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边胸片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孔寒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49-550,共2页
关键词 ICU 床边胸片 临床应用 诊断有效率
下载PDF
54例中心静脉导管阳性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孔寒 方力争 +1 位作者 缑东元 赵锋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10期13-14,16,共3页
了解培养结果阳性的中心静脉导管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情况,并初步探讨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RI)的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54例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患者,结果提示导管留置5... 了解培养结果阳性的中心静脉导管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情况,并初步探讨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RI)的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54例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患者,结果提示导管留置5天以上容易并发CRI,以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 CRB)多见。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它们对许多常用抗生素较敏感。提示导管细菌的耐药率较低,治疗CRB最有效的方法是拔除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细菌
下载PDF
70例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孔寒 许航 《科技通报》 1999年第4期313-315,共3页
对70例自发性气胸进行了临床分析.自发性气胸多发于男性青少年,右侧多见,其中又以原发性气胸发生率为高(71%).继发性气胸原发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肺结核.部分(51%)有明显诱因.复发率达26%.卧床休息、胸... 对70例自发性气胸进行了临床分析.自发性气胸多发于男性青少年,右侧多见,其中又以原发性气胸发生率为高(71%).继发性气胸原发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肺结核.部分(51%)有明显诱因.复发率达26%.卧床休息、胸腔抽气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仍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疗法,其总有效率达85%.治疗中严重并发症为复张性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气胸 临床分析 气胸
下载PDF
400例次肺心病酸碱平衡紊乱分析
4
作者 潘孔寒 许航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肺心病 酸碱平衡紊乱 诊断 临床
下载PDF
外科危重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玲 蔡秀军 潘孔寒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凋亡在外科危重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外科大手术后危重病患者(39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淋巴细胞计数,并分析其与继发感染及...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凋亡在外科危重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外科大手术后危重病患者(39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淋巴细胞计数,并分析其与继发感染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外科危重病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10.82±3.32)%比(2.89±1.17)%,P<0.01),淋巴细胞计数则显著降低[(1.41±1.26)×10^9/L比(2.58±0.62)×10^9/L,P<0.013。与无感染组比较,继发感染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强((12.67±3.11)%比(9.24±2.63)%,P<0.01],入ICU后1d是否继发感染的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间差异无显著性,但3d和5d时继发感染组淋巴细胞计数则明显低于无感染组[分别为(0.68±0.35)×10^9/L和(0.72±0.40)×10^9/L)比(1.30±1.33)×10^9/L和(1.34±1.11)×10^9/L],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外科术后危重病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412,P=0.009),与1、3和5d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1d和5d差异均有显著性(r1=0.333,P1=0.039,r3=0.308,P3=0.057;r5=-0.361,P5=0.024)。结论外科危重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强、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且与继发感染及ICU住院时间延长相关,有效调控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有助于改善外科术后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淋巴细胞 预后 危重病
下载PDF
2例急性肺栓塞致心脏骤停成功救治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涛 王勇刚 +1 位作者 周道扬 潘孔寒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 PTE)是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生率、病死率和误诊率都较高。住院患者虽经过有效的预防性治疗,但病死率仍达到15%[1]。这部分死亡...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 PTE)是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生率、病死率和误诊率都较高。住院患者虽经过有效的预防性治疗,但病死率仍达到15%[1]。这部分死亡患者中多数为急性高危PTE,如果有机会确诊,进行紧急溶栓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但是其中约41%的急性高危PTE通过各种机制可导致心脏骤停,此类患者很难有机会进一步检查确诊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尤其在急诊科,多数已进入心肺复苏( CPR)流程而无法获取详细的临床资料,因而其病死率高达65%~95%[2]。最新的ACLS指南没有就此类患者的常规性或经验性溶栓做出明确的推荐意见。现将我院ICU近期成功救治的2例急性PTE致心脏骤停( CA)做一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PE) 静脉血栓栓塞(VTE) 心脏骤停(CA) 心肺复苏(CPR)
下载PDF
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对主动脉夹层心率和血压的控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存杰 潘孔寒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0-1601,共2页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控制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率和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主动脉夹层伴高血压患者使用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静脉持续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各时间段的心率和血压控制情况及达到治疗目标值的患者数。结果艾...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控制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率和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主动脉夹层伴高血压患者使用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静脉持续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各时间段的心率和血压控制情况及达到治疗目标值的患者数。结果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治疗15 min后血压和心率较使用前明显下降,用药后各时间段血压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30 min后达标率为81.4%,治疗60 min后达标率为94.9%。治疗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血压下降过快2例,在调整用药速度或停药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控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疗效确切,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尼卡地平 主动脉夹层 血压 心率
下载PDF
