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诊疗联合TCP模式在乳腺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黄明全 付华 潘广锐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3期22-25,30,共5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联合基于团队教学(TBL)+基于案例教学(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MDT-TBL+CBL+PBL新型教学模式(简称MDT-TCP)在乳腺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 目的:分析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联合基于团队教学(TBL)+基于案例教学(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MDT-TBL+CBL+PBL新型教学模式(简称MDT-TCP)在乳腺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100名住院医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对照组采用讲授教学法(LBL)教学培养模式,试验组采用MDT-TCP教学培养模式。两组教学时长均为6个学时,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教学效果满意度、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10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整体教学模式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TCP教学模式应用于乳腺外科规范化培训教学中效果较好,可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和住培医师满意度,提高住培医师的学习、协作、沟通与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基于团队教学 基于案例教学 基于问题教学 乳腺癌
下载PDF
经小隐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兆雷 张喜成 潘广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1-1512,共2页
近年来.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已成为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治疗的首选方法.研究证明CDT可以显著提高血栓溶解效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的发生... 近年来.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已成为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治疗的首选方法.研究证明CDT可以显著提高血栓溶解效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的发生,提高该类患者的中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术 临床疗效 小隐静脉 治疗 血栓后综合征 远期生活质量 血栓溶解
下载PDF
血清CA153、miR-10b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文 潘广锐 +2 位作者 曾安贵 王毅 李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101-104,11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微小RNA-10b(miR-10b)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的7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名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微小RNA-10b(miR-10b)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的7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15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0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A153、miR-10b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血清CA153、miR-1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雌激素受体(ER)、组织学分化及TNM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TNM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清miR-10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53联合miR-10b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CA153、miR-10b单独检测。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3、miR-10b水平明显升高,ER表达、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血清CA153水平有关,HER2表达和TNM分期与血清miR-10b表达水平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53 微小RNA-10b 乳腺癌 诊断 雌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PAK6低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文 曾安贵 +2 位作者 王毅 李攀 潘广锐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8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p21激活激酶6(PAK6)低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MCF-7、MDA-MB-361),用qRT-PCR法检测各细胞中PAK6 mRNA表达,乳腺癌细胞中PAK... 目的观察p21激活激酶6(PAK6)低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MCF-7、MDA-MB-361),用qRT-PCR法检测各细胞中PAK6 mRNA表达,乳腺癌细胞中PAK6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MCF-10A,其中MCF-7中最高,将MCF-7作为实验细胞。将MCF-7随机分为si-NC组、si-PAK6组,分别用脂质体2000转染NC siRNA(对照小干扰RNA)和抑制PAK6表达的小干扰RNA(PAK6 siRNA)。转染24 h收集细胞,用qRT-PCR法检测细胞内PAK6 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si-NC组、si-PAK6组PAK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6±0.12、0.45±0.08。与si-NC组比较,si-PAK6组PAK6 mRNA相对表达量低(P<0.05)。si-NC组、si-PAK6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00±0.00)%、(47.37±7.41)%。与si-NC组比较,si-PAK6组细胞增殖率低(P<0.05)。si-NC组、si-PAK6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9.63±8.37)、(28.58±5.21)个。与si-NC组比较,si-PAK6组穿膜细胞数少(P<0.05)。pPI3K蛋白在si-NC组、si-PAK6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2±0.20、0.75±0.11,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9±0.18、0.81±0.14。与si-NC组比较,si-PAK6组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P均<0.05)。结论抑制PAK6表达可阻止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21激活激酶6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低氧微环境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侵袭和增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燕 黄明全 +3 位作者 潘广锐 汪贵林 梁斌 权毅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4期539-544,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PAR-1、VEGF的表达及低氧微环境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切除送检的标本37份,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PAR-1、VEGF表达,测...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PAR-1、VEGF的表达及低氧微环境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切除送检的标本37份,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PAR-1、VEGF表达,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将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低氧组(1%O2,5%CO_(2),94%N_(2))、高糖低氧组。采用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PAR-1、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IF-1α、PAR-1、VEGF表达及MVD计数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糖低氧组MCF-7穿过基膜的细胞数及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低氧组、高糖低氧组HIF-1α、PAR-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氧高糖促进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及HIF-1α、PAR-1、VEGF表达,可为临床2型糖尿病乳腺癌检测及治疗提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下肢肿胀为首发症状的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广锐 陈兆雷 +1 位作者 孙元 张喜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7-327,共1页
