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技术的药品库工作流程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鄢羽 潘方瑜 +1 位作者 胡磊 肖明朝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159-161,共3页
目的:基于信息技术进行药品库工作流程优化,实现从药品采购到入库、应用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方法:部署数据交换前置机和数据库,改造完善药品库信息系统,完成与重庆市药械全程追溯体系暨医药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医院药... 目的:基于信息技术进行药品库工作流程优化,实现从药品采购到入库、应用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方法:部署数据交换前置机和数据库,改造完善药品库信息系统,完成与重庆市药械全程追溯体系暨医药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医院药品线上采购、订单上传、验票收货以及电子入库工作的流程优化。对比分析药品库信息系统流程优化前后的各项工作耗时,并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流程优化的满意度。结果:流程优化后各项工作耗时明显缩短,其中每周大计划中的生成计划时间缩短87%,审核计划时间缩短93%,线上采购时间缩短89%;100种药品的票据查验时间缩短93%,药品入库时间缩短80%,入库审核时间缩短67%。药品库信息系统流程优化后工作人员满意率为89%。结论:药品库信息系统的改造及药品库工作流程优化,明显减少药品库工作人员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提高药品库工作人员满意度,可让医院更好地推行"两票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优化 信息技术 信息化 两票制 药品库 采购管理 库房管理
下载PDF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潘方瑜 陈锋杰 +2 位作者 李祖惠 黄勇 刘俊伶 《海峡药学》 2021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从翼状胬肉中分离得到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给予非诺贝特后,测量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情况;运用IF、WB和RT-PCR来探究非诺贝特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从翼状胬肉中分离得到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给予非诺贝特后,测量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情况;运用IF、WB和RT-PCR来探究非诺贝特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非诺贝特抑制了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激活其受体PPAR-α,且下调了产生活性氧的关键酶NOX4及上调了抗氧化因子NRF2。并且,非诺贝特还降低了炎症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论非诺贝特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迁移以及抗炎、抗氧化的作用,这一作用有望用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翼状胬肉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不同铂类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跟踪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方瑜 《海峡药学》 202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铂类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较佳的化疗方案。方法经病理学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在常规放疗基础上给予化疗,化疗方案采用紫杉醇加不同铂类(顺铂、奈达铂、奥沙利铂)。跟踪随访3年,比较不...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铂类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较佳的化疗方案。方法经病理学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在常规放疗基础上给予化疗,化疗方案采用紫杉醇加不同铂类(顺铂、奈达铂、奥沙利铂)。跟踪随访3年,比较不同化疗方案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120例患者均完成预定治疗,化疗周期2~4个,中位3个周期。3年总生存率为50.8%(61/120),顺铂、奈达铂、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62.5%(20/32)、76.1%(35/46)、85.7%(36/4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6%(13/32)、50.0%(23/46)、69.0%(29/42)。奥沙利铂组有效率及3年生存率优于顺铂组(χ^2=5.3172,4.7749,P=0.0211,0.0289)。奥沙利铂组治疗后生存质量优于顺铂组(P>0.05)。结论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化疗 预后 奥沙利铂
下载PDF
PPAR-α激动剂对PAN诱导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许俊铭 潘方瑜 +2 位作者 刘源 岳晓阳 邹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诱导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PAN模型组和非诺贝特组1次尾静脉注射PAN 65 g·g-1,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PAN注射后d1,... 目的探讨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诱导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PAN模型组和非诺贝特组1次尾静脉注射PAN 65 g·g-1,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PAN注射后d1,非诺贝特组灌胃非诺贝特40 mg·kg-1·d-1),空白对照组和PAN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溶剂。分别于d 0、6、10收集24 h尿样,采用Bradford法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PAN注射后10 d将大鼠安乐死,收集肾小球样本。利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标记物的表达和凋亡相关基因、骨架蛋白以及裂隙膜蛋白基因转录活性。结果注射PAN后d10,24 h尿蛋白含量较d 0明显上升,足细胞损伤标记物desmin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线粒体凋亡通路、TGF-β/Smad通路和p38通路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足细胞骨架蛋白和裂隙膜蛋白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加。非诺贝特处理能够明显降低PAN引起的尿蛋白,改善PAN对足细胞的损伤作用;明显抑制凋亡通路的转录活性;降低骨架蛋白和裂隙膜蛋白的转录活性。结论非诺贝特能够改善PAN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 足细胞损伤 PPAR-Α 非诺贝特 足细胞结构蛋白 凋亡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