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设计3D打印导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研究
1
作者 李绪辉 林勇 +4 位作者 叶前驱 陈森荣 曾广辉 潘敏成 钟浩博 《现代医院》 2023年第8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介绍个性化设计3D打印导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应用方法,并探讨其效果及预后情况,为提高THA诊疗精准度提供可行参考方案。方法分析自2021年6月以来收治的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情况,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27... 目的介绍个性化设计3D打印导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应用方法,并探讨其效果及预后情况,为提高THA诊疗精准度提供可行参考方案。方法分析自2021年6月以来收治的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情况,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27~84岁,根据手术方式共分为两组,研究组13例,对照组7例。研究组采用数字三维测量评估、个性化设计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手术设计规划并于术中利用导板精准引导实施THA,对照组为既往行传统THA病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在术后行X线片、CT扫描及三维模型测量,评估两组患者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和外展角、股骨假体前倾角、股骨偏心距、联合前倾角、双下肢长度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通过影像学及三维评估表明术前个性化3D打印设计能够良好地预测患者手术所需假体规格,同时,研究组利用的人工髋关节导板有效地提高髋臼及股骨柄假体假体的放置准确度,并能够较佳地矫正患者术前的双下肢短缩(P<0.05)。结论对于常规尤其是存在部分下肢短缩的患者,在进行THA手术时,借助个性化设计3D打印导板引导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提升假体的机体匹配度,提高肢体短缩的矫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 个性化设计 三维重建 短缩畸形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新鲜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振华 颜登鲁 潘敏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椎体新鲜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共78例96节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新鲜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单球囊58例69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20例27节椎体,其中肿...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椎体新鲜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共78例96节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新鲜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单球囊58例69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20例27节椎体,其中肿瘤病椎2例4节椎体,采用单球囊或双球囊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术后2周、2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Cobb角.结果 经2周~2年随访,单侧组及双侧组术后2周及术后2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少(P<0.05).术后2周、后2年后凸Cobb角恢复率单侧组分别为51.2%、44.5%;双侧组为53.2%、47.8%.术后2周、2年椎高恢复率单侧组分别为47.2%、44.5%;双侧组分别为51.3%、47.2%.术后2周、2年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高恢复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2年较术后2周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术后针对骨质疏松症、肿瘤的病因治疗可提高疗效.结论 采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新鲜性压缩性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 双侧椎弓根
下载PDF
后路间接减压治疗合并中重度脊髓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指征和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罗伟斌 林勇 +3 位作者 孙春喜 潘敏成 曾广辉 龙厚清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减压与间接减压两种术式对合并中重度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收治的46 例合并中重度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2 组:22 例行后路椎... 目的比较直接减压与间接减压两种术式对合并中重度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收治的46 例合并中重度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2 组:22 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开窗减压术,即直接减压组;24 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术,即间接减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Frankel 等级、VAS 与ODI 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 个月。间接减压组手术时间(69.04±13.84)min 明显短于直接减压组(94.59±16.40) min(P <0.05)。间接减压组围手术期出血量(167.08±63.21)mL 明显少于直接减压组(330.45±128.64) mL(P <0.05)。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及VAS 评分、ODI 评分与Frankel 等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但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合并中重度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间接减压与直接减压相比,可取得类似的神经功能恢复,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神经损伤 减压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罗伟斌 林勇 +3 位作者 孙春喜 潘敏成 邹其声 孙欣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0期210-212,2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VP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骨折位置及骨折发生时间的构成比。采用单...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VP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骨折位置及骨折发生时间的构成比。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25.5%(51例),其中骨折位置为胸段、腰胸段、腰段的构成比分别为17.6%(9例)、54.9%(28例)、27.5%(14例),而骨折时间≤PVP后3个月、PVP后3个月<骨折时间≤PVP后6个月、PVP后6个月<骨折时间≤PVP后12个月的构成比分别为74.5%(38例)、15.7%(8例)和9.8%(5例)。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危险因素骨密度<-4.5 SD、年龄≥70岁、骨水泥渗漏、骨水泥用量>5.0 ml、伤椎数目>2、术前Cobb角>30°的P值均<0.05。结论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以腰胸段骨折和术后3个月内骨折最为常见。危险因素骨密度<-4.5SD、年龄≥70岁、骨水泥渗漏、骨水泥用量>5.0 ml、伤椎数目>2、术前Cobb角>30°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新发椎体骨折 术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临床观察
5
作者 罗伟斌 林勇 +2 位作者 孙春喜 潘敏成 曾广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3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股骨骨折12例,胫骨骨折18例。30例患者均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股骨骨折12例,胫骨骨折18例。30例患者均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随访骨折愈合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平均1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中6例患者在术后4 ~ 6个月时发现骨痂生长情况欠佳,予动力化治疗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中,具有维持骨折复位内固定坚强、钉–骨复合体稳定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等特点,可为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阻挡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