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珍 汤永民 +2 位作者 张玲燕 潘斌华 徐卫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4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美罗华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报道4例儿童CD20阳性NHL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并进行美罗华治疗淋巴瘤的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儿中2例出现耐药、复发,2例获完全缓解。结论联合美罗华治疗是治疗儿童CD20阳性NH... 目的探讨美罗华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报道4例儿童CD20阳性NHL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并进行美罗华治疗淋巴瘤的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儿中2例出现耐药、复发,2例获完全缓解。结论联合美罗华治疗是治疗儿童CD20阳性NHL的有效方法,确切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华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耐药
下载PDF
rhIL-11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斌华 石淑文 +3 位作者 汤永民 魏健 杨世隆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1期53-53,58,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RHIL-11 特发性 临床应用 人白细胞介素-11 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儿童 慢性ITP
下载PDF
562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及耐药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斌华 傅海东 考验 《浙江预防医学》 2001年第11期6-9,共4页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I)的细菌谱及常用抗生素耐药频率。方法 采用声门下吸引法采集标本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 62例儿童ALRI的痰培养 ,共分离细菌 62 8株 ,革兰氏阴性菌 5 46株 ,占 86 9% ;革...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I)的细菌谱及常用抗生素耐药频率。方法 采用声门下吸引法采集标本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 62例儿童ALRI的痰培养 ,共分离细菌 62 8株 ,革兰氏阴性菌 5 46株 ,占 86 9% ;革兰氏阳性菌 82株 ,占 13 1%。头孢三代抗生素 ,氟哌酸 ,悉复欣及泰能对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很好作用 ;先锋霉素V、万古霉素及氟哌酸对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很好作用。 结论 对ALRI患儿 ,尤其是 3岁以下的婴幼儿 ,在病原不明的情况下 ,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 +头孢三代抗生素 ,先锋霉素V +丁胺卡那霉素或青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41例诊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石淑文 潘斌华 +5 位作者 汤永民 杨世隆 魏健 徐卫群 罗春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男20例,女21例;中位年龄2岁(23d~13岁),均符合诊断标准。2例继发严重心脏并发症。应用流... 目的探讨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男20例,女21例;中位年龄2岁(23d~13岁),均符合诊断标准。2例继发严重心脏并发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因子9例,结果白介素2、4、6和肿瘤坏死因子正常或轻度增高,白介素10和γ干扰素均增高或显著增高,显著增高与预后不良有关。随访时间3个月~5年,至今好转或治愈23例(占56.1%),死亡11例(占26.8%),失访7例(占17.0%)。结论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年龄多数较小,病死率高,可见严重心脏并发症;白介素10和γ干扰素显著增高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并发症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石淑文 杨世隆 +3 位作者 汤永民 魏健 潘斌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妥昔单抗 单抗治疗 小儿 文献复习 难治性ITP 抗CD20单克隆抗体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6例长期随访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晓军 石淑文 +11 位作者 汤永民 杨世隆 魏健 徐卫群 潘斌华 陈英虎 赵芬英 沈红强 钱柏芹 张玲燕 宁铂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长期生存和预后因子。方法对该院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APL患儿46例进行临床分析。诱导缓解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柔红霉素(DNR)或吡柔吡星(THP),巩固治疗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与DA...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长期生存和预后因子。方法对该院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APL患儿46例进行临床分析。诱导缓解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柔红霉素(DNR)或吡柔吡星(THP),巩固治疗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与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EA(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方案交替给药,维持阶段ATRA与DA,HA,EA方案交替治疗,总疗程为2.5年。结果39例患儿进行了正规治疗,36例(92.3%)获完全缓解(CR)。39例患儿1年、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6.1±5.8)%,(76.1±7.5)%和(70.2±8.9)%,1年、3年、5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是(78.4±6.8)%,(63.6±8.7)%和(53.1±10.0)%。5年累积复发率(CIR)28.6%。其中WBC≤10.0×109/L者的5年OS[(81.4±10.3)%]明显高于WBC>10.0×109/L者[(51.6±14.7)%,P<0.05]。获CR的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S型)的患儿5例最后全部死亡,而长型(L型)患儿13例无死亡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RA+DNR或THP诱导缓解治疗儿童APL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初发儿童APL的标准诱导治疗方案。联合蒽环类及阿糖胞苷等药物化疗能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率。高WBC和S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患儿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 急性 预后 生存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34例
