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单能量重建结合迭代算法对冠状动脉优化显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潘存雪 邢艳 +2 位作者 古丽娜.阿扎提 党军 刘文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评价能谱CT单能量重建技术结合ASIR重建算法对冠脉优化显示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能谱冠状动脉CT检查20例,患者均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单源瞬时(0.5 ms)管电压(140、80 kVp)切换技术行心脏能谱CT检查。将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采... 目的:评价能谱CT单能量重建技术结合ASIR重建算法对冠脉优化显示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能谱冠状动脉CT检查20例,患者均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单源瞬时(0.5 ms)管电压(140、80 kVp)切换技术行心脏能谱CT检查。将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采用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重组为轴位单能量图像(60、70、80、90、100、110、120、130、140 keV),并常规重组轴位混合能量图像。在不同重建模式下,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中段血管腔内的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将9个单能量水平的上述测量指标分别与混合能量的对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统计学比较方法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噪声:混合能量水平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右冠状动脉根部、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中段血管腔内的噪声分别为(24.32±5.84)HU、(25.65±10.83)HU、(33.27±11.95)HU、(42.16±15.52)HU、(35.58±13.21)HU,随着keV上升噪声逐渐下降,与混合能量相比,所测冠脉噪声均在90-140keV水平得到了改善(P均〈0.05),其中除主动脉根部血管腔内噪声在130keV达到最低水平(10.85±2.49)HU外,余各测量位置血管腔内的噪声均在140keV水平达到最低水平,分别为左主干(10.65±6.55)HU、右冠状动脉根部(13.07±5.06)HU、前降支中段(21.94±8.31)HU、右冠中段(16.83±6.05)HU;2信噪比:混合能量水平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右冠状动脉根部、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中段血管腔内的信噪比分别11.47±1.97、15.23±7.51、10.19±3.98、6.94±2.85、7.60±3.28,与混合能量相比,上述测量点信噪比分别在60-90keV、60-80keV、60-70keV、60keV、60-70keV水平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且均在60keV水平得到最佳改善,分别为22.20±5.74、23.82±11.19、16.61±8.15、8.78±3.67、8.91±4.12;3、对比噪声比:混合能量水平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右冠状动脉根部、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中段血管腔内的对比噪声比分别18.68±6.90、18.74±7.12、17.58±6.56、12.29±2.40、17.88±7.16,与混合能量相比,上述测量点对比噪声比分别在60-80keV、60-80keV、60-80keV、60-70keV、60-70keV水平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前降支中段的对比噪声比在60keV得到了最佳改善,为17.82±5.40,余各测量点的对比噪声比均在70keV水平得到了最佳改善,分别为主动脉根部29.73±8.46、左主干28.69±7.65、右冠状动脉根部25.70±7.59、右冠状动脉中段21.62±10.23;结论:冠状动脉能谱CT成像的单能量图像结合迭代重建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冠脉的噪声,提高冠脉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从而达到优化冠脉显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能谱CT成像 迭代重建
下载PDF
兔VX2肝癌种植瘤灶MSCT增强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存雪 赵艳萍 +2 位作者 郭松禄 齐玲俊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49-95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兔VX2肝癌种植瘤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4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成功建立模型32只,于成功建模后第14、21、28天行全肝MSCT平扫及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扫描检查,观察肿瘤生... 目的初步探讨兔VX2肝癌种植瘤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4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成功建立模型32只,于成功建模后第14、21、28天行全肝MSCT平扫及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扫描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析瘤灶边缘部与中心部不同阶段不同期相的CT强化特征及幅度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标记兔VX2肝癌种植瘤灶微血管,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瘤灶边缘部、中心部瘤组织的MVD值,并将不同时期兔VX2肝癌种植瘤灶的CT强化特征及幅度与MV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兔VX2肝癌种植瘤灶边缘部增强后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瘤灶中心部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瘤灶边缘部及中心部14、212、8 d MVD值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瘤灶边缘部21、28 d MVD值的变化与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分别为0.59、0.72,P<0.05),瘤灶中心第21天MVD值的变化与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0.61,P<0.05);(4)瘤灶边缘部3个时间点MVD值的变化与瘤灶直径均有相关性(r分别为0.59、0.78、0.69,P<0.05)。结论 MSCT增强扫描后的图像特征和强化幅度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瘤灶的微循环状态,为评价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物实验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心脏立体模型在心脏大血管X线平片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潘存雪 党军 +2 位作者 赵建卿 古丽娜.阿扎提 刘文亚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8期21-22,共2页
心脏大血管X线平片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检查手段,也是影像教学大纲中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诊断方法。然而由于心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的繁复及平片多组织结构重叠的特点,平片向来是心血管影像教学中的一大难点。CT三维重建心脏立体模型直观... 心脏大血管X线平片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检查手段,也是影像教学大纲中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诊断方法。然而由于心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的繁复及平片多组织结构重叠的特点,平片向来是心血管影像教学中的一大难点。CT三维重建心脏立体模型直观、立体、形象,可降低教师讲授及学生理解的难度,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进而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心血管系统平片的教学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 心血管系统 X线平片
