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增强剂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提取物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头肾内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志华 潘柳婷 +1 位作者 董文宾 单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0-345,共6页
通过给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注射不同浓度的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提取物,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水平,研究其对大菱鲆的头肾内非特异性免疫分子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而为其在大菱鲆养殖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提供... 通过给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注射不同浓度的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提取物,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水平,研究其对大菱鲆的头肾内非特异性免疫分子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而为其在大菱鲆养殖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体重(250±20)g的大菱鲆作为试验动物,分别注射10、20、40mg/m L浓度的紫锥菊提取物,试验共进行28d,注射试验结束后,分别从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选出6尾大菱鲆,分别取出大菱鲆的头肾并提取总RNA。采用?Ct法进行目标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再应用SPSS17.0软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锥菊提取物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大菱鲆头肾内非特异性免疫分子基因相对表达量。注射紫锥菊提取物28d后对大菱鲆头肾中Lysozyme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C3补体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Transferrin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TGF-β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IL-1h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本试验研究表明,紫锥菊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大菱鲆头肾内非特异性免疫分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紫锥菊提取物 非特异性免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老年社会获得性肺炎药物治疗临床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柳婷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2期75-75,共1页
目的观察老年社会获得性肺炎采用加替沙星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社会获得性肺炎患者20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加替沙星注射液,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采用加替... 目的观察老年社会获得性肺炎采用加替沙星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社会获得性肺炎患者20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加替沙星注射液,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采用加替沙星治疗组总有效率95.15%,对照组有总效率74.0%,2组之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社会获得性肺炎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获得性肺炎 加替沙星
下载PDF
2019年诸城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柳婷 宿志民 +1 位作者 柳美玲 郭洪梅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第9期66-68,共3页
自2018年8月份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全国生猪生产养殖形势探底,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水平,2019年9月份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全国生猪生产开始探底回升。作为全国畜禽养殖大... 自2018年8月份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全国生猪生产养殖形势探底,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水平,2019年9月份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全国生猪生产开始探底回升。作为全国畜禽养殖大市,山东省诸城市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多措并举、积极行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发挥优势多元供给、努力稳定全市生猪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生产 非洲猪瘟 山东省诸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 畜禽养殖 生猪产业发展 多元供给 生产生活水平
下载PDF
亨德拉病的病原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宿志民 潘柳婷 +5 位作者 段鹏 李安东 李安秀 王美君 宋晓晖 孙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2-46,共5页
亨德拉病(Hendra disease)是由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感染草食家畜马匹以及与马匹密切接触的人。随着近年来输入性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大,各类新发病也逐年上升,人们对外来病的防控意识亟待加... 亨德拉病(Hendra disease)是由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感染草食家畜马匹以及与马匹密切接触的人。随着近年来输入性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大,各类新发病也逐年上升,人们对外来病的防控意识亟待加强。为明确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和防控本病的关键环节,文章从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易感动物、临床诊断等方面介绍了亨德拉病,阐述了该病的公共卫生影响,为亨德拉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诊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德拉病 病原学特点 流行病学特征 诊断检测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
5
作者 潘柳婷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440-443,共2页
关键词 脓性中耳炎 细菌学检查 慢性化 药物敏感试验 白色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 抗生素敏感试验 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培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38例临床研究
6
作者 潘柳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08~2009年收治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表现、病因、感染菌分析、治疗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08~2009年收治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表现、病因、感染菌分析、治疗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痊愈或好转29例,7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确诊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后应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尽早足量根据不同菌种选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菌 感染
下载PDF
疫苗免疫剂量及次数对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俊平 潘柳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11期95-99,共5页
