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的探讨
1
作者 王士博 潘天石 《中国减灾》 2024年第14期36-39,共4页
应急物资储备作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对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介绍,并分析建设短板、提出... 应急物资储备作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对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介绍,并分析建设短板、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应急物资储备 有效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物资保障 现代化 短板 组成部分
下载PDF
基于隧道模式的校园网多出口解决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思敏 葛玮 +1 位作者 王学强 潘天石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8年第10期250-252,F0003,共4页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对网络的应用和要求越来越高,原先的网络无论在速度上,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了。对于高校校园网的改造已经迫在眉睫。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简述两种校园网多出口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对网络的应用和要求越来越高,原先的网络无论在速度上,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了。对于高校校园网的改造已经迫在眉睫。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简述两种校园网多出口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即在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上,通过使用GRE隧道技术,实现校园网的多出口、多服务的要求。用户既可采用原有方式通过教育网接入Internet,也可采用电信等其他网络,高速接入Internet。文中方案采用在客户端路由的方式,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灵活选择教育网出口或者其他ISP提供的网络,并实现灵活计费,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目前此方案已经在某高校进行试验,结果证明了它能有效地提高网速。此方案不仅可用于校园网,也可用于企业或者小区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技术 通用路由封装 PPPOE 多出口网络 校园网
下载PDF
BEPS模型中光合模块机理性参数的适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天石 刘哲 范文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3,共5页
利用每日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和通量塔监测的气象数据,以及BEPS模型光合作用模块中不同机理参数,模拟帽儿山生态站全年逐日总初级生产力(GPP),通过与生态站通量塔实测每日GPP对比,确定不同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选用... 利用每日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和通量塔监测的气象数据,以及BEPS模型光合作用模块中不同机理参数,模拟帽儿山生态站全年逐日总初级生产力(GPP),通过与生态站通量塔实测每日GPP对比,确定不同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选用还原型辅酶II(NADPH)供给量限制下的参数,模拟结果比真实值高;选用三磷酸腺苷(ATP)供给量限制下的参数,模拟结果最接近于真实值(R^2=0.841,R_(MSE)=1.696 g·m^(-2)·d^(-1),B_(ias)=1.382 g·m^(-2)·d^(-1));选用DHAP/PGA穿梭发生时的参数,模拟结果生长季偏低,非生长季偏高,该参数不适于模拟每日GPP。(2)不同参数模型模拟的GPP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还原型辅酶II与ATP供给量限制下的参数,模型的模拟结果普遍相差6%左右,最高相差14.08%。(3)随光照增强和温度升高,选用ATP供给量限制下的参数,建立的模型更适合基于BEPS模型模拟每日的G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光合 模型参数 BEPS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不同生态系统枯落物的水文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天石 左丽君 +3 位作者 张增祥 赵晓丽 孙菲菲 朱自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5,63,共7页
[目的]揭示不同植被生态系统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差异,为张家口地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支撑。[方法]基于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冀西北地区张家口市森林、农田和草地3种生态系统的枯落物在生长季末期持水能力及其与生物量之间的... [目的]揭示不同植被生态系统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差异,为张家口地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支撑。[方法]基于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冀西北地区张家口市森林、农田和草地3种生态系统的枯落物在生长季末期持水能力及其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30.7t/hm^2)、有效拦蓄量(22.97t/hm^2)、有效拦蓄率(187.49%)和吸水速率(5.84g/h)4个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类生态系统。②草地枯落物的各项水文指标均值皆高于农田,最大持水率甚至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③枯落物生物量与其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枯落物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总生物量增加呈幂数下降。[结论]如果造林营林方式正确,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提升区域水源涵养水平,同时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不容忽视,市域内大范围的耕地向草地扩展,将直接影响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以生物量表征的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与枯落物蓄水所反映的水源涵养能力之间的响应关系在生态系统不同尺度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在对区域生态空间格局进行优化时,需明确特定环境下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对其他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从而实现各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 枯落物 水文效应 生态系统功能
下载PDF
1987-2015年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生态格局时空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朱自娟 左丽君 +5 位作者 张增祥 王亚非 孙菲菲 潘天石 赵晓丽 汪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325-1336,共12页