下载PDF
利用T1mapping动态评价心肌梗死演变过程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存雪 刘文亚 +2 位作者 古丽娜·阿扎提 陈宏 高晓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8-208,共1页
目的:探讨 1.5T MRI T1mapping 成像在心肌梗死(MI)动态演变过程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建立猪MI模型 3 只,于MI 模型制备后1 周,1 个月, 2 个月分别行心脏短轴面的对比注射前、后 T1mapping 扫描及对比剂延迟扫描(LGE).对 MI 后不同时期... 目的:探讨 1.5T MRI T1mapping 成像在心肌梗死(MI)动态演变过程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建立猪MI模型 3 只,于MI 模型制备后1 周,1 个月, 2 个月分别行心脏短轴面的对比注射前、后 T1mapping 扫描及对比剂延迟扫描(LGE).对 MI 后不同时期对比剂注射前后T1mapping 及 LGE 图像心肌异常信号的显示进行主观评价,并对照相应 LGE 图像分别测量延迟强化区、远离延迟强化区的对比剂注射前后 T1 值.以 LGE 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对比剂注射前后 T1mapping 图像对于 MI 的主客观评价效能,及其在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内的评价效能.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应用PDCA提高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的培训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坤炜 覃愉娟 +5 位作者 王国杰 潘存雪 李文娟 李庆荣 洪国斌 李绍林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PDCA提高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的培训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所有在放射科轮转的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63人)。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出科考核成绩及对指导医师和教... 目的探讨PDCA提高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的培训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所有在放射科轮转的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63人)。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出科考核成绩及对指导医师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对指导医师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DCA能够有效提高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的培训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放射科 非影像专业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造影对诊断冠脉不同类型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邢艳 赵圆 +4 位作者 刘文亚 潘存雪 古丽娜.阿扎提 王海涛 苏克奕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诊断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与限度。方法:连续80例完成CCTA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疑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30-77岁,平均58岁)纳入...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诊断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与限度。方法:连续80例完成CCTA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疑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30-77岁,平均58岁)纳入研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类型分为钙化性、非钙化性和混合性。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以ICA结果为金标准,运用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2种检查技术诊断三种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最终诊断明显冠脉狭窄(狭窄程度≥50%)49例108个节段;两种技术诊断钙化斑块性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一致性差(r=0.720,P〈0.01),非钙化和混合斑块性明显狭窄一致性良好(r=0.895,r=0.900,P〈0.01)。结论:CCTA诊断非钙化性和混合性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较好,钙化斑块性狭窄的诊断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粥样斑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中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艳微 邢艳 +2 位作者 刘文亚 潘存雪 岳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条件下应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脉CT血管成像运动伪影的改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了113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使用Discovery CT 750 HD Freedom行冠脉CTA检查,图像均采用标准算法(STD)及SSF算法两种方法进...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条件下应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脉CT血管成像运动伪影的改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了113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使用Discovery CT 750 HD Freedom行冠脉CTA检查,图像均采用标准算法(STD)及SSF算法两种方法进行重建,由两位主治以上医师以Likert 4分作为评分标准,采用随机双盲法对冠状动脉分支及节段水平的图像质量进行独立判读。以扫描时心率为标准,分为1-6组,相同心率组不同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可判读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心率组SSF算法重建图像质量在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STD(P均〈0.05);左主干两种算法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节段评分SSF算法显著高于STD算法(P均〈0.001)。3-6组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在节段水平均明显高于STD重建图像(P均〈0.01);1-2组两种算法可判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组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在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水平明显高于STD重建图像(P均〈0.01)。结论:与标准算法比较,SSF能够明显改善各心率组图像质量,并明显提高了高心率组图像的可判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心率 运动伪影
下载PDF