7
作者 唐兰芳 竺智伟 潘斌华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10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11例
8
作者 鲍兴儿 潘斌华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化 诊断 误诊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初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沈洁 汤永民 +8 位作者 石淑文 杨世隆 魏健 赵芬英 潘斌华 徐卫群 张玲燕 茅君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及预后特点,寻找可能相关的病因学证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43例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目的探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及预后特点,寻找可能相关的病因学证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43例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43例患儿中,<2岁31例(占72.09%);最常见的主诉是体表肿块(22例,占51.16%),高于发热、皮疹及其他主诉(P<0.05);初诊时血液系统受累39例(占90.70%),明显高于其他系统(P<0.01);11例初诊时EBVIgG阳性(25.58%);15例初诊时CRP升高(34.88%),9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异常(20.93%)。结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可以侵犯全身各个含有网状内皮组织的器官,临床表现各异,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紊乱等有关,详尽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在诊治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预后
下载PDF
Th1/Th2细胞因子谱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8
10
作者 徐晓军 汤永民 +10 位作者 赵宁 杨世隆 石淑文 徐卫群 潘斌华 张玲燕 茅君卿 沈和萍 顾敏儿 夏静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检测50例HLH患儿血清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包括1干扰素(IFN-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0、IL-6、IL-4、I...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检测50例HLH患儿血清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包括1干扰素(IFN-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0、IL-6、IL-4、IL-2共6种。同时设健康对照(250例健康儿童)及感染对照组(235例脓毒症患儿)。结果50例患儿在HLH急性期各细胞因子水平的中位值如下:IFN-1为1138.5(49.2~5000.0)ng/L、TNF为3.4(1.0~25.1)ng/L、IL-10为740.5(26.5~5000.0)ng/L、IL-6为66.1(3.9~4472.6)ng/L、IL-4为3.9(1.0~32.8)ng/L、IL-2为4.0(1.0~51.1)ng/L,缓解后各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下降。其中IFN-γ、IL-10和IL-6的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P均〈0.001)。而脓毒症组IFN-1、IL-10和IL-6水平分别为3.1(1.0~150.1)ng/L、46.5(3.1~5000.0)ng/L和251.3(8.4~5000.0)ng/L,其中IL-6水平明显高于HLH组(P〈0.001),但IFN-1和IL-10却显著低于HLH患儿(P均〈0.001)。根据ROC曲线设定HLH的细胞因子诊断标准如下:IFN-1〉100ng/L,IL-10〉60ng/L,且IFN-1水平高于IL-6水平。在本研究队列的HLH和脓毒症患儿中,该标准对于HLH诊断的敏感度88.0%、特异度98.7%,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97.5%。结论IFN-1和IL-10显著升高,IL-6中等升高的Th1/Th2细胞因子谱对于HLH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于HLH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噬血细胞性 儿童 细胞因子类 诊断 预后 感染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晓军 汤永民 +7 位作者 石淑文 杨世隆 沈红强 魏健 徐卫群 潘斌华 赵芬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问点监测的不同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的预后意义。方法对102例ALL患儿进行MRD监测研究,分别在患儿诱导化疗开始后第15天、第29天、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MRD监测...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问点监测的不同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的预后意义。方法对102例ALL患儿进行MRD监测研究,分别在患儿诱导化疗开始后第15天、第29天、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MRD监测。根据患儿初诊时免疫表型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的四色单克隆抗体组合。常用的抗体组合包括CD45CD19CD34CD10和CD45CD19CD34CD20等。结果102例ALL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6.9±3.4)%和(79.9±4.0)%,共12例患儿复发。在第15天、29天、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有14.3%、43.9%、39.1%、39.7%和45.6%的患儿处于MRD阴性(MRD〈10^-4)。其中MRD水平能在1年内达到阴性的患儿的长期存活率明显高于MRD持续阳性的患儿[5年EFS:(92.5±3.2)%vs.(58.3±8.6)%,P〈0.001]。各时间点上,化疗后第15天时MRD≥1012[(79.84-10.3)%vs.(28.6±17.1)%,P〈0.001]、第29天时MRD≥1013[(88.3±4.9)%vs.(51.3±14.4)%,P〈0.003]、第3个月[(92.4±5.1)%vs.(65.5±7.5)%,P〈0.015]、6个月[5-year EFS rates(96.3±3.6)%vs.(65.4±7.5)%,P〈0.003]及第12个月[(100.0±0.0)%郴.(67.7±8.4)%,P〈0.002]时MRD≥10。的患儿的5年EFS率明显较差。而第15天时MRD≥10。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水平能有效地评估ALL患儿的预后,而不同时间点上具有预后意义的MRD水平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流式细胞术 预后 儿童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原发于肺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世隆 +6 位作者 汤永民 石淑文 陈英虎 潘斌华 沈红强 钱柏芹 徐卫群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9-949,共1页
