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晓蔚 颜红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0期263-264,共2页
目的探讨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于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采集的160例活检组织标本,提取出组织的DNA,石蜡包埋,然后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的例数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60例活检组织标本提取的DNA,成功检... 目的探讨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于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采集的160例活检组织标本,提取出组织的DNA,石蜡包埋,然后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的例数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60例活检组织标本提取的DNA,成功检出154例,未检出6例,分别为膀胱癌检出率100%,淋巴瘤成功率为95.8%,胃癌成功率为97.8%,宫颈癌成功率为90.9%,胃炎成功率为87.5%。检出例数明显高于未检出例数,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取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提取DNA的方法,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包埋组织 DNA 方法
下载PDF
培养细胞透射电镜标本制作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晓蔚 王嘉伦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51-52,共2页
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特别是超微结构的观察,多年来由于制作标本时细胞即难收集,又易离散等诸多问题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当前关于这方面技术的多种报道可规纳为两类,一类为“顶扣包埋法”,即将细胞置于载玻片或盖玻片上进行培养,然后直... 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特别是超微结构的观察,多年来由于制作标本时细胞即难收集,又易离散等诸多问题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当前关于这方面技术的多种报道可规纳为两类,一类为“顶扣包埋法”,即将细胞置于载玻片或盖玻片上进行培养,然后直接在玻片上进行常规的清洗、固定、脱水和包埋等一系列透射电镜样本制作程序。最后,用灌满包埋树脂的四环素胶囊扣在载有培养细胞的玻片上进行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细胞 透射电镜标本 制作方法 细胞超微结构 卵巢癌细胞 四环素胶囊 包埋法 形态学观察 亚细胞结构 细胞膜
下载PDF
在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纯化单克隆抗体中应用BALB/c小鼠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晓蔚 曾艳 徐军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制备 纯化 单克隆抗体 BALB/C 小鼠
下载PDF
胰岛B细胞醛复红染色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晓蔚 孙佩杰 吴璠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胰岛B细胞 染色 醛复红
下载PDF
G蛋白β、γ亚基对M2受体的磷酸化的影响
5
作者 潘晓蔚 田芙蓉 邹黎明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β、γ亚基在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活性的重要作用和G蛋白β、γ亚基影响M2受体磷酸化新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四个柱层析分离G蛋白α亚基与G蛋白β、γ亚基;将纯化的G蛋白β、γ亚基、GRK-2,[γ-P32]标记的ATP与mAChR2... 目的:探讨G蛋白β、γ亚基在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活性的重要作用和G蛋白β、γ亚基影响M2受体磷酸化新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四个柱层析分离G蛋白α亚基与G蛋白β、γ亚基;将纯化的G蛋白β、γ亚基、GRK-2,[γ-P32]标记的ATP与mAChR2,共同保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片干燥后放射性自显影检测M2受体磷酸化结果。结果:G蛋白β、γ亚基在没有激动剂存在的情况下明显增强M2受体的磷酸化。氨甲酰胆碱明显增强M2受体的磷酸化,阿托品或肝素(GRK2抑制剂)完全阻断M2受体的磷酸化。M2受体的磷酸化是依赖激活剂如氨甲酰胆碱作用发生的,这种依赖关系呈明显的剂量关系。结论:G蛋白β、γ亚基是通过上调GRK2活性增强M2受体的磷酸化的。说明Gβγ同Gα一样均可引起效应蛋白的激活,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同样重要作用,共同介导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βγ亚基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磷酸化 胆碱能M2受体
下载PDF
乙醇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提取DNA及PCR扩增方法的探讨
6
作者 潘晓蔚 吴璠 王嘉伦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33-233,235,共2页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石蜡包埋 分子病理学
下载PDF
应用抗真菌药物处理染菌杂交瘤细胞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7
作者 潘晓蔚 苏艳阳 曾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4-44,47,共2页
关键词 真菌污染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尸检2例
8
作者 潘晓蔚 吴璠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2年第5期318-318,共1页
1.病例报告 例1 患儿生后20d。体重3100g。生后发现腹部肿物,20d内曾3次就诊,诊断不明。高热40℃,呼吸急促,哭叫不宁,频频惊厥。以高热惊厥急诊入院。皮肤苍白,腋窝及腹股沟处能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数个。腹部膨胀,酷似蛙腹,腹壁静脉... 1.病例报告 例1 患儿生后20d。体重3100g。生后发现腹部肿物,20d内曾3次就诊,诊断不明。高热40℃,呼吸急促,哭叫不宁,频频惊厥。以高热惊厥急诊入院。皮肤苍白,腋窝及腹股沟处能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数个。腹部膨胀,酷似蛙腹,腹壁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右叶已达盆腔,左叶下缘抵左髂骨最高点,肝表面扪及密布黄豆大小结节。心率220次/min,节律整,无杂音。双肺清晰无罗音,巩膜、皮肤无黄染、皮疹。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先天性 肾上腺髓质 儿茶酚胺 病例报告 早期诊断 双向纸层析 神经元纤维 占位性病变 三维彩超
下载PDF
高质量组织切片的制作要点与体会 被引量:9
9
作者 吴璠 吴鹏 +1 位作者 潘晓蔚 王嘉伦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切片 诊断 体会 病理技术 制片质量 浸蜡 固定 直接影响 实际工作 解决对策
下载PDF