64层CT结合图像重建技术检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邢艳 赵圆 +3 位作者 潘存雪 刘文亚 苏克奕 李晓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重建技术在检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AOA)中的临床应用,为CAOA的诊断提供无创性检查方法。方法:连续收集2000例成功完成64层CT冠状动脉检查者的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重建技术在检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AOA)中的临床应用,为CAOA的诊断提供无创性检查方法。方法:连续收集2000例成功完成64层CT冠状动脉检查者的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仿真内窥镜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的起源情况。结果:本组共检出CAOA37例,男性26例,女性11例,男女性别组检出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35.14%),左前降支和/或回旋支起源异常22例(59.46%),左右冠状动脉同时高位起源1例(2.70%),左单一冠状动脉1例(2.70%)。结论:64层CT结合图像重建技术能无创显示CAOA,其检出率为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起源异常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艳 潘存雪 +1 位作者 刘文亚 杨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574例冠状动脉血管CT成像资料,对其中5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图像进行1∶1匹配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组在斑块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574例冠状动脉血管CT成像资料,对其中5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图像进行1∶1匹配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组在斑块段数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P>0.05);两组在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段数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05);两组在斑块各分布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冠状动脉共同高位开口、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分别与匹配组、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匹配组在狭窄段数分布上和狭窄积分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或分别开口于冠状窦嵴上方或升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无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冠状动脉狭窄 粥样斑块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MDT模式下PBL联合PACS阅片在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建卿 潘存雪 +4 位作者 黄玉洁 蒋奕 王静 叶帅 刘文亚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2期51-52,共2页
影像阅片技能已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基本要求和实践重点。以临床病案及其相关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通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 影像阅片技能已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基本要求和实践重点。以临床病案及其相关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通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将阅片引入,由指导教师选择病例,设计问题进行PBL教学,指导规培医师就所选病例按照基本诊断原则给出诊断结果并阐述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针对病例分析影像、临床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和不一致性;从而从文献检索、阅片技能、言语表达及论文书写等方面对规培医师进行系列培训;该形式在影像规培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不足和可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临床病案为基础的学习 联合多学科协作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无创性冠状动脉CT造影评价冠心病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邢艳 帕提曼.阿不都热依木 +1 位作者 潘存雪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及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连续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80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患者为评价标准,64层CT的可诊断率...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及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连续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80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患者为评价标准,64层CT的可诊断率为98.75%;以冠状动脉主要分支为评价标准,可诊断率为96.88%;以冠状动脉节段为评价标准,可诊断率为97.25%。基于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90.32%,阴性预测值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94.00%;基于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敏感性为92.13%,特异性为95.93%,阴性预测值为96.80%,阳性预测值为90.11%;基于冠状动脉节段的敏感性为90.74%,特异性为98.87%,阴性预测值为99.05%,阳性预测值为89.09%。结论 MS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可靠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能够作为筛查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狭窄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评价维吾尔、汉两民族各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 被引量:1
12
作者 倪瑞玲 何桂茹 +3 位作者 刘文亚 邢燕 赵园 潘存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3,共4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心肌桥(MB)的检出率。方法1350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341例诊断为MB,其中汉族260例,维吾尔族70例,回族7例,哈萨克族4例。计算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MB的检出率,并对两...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心肌桥(MB)的检出率。方法1350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341例诊断为MB,其中汉族260例,维吾尔族70例,回族7例,哈萨克族4例。计算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MB的检出率,并对两民族的左前降支(LAD)近段、中段、远段、第一对角支(D1)、第二对角支(D2)、钝缘支(OM)、左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状动脉(RCA)MB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341例MB共439支血管走行在心肌内,其中汉族332支,维吾尔族92支,回族9支,哈萨克族6支;维吾尔、汉两民族各冠状动脉MB的发生率(包括LAD近段、中段、远段、D1、D2、OM、LCX、R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空间分辨力高,对MB的检出率高;维吾尔、汉两民族各冠状动脉MB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肌桥 人种群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13
作者 贾韬宇 秦培鑫 +3 位作者 鲁玲 周小兵 扈锋 潘存雪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9-12,共4页
