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中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童嘉妮 华龙 +9 位作者 费苏海 熊佳节 余越 许淼 潘志银 常微微 陈燕 姚应水 朱丽君 金岳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地区选取44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 目的:探讨中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地区选取44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安徽省中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4.45%,焦虑情绪检出率为44.81%,压力情绪检出率为15.19%;女生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高中生各种负性情绪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P<0.05),不同地区各类负性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省中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与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自尊分数与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矫正模型显示,主观支持(OR=0.889、0.916、0.946)、对支持的利用度(OR=0.885、0.894和0.919)和自尊(OR=0.811、0.892、0.860)得分均是负性情绪检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社会支持水平和自尊水平对中学生抑郁、焦虑、压力负性情绪的产生具有一定程度影响。适当提高中学生群体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负性情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 自尊 回归分析 中学生
下载PDF
手机成瘾和焦虑症状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作用
2
作者 潘志银 童嘉妮 +12 位作者 熊佳节 华龙 费苏海 余越 储营虎 李宁 刘镇锋 许淼 常微微 陈燕 朱丽君 姚应水 金岳龙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2—5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1所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1799名,采用2项患者健康问卷(PHQ-2... 目的探讨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2—5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1所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1799名,采用2项患者健康问卷(PHQ-2)、儿童心理虐待量表(CPMS)、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2项一般焦虑症(GAD-2)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9.7%,儿童期心理虐待检出率为28.6%。抑郁症状与儿童期心理虐待、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2,0.27),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71),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呈正相关(r=0.30)(P值均<0.01)。儿童期心理虐待能有效预测抑郁症状、手机成瘾和焦虑症状(β值分别为0.08,0.06,0.66,P值均<0.01);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效应量占25.27%,P<0.05),总间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2.44%。结论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关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手机成瘾行为和焦虑情绪可能有助于预防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成瘾 虐待 抑郁 精神卫生 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