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复方丹参脉冲片衣膜厚度及其与体外释药时滞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德城 罗晓健 +3 位作者 宋小玲 龚明 胡锦芳 任翔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5期898-904,共7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无损测定复方丹参脉冲片包衣膜厚度的方法,并进一步对衣膜厚度与体外释药时滞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集不同厚度脉冲片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的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主因子数进行优...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无损测定复方丹参脉冲片包衣膜厚度的方法,并进一步对衣膜厚度与体外释药时滞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集不同厚度脉冲片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的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主因子数进行优选,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包衣膜厚度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不同的方程拟合释药时滞及衣膜破裂时间与衣膜厚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所建包衣膜厚度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为0.9927,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3.35μm,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4.15μm。释药时滞及衣膜破裂时间与衣膜厚度的相关性以二项式拟合效果最优。结论:本试验所建中药脉冲片包衣膜厚度测定方法快速、无损、可靠,可进一步应用于评价及指导脉冲制剂的体内外释药行为研究和中药生产包衣过程的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包衣膜厚度 复方丹参脉冲片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释药行为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及其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8
2
作者 江明金 温金华 +3 位作者 潘德城 周健 吕燕妮 魏筱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97-1501,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已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蛋白,在病毒的宿主嗜性和毒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蛋白三聚体结构自发呈现封闭和开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已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蛋白,在病毒的宿主嗜性和毒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蛋白三聚体结构自发呈现封闭和开放的构象状态对于受体的结合及膜融合构象变化的启动至关重要,其独特的弗林蛋白酶识别位点可能是导致高传染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其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对进一步揭示新型冠状病毒入侵机制及相关靶向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S蛋白 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受体结合结构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复合物 结构 功能 入胞途径
下载PDF
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双凤 孙勇兵 +3 位作者 徐兰 潘德城 黄恺 罗晓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透性,同时通过吸收抑制(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试验,考察了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吸收的影响。结果在空肠和回肠中,绿原酸比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小肠渗透率都要高。三种抑制剂(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可使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回肠的渗透率降低;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空肠的渗透率影响较小。结论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小肠的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但是同时还存在以一元羧酸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3 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外翻肠囊法 吸收 一元羧酸转运蛋白
下载PDF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菟杞强肾口服液提取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陶松 刘玲 +3 位作者 魏筱华 潘德城 周健 段舟萍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优选菟杞强肾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淫羊藿苷、干膏得率、总黄酮、总多糖为综合评分指标。结果菟杞强肾口服液最佳水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0.5h,提取3次,提取时间第一次... 目的优选菟杞强肾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淫羊藿苷、干膏得率、总黄酮、总多糖为综合评分指标。结果菟杞强肾口服液最佳水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0.5h,提取3次,提取时间第一次2h,第二、三次各1h。结论验证试验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提取效果较好,可作为菟杞强肾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杞强肾口服液 多指标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症患者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健 温金华 +3 位作者 黎玉华 江明金 潘德城 魏筱华 《现代医院》 2019年第3期450-453,共4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监测重症患者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Agilent ZORBAX SB-C18柱(4. 6×1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v/v),流速为1. 0 mL·min^(-1),检...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监测重症患者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Agilent ZORBAX SB-C18柱(4. 6×1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v/v),流速为1. 0 mL·min^(-1),检测波长:255 nm,柱温为35℃,血样经甲醇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结果伏立康唑色谱峰分离良好,血浆中无内源性杂质干扰;回归方程为y=36. 676x+9. 705 9 (r=0. 999 8),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在0. 3~12. 0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0%,血样经室温放置24 h,反复冻融3次及-20℃冷冻4周,处理后,不同浓度的血浆样品稳定性均良好(RSD <15%)。用本方法检测31例使用伏立康唑预防或治疗的重症患者血浆谷浓度,范围为0. 37~11. 