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可促进骨修复 被引量:5
1
作者 殷诺 薛锋 +6 位作者 肖海军 丁亮 袁君杰 潘明芒 喻都 鞠金勇 朱龙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78-2683,共6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含有的血小板颗粒富含多种活性因子,将其作为促进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进行组织工程骨修复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促进兔肱骨近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兔...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含有的血小板颗粒富含多种活性因子,将其作为促进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进行组织工程骨修复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促进兔肱骨近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兔比目鱼肌组织中的骨骼肌干细胞。将2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自然愈合组、骨骼肌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复合材料组,每组7只,均制备肱骨近端骨缺损模型,后3组造模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同种异体骨骼肌干细胞、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术后进行CT检查及组织学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起复合材料组影像学上成骨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骨骼肌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组成骨速率无明显差异(P> 0.05),均明显高于自然愈合组(P <0.05);②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处组织学评分最高,骨骼肌干细胞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组织学评分无明显差异,自然愈合组组织学评分最低;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和骨骼肌干细胞都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而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骼肌干细胞 肱骨近端骨缺损 诱导成骨 骨修复 骨折愈合 成骨速度
下载PDF
跟骨闭合性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玉春 丁亮 +1 位作者 薛锋 潘明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跟骨闭合性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跟骨闭合性骨折术后患者341例,记录其术后软组织并发症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吸烟、饮酒、激素使用史、血红蛋白水平、Sander... 目的分析跟骨闭合性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跟骨闭合性骨折术后患者341例,记录其术后软组织并发症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吸烟、饮酒、激素使用史、血红蛋白水平、Sanders分型、手术固定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应用止血带及引流情况),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341例患者中,术后软组织并发症43例(12.6%),其中切口延迟愈合19例(44.2%)、皮瓣坏死18例(41.9%)、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Sanders分型、手术固定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糖尿病、激素使用史是患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年龄、性别、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饮酒、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应用止血带及引流情况不是患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固定方式和糖尿病是患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手术固定方式和糖尿病是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 跟骨骨折 软组织并发症 固定方式 糖尿病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果 薛锋 +1 位作者 潘明芒 吕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101-103,共3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其治疗原则为对于初发或轻度DLSS先行非...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其治疗原则为对于初发或轻度DLSS先行非手术治疗(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无效或有明显神经根痛者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变性 椎板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动态固定装置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同位螺钉辅助微创接骨板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唐果 薛锋 +5 位作者 潘明芒 肖海军 喻都 鞠金勇 吕波 王永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同位螺钉辅助微创接骨板(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共65足),分为观察组30例(30足)和对照组33例(35足)。观察组采用同位螺钉辅助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仅采用MIPPO技术治疗... 目的观察同位螺钉辅助微创接骨板(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共65足),分为观察组30例(30足)和对照组33例(35足)。观察组采用同位螺钉辅助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仅采用MIPPO技术治疗。术后五个月时记录患者术后骨折初始愈合时间(术后至X线观察到桥梁骨痂形成)、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计算术后5个月累积愈合率(CHR)、末次随访时以Johner-Wruhs方法[6]评价两组患肢功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骨折初始愈合时间分别为(48.17±13.12)、(65.94±19.09)d,二组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89.97±21.92)、(109.37±30.72)d,二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CH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功能为优21例、良7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3.3%,对照组分别为20、10、4、1例及85.7%。二组优良率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8.57%,两组比较,P>0.05。结论同位螺钉辅助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同位螺钉 微创接骨板
下载PDF
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手术治疗(附4例报道)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果 薛锋 +5 位作者 潘明芒 肖海军 喻都 鞠金勇 吕波 王永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8年10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4例,其中1例采用改良Watson-Jones术,3例采用带线锚钉修复腓骨肌上支持带。结果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8年10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4例,其中1例采用改良Watson-Jones术,3例采用带线锚钉修复腓骨肌上支持带。结果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参照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优3例,良1例,优良率100%。无感染、皮肤坏死、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Watson-Jones术及带线锚钉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腱滑脱症 手术治疗 带线锚钉
下载PDF
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文献回顾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果 薛锋 +1 位作者 潘明芒 吕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已发表文章,探讨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4年1月-2015年3月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需要数据... 目的综合分析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已发表文章,探讨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4年1月-2015年3月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需要数据,采用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加权汇总纳入文献样本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检出489篇相关文献,按照筛选标准筛选后,共有9篇被纳入分析,共有361例患者,其中男174例、女187例,平均年龄为56岁。平均手术时间89分钟,平均出血量149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7,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P〈0.001)。结论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铜,出血量少,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通道系统 腰椎管狭窄症 文献回顾