患者男,3l岁,因右下肢明显增粗2年,间歇性跛行2个月于2012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意发现右下肢较左下肢略有增粗,无其他不适,未予重视,以后右下肢增粗缓慢加重,近2个月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久立后感酸胀不适,抬高肢体可缓解。
关键词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首发症状 下肢肿胀 间歇性跛行 右下肢 左下肢 患者 不适
原文传递
髂静脉支架植入后髂腔静脉连接部流场分布的PIV测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喜成 奚斌 +4 位作者 黄才安 陈兆雷 徐淼 潘广锐 李晓强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试髂静脉支架植入后对髂腔静脉连接部流场的影响。方法制作髂腔静脉连接部的物理模型,利用甘油水溶液作为循环液,金属氧化颗粒作为示踪粒子,利用PIV技术对流场进行测试。结... 目的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试髂静脉支架植入后对髂腔静脉连接部流场的影响。方法制作髂腔静脉连接部的物理模型,利用甘油水溶液作为循环液,金属氧化颗粒作为示踪粒子,利用PIV技术对流场进行测试。结果支架植入前,双侧髂静脉分腿的液体汇入下腔静脉后主流动方向基本位于中轴线,植入左髂静脉支架并覆盖对侧的髂静脉开口后,双侧髂静脉汇合后的液体主流动方向右偏移,流速无明显降低,未见到明显的涡流产生。结论髂静脉支架植入后覆盖对侧的髂静脉开口,PIV测试未见流速明显改变及明显涡流,表明裸支架植入后完全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对局部流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 裸支架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原文传递
腔内激光闭合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兆雷 张喜成 +1 位作者 马兵兵 潘广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9-770,共2页
目的:研究激光腔内闭合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在下肢浅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22例(22条肢体),先采用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再以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属支及小腿曲张静脉,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目的:研究激光腔内闭合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在下肢浅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22例(22条肢体),先采用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再以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属支及小腿曲张静脉,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曲张静脉大部分消失,无隐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8个月,无残留及复发。结论:激光腔内闭合及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激光 泡沫硬化剂
原文传递
裸支架在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喜成 陈兆雷 +2 位作者 孙元 马兵兵 潘广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探讨裸支架在内脏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3月,6例内脏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裸支架腔内治疗。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腹腔干动脉夹层1例,分别采用单层或双层裸支架叠加技术隔绝夹层破口及瘤体。结果:... 目的:探讨裸支架在内脏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3月,6例内脏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裸支架腔内治疗。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腹腔干动脉夹层1例,分别采用单层或双层裸支架叠加技术隔绝夹层破口及瘤体。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腹腔干动脉夹层患者与1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植入双层裸支架后假腔即刻不显影,另4例植入单层或双层裸支架3个月后CT或彩超复查提示假腔闭塞、真腔通畅。结论:采用单层裸支架或双层裸支架叠加技术,是治疗内脏动脉夹层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内脏动脉 支架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兆雷 张喜成 +2 位作者 孙元 潘广锐 徐淼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经踝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经踝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将溶栓导管置入深静脉行CDT治疗。回顾性分析该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溶栓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行CDT治疗。溶栓时间为5~7 d、(4.22±1.43)d;术后所有患者的肢体肿胀均明显好转;大腿周径差由术前的(7.76±1.72)cm缩减为术后的(2.21±0.91)cm(t=14.18,P〈0.01),小腿周径差由术前的(4.45±1.33)cm缩减为术后的(1.43±0.69)cm(t=11.92,P〈0.01),静脉通畅度评分由术前的12分降为术后的3分(Z=-3.03,P〈0.01)。术后发生穿刺处渗血2例,血尿2例,少量咯血1例。38例获访3~26个月,中位数为15个月。随访期间,1例发生支架远端重度狭窄,1例对侧下肢发生DVT。结论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行CDT治疗混合型下肢DVT,其操作简便,溶栓效率高,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溶栓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大隐静脉 穿通支静脉
原文传递
孤立性髂内动脉闭塞致臀肌跛行的腔内治疗一例
11
作者 张喜成 陈兆雷 +1 位作者 潘广锐 徐淼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20-720,共1页
患者男性,75岁,因“右侧间歇性臀肌跛行6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3年12月19日入院。患并6个月前出现有侧臀肌跛行,行走约100m感右臀部酸胀、疼痛,休息可缓解,曾诊为骶髂关节病予针灸、止痛等疗效不佳;近2个月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 患者男性,75岁,因“右侧间歇性臀肌跛行6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3年12月19日入院。患并6个月前出现有侧臀肌跛行,行走约100m感右臀部酸胀、疼痛,休息可缓解,曾诊为骶髂关节病予针灸、止痛等疗效不佳;近2个月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约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跛行 腔内治疗 臀肌 动脉闭塞 髂内 孤立 骶髂关节病 疗效不佳
原文传递
健侧股静脉造影在患侧髂静脉支架植入定位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兆雷 张喜成 潘广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7-888,共2页
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下肢静脉流出道的梗阻是造成下肢静脉返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充分的髂静脉开通及支架的准确定位释放。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经对侧股静脉... 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下肢静脉流出道的梗阻是造成下肢静脉返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充分的髂静脉开通及支架的准确定位释放。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经对侧股静脉穿刺造影协助支架的定位释放技术,成功治疗了20例髂静脉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应用 患侧 健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