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阐明与H.Henking的重大贡献 被引量:6
1
作者 潘承湘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5年第4期377-390,共14页
细胞减数分裂亦称成熟分裂,出现于生物生活史的特定阶段,既是进行有性繁殖的必要前提,又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恒定,产生物种变异的基础。现有的一些生物学史论著,对发现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大多比较简略。一般认为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 细胞减数分裂亦称成熟分裂,出现于生物生活史的特定阶段,既是进行有性繁殖的必要前提,又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恒定,产生物种变异的基础。现有的一些生物学史论著,对发现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大多比较简略。一般认为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E.van Beneden(1845-1910)首先发现性细胞染色体减数现象,1905年英国植物学家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对染色体 细胞减数分裂 染色体数 有丝分裂 均等分裂 染色体减数 马蛔虫 细胞分裂 生活史 动植物
下载PDF
传播达尔文进化论的斗士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承湘 李佩珊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2年第6期39-45,52,共8页
英国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以坚强的毅力,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专心致志的研究,写出了不朽的名著《物种起源》。他在该书明确提出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理论,解释了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英国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以坚强的毅力,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专心致志的研究,写出了不朽的名著《物种起源》。他在该书明确提出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理论,解释了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他的著作曾震动了整个科学界、宗教界和哲学界,但也受到了强烈的攻击。一百多年来,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达尔文进化论的伟大意义。达尔文在他的著作发表后,由于工作和健康的原因,直接参加论战较少。因此,以英国的赫胥黎(T. Huxley,1825-1895)、德国的海克尔(E. Haeckel,1834-1910)等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学家,在逆境中勇于驳斥各种错误论点,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文进化论 物种起源 自然选择理论 海克尔 传播 出版 进化理论 自然界 英国 十九世纪
下载PDF
我国东亚飞蝗的研究与防治简史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承湘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5年第1期80-89,共10页
几千年来,蝗虫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大害虫,水灾、旱灾与蝗灾成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从公元716年唐相姚崇治蝗开始,历代的治蝗工作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都是局部的、被动的和治标的。从公元前707年最早... 几千年来,蝗虫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大害虫,水灾、旱灾与蝗灾成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从公元716年唐相姚崇治蝗开始,历代的治蝗工作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都是局部的、被动的和治标的。从公元前707年最早蝗灾记载开始,一直到解放前,共造成蝗灾八百余次,其中以1929年鲁、苏、皖等十一省飞蝗严重为害为例,损失即达银一亿一千万元。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加强飞蝗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依靠群众,采用666药剂治蝗,有效地压低了虫口密度,不仅消灭了飞蝗成群迁飞现象,控制了蝗害,而且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实行改制(旱改水)以及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改造了飞蝗发生基地,使许多昔日的蝗区,成为今日的鱼米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蝗区 蝗虫防治 治蝗 兴修水利 农业生产 洪泽湖 药剂防治 综合治理措施 蝗灾
下载PDF
关于施莱登与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的历史地位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承湘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7年第3期273-280,共8页
一、问题的提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德国解剖学家施旺(Th.Schwann,1810—1882)通过发表、出版《植物发生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建立了细胞学说。他们的工作曾受... 一、问题的提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德国解剖学家施旺(Th.Schwann,1810—1882)通过发表、出版《植物发生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建立了细胞学说。他们的工作曾受到较普遍的接受与较高的评价。但随着对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学说的某些错误观点的不断发现与纠正,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施莱登与施旺建立细胞学说历史地位的评价,也开始出现了分歧。美国细胞学家E.B.Wilson(1856—1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说 施莱登 历史地位 三十年代 植物细胞 细胞核 相似性 十九世纪 植物结构 动物学
下载PDF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承湘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现有生物学史论著认为斯特拉斯伯格(1875—1880)和弗莱明(1878—1882)发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并由拉布尔(1885)纠正了弗莱明的唯一错误并完善其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对有关原始文献的研究,表明纠正弗莱明若干错误的工作是由几位学者完成的... 现有生物学史论著认为斯特拉斯伯格(1875—1880)和弗莱明(1878—1882)发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并由拉布尔(1885)纠正了弗莱明的唯一错误并完善其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对有关原始文献的研究,表明纠正弗莱明若干错误的工作是由几位学者完成的,并且时间至少应推迟到1888年或更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史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有丝分裂 斯特拉斯伯格 弗莱明 纵分裂
下载PDF
冯·贝尔与重演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承湘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7年第1期92-96,共5页
冯·贝尔(K.E.von Baer,1792—1876)生于爱沙尼亚,是一位著名的胚胎学家,近代胚胎学的重要奠基人。他的巨著《动物个体发育》是第一部比较胚胎学的著作,对胚胎学摆脱自然哲学的影响,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个体发育 生物发生律 重演律 比较胚胎学 贝尔 达尔文 动物胚胎 高等动物 生物学史 海克尔
下载PDF
世界近现代生物学史研究进展初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承湘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5年第4期50-57,共8页