胃癌组织GSTP1第5外显子基因型检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旭光 张忠 +3 位作者 王莹 张珉 韩莹 潘晓蔚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35-37,共3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GSTP1第5外显子基因型,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216例(胃癌组)、良性胃疾病患者300例(对照组),分别取胃窦、胃角和胃体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GSTP1第5外显子的基因型...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GSTP1第5外显子基因型,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216例(胃癌组)、良性胃疾病患者300例(对照组),分别取胃窦、胃角和胃体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GSTP1第5外显子的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胃癌组AG+GG基因型比例为24.5%,对照组为17.3%,P<0.05;胃癌组AG+GG基因型比例在高分化组低于中、低分化组,在肠型胃癌组织中低于弥漫型胃癌组织,在>50岁人群中的比例高于≤50岁人群,P均<0.05;而性别、大体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与基因型无关(P均>0.05)。结论 GSTP1第5外显子AG和GG基因型与胃癌患者年龄、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有关,而与患者性别、胃癌大体分型、癌肿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型 谷胱甘肽转移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判断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丽华 孙佩杰 +1 位作者 吴璠 潘晓蔚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kial-growth factor,VEGF)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kial-growth factor,VEGF)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BPH及40例前列腺癌中HIF-1α、VEGF表达情况。结果:HIF-1α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BPH中表达率为60%,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为75%,且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关(P<0.01)。VEGF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BPH中表达率为20%,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为80%,且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关(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54,P<0.01)。结论:HIF-1α、VEGF的异常表达在BPH和癌变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电镜超薄切片制作过程中包埋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鹏 韩琳 +1 位作者 潘晓蔚 张忠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2-42,共1页
组织包埋是电镜制样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包埋方法制作的电镜样品,易导致某些组织出现空洞或厚薄不均等现象,影响电镜观察.我们以LR white(芳香族交联丙烯酸)和PDAP(苯二甲酸二丙烯酯)替代常规用Epon812(环氧树脂812)包埋组... 组织包埋是电镜制样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包埋方法制作的电镜样品,易导致某些组织出现空洞或厚薄不均等现象,影响电镜观察.我们以LR white(芳香族交联丙烯酸)和PDAP(苯二甲酸二丙烯酯)替代常规用Epon812(环氧树脂812)包埋组织,对包埋技术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技术 电镜超薄切片 制作过程 重要环节 电镜制样 组织包埋 电镜样品 包埋方法 电镜观察 包埋组织 环氧树脂 苯二甲酸 丙烯酸 芳香族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忠 潘晓蔚 +2 位作者 袁媛 高华 祁源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Z1期14-16,共3页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疾病细胞凋亡这一生物学特性,揭示HP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DNEL)技术对正常胃粘膜、HP阳性和HP阴性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等活检组织共计130例,进行细...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疾病细胞凋亡这一生物学特性,揭示HP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DNEL)技术对正常胃粘膜、HP阳性和HP阴性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等活检组织共计130例,进行细胞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显示,HP性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而HP阳性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凋亡指数降低,从慢性胃炎到胃癌,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递减。这提示,从慢性胃炎到胃癌形成的过程中,HP可在前期诱导细胞凋亡,而在后期呈现抑制细胞凋亡的倾向,HP相关性胃疾病可能更具恶变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疾病 凋亡
下载PDF
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性质
14
作者 徐军 韩林 +3 位作者 吴鹏 潘晓蔚 吴凡 张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0-531,共2页
目的: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并对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抑制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含4mol/L尿素的TrisHCl缓冲液(pH8.0),从除去多数水溶性蛋白的胎盘匀浆液中提取难溶性蛋白。经CM52阳离子交换... 目的: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并对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抑制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含4mol/L尿素的TrisHCl缓冲液(pH8.0),从除去多数水溶性蛋白的胎盘匀浆液中提取难溶性蛋白。经CM52阳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两步柱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鉴定TIMP3的纯度;用EIA和Westernblot检测TIMP3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TIMP3对MMP1的抑制活性。结果:人胎盘来源的TIMP3由相对分子质量(Mr)为24000的非糖化蛋白和Mr为27000的糖化蛋白组成。非糖基化的TIMP3对MMP1的IC50为1.1×10-10mol/L,糖基化的TIMP3为1.2×10-10mol/L,显著高于重组的TIMP3(IC50为8×10-8)。结论:人胎盘来源的TIMP3由Mr为24000的非糖基化蛋白和Mr为27000的糖基化蛋白两部分组成,二者对MMP1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蛋白纯化