下载PDF
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吕波 薛锋 +4 位作者 唐果 潘明芒 罗华 王永健 肖海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骨科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住院病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3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骨科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住院病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3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肿瘤、吸烟、饮酒)、临床诊断、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数据。依据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计算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对下肢DVT形成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为5.17%,DVT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部位为股骨髁间髁上骨折(21.88%)、股骨干骨折(19.55%)和股骨转子间骨折(11.46%)。血栓组患者年龄为(62.68±15.16)岁,显著大于非血栓组[(51.75±17.25)岁,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骨折部位对下肢DVT形成会产生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不同部位骨折后DVT发生率存在差异,对DVT高发生部位的骨折(如股骨髁间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加强DVT预防。高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骨折 D-二聚体
下载PDF
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喻都 肖海军 +3 位作者 薛锋 潘明芒 鞠金勇 唐果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8-67岁,平均47岁。右侧6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下...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8-67岁,平均47岁。右侧6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下端骨折12例,合并同侧内踝骨折8例,合并同侧踝关节半脱位4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天,平均4.5天;5例经后外侧入路,2例经后内侧入路,7例经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评级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例患者后外侧切口出现部分坏死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1例患者有胫后神经麻痹症状,口服弥可保后症状消失;14例患者中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依据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评级:0级10例,Ⅰ级1例,Ⅱ级1例;依据AOFAS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个体化手术入路能充分暴露骨折块,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提供良好的基础,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Pilon骨折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新型带环克氏针张力带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殷诺 薛锋 +4 位作者 张辉 黄晓燕 肖海军 朱龙章 潘明芒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7-40,45,共5页
目的观察对比新型带环克氏针张力带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的87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5例未完成随访(未纳入统计),余82例完成随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 目的观察对比新型带环克氏针张力带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的87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5例未完成随访(未纳入统计),余82例完成随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45例,应用新型带环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对照组(B组)42例,应用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并发症)、术后NRS疼痛评分、膝关节AKS功能评分。结果共82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研究组(A组)4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2.72±0.98)个月;对照组(B组)4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2.96±1.16)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NRS疼痛评分、AKS评分、患者满意度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内固定松动(A组0例,B组4例,<0.05)及克氏针引起的疼痛方面(A组0例,B组5例,<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伤口愈合不良方面(A组0例,B组1例,>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带环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疗效可靠,能有效减少内固定松动及内固定引起的疼痛,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环克氏针 髌骨骨折 张力带
下载PDF
双螺栓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晓燕 薛锋 +4 位作者 殷诺 沈玉春 潘明芒 唐果 肖海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比双螺栓固定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系统固定髌骨横形骨折模型的稳定性。方法基于膝关节CT扫描数据,采用Mimics、Patran及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双螺栓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髌骨横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比双螺栓固定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系统固定髌骨横形骨折模型的稳定性。方法基于膝关节CT扫描数据,采用Mimics、Patran及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双螺栓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髌骨横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软件模拟屈膝90°髌股关节作用力600 N,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力学加载,分析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螺栓系统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时,螺栓与螺母相对最大位移为0.02396 mm,骨折端的最大接触应力值为47.57 Mpa,骨折端的最大等效应力57.40 MPa,螺栓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119.9 MPa;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时,克氏针相对最大位移为0.01338 mm,钢丝相对最大位移为0.00857 mm,骨折端的最大接触应力值为26.24 Mpa,骨折端的最大等效应力71.34 MPa,克氏针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63.1 MPa,钢丝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272.2 MPa。螺栓及克氏针张力带均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屈服强度。结论双螺栓固定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系统均能够用于髌骨横形骨折的治疗,螺栓固定的骨折端加压力更强,应力更为分散,克氏针张力带系统钢丝应力更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 克氏针张力带 髌骨横形骨折 有限元
下载PDF
D-二聚体结合Wells评分在下肢骨折病例中预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诺 吕波 +1 位作者 潘明芒 薛锋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494-495,共2页
