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彩红 赵文英 +1 位作者 潘晋兵 李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595-1597,共3页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1],其病死率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及各项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宫颈癌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将其遏制在癌前病变阶段...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1],其病死率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及各项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宫颈癌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将其遏制在癌前病变阶段,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作为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筛查的最有效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已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2],HR-HPV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检测及早期处理,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同时进行LCT+HPV联合筛查的患者12030例,其中LCT诊断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的925例患者采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小活检,旨在探讨LCT检查联合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病变筛查 临床应用价值 病毒检测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HPV-DNA检测 电子阴道镜检查
下载PDF
小儿颅骨筋膜炎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杨 关宇静 +2 位作者 麻韶华 潘晋兵 赵文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颅骨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骨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采用FISH检测USP6基因断裂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104个月,中位年龄27.5个月。病变均位于颅骨,其中右顶骨... 目的探讨颅骨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骨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采用FISH检测USP6基因断裂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104个月,中位年龄27.5个月。病变均位于颅骨,其中右顶骨2例,额骨2例,左额颞部1例,左额顶骨1例。临床表现为生长较为迅速的无痛性单发肿块,常侵蚀下方的颅骨。组织学表现为梭形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疏松的条索状、束状或不规则排列;细胞大小基本一致,无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无病理性核分裂象;间质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富含薄壁血管,红细胞外渗不明显,局灶可见裂隙或微囊形成,肿物边缘可见残存的骨小梁。免疫表型:6例肿瘤细胞SMA均弥漫强阳性,4例Calponin阳性,2例Calponin弱阳性;Caldesmon、β-catenin、S-100、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5%。USP6分离探针FISH检测显示2例阳性,4例阴性。6例患者随访5~24个月,1例于术后4个月复发。结论颅骨筋膜炎与骨嗜酸性肉芽肿难以鉴别,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必要时行分子病理检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筋膜炎 纤维母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对雌性大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模型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韶慧 燕美琴 +1 位作者 潘晋兵 赵文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6期2770-2772,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雌性大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尿道周围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并探索其中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法模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将模型成功SD大鼠分为模型组、人参皂苷Rb1组。造模后第2天药物干预,人参皂苷Rb1组每日人参皂...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雌性大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尿道周围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并探索其中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法模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将模型成功SD大鼠分为模型组、人参皂苷Rb1组。造模后第2天药物干预,人参皂苷Rb1组每日人参皂苷Rb11mg,模型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灌胃,连续用药7 d。各组大鼠在给药前后分别行喷嚏实验,给药结束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尿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b1组治疗后喷嚏实验阳性率提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sson′s染色显示人参皂苷Rb1组尿道结构较模型组恢复好,RT-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尿道组织中TGF-β1 mRNA的表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人参皂苷R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尿道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含量,促进损伤肌肉组织修复,促进胶原蛋白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产后期 人参皂甙RB1
下载PDF
结直肠癌991例环氧化酶-2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英 任一良 +3 位作者 王文杰 潘晋兵 王彩红 黄秀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9期1004-1006,共3页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的2个同工酶Cox-1和Cox-2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近年研究发现Cox-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并认为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有关。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的2个同工酶Cox-1和Cox-2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近年研究发现Cox-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并认为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有关。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Cox-2的表达,探讨Cox-2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结直肠癌 表达分析 COX-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肿瘤新生血管 临床病理特点 肿瘤组织
下载PDF