目前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尚未普及,实习期仍是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正式独立上岗工作之前最后一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系统性结合学习的时期,因此,该阶段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随着时代发展对医学影像技师专... 目前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尚未普及,实习期仍是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正式独立上岗工作之前最后一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系统性结合学习的时期,因此,该阶段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随着时代发展对医学影像技师专业素质要求的提高,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的实践教学中,除了常规要求掌握的扫描技术,如颅脑、脊柱、腹部及四肢关节的磁共振扫描以外,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增强实习期教学中对于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这类复杂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应根据CMR检查技术的自身特点及技术要点,发觉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在有限的实习期内有效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笔者认为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并重的CMR检查,应当将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围绕该主题的工作坊教学模式相结合,或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 实习教学 心脏磁共振检查技术 授课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工作坊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其CT灌注评价
14
作者 赵华 潘存雪 +2 位作者 赵艳萍 齐玲俊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53-957,962,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关键技术及兔VX2肝癌CT灌注成像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挑选2只,于后肢皮下注射肿瘤细胞保留瘤种(荷瘤组),余3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实验1组10只,实验2... 目的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关键技术及兔VX2肝癌CT灌注成像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挑选2只,于后肢皮下注射肿瘤细胞保留瘤种(荷瘤组),余3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实验1组10只,实验2组15只。对照组开腹种植明胶海绵;实验1组、2组分别采用CT引导下针头注入法及包埋法接种肿瘤细胞于兔肝左叶。实验组接种10 d后行CT扫描判断接种是否成功,并比较两种接种方法的差异。成功者3周后行CT灌注扫描,应用CT灌注软件程序计算肝脏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ure,HAF)、门静脉灌注指数(Hepatic Portal Perfusion Index,HPPI)、血流速(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对照组同时行此项检查,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灌注参数的异同。结果实验1组肿瘤种植成功率60%,实验2组种植成功率100%;种瘤3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区域CT灌注参数:实验组HAF值、PS值、BF值分别为:(0.90±0.03)、(42.73±8.47)ml.100 g-1.min-1、(225.93±5.64)ml.100 g-1.min-1;对照组HAF值、PS值、BF值分别为:(0.26±0.03)、(23.69±4.40)ml.100 g-1.min-1、(163.42±4.01)ml.100 g-1.min-1;HAF值、PS值、BF值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O值和HPPI值分别为:(2.11±0.54)ml/100 g(、0.11±0.27)ml.100 g-1.min-1;对照组TO值和HPPI值分别为:(9.63±1.34)ml/100 g、(0.77±0.08)ml.100 g-1.min-1,实验组TO值和HPPI值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MTT、B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以包埋法较针头注入法成功率更高;CT灌注成像能反映瘤体的灌注特点,并能评价其血供及血流动力改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物实验 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网络教学在复杂情境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存雪 梁挺 +3 位作者 李坤炜 李文娟 覃愉娟 李绍林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9期47-49,共3页
近年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我国广泛开展,因医学学习的特殊要求,均采取规培生入驻规培单位现场培训的模式,但随着全球环境、流行病、地缘等复杂因素的增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面临多种复杂情境的限制。近年来网络教学飞速发展,其在... 近年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我国广泛开展,因医学学习的特殊要求,均采取规培生入驻规培单位现场培训的模式,但随着全球环境、流行病、地缘等复杂因素的增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面临多种复杂情境的限制。近年来网络教学飞速发展,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复杂情景的模拟,提出在复杂情景中可采取短时期教学重点转变,由实践教学为主转向理论教学为主;改变教学模式,借助慕课、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微信、问卷星等网络平台对规培生进行教学及管理。同时各规培机构应当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深入思考规培生的教学改革,应当由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为主,转向面授、网络授课、各种APP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并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教学体系,以便适应不同的复杂情境,也可为医学生毕业后的持续教育提供更加便捷学习途径及丰富的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改革 情境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多对一带教模式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坤炜 王国杰 +5 位作者 潘存雪 李文娟 覃愉娟 洪国斌 李绍林 单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对一带教模式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的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所有放射科轮训的临床专业住院医师79名。实施多对一带教模式之前的设为对照组,实施后的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 目的:探讨多对一带教模式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的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所有放射科轮训的临床专业住院医师79名。实施多对一带教模式之前的设为对照组,实施后的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实验组实施多对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出科测评成绩及轮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测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01),有利于获取影像知识、确立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P<0.01),但是在增强医患沟通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对一带教模式能够调动放射科医技护的教学能动性,有效利用时间,提升教学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放射科 临床专业
