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科教育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金云 温穗文 +4 位作者 黄水芳 蔡莉花 潘启豪 孙晶 刘娟娟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778-780,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教育门诊管理模式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于孕24~28周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A组(自愿接受妊娠期糖尿病...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教育门诊管理模式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于孕24~28周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A组(自愿接受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教育门诊模式,n=132例)和B组(拒绝接受GDM专科教育门诊模式,n=66例),对比2组患者孕期糖代谢、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巨大儿、早产、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B组,P值<0.05;A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值<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专科教育门诊管理模式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孕妇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M 专科教育门诊管理模式 糖代谢水平 并发症
下载PDF
FBN1新生突变引起的马凡综合征及其基因型-表型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啟豪 梁小碧 +3 位作者 郭勇 朱浚文 胡彬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7-533,共7页
目的:本研究对2个不同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的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FBN1的编码区和剪切位点突变检测,以寻找致病的突变,并初步探索马凡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的关联。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确诊2个无血缘关系的... 目的:本研究对2个不同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的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FBN1的编码区和剪切位点突变检测,以寻找致病的突变,并初步探索马凡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的关联。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确诊2个无血缘关系的家庭中原疑似为马凡综合征的3例患者。运用新一代测序对家系1的疑似患者行FBN1基因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检出的致病性遗传变异进行Sanger验证及在所有家系成员中验证;对于家系2的存活成员,本研究直接进行PCR扩增FBN1基因的所有编码区及剪切位点,对产物进行直接Sanger测序。另外在50个正常对照中对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基于PCR产物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并对实验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所有存活的疑似患者均确诊为马凡综合征。在家系1中,我们检测到了一个FBN1基因数据库中尚未报道的新突变c.4685G>A(p.Cys1562Tyr),并且患者父母和同胞姐姐均未检测到此变异,故此突变为一个新生突变。该错义突变使第1 562位上极性中性的含硫的半胱氨酸被极性中性的含羟苯基的酪氨酸所替代,影响了fibrillin-1蛋白一个TGF-β结合结构域,导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家系2含父母及一对同卵双胎患者,其中一患者已去世。我们在存活患者检测到1个FBN1基因的已报道致病突变c.3706T>C(p.Cys1236Arg),该突变在患者父母中不存在,故也为新生突变。结论:本文报道了一例FBN1基因的新突变及另一例由FBN1基因已知突变引起的马凡综合征,二者皆为新生突变,并在家系中进行了基因型-表型的比较,表明家系1的新突变可能与经典马凡综合征的表型相关,而家系2的已知突变确和新生儿重症马凡综合征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FBN1基因 新生突变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人群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LC33A1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袁萍 潘啟豪 +3 位作者 郑灵燕 徐评议 胡彬 李洵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SLC33A1基因已被报道是我国北方一个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但研究未发现在欧洲的HSP患者中有该基因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SLC33A1是否为中国南方人群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致病性基因之一。【方法】对收集到的70例中国南... 【目的】SLC33A1基因已被报道是我国北方一个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但研究未发现在欧洲的HSP患者中有该基因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SLC33A1是否为中国南方人群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致病性基因之一。【方法】对收集到的70例中国南方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SLC33A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域的直接测序;鉴定所发现的遗传变异,并同我们所收集到的57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比对,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我们只发现SLC33A1基因区域的8个已存在于数据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未发现任何致病性突变。【结论】与国外学者的报道相符合,我们的70例中国南方HSP病人中没有SLC33A1所导致的病人,故SLC33A1对HSP的致病性需要进一步的核实、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SLC33A1 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嘧啶合成关键酶CAD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机制探讨
4
作者 谢小珊 余枫海 +5 位作者 马宁 潘啟豪 黄晓玲 金慧林 孟祥祺 李孟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6-635,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研究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2-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二氢乳清酶(CAD)三功能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研究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2-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二氢乳清酶(CAD)三功能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食管癌数据集的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CAD的表达高低。在食管癌细胞中敲减或过表达CAD,用Western blot验证敲减或过表达效率。利用活细胞动态成像与分析系统(IncuCyte)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获得TCGA食管癌组织中富集在CAD高表达组的信号通路。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网站对CAD与潜在下游基因MYC的mRNA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Pearson法),应用RT-qPCR方法检测CAD调控的下游通路基因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YC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在食管癌细胞中敲减CAD,同时过表达MYC,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是否改变。结果:(1)TCGA和GEO食管癌数据集显示肿瘤组织的CA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敲减CAD表达后,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3)过表达CAD能够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4)基因富集分析显示,β-catenin、MYC和糖酵解通路富集在CAD高表达组。(5)Pearson关联分析显示,CAD与MYC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减CAD能够降低β-catenin、MYC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T-qPCR结果显示,敲减CAD后,己糖激酶2(HK2)、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PFKP)、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PGK1)、烯醇化酶1(ENO1)、丙酮酸激酶肌肉同工酶2(PKM2)、乳酸脱氢酶A(LDHA)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等一系列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受到了抑制。(6)敲减CAD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而过表达MYC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得到部分恢复。结论:体外细胞实验表明,CAD可能通过调控β-catenin/MYC/糖酵解及EMT信号通路而增强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三功能酶 食管癌 β-catenin/MYC/糖酵解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贫困地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误诊误治分析