目的研究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合判断下肢骨折病例中预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单纯下肢骨折患者1,676例,统计分析这些病例Wells评分、D-二聚体检测、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根据回... 目的研究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合判断下肢骨折病例中预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单纯下肢骨折患者1,676例,统计分析这些病例Wells评分、D-二聚体检测、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根据回顾病例数据分析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合判断下肢骨折病例中预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结果 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合判断下肢骨折病例中预判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结论 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可以用于下肢骨折病例的DVT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WELLS评分 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滑动臂定位器联合钢板手术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效果
12
作者 田红波 金粉勤 +6 位作者 吴鸣 徐继平 肖海军 殷诺 潘明芒 吕波 薛锋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目的:滑动臂定位器联合钢板手术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其对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新西兰雄性大白兔50只,制作出胫骨骨折模型,随机数字... 目的:滑动臂定位器联合钢板手术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其对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新西兰雄性大白兔50只,制作出胫骨骨折模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观察组予以滑动臂定位器联合钢板治疗,对照组予以套筒定位器联合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量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手术后2、6周三点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扭曲强度,比较血清BMP-7、IGF-1和OPG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骨痂形成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后2、6周三点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扭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后2、6周BMP-7,IGF-1和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6周,两组BMP-7、IGF-1、OPG水平均较手术后2周增高(P<0.01)。结论:滑动臂定位器联合钢板手术治疗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痂形成多,骨折愈合时间快,在生物力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能与BMP-7、IGF-1和OPG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臂定位器 钢板 胫骨骨折 疗效 生物力学测定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髌骨下极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0
13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5 位作者 唐果 吕波 丁亮 田红波 沈玉春 赵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髌骨胫骨结节环形钛缆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岁(28~72岁)。按骨折类型及骨折块大小的不同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经髌骨胫骨结节环形钛缆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岁(28~72岁)。按骨折类型及骨折块大小的不同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14例)与经髌骨胫骨结节环形钛缆固定(B组,16例)。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8~3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A组2例,B组3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无切口深部感染、再骨折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A组无内固定失效发生;B组6例出现钛缆断裂,均正常愈合,无再骨折发生。Insall-Salvati(I-S)指数A组为1.06±0.13,B组为1.05±0.1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P=0.135)。按B?stman评分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12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B?stman评分平均(29.00±0.78)分;B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B?stman评分平均(27.50±1.97)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1)。[结论]克氏针张力带主要适用于下极骨折块较大且完整的骨折类型,而对于骨折块较小或粉碎较为严重的下极骨折采用经髌骨胫骨结节环形钛缆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钛缆断裂并不影响术后功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下极 张力带 钛缆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雷子 刘杰 +1 位作者 宋财 潘明芒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4诊治的16例(24足)类风湿性前足畸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足拇外翻畸形,采用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中第2~...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4诊治的16例(24足)类风湿性前足畸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足拇外翻畸形,采用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中第2~5趾畸形。结果15例(23足)获得随访,1例(1足)失访,随访时间平均13(6~20)个月。术后患足畸形获得不同程度改善,足部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跖侧胼胝体消失。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足拇外翻角、跖骨间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第2天换药时发现第3趾发黑,予以截趾。1足第1跖趾关节不愈合,翻修手术中予以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后18周愈合;其余20足第1跖趾关节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13(10~15)周。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手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但该术式是一种挽救性手术而不是解剖重建,难以恢复足部全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前足畸形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 跖骨头切除术
原文传递
轻中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16
15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9期966-968,共3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好发于老年人的退变性疾病,也是老年患者腰椎手术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趋势不断上升,对其治疗方案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腰椎融合术是临床常用的...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好发于老年人的退变性疾病,也是老年患者腰椎手术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趋势不断上升,对其治疗方案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腰椎融合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金标准",但融合后的腰椎丧失了活动度,不能恢复腰椎的正常功能,容易导致相邻节段退变等并发症,目前对于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多不主张采用。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指无腰椎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方案 轻中度 退变性疾病 人口老龄化 腰椎融合术 腰椎手术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5 位作者 柴雷子 余凯祥 丁亮 沈玉春 朱海明 赵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对比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5月,采用内侧框架式外支架(A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50足),男28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 h^6 d。... [目的]对比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5月,采用内侧框架式外支架(A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50足),男28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 h^6 d。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43例(45足),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6岁,平均3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 h^15 d。术前均行跟骨侧轴位片及CT平扫。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包括: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末次随访的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随访1年以上,平均14.5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A组平均85.34分,B组85.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A组(4%),B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框架式外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取得与钢板内固定相似的临床效果,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支架 跟骨关节内骨折 钢板