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中非典型腺细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彩红 赵文英 +1 位作者 潘晋兵 李赟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中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液基细胞学(LCT)检查诊断AGC患者109例,分析其阴道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子宫分段诊刮、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的组织病理诊断及HR-HPV DNA检测...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中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液基细胞学(LCT)检查诊断AGC患者109例,分析其阴道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子宫分段诊刮、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的组织病理诊断及HR-HPV DNA检测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结果:AGC检出率为0.26%(109/41 328);109例AGC中病理异常61例(55.96%):鳞状上皮病变41例和腺上皮异常20例。88例AGC非特异类型中组织学结果异常42例(47.73%);15例AGC倾向上皮内瘤变中病理异常13例(86.67%);6例原位腺癌(AIS)/腺癌中发现浸润癌5例及宫颈原位腺癌伴CINⅢ1例。AGC倾向上皮内瘤变组和原位腺癌(AIS)/腺癌组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AGC非特异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AGC行HR-HPV DNA检测,阳性41例(37.61%),在宫颈上皮高度病变及宫颈癌中,其敏感性为90.24%,特异性为92.68%,阳性预测值为92.50%,阴性预测值为88.37%。109例AGC患者中,年龄〈40岁者46例中病理学结果异常28例,年龄40~68岁的63例中病理学结果异常33例,两个年龄段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C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学诊断提示,与宫颈和子宫内膜病变密切相关,应行HR-HPV检测以及阴道镜指引下活组织检查术、分段诊刮术和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或锥切术,以便早期发现宫颈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或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LCT) 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 组织病理学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彩红 赵文英 +1 位作者 潘晋兵 李赟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6期591-592,共2页
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肾肿瘤,好发于儿童.本文报道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儿童CCSK,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肉瘤 恶性肾肿瘤 病理学特征 免疫分析
下载PDF
小儿Currarino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文英 王文杰 +2 位作者 潘晋兵 王彩红 黄秀兰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CURRARINO综合征 小儿 排便困难 足月顺产 食欲下降 腹胀 第1胎 大便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英 王文杰 +1 位作者 王彩红 潘晋兵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8期907-908,共2页
先天性巨结肠(Hirse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消化道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5000,其病理学基础是远端结肠或直肠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缺如,但HD的病因复杂,有多种假说。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 先天性巨结肠(Hirse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消化道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5000,其病理学基础是远端结肠或直肠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缺如,但HD的病因复杂,有多种假说。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肠壁内细胞网络结构的连接部分,其基本结构单位是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人类主要为Cx43。有研究表明,HD患儿肠动力的改变可能与缝隙连接有关。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43在HD患儿及正常结肠肠壁内的分布,以探讨Cx43与HD发病机制的关系,进一步探讨HD的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缝隙连接蛋白43 表达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肌间神经丛 CX43 网络结构 发病因素
下载PDF
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文英 姜艳华 潘晋兵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599-600,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癌中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结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或表...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癌中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结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或表达弱,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表达增强。结论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为选择细胞色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酶 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误诊一例
10
作者 王彩红 赵文英 +1 位作者 潘晋兵 李赟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8期844-844,共1页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为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按照发生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pPNET报告如下。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误诊 神经系统肿瘤 pPNET 发生部位 神经嵴 外周性 中枢性
下载PDF
某妇幼保健院3128例儿童活检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淑惠 潘晋兵 李芳兰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4-26,共3页
对1982年~1997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病理科3128例儿童活体组织检查进行了病理统计分析,其结果为:畸形及先天发育不全占首位,一般疾病(炎症、结核)占第2位,良性肿瘤占第3位,恶性肿瘤占第4位。≥3岁年龄组为各种疾病的高发年龄组。
关键词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畸形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中CD9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任一良 潘晋兵 +1 位作者 赵文英 王文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589-590,共2页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D99在肾母细胞瘤(W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99在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探讨肾母细胞瘤的发生机制及起源问题。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山西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5月.
