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卧位下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严伟 贺金晓 +1 位作者 潘守峰 谢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髋关节前方直接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0月,共216例因髋关节疾病入住我科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纳入183例,其中髋关节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髋关节前方直接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0月,共216例因髋关节疾病入住我科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纳入183例,其中髋关节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92例(DAA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91例(PLA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通过髋关节正位片对术后假体的位置进行评价。结果DAA组和PL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1.0±15.6)、(98.6±11.6)min,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198,P=0.233);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2.2±2.1)、(12.6±2.1)cm,差异无显著性(t=-1.441,P=0.151)。DAA组术中出血量(218.5±20.1)ml,明显少于PLA组(250.0±16.7)ml(t=-11.516,P=0.000);术后住院时间(10.2±3.1)d,明显短于PLA组(13.8±2.6)d(t=-8.629,P=0.000);术后输血率3.3%(3/92),显著低于PLA组12.1%(11/91)(χ2=3.873,P=0.04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LA组[8.4%(8/92)vs.18.7%(17/91),χ2=19.309,P=0.002]。DAA组切口周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LA组[2.1%(2/92)vs 9.9%(9/91),χ2=4.821,P=0.028];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0%(0/92),显著低于PLA组5.5%(5/91)(Fisher精确检验,P=0.029);2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3%(4/92)、0%,差异无显著性(Fisher精确检验,P=0.121)。PLA组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经足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给予翻修手术。随访6~21个月,平均13.6月。HHS评分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X线评估2组患者术后假体的位置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展角:42.7°±3.3°vs.42.0°±3.8°,t=1.391,P=0.166;前倾角:19.5°±1.3°vs.19.4°±2.1°,t=0.129,P=0.897)。结论侧卧位下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地塞米松对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的改善研究
2
作者 李小洋 严伟 +1 位作者 潘守峰 李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3-0066,共4页
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塞来昔布联合地塞米松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等分后分别予以不同方法治疗,对比治疗相关数据。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 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塞来昔布联合地塞米松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等分后分别予以不同方法治疗,对比治疗相关数据。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塞来昔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具有更为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地塞米松 对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症状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俯卧位双切口治疗三踝骨折应用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潘守峰 严伟 鲁成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8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9例,根据Lauge-Hanse分型分为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展型10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内... 目的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9例,根据Lauge-Hanse分型分为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展型10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内收型1例,垂直压缩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手术体位均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先复位固定外踝,外踝复位后,由于后侧关节囊的牵张作用,复位固定后踝相对容易,术中采用"拉钩实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外踝处行3层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顺序是外踝、后踝,最后辅助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内踝,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术中辅以C型臂X线机荧屏监视证实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牢靠。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4~26)个月。术后半年全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超过95分者10例(25.6%),介于91~95分者23例(59.0%),5例评分介于81~90分之间,1例评分低于80分,总优良率为84.6%。结论俯卧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同时外踝及内踝也能获得良好显露、复位与固定,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于三踝骨折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骨折 踝损伤
原文传递
应用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及对足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新伟 仲文军 +4 位作者 陶日东 凌耀光 王俊 潘守峰 项征 《现代医学》 2021年第7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及对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取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采用腘绳肌腱重...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及对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取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采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两组治疗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指标、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足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Lysholm、Tegner及IKDC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Lysholm、Tegner及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伸、屈、旋前、旋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负重时外翻及内翻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手术创伤较小,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腓骨长肌腱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足踝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