55μg·mL^(-1),其中11例患者的血药浓度不在推荐治疗浓度范围内。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适用于临床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重症患者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伏立康唑的骨代谢毒性:基于FAERS对伏立康唑上市后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万青 赖鑫 +3 位作者 彭洪薇 潘德城 胡锦芳 胡翔 《药品评价》 CAS 2022年第21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检索,挖掘伏立康唑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20年9月关于伏立康唑的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ROR法及... 目的:通过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检索,挖掘伏立康唑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20年9月关于伏立康唑的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ROR法及PRR法)对其进行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及分析。结果:提取FAERS数据库信息得到伏立康唑不良事件(ADE)报告8601份,采用ROR法和PRR法计算共得到伏立康唑不良反应(ADR)信号375个,筛选出的信号强度前20位的首选术语(PT)中未在说明书中出现的信号共计7个,分别为:氟化物增加、黄斑浑浊、氟中毒、出血时间缩短、肥大性骨关节病、舌坏死、高转换型骨病,多为骨代谢相关ADE。骨代谢相关ADE大多为中青年人,氟化物增加或中毒大多发生在长时间使用伏立康唑的患者(≥279天)。结论:伏立康唑不良反应信号累及器官系统达22个,除需关注已知的精神、肝脏等相关不良反应外,还需要密切关注长疗程伏立康唑治疗患者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伏立康唑导致的骨病变可能与体内氟含量高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比例失衡法
下载PDF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菟杞强肾口服液超滤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松 刘玲 +3 位作者 魏筱华 潘德城 周健 段舟萍 《海峡药学》 2020年第8期4-8,共5页
目的优选菟杞强肾口服液超滤工艺。方法以总多糖转移率、总黄酮转移率、淫羊藿苷转移率、干膏得率为考察赘标,以超滤功率、超滤压力、药液生药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菟杞强肾口服雍的超滤工艺。结果优选超滤工艺采用超滤功率... 目的优选菟杞强肾口服液超滤工艺。方法以总多糖转移率、总黄酮转移率、淫羊藿苷转移率、干膏得率为考察赘标,以超滤功率、超滤压力、药液生药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菟杞强肾口服雍的超滤工艺。结果优选超滤工艺采用超滤功率为80%、超滤压力为4.5bar、药液生药浓度在25~35mg·mL^(-1)。结论优选出的超滤工艺有效成分转移率高、药液质量稳定、便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杞强肾口服液 正交试验 超滤工艺 多指标
下载PDF
1例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婴儿用药方案分析
8
作者 焦守峰 杨文 潘德城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潜伏期多为3~7 d,轻症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重症多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潜伏期多为3~7 d,轻症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重症多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危及生命[1]。据指南[2-3]报道,儿童COVID-19病例症状相对较轻,但考虑到儿童用药的特殊性,临床对治疗方案和用药的选择必须慎重。本研究对1例轻症COVID-19婴儿治愈病例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旨在为相似病例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治愈病例 药物治疗过程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用药 呼吸困难 肺炎 病例症状
下载PDF
单向灌流法研究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潘德城 孙婷婷 +5 位作者 孙勇兵 张国松 饶小勇 何双凤 杨世林 罗晓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4-950,共7页
目的研究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装置,并用质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灌流液pH值、胆管结扎、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以及P-糖蛋白(P-gp)对丹参素... 目的研究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装置,并用质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灌流液pH值、胆管结扎、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以及P-糖蛋白(P-gp)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吸收的影响,以HPLC法分别测定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结果在灌流体积流量0.2~0.8 mL/min,随着灌流体积流量的增大,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呈线性增大;在考察pH值为7.4、6.8、5.5时,供试液的pH值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有显著影响(P<0.05),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和Papp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pH 5.5和pH 6.8的吸收无显著差异,而pH 5.5与pH 7.4吸收有显著差异(P<0.05);胆管结扎组与不结扎组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和Papp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吸收部位,丹参素的Ka和Papp分别按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原儿茶醛则下降趋势不明显,全肠段都有很好的吸收;在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0.8、1.5、2.2 mg/mL时小肠中丹参素的Ka和Papp随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而原儿茶醛吸收参数则无明显变化;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P-gp抑制剂组相比,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和Papp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灌流体积流量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有显著影响;随着pH值的降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增加;胆管结扎与否对吸收没有显著影响;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整个肠段都有一定吸收,丹参素在肠上端吸收要比下端好;随着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原儿茶醛的Ka和Papp无明显变化,故其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推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而丹参素的Ka和Papp有明显减小的趋势,推测其吸收机制除被动扩散外,还可能有主动吸收或易化扩散;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均不受P-gp的外排吸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 丹参素 原儿茶醛 单向灌流 吸收动力学
原文传递