坏变细胞的DNA对HpaⅡ限制性片段分析法测量DNA甲基化水平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孔寒 施正政 +1 位作者 余应年 陈星若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49-53,共5页
用~3H-TdR在不同时期标记细胞DNA,以区别在HpaⅡ限制性片段放射活性分析中的DNA系来自增殖中的或坏变中的细胞.实验证明MNNG处理后存活的细胞中并无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而经MNNG或Hanks液处理的脱落细胞DNA,在HpaⅡ水解前后其DNA片段的... 用~3H-TdR在不同时期标记细胞DNA,以区别在HpaⅡ限制性片段放射活性分析中的DNA系来自增殖中的或坏变中的细胞.实验证明MNNG处理后存活的细胞中并无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而经MNNG或Hanks液处理的脱落细胞DNA,在HpaⅡ水解前后其DNA片段的L_w皆明显降低,并可干扰对新复制DNA的HpaⅡ识别位点的分析.因此作者认为,在缺乏严格设计以除外上述因素的体系中,作出关于细胞DNA甲基化状态变化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脱氢核糖核酸 甲基化 致癌物
下载PDF
125例脓毒性休克的液体负平衡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涛 金燕 +2 位作者 潘孔寒 缑东元 应可净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8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负平衡 therapy) shock) ICU患者 血管活性药 目标治疗 国际指南 休克患者 病死率
下载PDF
早期三联法救治重型毒鼠强中毒
10
作者 朱涛 潘孔寒 +1 位作者 徐秋萍 石恒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毒鼠强中毒 重型 早期 三联法 救治 阵发性抽搐 潜伏期短 呼吸衰竭 高死亡率 急救经验
下载PDF
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压与乳酸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孙存杰 潘孔寒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1852-1853,共2页
血乳酸(Lac)水平是危重病患者监测的有用指标,常用于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1]。本文分析210例在接受心脏手术后进入监护室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及动脉Lac动态监测结果,探讨患者最佳CVP与Lac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水平变化 临床意义 血乳酸 心脏术后 危重病患者 监测结果 心脏手术后
下载PDF
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溶栓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顾丹燕 孙存杰 +1 位作者 朱涛 潘孔寒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9期137-140,共4页
回顾2015年9月2例心跳骤停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心肺复苏及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自主循环恢复,为后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争取时机,最终均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结合复习心跳骤停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 回顾2015年9月2例心跳骤停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心肺复苏及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自主循环恢复,为后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争取时机,最终均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结合复习心跳骤停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文献,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示对于常规心肺复苏治疗后自主循环恢复困难的患者,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可能具有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增加良好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跳骤停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ICU医疗人员的配置与患者安全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孔寒 周建仓 +1 位作者 俞文桥 赵鸿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0-953,共4页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抢救的核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ICU的加强治疗.在美国,尽管1985至2000年间医院总床位出现大幅削减,但ICU床位增加了26.2%.然而,各国各地ICU的组织...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抢救的核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ICU的加强治疗.在美国,尽管1985至2000年间医院总床位出现大幅削减,但ICU床位增加了26.2%.然而,各国各地ICU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差异很大,已有不少研究指出ICU医疗人员的构成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做一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医疗人员 ICU 全球人口老龄化 安全 配置 预期寿命 医疗技术
原文传递
综合性医院“院内危重症管理体系”的构建:“大重症”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涛 周道扬 +7 位作者 潘孔寒 庄一渝 朱小莹 张悦怡 袁月华 丁国庆 丁勇 潘宏铭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5-737,共3页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环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已相当成熟,为院前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而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识别、干预和急救仍属薄弱环节。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及安全要求日益严格,建立医院...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环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已相当成熟,为院前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而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识别、干预和急救仍属薄弱环节。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及安全要求日益严格,建立医院层面的危重症患者管理体系,创建大型重症医学平台,真正体现危重症患者集约式管理优势,是综合性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外有较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针对性研究,成立了院内医疗抢救小组(MET)、院内快速反应小组(RRT)等,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统一快速干预,以降低院内病死率,提高院内急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综合性医院 管理体系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医疗机构 医疗抢救 集约式管理
原文传递
院内急救三级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其作用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涛 庄一渝 +3 位作者 朱小莹 葛慧青 周道扬 潘孔寒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随着我国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环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飞速发展和完善,目前无论是日常急诊工作还是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院前伤病员的抢救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相应的,普通住院患... 随着我国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环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飞速发展和完善,目前无论是日常急诊工作还是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院前伤病员的抢救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相应的,普通住院患者的非预见性病情恶化甚至猝死的干预和急救反而成为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医院诊疗活动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患者平均年龄不断上升,病情更为复杂、多重合并症增加以及大型诊疗措施应用的日益增多等,使得在整个医疗环节中包括患者住院、转运甚至进行辅助检查过程中,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几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模式 院内急救 普通住院患者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急诊工作 病情恶化 诊疗活动
