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度“感量” 培养量感——以“千克的认识”为例
1
作者
潘才芳
《福建教育》
2023年第10期52-53,共2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加强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具有个体性和随机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易把握,特别是质量单位,学生看不清、摸不着,全凭感受,难以表达。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加强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具有个体性和随机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易把握,特别是质量单位,学生看不清、摸不着,全凭感受,难以表达。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虽然学生对“选填合适的单位”及“单位进率”等客观题的完成度与正确率常“令人满意”,但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不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重量,甚至与实际重量相差甚远。由于量感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在质量单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需要培养到什么程度皆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容易成为教学盲点和难点。本文,我以第一学段“千克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分享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率
第一学段
量感
非标准化
完成度
数学课程
客观题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捕捉认知冲突 催生智慧课堂
2
作者
潘才芳
《福建教育(综合)(D版)》
2011年第4期33-34,共2页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我们知道,现实背景与数学问题之间一定存在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过多地为学生铺设台阶,学生...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我们知道,现实背景与数学问题之间一定存在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过多地为学生铺设台阶,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所学知识容易遗忘,更难形成能力。那如何在教学中捕捉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化解认知冲突,催生课堂智慧的灵光呢,以下笔者谈些感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冲突
智慧课堂
引导学生
认知结构
心理失衡
数学问题
知识
成就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挖掘抽象数学中的另一种“美”
3
作者
潘才芳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7期10-12,共3页
有人说:数学,天生与严肃抽象、枯燥相伴;数学课,常常让小学生望而生畏……也有人认为:数学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一部分学生的眼中,数学学习不过是逻辑推理严密,点点滴滴都要精确无比的活动,这种活动太过严肃,太过乏...
有人说:数学,天生与严肃抽象、枯燥相伴;数学课,常常让小学生望而生畏……也有人认为:数学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一部分学生的眼中,数学学习不过是逻辑推理严密,点点滴滴都要精确无比的活动,这种活动太过严肃,太过乏味了。面对这样的说法,针对这种状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得不坐下来冷静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我们向学生展现的数学课堂是怎样的一个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数学
“美”
挖掘
数学课堂
小学生
逻辑推理
数学学习
数学教师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体验的“量感”建立——“千克的认识”一课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
3
4
作者
潘才芳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2年第11期33-35,共3页
一、教学困惑1.令人欣喜的表象。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和考查方式的限制,对“千克”等质量单位认识的考查往往仅限于“选填合适的单位”及“单位进率”这些客观知识。而这些客观知识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所以无论从课后练习还是期末检测...
一、教学困惑1.令人欣喜的表象。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和考查方式的限制,对“千克”等质量单位认识的考查往往仅限于“选填合适的单位”及“单位进率”这些客观知识。而这些客观知识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所以无论从课后练习还是期末检测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都完成得非常好,据统计有95%以上的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练习
教学困惑
客观知识
进率
思考与实践
考查方式
反馈情况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题名
深度“感量” 培养量感——以“千克的认识”为例
1
作者
潘才芳
机构
松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出处
《福建教育》
2023年第10期52-53,共2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深度体验的小学生量感培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KZX22-434)的成果。
文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加强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具有个体性和随机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易把握,特别是质量单位,学生看不清、摸不着,全凭感受,难以表达。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虽然学生对“选填合适的单位”及“单位进率”等客观题的完成度与正确率常“令人满意”,但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不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重量,甚至与实际重量相差甚远。由于量感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在质量单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需要培养到什么程度皆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容易成为教学盲点和难点。本文,我以第一学段“千克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分享一些思考。
关键词
进率
第一学段
量感
非标准化
完成度
数学课程
客观题
教学实践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捕捉认知冲突 催生智慧课堂
2
作者
潘才芳
机构
松溪县实验小学
出处
《福建教育(综合)(D版)》
2011年第4期33-34,共2页
文摘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我们知道,现实背景与数学问题之间一定存在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过多地为学生铺设台阶,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所学知识容易遗忘,更难形成能力。那如何在教学中捕捉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化解认知冲突,催生课堂智慧的灵光呢,以下笔者谈些感想。
关键词
认知冲突
智慧课堂
引导学生
认知结构
心理失衡
数学问题
知识
成就感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挖掘抽象数学中的另一种“美”
3
作者
潘才芳
机构
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7期10-12,共3页
文摘
有人说:数学,天生与严肃抽象、枯燥相伴;数学课,常常让小学生望而生畏……也有人认为:数学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一部分学生的眼中,数学学习不过是逻辑推理严密,点点滴滴都要精确无比的活动,这种活动太过严肃,太过乏味了。面对这样的说法,针对这种状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得不坐下来冷静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我们向学生展现的数学课堂是怎样的一个课堂?
关键词
抽象数学
“美”
挖掘
数学课堂
小学生
逻辑推理
数学学习
数学教师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深度体验的“量感”建立——“千克的认识”一课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
3
4
作者
潘才芳
机构
福建省松溪县教育局普教室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2年第11期33-35,共3页
基金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量感’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SZJ21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一、教学困惑1.令人欣喜的表象。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和考查方式的限制,对“千克”等质量单位认识的考查往往仅限于“选填合适的单位”及“单位进率”这些客观知识。而这些客观知识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所以无论从课后练习还是期末检测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都完成得非常好,据统计有95%以上的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答案。
关键词
课后练习
教学困惑
客观知识
进率
思考与实践
考查方式
反馈情况
教学内容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度“感量” 培养量感——以“千克的认识”为例
潘才芳
《福建教育》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捕捉认知冲突 催生智慧课堂
潘才芳
《福建教育(综合)(D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挖掘抽象数学中的另一种“美”
潘才芳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
0
原文传递
4
基于深度体验的“量感”建立——“千克的认识”一课的思考与实践
潘才芳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