下载PDF
大肠腺癌和腺瘤上皮细胞缝隙连结超微结构的研究
15
作者 徐军 潘晓蔚 +2 位作者 吴璠 王嘉伦 韩琳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3-15,共3页
随着肿瘤病因学研究的进展,现已发现细胞间通讯联系的异常很可能是癌变促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实验用铁氰化锇法特异性标记大肠腺癌和肠腺癌上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gap junction protein,GJP),进而观察在GJP数量和着色深浅等方面... 随着肿瘤病因学研究的进展,现已发现细胞间通讯联系的异常很可能是癌变促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实验用铁氰化锇法特异性标记大肠腺癌和肠腺癌上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gap junction protein,GJP),进而观察在GJP数量和着色深浅等方面的变化和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癌 缝隙连接蛋白 超微结构 上皮细胞 缝隙连结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 腺瘤 连接复合体 细胞间通讯 病理解剖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上皮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16
作者 张忠 潘晓蔚 +3 位作者 王嘉伦 袁媛 高华 吴烨秋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35-137,155,共4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p53 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HP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206 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HP阴性胃癌前各阶段病变和HP阳性胃癌前各阶段病变HP根除治疗...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p53 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HP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206 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HP阴性胃癌前各阶段病变和HP阳性胃癌前各阶段病变HP根除治疗前后及胃癌)进行p53 蛋白表达的分析。结果 在正常胃粘膜未见p53 蛋白表达。HP阳性胃癌前阶段病变p53 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HP阴性胃癌前阶段病变,其中HP阳性肠上皮化生p53 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HP阴性相应病变组,低于HP阳性异型增生组。HP阳性胃癌前阶段病变HP根除治疗后,其p53 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结论 HP感染可促进突变型p53 基因表达增强;HP根除治疗可使胃癌前阶段病变p53 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 P53蛋白 HP 治疗 胃癌 肿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乳腺癌中p21^(WAF1)表达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吴璠 张玲 潘晓蔚 《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在58例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结果]乳腺癌p21WAF1的阳性率为43%,阳性反应产物见于瘤细胞核,p53阳性者...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在58例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结果]乳腺癌p21WAF1的阳性率为43%,阳性反应产物见于瘤细胞核,p53阳性者p21WAF1阳性表达率(54%)高于p53阴性者(35%),p21WAF1的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SPF)和患者预后无关。[结论]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不能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21^WAF1 免疫组化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
18
作者 吴璠 潘晓蔚 +1 位作者 王嘉伦 于卉影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在5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结果:在乳腺癌中p21WAF1的阳性率为43%,阳性反应产物见于瘤细胞核,p53阳...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在5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结果:在乳腺癌中p21WAF1的阳性率为43%,阳性反应产物见于瘤细胞核,p53阳性者的p21WAF1阳性表达率(54%)高于p53阴性者(35%),p21WAF1的表达与SPF(S期细胞比例)和患者预后无关。结论: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不能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21^WAF1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预后 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微血管形成与宿主组织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王嘉伦 于卉影 +1 位作者 潘晓蔚 孙佩杰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8-12,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胎生和新生大鼠晶体血管膜的血管芽生方式分5种,即单向芽生方式、双向芽生方式、胶原和周皮细胞介导的芽生方式、血管源性细胞诱导的芽生方式以及芽生芽的方式。文中阐述了血管周皮细胞和玻璃体细胞的来源及其功能,...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胎生和新生大鼠晶体血管膜的血管芽生方式分5种,即单向芽生方式、双向芽生方式、胶原和周皮细胞介导的芽生方式、血管源性细胞诱导的芽生方式以及芽生芽的方式。文中阐述了血管周皮细胞和玻璃体细胞的来源及其功能,探讨了血管形成及改建的机理,并进而提出周皮细胞和血管源性细胞在血管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血管膜 血管芽 周皮细胞 玻璃体细胞 血管源性细胞
下载PDF
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几点体会
20
作者 吴凡 张忠 +1 位作者 潘晓蔚 王嘉伦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前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有ABC法、SP法和LSAB法等。免疫组化染色已成为科研和临床工作常用方法。为此,我们就近年来该方面的工作介绍以下几点体会。1组织标本、固定液和缓冲液组织标本离体后,应在30min之内及... 目前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有ABC法、SP法和LSAB法等。免疫组化染色已成为科研和临床工作常用方法。为此,我们就近年来该方面的工作介绍以下几点体会。1组织标本、固定液和缓冲液组织标本离体后,应在30min之内及时进行固定,所取组织不宜过大,并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方法 组织标本 抗原 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