原文传递
外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5 位作者 唐果 吕波 王永健 喻都 鞠金勇 肖海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比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技术(EFLI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ORIF)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稳定性及应力分布。方法采用General Electrics16层螺旋CT对志愿者右足自踝关节以上15 cm扫描至足底,所得数据...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比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技术(EFLI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ORIF)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稳定性及应力分布。方法采用General Electrics16层螺旋CT对志愿者右足自踝关节以上15 cm扫描至足底,所得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 15.01软件,建立跟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imics、Patran、Solidworks软件模拟临床上常见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并采用EFLIF及ORIF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并对比其生物力学稳定性。进一步利用Abaqus 6.10软件对模型纵向加载700 N的压应力及模拟下肢非负重状态下跟骨受到跟腱的最大拉应力160 N,记录骨折块之间位移,分析外固定支架、螺钉及钢板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垂直加载700 N载荷情况下,EFLIF与ORIF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模型相对位移最大值分别为1.462 mm和2.174 mm,骨折块之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014 48 mm和0.326 20 mm,两者骨折块之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均小于1 mm。EFLIF模型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固定钉与骨骼接触处,最大值为102.2 mPa,小于外固定支架的屈服强度;ORIF模型应力主要集中于骨折线处载距突螺钉上,最大值为2 491 mPa,大于螺钉的屈服强度。在跟腱方向160 N载荷情况下,EFLIF与ORIF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时,骨折块之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333 5 mm和0.180 8 mm,两者骨折块之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均小于1 mm。外支架应力主要集中于外固定钉杆连接处,主应力最大值为47.2 mPa;钢板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和钢板连接处,主应力最大为141.9 mPa,两者应力值均小于器械屈服强度。结论EFLIF与ORIF都能够为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采用EFLIF技术固定时骨折稳定性更佳,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是更为合理的固定方式。ORIF模型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在700 N载荷下可能出现内固定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跟骨骨折 有限元
原文传递
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损伤机制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4 位作者 唐果 吕波 喻都 鞠金勇 肖海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9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6诊治的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4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8例(手术组)。末次... 目的探讨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6诊治的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4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8例(手术组)。末次随访时记录主动前屈上举活动度,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X线评估骨折愈合及骨折块移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非手术组5例(20.8%)出现大结节骨折块移位,手术组有3例(16.7%)出现大结节骨折块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时主动前屈上举活动度:非手术组(150.42±24.58)°,手术组(153.89±25.6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659)。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非手术组(89.13±4.80)分,手术组(88.72±4.35)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P=0.781)。结论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主要损伤机制可能为三角肌受到牵拉后的强烈收缩导致肩盂与解剖颈形成撞击或剪切力所致,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二者均存在复位丢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损伤机制 切开复位内固定 预后
原文传递
数字化设计经椎板间隙交叉入路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3 位作者 柴雷子 丁亮 唐果 吕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1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联合数字化技术经椎板间隙交叉入路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名健康志愿者(男,28岁,体重64 kg,身高172 cm)行腰椎CT平扫及Mimics三维重建,观察腰椎骨性组织、硬膜囊及神经根的解剖结... 目的探讨影像学联合数字化技术经椎板间隙交叉入路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名健康志愿者(男,28岁,体重64 kg,身高172 cm)行腰椎CT平扫及Mimics三维重建,观察腰椎骨性组织、硬膜囊及神经根的解剖结构。在Mimics软件中模拟手术操作置入最佳工作通道,切除黄韧带、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及上关节突前上缘骨赘,对腰椎侧隐窝进行减压。结果穿刺路径上的解剖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腰背筋膜浅层、竖脊肌、椎板间隙、黄韧带、椎管和侧隐窝。通过该穿刺通道,可以充分显露侧隐窝,适当调整管道方向,可以实现对黄韧带、关节突关节内侧缘、上关节突前上缘骨赘以及突向侧隐窝的椎间盘组织的切除。结论影像学联合数字化技术经椎板间隙交叉入路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是可行的,为内镜下微创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临床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管减压 内窥镜 微创
原文传递
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田红波 薛锋 +3 位作者 金粉勤 吴鸣 潘明芒 徐继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1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诊治的90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5例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内固定(锚钉组),45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结果90...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诊治的90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5例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内固定(锚钉组),45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结果9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4(6~28)个月。锚钉组术后出现2例(4.4%)并发症,钢板组术后出现10例(22.2%)并发症。与钢板组比较,锚钉组切口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更大,疼痛VAS评分更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固定疗效更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带线锚钉 外排钉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