原文传递
RCA-CRRT在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建平 王峰 +2 位作者 王勇刚 林玲 潘孔寒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比较存有高出血风险因素的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时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和无抗凝模式间的优缺点。方法患者达到改善全球肾... 目的比较存有高出血风险因素的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时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和无抗凝模式间的优缺点。方法患者达到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标准的急性肾损伤3期,同时并存高出血风险因素,如大手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正常值的1.5倍或凝血酶原时间〉1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s)、血小板减少(〈50×10^9/L),合并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药物等;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无抗凝组和RCA组后4h内完成上机。排除严重肝功能衰竭(血总胆红素〉171μmol/L)患者。两组均采用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滤器常规72h更换,除非管路凝结。因目前国内尚无商品化的无钙透析液,故此透析液由本单位自行配置。结果两组各有16例患者纳入研究,多为外科术后,组间年龄、性别比,及并存高血压、2型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行CRRT前后的血气、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RCA组患者行CRRT时其单个滤器使用时间较无抗凝组更长(χ^2=9.707,P=0.002);单个滤器使用的时间(h)为36.01(26.61—45.42)和22.04(18.35~25.73)。无抗凝组在CRRT期间较RCA组需输更多的浓缩红细胞量与血小板量(P=0.04)。RCA组与无抗凝组患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6和9/16,P=0.724)。两组患者行CRRT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失血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RCA组行CRRT期间,体温与血电解质基本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滤器后血离子钙水平及机体血总钙/离子钙比例在目标范围内。结论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患者行CRRT时,RCA模式安全、有效,较无抗凝模式能延长滤器使用时间及降低失血风险,但未改善患者ICU内存活率,同时国内目前情况下RCA模式会增加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局部枸橼酸抗凝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出血风险
原文传递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的溯源分析与院感控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建平 潘孔寒 +1 位作者 陈衍 应可净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9-373,共5页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获得耐药与克隆传播能力,耐药菌已呈世界流行趋势,其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根据2014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地区17所教学医院不动杆菌属占临床分离菌的11.11%,仅...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获得耐药与克隆传播能力,耐药菌已呈世界流行趋势,其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根据2014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地区17所教学医院不动杆菌属占临床分离菌的11.11%,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居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首位。不动杆菌属中93%为鲍曼不动杆菌,19.7%属于广泛耐药(XDR)菌。XDR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存在耐药克隆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院感控制 ICU 细菌耐药性 临床分离菌 不动杆菌属 革兰阴性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急诊及ICU/CCU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博文 鲍德国 +7 位作者 潘孔寒 范晓明 汤富刚 范妙英 寿金朵 吕江红 徐海珊 冼棠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急诊 ICU/CCU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玲 蔡秀军 +2 位作者 潘孔寒 林永俊 陈大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年龄19~86岁)和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年龄29~80岁)的外周静脉血5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4^+、CD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年龄19~86岁)和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年龄29~80岁)的外周静脉血5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Bcl-2蛋白表达。分析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脓毒症诊断标准参考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美国危重病医学会联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其Bcl-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与其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89,P〈0.05;r=-0.689,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下调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细胞凋亡 T淋巴细胞 基因 BCL-2
原文传递
睡眠剥夺对大鼠脑干和海马大麻素CB-1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涛 江佩芳 +3 位作者 夏哲智 水泉祥 潘孔寒 王丽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SD)对大鼠脑干和海马大麻素CB-1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REM睡眠剥夺模型。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环境对照组(TC),以及睡眠剥夺1d(SD1d)、3d(SD3d)和5d...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SD)对大鼠脑干和海马大麻素CB-1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REM睡眠剥夺模型。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环境对照组(TC),以及睡眠剥夺1d(SD1d)、3d(SD3d)和5d(SD5d)组,每组8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脑干及海马CB-1受体mRNA的表达,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SD各组大鼠脑干与海马超微结构均有神经元凋亡,SD3d和SD5d组尤著。(1)脑干CB-1受体mRNA表达值SD1d组(0.789±0.139)和SD3d组(1.264±0.182)均高于CC组(0.420±0.054),且SD3d组高于SD1d组(P<0.05),SD5d组(0.678±0.145)与C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海马CB-1受体mRNA表达值SD1d组(0.598±0.098)高于CC组(0.374±0.064),SD3d组(0.258±0.072)低于CC组,且SD3d组低于SD1d组(P<0.05);SD5d组(0.448±0.177)与C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M睡眠剥夺能造成脑干及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在不同睡眠剥夺时期CB-1受体mRNA表达不同,其中CB-1受体表达增强可能是一种自身稳定调节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脑干 海马 基因表达 CB-1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