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后钛网下沉原因及对颈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潘孟骁 陈德玉 陈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55-2360,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伴钛网植入术是颈椎脊髓压迫性病变常规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其术后并发症尤其是钛网下沉较为多见。钛网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伴钛网植入术后钛网...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伴钛网植入术是颈椎脊髓压迫性病变常规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其术后并发症尤其是钛网下沉较为多见。钛网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伴钛网植入术后钛网下沉的发生情况及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至9月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二科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伴钛网植入术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测量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计算颈椎JOA评分。随访时椎间高度较术后1 d下降超过3 mm即定义为钛网下沉,将患者分为下沉组及非下沉组。结果与结论:(1)共有19例患者出现术后钛网下沉,发病率为56%,平均发生于术后(6.00±3.73)个月;(2)下沉组与非下沉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手术节段数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731,0.672,0.053);(3)通过颈椎JOA评分计算改善率,非下沉组患者术后改善率显著高于下沉组(P=0.01),提示钛网下沉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佳可能有一定联系;(4)综上所述,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钛网下沉较为常见,而且会影响颈椎修复效果。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均不是钛网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髓压迫 椎体次全切除术 钛网下沉 危险因素 效果评价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大鼠损伤远端脊髓及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潘孟骁 王红星 +2 位作者 丁晓晶 励建安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对大鼠损伤远端脊髓及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促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损伤后1d组、1周组、训练...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对大鼠损伤远端脊髓及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促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损伤后1d组、1周组、训练组(术后1周开始训练,共4周)、对照组(未行训练)。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2、3、4及5周时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取损伤后1d、1周,对照组及训练组大鼠L5—S1节段脊髓及腓肠肌新鲜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测定VEGF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对照组与训练组BBB评分均较损伤后1周、2周明显提高,但训练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②训练组脊髓及腓肠肌VEGF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损伤后1d、1周组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与损伤1周组、1d组比较脊髓及腓肠肌内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1周组脊髓内VEGF较1d组表达增加(P<0.05),而腓肠肌内VEGF表达较1d组降低(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有效诱导脊髓损伤大鼠远端脊髓及骨骼肌VEGF表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训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膝关节运动创伤术后康复力量训练效果评估
3
作者 潘孟骁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8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运动创伤术后康复力量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运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 目的:探讨膝关节运动创伤术后康复力量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运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力量训练,比较两组术后1 d、3 d、7 d、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术后7 d、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结果:术后1 d、3 d,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ROM、BBS评分、HSS评分均高于术后7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60°/s训练和240°/s训练患侧屈/伸肌肌力的相对峰值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60°/s训练和240°/s训练患侧屈/伸肌肌力的相对峰值力矩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治疗的膝关节运动创伤患者实施康复力量训练可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耐受力,促进患者膝关节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改善,增强膝关节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运动创伤 康复力量训练 疼痛程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依据颈椎曲度确定开门宽度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德纯 杨海松 +4 位作者 陈宇 陈德玉 史建刚 许国华 潘孟骁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依据颈椎不同曲度确定开门宽度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7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后纵韧... 目的探讨依据颈椎不同曲度确定开门宽度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7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根据术前颈椎曲度不同分为3组:颈椎前凸角〈10。为A组(21例),〉40。为B组(16例),10°~40°为C组(39例)。根据开门宽度不同A组分为A1组(12mm)和A2组(10ram),B组分为B1组(8ram)和B2组(10mm),C组开门宽度均为10mm。分别对术前和术后1周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记录术后各组出现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27个月,平均(19.3±4.7)个月。术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周与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功能改善率A1组为50.21%±18.77%、A2组为42.06%±15.21%,B1组为53.53%±13.78%、B2组为57.89%±19.05%,C组为55.73%±14.59%,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A1组及A2组均为0,B1组为1/9、B2组为2/7,C组为5.1%(2/39),其中B2组发生率较其他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7.322,P〉0.05)。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简单、可行,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前根据不同颈椎曲度选择不同的开门宽度,在获得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前提下,有可能减少c,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曲度 后纵韧带骨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