独立发展与一般趋向生物学史研究自1875年J.sachs出版《植物学史》以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才有较快发展。生物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史,既有自己发展的特点,又有与整个科学史发展的一般趋向相一致的共性。首先是生物... 独立发展与一般趋向生物学史研究自1875年J.sachs出版《植物学史》以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才有较快发展。生物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史,既有自己发展的特点,又有与整个科学史发展的一般趋向相一致的共性。首先是生物学史的研究逐步摆脱医学史的影响,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医学史研究是一支比较强大的力量。萨顿在三十年代还感叹科学史未能象医学史那样受到重视与支持。生物学史研究长期受医学史的影响,是与生物学本身发展较晚以及现代生物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从医学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历史情况分不开的。例如,E.Mayr就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十九世纪,生物学的内容实际上分属于医学及自然史两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科学史研究 独立发展 学科史 科学家 达尔文 亚里士多德 二十世纪 现代生物学 生物学史
下载PDF
重演律的兴衰史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承湘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6年第4期38-45,80+31,共10页
海克尔关于“有机体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又迅速的重演”的思想,曾为恩格斯所接受(参见于光远等译《自然辩证法》,1984版,第17页、289页),并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界有巨大影响。本文根据生物学的历史与现代生物学的进展,介绍了重演律的... 海克尔关于“有机体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又迅速的重演”的思想,曾为恩格斯所接受(参见于光远等译《自然辩证法》,1984版,第17页、289页),并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界有巨大影响。本文根据生物学的历史与现代生物学的进展,介绍了重演律的兴衰史,可供我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作教学与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 生物发生律 重演律 有机体 古生物学家 胚胎学 后生动物 哺乳动物 十九世纪
下载PDF
美国口头史研究的若干情况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承湘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4年第4期55-60,共6页
1979年,我所近现代史研究室成立不久,当我们遇到一些同志谈起工作时,不少人建议我们应火速拜访老科学家,把尚存在他们记忆中的宝贵材料,保存下来。以后,我们知道美国有些科学史家正从事口头史(oral history)研究,通过访问(interview)著... 1979年,我所近现代史研究室成立不久,当我们遇到一些同志谈起工作时,不少人建议我们应火速拜访老科学家,把尚存在他们记忆中的宝贵材料,保存下来。以后,我们知道美国有些科学史家正从事口头史(oral history)研究,通过访问(interview)著名科学家,把谈话用磁带及文字保存下来。我们感到很有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必要,因此,乘去年11月随我所李佩珊、许良英、翁世达同志去美国东海岸地区进行科学史学术访问之机,向有关单位及一些科学史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并获得部分资料,感到收获较大。现就以下几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研究 科学家 二十世纪 美国哲学 理论物理学 物理学史 量子物理学 物理学革命 科学技术 生物学
下载PDF
我国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
10
作者 潘承湘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0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本文以我国古代到建国前的害虫防治工作为历史背景,讨论建国后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并与美苏的情况作一比较,指出我国害虫综合防治主要受美国的影响,并且具有我国传统技术与西方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特点。
关键词 害虫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 杀虫剂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相结合 化学农药 防治工作 化学防治 协调防治 六十年代
下载PDF
关于细胞共同形成原则的证实
11
作者 潘承湘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1期78-83,共6页
现有生物学史论著大多把纠正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施旺(Th.Schwainn,1810—1882)关于细胞游离形成的错误,归于莫尔(H.von Mohl,1805—1872)、耐格里(C.W.von Nageli,1817—1891)和雷马克(R.Remak,1815—1865)、微耳和(R.C... 现有生物学史论著大多把纠正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施旺(Th.Schwainn,1810—1882)关于细胞游离形成的错误,归于莫尔(H.von Mohl,1805—1872)、耐格里(C.W.von Nageli,1817—1891)和雷马克(R.Remak,1815—1865)、微耳和(R.C.Virchow,1821—1902)的有关植物和动物细胞分裂具有普遍性的论述。本文鉴于他们既未完全排除关于细胞游离形成的存在的说法,又把细胞分裂描述为直接分裂,提出应把这一贡献归于否定以上两种错误并证实动植物细胞间接分裂一致性的斯特拉斯伯格(E.Strasburger,1844—1912)和弗莱明(W.Flemming,1843—1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学
下载PDF
细胞学说的产生、发展与有关争议
12
作者 潘承湘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2-77,共6页
自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Hooke,1635—1702)观察软木发现细胞,到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德国解剖学家、生理学家施旺(Th.Schwann,1810—1882)发表、出版《植物发生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 自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Hooke,1635—1702)观察软木发现细胞,到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德国解剖学家、生理学家施旺(Th.Schwann,1810—1882)发表、出版《植物发生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建立细胞学说,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细胞学说的产生既反映了十七世纪以来自然哲学、生物学、医学发展的影响,也表现了施旺摆脱活力论的思想束缚,用物理化学规律解释生命现象的强烈愿望。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家 基本单元 细胞学说 胡克 有机体 原生动物 施莱登 核物质 生物学 细胞核
下载PDF
细胞学研究重点从德国向美国的转移
13
作者 潘承湘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2-58,51,共8页
19世纪20、30年代,法国学者在研究动植物细胞及其相似性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曾提出细胞的小球学说。但限于当时的显微镜水平,观察比较粗糙,未能正确区分细胞、细胞核,甚至显微镜色差造成的衍射圈。随后,细胞学研究重点移向德国。从1838-... 19世纪20、30年代,法国学者在研究动植物细胞及其相似性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曾提出细胞的小球学说。但限于当时的显微镜水平,观察比较粗糙,未能正确区分细胞、细胞核,甚至显微镜色差造成的衍射圈。随后,细胞学研究重点移向德国。从1838-1839年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到19世纪末,以德国学者为主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研究 德国 美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