UGT1A1*6及*28基因双杂合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伴迟发性腹泻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舟萍 彭洪薇 +4 位作者 魏筱华 温金华 潘德城 周健 陈少卿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41-1042,共2页
伊立替康(CPT-11)是结直肠癌及肺癌等实体肿瘤化疗的重要药物,但部分患者因发生严重腹泻及中性粒细胞缺乏等不良反应而导致化疗中止。在欧美及高加索人群中使用CPT-11发生3-4级不良反应概率约20%左右。伊立替康的毒性与尿苷二磷酸葡... 伊立替康(CPT-11)是结直肠癌及肺癌等实体肿瘤化疗的重要药物,但部分患者因发生严重腹泻及中性粒细胞缺乏等不良反应而导致化疗中止。在欧美及高加索人群中使用CPT-11发生3-4级不良反应概率约20%左右。伊立替康的毒性与尿苷二磷酸葡糖醛转移酶1A1(UGT1A1)的多态性与密切相关。现报道UGTIA1*6及*28基因双杂合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伴迟发性腹泻的病例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转移酶1A1 基因多态性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迟发性腹泻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脉冲片处方因素对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婷婷 张国松 +3 位作者 潘德城 张尧 杨世林 罗晓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脉冲片的处方因素对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片芯和包衣处方。方法:以丹参总酚酸、人参皂苷Rg1、冰片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片芯中崩解剂和填充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包衣处方中增塑剂和致孔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复方...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脉冲片的处方因素对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片芯和包衣处方。方法:以丹参总酚酸、人参皂苷Rg1、冰片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片芯中崩解剂和填充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包衣处方中增塑剂和致孔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复方丹参脉冲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片芯处方中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MCC),黏合剂为聚维酮(PVP)乙醇溶液;包衣处方中选用乙基纤维素(EC)为主要包衣材料,增塑剂为枸橼酸三乙酯(TEC),致孔剂为乳糖。按最佳处方制备的样品指标成分释放曲线可用Weibull分布函数模型拟合。结论:确定的复方丹参脉冲片处方制剂能达到很好的体外脉冲释药效果,为复方丹参脉冲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脉冲片 脉冲释药 处方因素 总酚酸 人参皂苷RG1 冰片
原文传递
基于3σ准则与逻辑回归的片剂包衣终点判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正吉 罗晓健 +4 位作者 陶青 詹国平 何雁 饶小勇 潘德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124-4130,共7页
该文通过探索衣膜厚度的统计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3σ准则与逻辑回归的片剂包衣终点判断的新方法。首先,采集4个批次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用显微镜图像法测量衣膜厚度;其次,采用3σ准则得到合格包衣片的光谱区间,以测试样品在上述区... 该文通过探索衣膜厚度的统计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3σ准则与逻辑回归的片剂包衣终点判断的新方法。首先,采集4个批次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用显微镜图像法测量衣膜厚度;其次,采用3σ准则得到合格包衣片的光谱区间,以测试样品在上述区间内的波数NI作为光谱特征;然后,由K折交叉验证考察模型的合格性判断性能,得到最佳建模条件与包衣终点的合格率判断阈值,建立基于3σ准则与逻辑回归的定性分析模型;最后,由上述模型计算测试集样品在不同时间的合格率,将其变化趋势与上述合格率判断阈值相结合,实现包衣终点判断。经KS检验得P=0.081>0.05,即合格片的衣膜厚度服从正态分布,可采用3σ准则确定衣膜厚度范围。而当包衣终点的合格率判断阈值设为90%时,模型对测试集的包衣终点判断正确率为100%。该研究揭示了包衣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的现象,提出的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分析速度快、可解释性好的特点,为未来在线检测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3σ准则与逻辑回归 统计分布 包衣终点判断
原文传递
Th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s of pharmacist-led parenteral nutrition prescription review strategies 被引量:1
13
作者 Yingqiu Tu Tiantian Xu +5 位作者 Hongwei Peng Zhangren Chen Xin Lai Qing Wan Decheng Pan Jie Zhang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review,we aim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review strategy of parenteral nutrition(PN)prescriptions.A calculation formula(CF)and an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reviewing 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review,we aim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review strategy of parenteral nutrition(PN)prescriptions.A calculation formula(CF)and an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reviewing system(EPRS)were designed to improve efficiency.The improvem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pre-improvement,improvement period-1(CF was used),and improvement period-2(EPRS-CF was use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inpatients receiving PN support from January to May 2019,June to October 2019,and June to October 2020,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defect and efficiency of the PN prescription review.Compared with the pre-improvement period,the efficiency of the PN prescription review in the CF period was improved.In addition,in the EPRS-CF period,the efficienc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PN prescription review were remarkably increased(P<0.01).Moreover,through the verification of PN prescriptions in the EPRS-CF period,pharmacists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PN prescription review.Besides,the PDCA(plan-do-check-act)circulation method could help improve the PN reviewing proces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cription-reviewing pharmacists Parenteral nutrition Review strategies PDCA circulation metho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