关键词 山西省儿童医院 肾母细胞瘤 CD99 临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鉴别诊断 表达情况 发生机制
下载PDF
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价值
13
作者 李贇 王彩红 潘晋兵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465-1468,1498,共5页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宫颈TCT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初诊的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患者610例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患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病变进展组、持续组、消退组,分析3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宫颈TCT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初诊的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患者610例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患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病变进展组、持续组、消退组,分析3组一般资料、TCT以及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分析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预后价值;根据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随访第1年后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与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相关性。结果:随访1年后,610例消退150例(24.6%),持续342例(56.1%),进展118例(19.3%)。进展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67.8%)高于持续组(29.8%)和消退组(14.0%)(P<0.05)。p16/Ki67双染检测的灵敏度为0.287,特异性为0.760,阳性预测值为76.9%,阴性预测值为40.7%。随访1年后发现,阳性组癌变率(65.5%)高于阴性组(2.7%)(P<0.05)。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结果与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进展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宫颈TCT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 p16/Ki67双染检测 病变转归 预测
下载PDF
不同方法进行宫颈细胞学涂片筛查宫颈病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文杰 赵文英 +1 位作者 黄秀兰 潘晋兵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01-1703,共3页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LCT)与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LCT和传统巴氏涂片两种方法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应用TBS细胞分类法进行评价。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LCT)与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LCT和传统巴氏涂片两种方法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应用TBS细胞分类法进行评价。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并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法与巴氏涂片法比较,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巴氏涂片组(P<0.05)。结论:LCT技术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筛查,明显提高了涂片的满意度和诊断的准确性。LCT检查异常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最后诊断,能及早发现宫内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巴氏涂片法 宫颈病变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建军 贾晓静 +4 位作者 潘晋兵 李娜 李秀花 韩艳 冯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9期2877-2882,共6页
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于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BM-MSCs。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RF组、BM-MSCs移植... 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于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BM-MSCs。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RF组、BM-MSCs移植组,每组12只。采用腺嘌呤200 mg·kg-1·d-1灌胃法制作大鼠CRF模型。造模成功24 h,正常对照组和CRF组经尾静脉注射1 ml磷酸盐缓冲液(PBS),BM-MSCs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BM-MSCs。8周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收集肾组织称重,计算大鼠的肾脏系数,并用JG12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毛细血管密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比较三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移植BM-MSCs 8周后,BM-MSCs移植组的肾脏系数较CRF组明显降低(0.99±0.10 vs.1.32±0.20,P=0.019)。BM-MSCs移植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较CRF组降低[BUN:(11.23±1.45)mmol/L vs.(14.25±1.23)mmol/L,P=0.033;SCr:(122.45±15.37)μmol/L vs.(183.33±41.66)μmol/L,P=0.028]。CRF组肾小球中JG1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33.85±2.28 vs.66.93±3.98,P<0.001),移植BM-MSCs后肾小球中JG12表达有所增加(50.84±1.29vs.33.85±2.28,P<0.001),血清VEGF的含量升高[(86.55±5.18)pg/ml vs.(55.74±2.74)pg/ml,P<0.001]。结论腺嘌呤所致CRF大鼠移植BM-MSCs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肾功能改善;其作用可能与其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肾功能衰竭 慢性 慢性肾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丽君 潘晋兵 +3 位作者 贾晓静 李娜 冯杏 田勇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21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指导。方法将60例确诊为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为血尿和蛋白尿型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 目的观察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指导。方法将60例确诊为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为血尿和蛋白尿型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片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和肌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儿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白蛋白略有增高,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片治疗血尿和蛋白尿型紫癜性肾炎疗效优于单用贝那普利,能更显著地降低尿蛋白、减轻血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地黄叶总苷 贝那普利 儿童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血管生成作用治疗慢性肾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晓静 韩艳 +1 位作者 潘晋兵 崔建军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6年第2期285-287,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慢性肾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CKD)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慢性肾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CKD)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足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旁分泌等.其中目前研究最多的旁分泌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抗凋亡、抗炎等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MSCs与肾血管生成、通过血管生成作用改善肾功能的主要机制及其血管生成作用在慢性肾疾病中的应用这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间质干细胞 慢性病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8
作者 申长礼 张宣敬 +1 位作者 苏瑞芳 潘晋兵 《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89年第5期268-269,共2页
自de Button1743年用传统遮盖法治疗弱视以来,近几年来治疗弱视的方法越来越多。我院在用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弱视的基础上,于1987年开展了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我们用综合疗法治疗4~14岁的弱视儿童98... 自de Button1743年用传统遮盖法治疗弱视以来,近几年来治疗弱视的方法越来越多。我院在用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弱视的基础上,于1987年开展了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我们用综合疗法治疗4~14岁的弱视儿童98例、138眼。其中男61例、女37例。治疗前均经眼肌门诊检查,并用阿托品散瞳验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综合疗法 氦-氖激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