患儿女,13岁。因咳嗽3周、体表多发肿块2周于2006年11月入院。患儿入院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早晨咳嗽较频繁。无咯血、咳痰,无发热、气急。入院2周前患儿左颈部出现核桃大小肿块,局部无红肿、压痛。入院1周... 患儿女,13岁。因咳嗽3周、体表多发肿块2周于2006年11月入院。患儿入院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早晨咳嗽较频繁。无咯血、咳痰,无发热、气急。入院2周前患儿左颈部出现核桃大小肿块,局部无红肿、压痛。入院1周前发现右侧胸壁出现两处肿块,约核桃大小。入院5d前当地医院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背段占位性病变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纵隔淋巴结肿大 肺部 阵发性干咳 占位性病变 肺下叶背段 胸部CT 恶性病变
原文传递
健康婴儿LH、FSH、雌二醇与睾酮的血清浓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季钗 潘斌华 +1 位作者 王旭 赵正言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婴儿血LH、FSH、雌二醇(E2)与睾酮(T)的血清浓度变化.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对358名正常婴儿(男婴183,女婴175)的LH、FSH、E2和T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3个月内婴儿的其他可能相关指标(出生体重、孕期、胎次、母亲年龄及分... 目的研究正常婴儿血LH、FSH、雌二醇(E2)与睾酮(T)的血清浓度变化.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对358名正常婴儿(男婴183,女婴175)的LH、FSH、E2和T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3个月内婴儿的其他可能相关指标(出生体重、孕期、胎次、母亲年龄及分娩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1)婴儿期4种激素水平变化:男婴LH、FSH在2~3月龄时达高峰(LH 3.5 IU/L,FSH 3.4 IU/L),6月龄后趋平坦(LH 1.5 IU/L,FSH<1.5 IU/L),T在2~4月龄时达高峰(9.15 mmol/L)后快速下降,6月龄后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1.34 nmol/L);女婴FSH在2~3月龄达高峰(7.1 IU/L),LH与T在整个婴儿期的水平几乎是条直线(LH<4.7 IU/L,T<2.49 nmol/L).男女婴的E2水平在生后快速下降,3月龄后达最低值.(2)性别差异:LH和T在6月龄前男婴明显高于女婴,6月龄后无性别差异.FSH水平各月龄组女婴均高于男婴,E2除2月龄前女婴高于男婴外,3~12月龄时无性别差异.(3)3月龄内婴儿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孕期、胎次、母亲年龄及分娩方式未显示相关关系.结论婴儿在2~4月龄时的血促性腺激素与性激素水平有个暂时的高峰期,并有明显性别差异,可能与两性性腺发育的不同调控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LH FSH 雌二醇 睾酮
原文传递
伴有t(5;11)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14
作者 杨世隆 汤永民 +6 位作者 石淑文 陈英虎 潘斌华 沈红强 钱柏芹 徐卫群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4,共1页
患儿,男,3岁7个月,于2006年7月因反复发热伴不规律腹痛1个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7.2℃,心率12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68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面色稍苍白,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 患儿,男,3岁7个月,于2006年7月因反复发热伴不规律腹痛1个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7.2℃,心率12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68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面色稍苍白,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稍红,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触痛,肝、脾肋缘下未扪及,四肢关节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神经系统检查 浅表淋巴结 反复发热 关节活动 出血点 肋缘下 呼吸
原文传递
γ-干扰素对特殊病原体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徐卫群 潘斌华 +3 位作者 王珍 张玲燕 叶贝 汤永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痱(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是一组因机体针对抗原无效及失控的免疫应答导致的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引起的细胞因子(主要是IFN-γ和1L-10)风暴和异常的吞噬,导致了多脏器炎症损...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痱(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是一组因机体针对抗原无效及失控的免疫应答导致的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引起的细胞因子(主要是IFN-γ和1L-10)风暴和异常的吞噬,导致了多脏器炎症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儿童特殊病原体感染相关的HLH,感染症状常被HLH症状覆盖,早期诊断困难,感染漏诊率高。而早期病原学诊断和及时的抗病原体治疗义是改善预后的关键^[2-3]。有报道细胞因子IFN-γ,作为引起HLH主要病理改变的因子,其水平可反映HLH的严重程度^[4-3],因此推测通过观察IFN-7增高程度与临床表现是否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原体感染 Γ-干扰素 诊断价值 相关性 IFN-Γ 细胞因子 抗病原体治疗
原文传递
两个家庭亲子先后患同类型急性白血病
16
作者 钱古柃 石淑文 +6 位作者 汤永民 魏健 杨世隆 潘斌华 徐卫群 茅君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90-791,共2页
