的主要任务,是对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实施惩罚和改造,主要表现在管理和教育改造两个方面。在监狱、劳改队使用闭路电视系统对罪犯实施管理和教育,不仅可以防止罪犯越轨行为,而且还可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罪犯改造。现在山西、山东、江苏、
关键词
闭路电视系统
电化教育
劳改队
管理和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
监狱
监控系统
狱政管理
改造罪犯
教育质量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采风记——吴门桥畔
14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苏州杂志》
2015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摘
搜集民间故事,基本上是两种方法,一是组织民间采风,二是个别走访民间故事手。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思想解放,文艺战线十分活跃,提倡文艺复兴,丰富文化生活。那时,无论书法界、美术界还是音乐界等,都有组织下乡采风的。我们苏州市民间文艺界也同样如此。1987年8月下旬,苏州市沧浪区人民政府、苏州市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和沧浪区文化馆组成了联合采风小组,成员有十多人,专门到吴门桥地区去采风。我也参加了这次采风活动,搜集到许多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
关键词
门桥
个别走访
沧浪区
文艺战线
文学工作者
采风活动
思想解放
瑞光塔
传说故事
丰富文化生活
分类号
I27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父亲讲的故事
15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苏州杂志》
2015年第4期35-37,共3页
文摘
我搜集民间故事,是从父亲那里开始的。可以这样说,我爱好民间文学,在业余时间里,数十年来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文学,是受到父亲的薰陶与影响。我父亲潘生,又名潘惠生,出身农民,初识文化,因为仅有一亩多薄田,家境贫寒,年青时就到苏州来帮工。他在磨坊、旅馆、冰糖厂、南北货行等做过师傅,经历广泛,知识丰富。空下来去茶馆喝茶,与茶友乱谈"山海经"。他又喜欢听苏州评弹,苏州的那些传统书目,什么《玉蜻蜓》
关键词
苏州评弹
传统书目
玉蜻蜓
潘生
家茶
放鞭炮
十年
文子
次都
历史书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街小巷 滚绣坊
16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苏州杂志》
2014年第5期1-1,共1页
文摘
滚绣坊,位于十全街带城桥北堍西侧。这是一条古老的小巷,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明卢熊《苏州府志》、乾隆《苏州府志》、民国《吴县志》等均作"衮绣坊巷"。因巷口有"衮绣"牌坊而得名。"衮绣",即"衮衣绣裳"的简称,画有卷龙的上衣和绣有花纹的下裳,为古代帝王与三公的礼服。《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衮,蜷龙衣也。"孙诒让·正义:"案蜷龙者,谓画龙于衣,其形蜷曲,其字《礼记》多作卷。"古代,凡身为"三公"者,可以服衮衣绣裳。
关键词
衮衣绣裳
司服
府志
坊巷
古代帝王
衮冕
郑玄注
参知政事
司农
先王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街小巷 三元坊
17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苏州杂志》
2014年第6期1-1,共1页
文摘
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读书人想书包翻身,主要靠考取功名,才能做官发财。所谓"功名",就是考中解元或进士,在进士中再选取会元、状元。如一个人连中解元、会元、状元,那就是"三元及第"。连中"三元"是极不容易的。据有人统计,我国自隋朝开科考试以来,连中"三元"的总共不过十四人。在这十四人中,就有一位苏州人。
关键词
三元坊
三元及第
科举时代
苏州人
府学
传胪
长洲
礼部侍郎
元诗
清时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常熟东乡旧婚俗
18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苏州杂志》
2006年第5期87-89,共3页
文摘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自古及今都非常重视。但各地的风俗不同,结婚的仪式也不尽相同。常熟东乡地区以产棉为主,俗称“产棉区”。这个地区的结婚仪式,与其他地方相比,有着自身的特色。起妆所谓“起妆”,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搬嫁妆。起者,领取也。女方的嫁妆,是由女方家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
关键词
婚俗
嫁妆
结婚仪式
产棉区
新娘
跳板
常熟
东乡
经济条件
灯笼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城街坊知多少
19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苏州杂志》
2006年第1期72-73,共2页
文摘
苏州是个历史古城,街巷里弄十分古老,有些街巷名称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譬如以“坊”为名的街巷,就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坊”是居民的聚居之处。尤其在城市,几乎所有街区均以“坊”命名。坊,也有“市”的含义,古有“坊市”之说。吴之坊市。
关键词
街巷名称
牌坊
宋代
古城街坊
城市居民
封建礼教
唐代
苏州
收录
州府
分类号
K925.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苏州的名称与雅号
20
作者
潘君明
出处
《苏州杂志》
2003年第6期75-76,共2页
文摘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由于历经朝代更迭和地理环境等原因,有着许多名称和雅号。有些名称、雅号历史悠久,使用较为普遍;有些则鲜为人知,使用也较少。现据史料,逐一辑录如下: 吴。这是苏州最早的名称,与"句吴"有关。《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南奔,自号句吴。"
关键词
苏州
名称
历史悠久
唐代诗人
地理环境
白居易
清代诗人
吴县
太伯
长洲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漫话常熟茶馆
潘君明
李炎明
《农业考古》
199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州茶担
潘君明
李炎明
《农业考古》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自建档案纪岁月
潘君明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苏州市区刑满人员现实表现的调查
潘君明
黄明顺
宦毛汝
沈国梁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苏州、常熟饮茶礼俗
潘君明
李炎明
《农业考古》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韩国一号国宝焚毁的启示
潘君明
《现代苏州》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新街巷莫忘老苏州
潘君明
《现代苏州》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白公馆——国民党军统的法西斯监狱
潘君明
《行政法制》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相城十绝(下)仿古青铜器苏州造!——相城十绝之青铜器
潘君明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助壮素在麦后直播棉上的应用与推广
潘君明
冯连芳
邱泉源
《上海农业科技》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苎麻种子繁殖
胡茂兴
林大厚
钱光熹
潘君明
陈良兴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麦后直播棉轻型栽培技术探讨
冯连芳
潘君明
《上海农业科技》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闭路电视在劳改工作中的应用
潘君明
《政法论坛》
1985
0
原文传递
14
采风记——吴门桥畔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15
0
原文传递
15
父亲讲的故事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15
0
原文传递
16
大街小巷 滚绣坊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14
0
原文传递
17
大街小巷 三元坊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14
0
原文传递
18
常熟东乡旧婚俗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06
0
原文传递
19
古城街坊知多少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06
0
原文传递
20
苏州的名称与雅号
潘君明
《苏州杂志》
200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