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hook-wire与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在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潘杨军 余欢明 +1 位作者 陆伟杰 郑银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hook-wire与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在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患者列为对照组,采用术前hook-wire定位法辅助手术实施,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 目的探讨术前hook-wire与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在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患者列为对照组,采用术前hook-wire定位法辅助手术实施,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患者列为观察组,采用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辅助手术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定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结节病理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深度、定位时间以及肺结节距离定位点的距离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定位针脱钩,成功率为9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次性肺结节切除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3%,与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病理与术后病理分析基本相符,吻合度均较高。结论术前hook-wire与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应用于胸腔镜肺结节手术中,均可以为手术的实施提供较好的辅助效果,医用胶注射定位法相较于hook-wire具有并发症低的显著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钩金属丝 医用胶注射定位 胸腔镜肺结节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硫氧还蛋白9表达水平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杨军 王耀 +2 位作者 章喜林 陆伟杰 郑银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9(TXNDC9)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ACE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HCC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TACE疗效。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CC组织中TX...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9(TXNDC9)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ACE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HCC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TACE疗效。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CC组织中TXNDC9水平,并分析其与HCC患者TACE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完全缓解(CR)组(17例)、部分缓解(PR)组(30例)、疾病稳定(SD)组(21例)和疾病进展(PD)组(29例)HCC组织中TXNDC9水平分别为(0.66±0.09)、(0.75±0.09)、(0.94±0.12)和(1.0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TXNDC9水平与TACE治疗疗效呈负相关(P<0.05)。TXNDC9诊断HCC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0、73.91%和96.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Child-Pugh分级和TXNDC9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像因素(P<0.05)。结论HCC组织中TXNDC9水平高提示TACE治疗疗效较差,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硫氧还蛋白9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的螺旋CT及内镜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杨军 邓冬平 郑银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954-195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IMP)的CT及内镜诊断价值,提高对IMP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IMP的CT、内镜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18例表现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肠壁广泛增厚;20例表现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属支呈线条状、斑... 目的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IMP)的CT及内镜诊断价值,提高对IMP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IMP的CT、内镜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18例表现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肠壁广泛增厚;20例表现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属支呈线条状、斑点状钙化,1例肠系膜静脉未见钙化。20例增强后表现为增厚的肠壁呈分层样强化,呈“夹心征”。肠镜表现:21例均表现出结肠粘膜肿胀、糜烂,18例伴多发溃疡,17例表现肠粘膜色泽发暗呈青紫色。结论CT肠系膜线条状特征性钙化及肠镜下肠粘膜青紫色改变为IMP的典型表现,两者的联合应用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硬化性肠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肺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潘杨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性空洞与肺癌性空洞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结核性空洞29例及肺癌性空洞31例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而肺结核空洞以薄壁相对多见,周围常... 目的探讨肺结核性空洞与肺癌性空洞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结核性空洞29例及肺癌性空洞31例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而肺结核空洞以薄壁相对多见,周围常有卫星灶。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有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而薄壁空洞,洞壁厚薄较均匀,周围伴有卫星灶者以肺结核最常见。结论 CT对鉴别肺癌性空洞和肺结核性空洞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癌 空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潘杨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表现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9例及脑膜瘤11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血管周细胞瘤一般形态不规则、少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溶骨性破坏、信号混杂、强化程度及...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表现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9例及脑膜瘤11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血管周细胞瘤一般形态不规则、少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溶骨性破坏、信号混杂、强化程度及时间较脑膜瘤长、内见流空血管、易复发及转移;脑膜瘤形态规则、常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增生硬化、信号较均匀。结论 MRI对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鉴别有较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杨军 项凤琳 +1 位作者 李建一 周敏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09-410,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者行MRI检查,其中男19例,女11例。使用PhilipsInteraAchieva超导高场MRI系统,场强1.5T。采用常规SE序列T1WI成像(TR/TE=700/20...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者行MRI检查,其中男19例,女11例。使用PhilipsInteraAchieva超导高场MRI系统,场强1.5T。采用常规SE序列T1WI成像(TR/TE=700/20)、快速SE序列T2WI成像(TR/TE=4700/100)和脂肪抑制序列。结果:30例患者共有40处骨髓信号异常,30处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0处为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均为明显高或混杂偏高信号。结论: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方法,T2WI脂肪抑制序列最为准确和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4
7
作者 潘杨军 阳建国 +4 位作者 郑银元 陆伟杰 孙如 费杏珍 徐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7-682,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111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家属意... 目的比较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111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机械取栓组(66例)和静脉溶栓组(45例)。机械取栓组患者采取越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组患者先采用静脉溶栓,对无效者如条件许可、家属愿意再采取机械取栓(桥接治疗)。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死亡率。结果研究过程中中途退出7例(机械取栓组4例、静脉溶栓组3例),最后纳入统计分析104例(机械取栓组62例、静脉溶栓组42例)。机械取栓组有54例(87.1%)血管成功再通,血管再通率较静脉溶栓组[26例(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取栓组有8例(12.9%)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静脉溶栓组6例(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取栓组治疗有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彡4分或治疗后NIHSS评分为0分)率为67.7%,高于静脉溶栓组(38.1%);预后良好率(58.1%)优于静脉溶栓组(28.6%),死亡率(3.2%)低于静脉溶栓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静脉溶栓未通患者中14例改行取栓桥接治疗(2例患者家属拒绝再取栓),其血管再通率(78.6%)、颅内出血率(14.3%)、治疗有效率(50.0%)、预后良好率(57.1%)、死亡率(7.1%)与机械取栓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即使是静脉溶栓无效后的再取栓(桥接治疗)也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