亲子同时或先后患白血病在国内外均鲜有报道。我们将父子先后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母女先后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4例患者作一报道。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亲子 同类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家庭 国内外
原文传递
羟基喜树碱治疗复发和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袁哲锋 汤永民 +4 位作者 石淑文 杨世隆 潘斌华 赵芬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复发和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疗效差,生存时间短,死亡率高。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中药提取物,对消化道肿瘤、肺癌、卵巢癌等有较好疗效,但它在NB中的治疗反应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该研究探讨HCP... 目的复发和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疗效差,生存时间短,死亡率高。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中药提取物,对消化道肿瘤、肺癌、卵巢癌等有较好疗效,但它在NB中的治疗反应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该研究探讨HCPT治疗复发和难治性NB的疗效。方法10例复发和2例难治性NB患儿接受HCPT化疗,其中5例复发患儿接受HCPT单药治疗,余7例患儿接受HCPT联合治疗。HCPT单药治疗用法:7.5mg/m2,静脉滴注,d1~14;HCPT联合化疗采用改良新A1与改良B方案交替应用。改良新A1方案:CTX1200mg/m2,d1;VP16100mg/m2,d1~5;HCPT5mg/m2,d1~3;CDDP90mg/m2,d4。改良B方案:IFO1.5g/m2,d1~5;HCPT5mg/m2,d1~3;CBP450mg/m2,d2,均采用静脉滴注。结果部分缓解4例(33.3%),疾病稳定8例(66.7%)。有效患者中位缓解时间3.5(2~5)个月。HCPT单药治疗不良反应轻微,HCPT联合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HCPT治疗复发和难治性NB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毒性可耐受,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羟基喜树碱 化学疗法 儿童
原文传递
人羊膜上皮干细胞通过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疏文志 杨梦凡 +9 位作者 潘斌华 苏仁义 林祖源 杨墨丹 张镇胜 宋一粟 卢正阳 郑树森 徐骁 魏绪勇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Cs)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I+PBS组)和实验组(IRI+hAECs组),每组各5只。IRI+PBS组经阴茎背静脉注射PBS(100μL),IRI+hAECs组经阴茎背...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Cs)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I+PBS组)和实验组(IRI+hAECs组),每组各5只。IRI+PBS组经阴茎背静脉注射PBS(100μL),IRI+hAECs组经阴茎背静脉注射hAECs(1×105个),注射后0.5 h进行常温下缺血1.5 h、再灌注6 h。检测小鼠血清ALT、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巨噬细胞(F4/80)以及M1(CD68)、M2(CD206)型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比较两组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7以及炎症因子IL-6、IL-23、TNF-α和IL-βmRNA相对表达量。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IRI+PBS组相比,IRI+hAECs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IRI+hAECs组小鼠血清ALT、AST和LDH分别为(1456±20)、(1375±49)和(2435±147)U/L,IRI+PBS组分别为(3919±48)、(3142±145)和(3499±14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3、11.53和4.53,P均<0.05)。IRI+hAECs组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7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05)、(0.19±0.09)、(0.46±0.13)和(0.27±0.03),均低于IRI+PBS组的(1.01±0.16)、(1.02±0.28)、(1.01±0.17)和(1.0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4.88、4.39和10.79,P均<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巨噬细胞在IRI+hAECs组浸润更低。IRI+hAECs组IL-6、IL-23、TNF-α和IL-βmRNA水平分别为(0.38±0.04)、(0.33±0.05)、(0.43±0.08)和(0.12±0.04),均低于IRI+PBS组的(1.10±0.11)、(1.00±0.05)、(1.00±0.02)和(1.1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7、16.37、12.96和22.34,P均<0.05)。M1型巨噬细胞在IRI+hAECs组表达明显降低,M2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结论:hAECs通过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在小鼠肝脏IRI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上皮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评分等因素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斌华 魏绪勇 +6 位作者 刘治坤 庄莉 李建辉 杨梦凡 周之晟 郑树森 徐骁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评分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等因素在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因肝癌行肝移植的60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评分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等因素在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因肝癌行肝移植的60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随机法按2∶1比例分为模型组(399例)和验证组(202例),因APRI>1.5可以较好的评估肝脏重度纤维化,根据移植术后1个月APRI分为低APRI组(≤1.5,374例)和高APRI组(>1.5,25例)。在模型组人群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绘制生存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冷缺血时间(CIT)>8 h、受者肿瘤超出杭州标准、术中失血>1000 ml和APRI>1.5。