为了解疫苗免疫剂量及次数对鸭病毒性肝炎(DVH)母源抗体的影响,将2月龄体质量均等的枫叶种鸭120只平均分为3组(A1、A2、A3)。A1组在留种蛋前3周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0.5mL/只,A2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各免疫0.5mL/只,A3组在留种蛋前5周... 为了解疫苗免疫剂量及次数对鸭病毒性肝炎(DVH)母源抗体的影响,将2月龄体质量均等的枫叶种鸭120只平均分为3组(A1、A2、A3)。A1组在留种蛋前3周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0.5mL/只,A2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各免疫0.5mL/只,A3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分别免疫0.5mL/只和1mL/只。雏鸭孵出后,用ELISA方法检测1日龄雏鸭的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1、A2、A3组种鸭免疫后收获的第1周种蛋孵出的雏鸭(B1、B2、B3)抗体效价分别为0.52~0.57、0.54~0.59、0.56~0.63,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73.3%~93.3%、86.7%~100%、90%~100%;免疫后收获的第4周种蛋孵出的雏鸭(C1、C2、C3)抗体效价分别为0.40~0.46、0.42~0.47、0.45~0.50,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0%~56.7%、50.0%~60.0%、56.7%~70.0%。结果表明:种鸭DVH疫苗的免疫次数和剂量,均可影响雏鸭体内抗体水平的高低,进而直接对雏鸭保护力产生影响;母源抗体会随着种鸭免疫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从而降低对雏鸭的保护力;对种鸭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能够对孵出的雏鸭提供较高的母源抗体。本研究为通过种鸭免疫来预防雏鸭DVH发生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母源抗体 抗体效价 免疫程序 种鸭
下载PDF
浅谈当前规模化养鸭场常见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7
8
作者 宿志民 潘柳婷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第10期40-42,共3页
潍坊、临沂等地鸭养殖数量庞大,在全国肉鸭养殖中占比较大。笔者在调研临沂、潍坊两地规模化养鸭场发现,传染性浆膜炎、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霍乱等疾病是当前鸭养殖业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现浅谈一下在调研过程... 潍坊、临沂等地鸭养殖数量庞大,在全国肉鸭养殖中占比较大。笔者在调研临沂、潍坊两地规模化养鸭场发现,传染性浆膜炎、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霍乱等疾病是当前鸭养殖业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现浅谈一下在调研过程中几种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疫病 养鸭场 规模化 防治 诊断 传染性浆膜炎 鸭病毒性肝炎 养殖数量
下载PDF
鸡沙门氏菌病的鉴定与防治 被引量:4
9
作者 宿志民 姜洪涛 潘柳婷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第9期34-35,共2页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鸡伤寒,有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疾病则统称为鸡副伤寒。鸡沙门氏菌病在世界...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鸡伤寒,有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疾病则统称为鸡副伤寒。鸡沙门氏菌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对养鸡业的危害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鸡沙门氏菌病 鸡伤寒 沙门氏菌属 鸡副伤寒 慢性疾病 养鸡业 危害性
下载PDF
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影响
10
作者 薛梅 潘柳婷 杜燕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7期100-103,共4页
为探讨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鸭病毒性肝炎(DVH)抗体的影响,选择非免疫种鸭所产的1日龄体质量均等的360只健康枫叶雏鸭(A组),平均分为4组(饮水组、滴口组、肌注组、对照组);选择免疫种鸭所产的360只雏鸭(B组),也平均分为4组(饮水组、滴口... 为探讨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鸭病毒性肝炎(DVH)抗体的影响,选择非免疫种鸭所产的1日龄体质量均等的360只健康枫叶雏鸭(A组),平均分为4组(饮水组、滴口组、肌注组、对照组);选择免疫种鸭所产的360只雏鸭(B组),也平均分为4组(饮水组、滴口组、肌注组、母源抗体监测组)。在雏鸭5日龄时,除对照组和母源抗体监测组外,对其他组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分别于免疫后5、10、15 d,用ELISA方法检测雏鸭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组的肌注组平均抗体效价(0.588±0.018)>饮水组(0.560±0.015)>滴口组(0.541±0.009),雏鸭攻毒保护率依次为91.1%、85.6%、78.9%;B组的肌注组平均抗体效价(0.513±0.021)>饮水组(0.484±0.051)>滴口组(0.466±0.014),攻毒保护率依次为72.2%、66.7%、60.0%,均低于A组。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母源抗体干扰,肌内注射的免疫效果最好,其次是滴口,饮水的免疫效果较差;母源抗体可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需根据使用疫苗种类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免疫途径,同时做好母源抗体监测,选择最佳免疫时间。本研究为鸭场免疫途径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 免疫途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效价
下载PDF
基层生猪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11
作者 潘柳婷 宿志民 朱术会 《休闲》 2020年第6期0227-0227,共1页
随着我国国民平均收入的增加,对肉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检疫手段保证猪肉安全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然而,在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基层生猪检疫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进 一... 随着我国国民平均收入的增加,对肉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检疫手段保证猪肉安全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然而,在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基层生猪检疫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进 一步深入研究基层生猪检疫的合理策略,加强安全系数。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生猪检疫的现状,随后深入研究了加强工作的策略 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工作 生猪检疫 现状对策
下载PDF
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中恩镰孢菌素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12
作者 周丽曼 孙建 +5 位作者 潘柳婷 郭梦菲 唐运文 王聪 许海棠 孔凡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473-5480,共8页
目的研究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使用硅胶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代谢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活性... 目的研究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使用硅胶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代谢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活性,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研究化合物与胆固醇转运蛋白1(niemann-pick c1-like 1,NPC1L1)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从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1)与5个已知化合物:白僵菌素(2)、恩镰孢菌素I(3)、恩镰孢菌素MK1688(4)、恩镰孢菌素H(5)及恩镰孢菌素B(6)。化合物1~4对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的IC50均小于10µmol/L,化合物2~4则对HCT116细胞的IC50小于10µmol/L,SPR研究表明化合物2、4在20µmol/L浓度下,可与NPC1L1蛋白相互作用。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恩镰孢菌素类化合物,命名为恩镰孢菌素W。化合物1~5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4与NPC1L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可能是NPC1L1蛋白的潜在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 尖刀镰孢菌LHS-P1-3 恩镰孢菌素 白僵菌素 细胞毒活性 NPC1L1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