为厘清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系统格局现状、变化及各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现状和变化,本研究利用1987、2000和2015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对3期的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对京津冀西北... 为厘清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系统格局现状、变化及各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现状和变化,本研究利用1987、2000和2015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对3期的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对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整体尺度的19个生态系统类别景观格局和各区(县)尺度的6大生态系统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主要生态系统变化有农田转变为森林、聚落和草地、湿地转化为农田。其中森林和聚落分别增长4511.65 hm^2(0.56%)和34264.81 hm^2(42.21%),草地、农田和湿地分别下降23572.20 hm^2(2.37%)、8518.98 hm^2(0.47%)和6747.53 hm^2(4.33%)。森林增长和城市化扩张的最终压力转化到草地和湿地上;聚落和农田等人为扩展和演变使得原有的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被切割和挤压,致使该地区景观格局愈加破碎化和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格局 时空演变 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 景观指数
下载PDF
土地利用强度研究进展、瓶颈问题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菲菲 张增祥 +9 位作者 左丽君 赵晓丽 潘天石 朱自娟 汪潇 刘芳 易玲 温庆可 胡顺光 徐进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259-1271,共13页
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土地利用强度概念、驱动机制、方法和关键问题的发展演变,将其划分为3个研究分支:1)基于人口密度计算人类活动强度的研究;2)以传统的投入和产出强度方法为代表的研究,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复种指数、τ因子方法和技术... 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土地利用强度概念、驱动机制、方法和关键问题的发展演变,将其划分为3个研究分支:1)基于人口密度计算人类活动强度的研究;2)以传统的投入和产出强度方法为代表的研究,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复种指数、τ因子方法和技术效率方法等;3)以基于物质和能量的社会经济流通机制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和HANPP(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指标为代表的研究。针对土地利用强度研究,呈以下趋势:人口密度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强度的指标逐渐被以物质和能量社会经济流通机制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所取代;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也由指标构建研究倾向于解决不同自然环境下指标评估比较的关键技术与瓶颈问题,即人为与自然影响的区分;遥感数据和方法在人为活动定量识别研究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价值,可以作为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瓶颈的突破点;农、林和草牧业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强度变化机制研究极不均衡。因此,构建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机制和指标技术体系成为未来土地利用强度研究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评价方法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冀西北水源涵养区不同类型人工针叶林生态功能差异性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孙菲菲 张增祥 +9 位作者 左丽君 赵晓丽 潘天石 朱自娟 汪潇 刘芳 易玲 温庆可 徐进勇 胡顺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8-1359,共12页
人工造林被认为是增加碳汇、保持水土和提高水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造林林种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通过调研土壤、气象及生态化学计量参数等对CENTURY模型进行本地化,模拟冀西北水源涵养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落叶松(dahurian larch... 人工造林被认为是增加碳汇、保持水土和提高水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造林林种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通过调研土壤、气象及生态化学计量参数等对CENTURY模型进行本地化,模拟冀西北水源涵养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落叶松(dahurian larch)、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oriental arborvitae)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l)]的生态效应,并结合文献数据评价模型拟合精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与幼龄林相比,落叶松、油松、侧柏和樟子松中龄林的土壤C、N、P总储量分别增加了3.37%、3.98%、2.84%和1.82%,土壤含水量增加了151.25%、73.62%、41.83%和94.98%。不同林种两个林龄平均蒸发量比较显示,落叶松(338.85 mm)<油松(399.86 mm)<侧柏(400.52 mm)<樟子松(401.82 mm)。落叶松可以作为水源涵养区造林的优选树种。樟子松和落叶松具有较强的N、P吸收能力,建议在农业污染的下游区域推广樟子松和落叶松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 CENTURY模型 水源涵养功能 人工针叶林 养分固持
原文传递
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可持续生产: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左丽君 吴炳方 +5 位作者 游良志 黄文江 孟冉 董莹莹 潘天石 王亚非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5-895,共11页
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重要议题。粮食可持续生产作为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是应对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态退化等全球挑战的有效手段。当前,对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的监测与评估存在着数据鸿沟,而地球大数据的支撑作用... 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重要议题。粮食可持续生产作为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是应对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态退化等全球挑战的有效手段。当前,对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的监测与评估存在着数据鸿沟,而地球大数据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总结了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可持续生产研究的当前实践,包括对地观测技术在粮食生产系统各要素监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多源数据融合在粮食生产系统综合监测及粮食生产可持续性评估中的应用。在上述实践归纳的基础上,依循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四大杠杆框架,提出了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可持续生产的2个未来发展方向:多学科模型凝聚地球大数据推动知识发现支撑政府治理;技术创新集成地球大数据搭建产农户智慧生产决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可持续生产 地球大数据 可持续发展目标 实践 展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