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发现移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在模型组和验证组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95%置信区间(CI):0.681~0.787)和0.749(95%CI:0.671~0.817)];肝癌肝移植受者死亡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35(95%CI:0.679~0.790)和0.758(95%CI:0.682~0.834)。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1个月APRI>1.5可能是受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杭州标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复发和总体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癌 肝纤维化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梦凡 王睿 +5 位作者 潘斌华 苏仁义 董思依 徐骁 郑树森 魏绪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7-248,共12页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52对[树兰(杭州)医院89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3对]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供者和受者...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52对[树兰(杭州)医院89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3对]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供者和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2例供者, 男131例, 女21例;年龄为(48±12)岁, 供肝轻度脂肪变性130例、中度脂肪变性22例。152例受者, 男138例, 女14例;年龄为(52±9)岁。观察指标:(1)受者随访、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情况。(2)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影响因素分析。(3)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了解受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 3.6.2软件, 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以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准确度与区分度。结果 (1)受者随访、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情况:152例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受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45.8(27.6)个月。随访期间, 152例受者总生存时间为36.5(32.3)个月, 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0.4(34.6)个月, 1、3年总生存率和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4%、55.8%和62.2%、43.4%。(2)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肝冷缺血时间、供肝热缺血时间、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GRWR)、ABO血型相容情况、受者体质量指数(BMI)、受者肿瘤长径、受者肿瘤数目、受者肿瘤分化程度、受者术前甲胎蛋白(AFP)是影响受者总生存的相关因素(风险比=6.26, 1.90, 2.47, 4.08, 0.55, 5.16, 3.62, 5.28, 2.65, 95%可信区间为3.01~13.03, 1.07~3.38, 1.36~4.49, 2.07~8.03, 0.31~0.98, 2.56~10.42, 1.95~6.72, 1.60~17.42, 1.48~5.01, P<0.05)。供肝冷缺血时间、GRWR、ABO血型相容情况、受者肿瘤长径、受者肿瘤数目、受者肿瘤分化程度、受者术前AFP是影响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的相关因素(风险比=4.24, 2.53, 4.05, 3.39, 3.10, 5.19, 2.63, 95%可信区间为2.50~7.21, 1.54~4.17, 2.12~7.72, 2.04~5.62, 1.91~5.03, 2.04~13.18, 1.61~4.30,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肝冷缺血时间≥8 h、GRWR≥2.5%、受者肿瘤长径≥8 cm、受者术前AFP≥400 μg/L是影响受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4.21, 2.58, 4.10, 2.27, 95%可信区间为1.98~8.96, 1.24~5.35, 1.35~12.43, 1.13~4.56, P<0.05)。供肝冷缺血时间≥8 h、GRWR≥2.5%、受者肿瘤长径≥8 cm、受者肿瘤数目≥3个、受者术前AFP≥400 μg/L是影响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37, 2.63, 2.42, 2.12, 2.22, 95%可信区间为1.70~6.67, 1.40~4.96, 1.04~5.66, 1.08~4.18, 1.26~3.90, P<0.05)。(3)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纳入供肝冷缺血时间、GRWR、受者肿瘤长径、受者术前AFP构建受者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纳入供肝冷缺血时间、GRWR、受者肿瘤长径、受者肿瘤数目、受者术前AFP构建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显示:受者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AUC=0.84(95%可信区间为0.76~0.92, P<0.05), 诊断最佳临界值为7.3, 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7.6%、70.0%。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AUC=0.79(95%可信区间为0.71~0.87, P<0.05), 诊断最佳临界值为5.8, 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7.4%、52.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高危人群具有良好区分度。结论供肝冷缺血时间≥8 h、GRWR≥2.5%、受者肿瘤长径≥8 cm、受者术前AFP≥400 μg/L是影响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受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供肝冷缺血时间≥8 h、GRWR≥2.5%、受者肿瘤长径≥8 cm、受者肿瘤数目≥3个、受者术前AFP≥400 μg/L是影响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 脂肪变性供肝 预后 肿瘤复发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