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D(+)-葡萄糖变旋动力学的探讨
1
作者 潘巍峻 陈大勇 《大学化学》 CAS 2000年第4期45-46,共2页
α D(+)-葡萄糖与 β D(+) 葡萄糖互为端基异构体 ,由实验结果讨论了它们之间变旋反应的特征。
关键词 D(+)-葡萄糖 变旋反应 动力学 平衡常数
下载PDF
VCAM-1^+巨噬细胞引导造血干祖细胞向血管微环境归巢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丹彤 薛文志 +2 位作者 李美 李林 潘巍峻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造血干祖细胞可以通过增殖分化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人体内所有类型的血液细胞,维持脊椎动物的终生造血。在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祖细胞诞生于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域后,后通过归巢锚定在特定的微环境中进行自我更新或向下游各... 造血干祖细胞可以通过增殖分化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人体内所有类型的血液细胞,维持脊椎动物的终生造血。在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祖细胞诞生于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域后,后通过归巢锚定在特定的微环境中进行自我更新或向下游各血系分化。复杂的血管结构以及其他基质成份,如基质细胞等,构成了独特的造血微环境,调控造血过程的进行。然而,由于造血过程时空跨度非常大,观察手段十分有限,目前对造血微环境的精细结构以及调控造血干祖细胞归巢的分子细胞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为攻克这一难题,本团队在优化活体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活体免疫荧光标记、遗传调控和图像重构计算等方法,对斑马鱼尾部造血组织(相当于哺乳动物胎肝)中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过程进行了解析,揭示了独特的微血管结构对造血干祖细胞停留的调控作用。在研究中,本团队还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环境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先导细胞"。这类细胞是先前未被定义过的巨噬细胞新亚型,存在于归巢"热点区域"中,表现出"巡逻行为",可以识别进入造血组织的造血干细胞并将其引入特定的血管结构中,从而实现造血干细胞的归巢。此项研究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转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活体成像 造血干祖细胞归巢 静脉微血管 VCAM-1+巨噬细胞
下载PDF
复杂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基础与临床
3
作者 林晓曦 +13 位作者 潘巍峻 华晨 金云波 陈辉 马刚 仇雅璟 杨希 常雷 于文心 应涵汝 邹运 胡丽 朱佳芳 余章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22期52-54,共3页
传统的"血管瘤"(Vascular Anomalies)包含了各种血管性肿瘤和血管/淋巴管畸形,在中国有逾2千万病例.疾病谱中既涵盖常见病,如婴幼儿血管瘤,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1%~ 10%;也涵盖罕见疑难病,如颅外动静脉畸形,发病率约为1/20万... 传统的"血管瘤"(Vascular Anomalies)包含了各种血管性肿瘤和血管/淋巴管畸形,在中国有逾2千万病例.疾病谱中既涵盖常见病,如婴幼儿血管瘤,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1%~ 10%;也涵盖罕见疑难病,如颅外动静脉畸形,发病率约为1/20万,却是国际公认的疑难疾病.这些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累及多器官,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治疗所涉跨越各学科解剖界限、知识和技术,远非传统单一学科所能胜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疑难疾病 淋巴管畸形 脉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 基础与临床 疑难病 疾病谱
原文传递
首次解析造血干细胞体内归巢全过程
4
作者 潘巍峻 《中华儿女》 2018年第23期4-4,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潘巍峻研究员带领其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动态过程,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六年来,潘巍峻研究员带领团队在优化活体成像技术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潘巍峻研究员带领其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动态过程,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六年来,潘巍峻研究员带领团队在优化活体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活体免疫荧光标记、遗传调控和图形重构计算等方法,首创了一套全新的可以完整解析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全过程的研究体系。这一成果揭示了一种体内微环境依赖的干细胞行为和命运调控方式,是细胞命运可塑性研究在体水平的一项成功尝试,对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解析 科学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 研究团队 《自然》 学术期刊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弹指六年,终迎凤归巢
5
作者 李美 李丹彤 +1 位作者 薛文志 潘巍峻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35-836,共2页
2018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潘巍峻研究组在Nature杂志发表封面文章,高清解析了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动态过程。该研究历时6年,在优化活体成像技术的基础上,整合遗传调控、活体荧光标记以及图形重构计算等方法建立了... 2018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潘巍峻研究组在Nature杂志发表封面文章,高清解析了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动态过程。该研究历时6年,在优化活体成像技术的基础上,整合遗传调控、活体荧光标记以及图形重构计算等方法建立了全新的可以完整解析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的研究体系、造血干细胞标记系统和造血干细胞长时程活体追踪方案,首次揭示了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微环境的独特结构。阳光总在风雨后,每一个成果的取得,其背后无不凝结着科研人员的辛劳和汗水。本文分享了潘巍峻研究组完成这项研究的科研历程,旨在与广大科研人员互励共勉,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勇攀科学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干细胞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