下载PDF
非影像专业医学本科生心血管系统影像教学的改革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存雪 赵建卿 刘文亚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8期6-7,共2页
文章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目前非影像专业医学本科生心血管系统影像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短、教学难度大,与现代影像学临床实践结合欠紧密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教改探讨,提出在非影像专业医学本科生心血管系统影像教学的过程中,可... 文章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目前非影像专业医学本科生心血管系统影像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短、教学难度大,与现代影像学临床实践结合欠紧密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教改探讨,提出在非影像专业医学本科生心血管系统影像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增加教学时数,完善相关亚专业师资的全面培养,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课前复习,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网络教学模式的结合使影像学教学效果得到巩固。这些教改方法可提高心血管影像学教学质量,并使学生的诊断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影像学诊断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T1 mapping技术原理及其在心肌定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韬宇 秦培鑫 +4 位作者 扈锋 周小兵 鲁玲 潘存雪 李绍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技术是一种直观的无创性评价心肌组织特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多种定量参数用于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价。T1 mapping技术由准备脉冲和读出序列两部分组成,在其近20年的...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技术是一种直观的无创性评价心肌组织特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多种定量参数用于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价。T1 mapping技术由准备脉冲和读出序列两部分组成,在其近20年的技术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对这两部分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优化。本文分别对三种准备脉冲(反转恢复准备脉冲、饱和恢复准备脉冲以及两者组合的准备脉冲)和两种读出序列(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和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各自的优化发展进程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以三种不同准备脉冲T1 mapping技术中的代表性序列为例进行成像原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 改良Look-Lock反转恢复技术 饱和恢复单激发采集技术 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 细胞外容积 心肌病
下载PDF
双能量冠脉CTA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媛媛 潘存雪 +1 位作者 刘文亚 李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CMR-LGE作横向对照,探讨双能量冠脉CTA心肌灌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及其定量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开胸直视下结扎猪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1天后行CMR-LGE、双能量CT检查,对照组织病理... 目的: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CMR-LGE作横向对照,探讨双能量冠脉CTA心肌灌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及其定量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开胸直视下结扎猪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1天后行CMR-LGE、双能量CT检查,对照组织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主观评价AMI的诊断效能,分别测量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的碘值及标准化的碘浓度(NID),并利用ROC曲线分析计算AUC值,梗死心肌的碘值、标准化的碘浓度(NID)的诊断阈值。结果:①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主观评价AMI诊断效能CMR-LGE高于双能量CTAO②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的碘值及NID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碘值、NID诊断AMI的能力:当选择碘值1.48 mg/ml为诊断界值时,诊断梗死心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6%, 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95% CI 0.994 1.000)。当选择NID 0.058为诊断界值时,诊断梗死心肌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 ROC曲线下面积为1.000(95%CI 1.000~1.000).结论主观评价AMI的诊断效能CMR-LGE高于双能量CTA检査,DE-CCTA碘浓度、NID可定量评价AMI,双能量DSCT “一站式”检査在诊断AMI中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急性心肌梗死 DE-CCTA 碘值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大于80°与夹角近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晓蓓 潘存雪 刘文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2-646,共5页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冠状动脉夹角)以80°为切点时与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左冠状动脉夹角≥80°对该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所医院1 276...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冠状动脉夹角)以80°为切点时与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左冠状动脉夹角≥80°对该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所医院1 276例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资料。按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史、家族史、腰围/身高、左冠状动脉夹角≥80°纳入方程,按照不同性别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有斑块患者中,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男性:65.59%vs 54.21%,女性:56.64%vs 29.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比较,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较高(男性:OR=2.53,95%CI:1.76~3.64,P<0.001;女性:OR=5.33,95%CI:3.27~8.68,P<0.001)。结论:左冠状动脉夹角≥80°可作为影响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