5
作者 林钻娣 潘啓豪 彭奕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4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贫困地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CSP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误诊患者中24例超声误诊,23例未行B超检查漏诊;其中35例误诊为早孕或先兆流产,6例为稽留性流产,5例不全流产,1例宫颈... 目的探讨贫困地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CSP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误诊患者中24例超声误诊,23例未行B超检查漏诊;其中35例误诊为早孕或先兆流产,6例为稽留性流产,5例不全流产,1例宫颈妊娠;12例入院前接受过黄体酮安胎,15例服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或清宫或引产,10例直接人工流产,10例未接受院外治疗直接来院。46例治愈出院,1例最后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经多次输血后,32+周自动转院;住院时间3~41 d,平均住院时间(5.1±12.0)d,出血量10~3500 ml,平均出血量(373.91±706.79)ml,住院费用2063~32411元,平均住院费用(9416.57±6033)元。结论 CSP的发病率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明显升高,临床医生应当高度警惕,如果误诊误治将造成严重不良结局。应强调早期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以及采取及时个体化治疗措施,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降低妊娠产妇及围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误诊误治 贫困地区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对百草枯肺损伤Nrf2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史晶 高渝峰 +3 位作者 陈少波 潘启豪 廖晓星 胡春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百草枯(PQ)中毒后sD大鼠肺损伤和Nrf2通路激活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PQ肺损伤模型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trik)和PDTC组。中毒后1、2、3周各处死3只动物取肺组织...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百草枯(PQ)中毒后sD大鼠肺损伤和Nrf2通路激活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PQ肺损伤模型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trik)和PDTC组。中毒后1、2、3周各处死3只动物取肺组织,HE染色行急性肺损伤(ALI)评分,Masson染色鉴定肺纤维化(LF)程度,组织匀浆测定MDA、GSH含量,Westonblot检测磷酸化Nrf2水平。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成组t检验,生存曲线用Wilcoxon(Gehan)检验。结果大鼠中毒后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Control组和PDTC组各有4只和9只动物存活到实验结束,PDTC明显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Wilcoxon(Gehan)=10.17023,P=0.001。Control组肺内MDA水平都高于PDTC组,而GSH水平均低于PD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Q中毒后PDTC组肺内p-Nrf2水高于Control组,1周:(0.32±0.04)vs.(0.23±0.05),P=0.003;2周:(0.62±0.06)vs.(0.33±0.03),P〈0.001;3周:(0.61±0.04)vs.(0.33±0.05),P〈0.001。PDTC组AIL评分低于Control组,ALl分别为1周:(5±0.95)vs.(8±1.23),P=0.002;2周:(9±1.18)vs.(11±1.02),P=0.019;3周:(11±1.33)vs.(12±1.42),P=0.002。Control组动物中毒后1至3周肺纤维化程度分别为(40.87±7.25)%、(43.38±5.71)%和(45.91±3.97)%,明显高于PDTC组的(32.92±2.34)%、(33.45±3.04)%和(35.27±3.81)%,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结论PDTC减轻PQ中毒后肺损伤、肺纤维化,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与激活Nrf2通路及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氧化应激 肺损伤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 Nrf2通路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对百草枯中毒后早期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史晶 高渝峰 +3 位作者 陈少波 潘启豪 廖晓星 胡春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观察核因子(NF)-K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百草枯(PQ)中毒后早期肺损伤的影响。方法6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PQ肺损伤模型,数字随机法分为PQ+PDTC和PQ+PBS组,每组32只。PQ+PDTC组给予PDTC100mg/kg腹腔内注射... 目的观察核因子(NF)-K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百草枯(PQ)中毒后早期肺损伤的影响。方法6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PQ肺损伤模型,数字随机法分为PQ+PDTC和PQ+PBS组,每组32只。PQ+PDTC组给予PDTC100mg/kg腹腔内注射,PQ+PBS组给予PBS腹腔内注射。24、48和72h后观察两组动物存活率,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急性肺损伤(AIL)情况并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肺组织内TNF—Ot、IL-6含量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肺内NF.KB激活情况。结果与PQ+PBS组相比,PDTC提高大鼠PQ中毒后的72h内存活率[24/32(75%)比13,32(40.6%),P=0.015]。PDTC改善大鼠PQ中毒后24、48h和72h的肺损伤评分(7.5±1.0比9.8±1.5,9.7±0.8比12.0±0.9,11.5±1.0比14.5±1.0,均P〈0.05)。PDTC降低大鼠PQ中毒后24、48h和72h的肺内髓过氧化物酶(MP0)阳性细胞数、肺组织内TNF-α、IL-6蛋白水平和胞核、胞质NF.KBP65蛋白浓度(均P〈0.05)。结论PDTC可减少大鼠PQ中毒后早期炎性细胞的浸润并抑制NF—KB的激活,使致炎因子TNF-α、IL-6表达下降,减轻肺损伤,降低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NF-KB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
原文传递
RB1基因的一生殖细胞系新生突变致视网膜母细胞瘤 被引量:1
8
作者 袁萍 钟诚 +4 位作者 潘啟豪 王一鸣 胡彬 王文军 杨冬梓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618,共3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由于RB1基因在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上发生双等位基因突变所致[1].RB1基因为抑癌基因,其编码的RB1蛋白(pRB)在CDK3/cyclin-C的作用下被磷酸化,释放转录因子并激活基因转录,在促使细胞周期由G0期进入G1期过程中起关...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由于RB1基因在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上发生双等位基因突变所致[1].RB1基因为抑癌基因,其编码的RB1蛋白(pRB)在CDK3/cyclin-C的作用下被磷酸化,释放转录因子并激活基因转录,在促使细胞周期由G0期进入G1期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因学 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学 生殖细胞系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