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路径选择行为的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和改善 被引量:21
1
作者 潘晖婧 朱玮 王德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2期12-18,共7页
提供良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是促进自行车出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研究骑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得到人们对环境要素的偏好规律,以此为基础探讨评价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简称SP)对骑行者进行虚拟路径选择调查... 提供良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是促进自行车出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研究骑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得到人们对环境要素的偏好规律,以此为基础探讨评价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简称SP)对骑行者进行虚拟路径选择调查,应用离散选择模型量化各要素对路径评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骑行者最关注的环境要素为自行车道类型、机动车车流量、机非隔离设施、机动车路边停车和街道景观。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对出行环境偏好差异显著。基于模型结果,在上海市杨浦区某地区进行规划应用,评价路段出行环境,并以出行环境效用提升最大化目标,提出出行环境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出行环境 路径选择 叙述性偏好法 离散选择模型 评价 改善 上海杨浦区
下载PDF
基于人群活动行为模拟的交通需求预测研究——以《苏州西部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2
作者 潘晖婧 姜劲松 游涛 《江苏城市规划》 2016年第2期24-29,共6页
本文基于个体活动的分析方法,研究人群的时空间行为特征,并预测交通需求量。将该方法应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选取苏州西部生态城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将生态城内人群分类,分析各类人群的行为特征,模拟各类人群的活动空间和活... 本文基于个体活动的分析方法,研究人群的时空间行为特征,并预测交通需求量。将该方法应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选取苏州西部生态城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将生态城内人群分类,分析各类人群的行为特征,模拟各类人群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路径,并进行叠加;然后根据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比例分配到周边道路,预测适合生态城未来发展的交通出行方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模拟 时空间特征 交通需求 苏州西部生态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