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茶叶包装设计体系研究
1
作者 潘泺宇 隆梅 《绿色包装》 2024年第1期166-169,共4页
宋代是中国茶经济、茶文化发展的一个兴盛时期,而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经过不断地探索,获得了众多成功的经验与做法。笔者通过对史料文献的考证,发现宋代茶叶的包装设计已经形成两大体系,分别是宫廷贵族茶叶包装设计体系以及民间茶叶包装... 宋代是中国茶经济、茶文化发展的一个兴盛时期,而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经过不断地探索,获得了众多成功的经验与做法。笔者通过对史料文献的考证,发现宋代茶叶的包装设计已经形成两大体系,分别是宫廷贵族茶叶包装设计体系以及民间茶叶包装设计体系。两大体系在“功能需求”与“社会风尚”的大框架下形成,又各自呈现不同的特征与生成逻辑。很大程度上宫廷茶叶包装设计的历史生成是基于皇帝身份与政治的附属产物,而民间茶叶包装设计体系主要伴随民间饮茶之风的盛行而形成,是宋代茶叶包装设计世俗化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茶文化 茶叶包装设计
下载PDF
元宇宙视域下加密艺术在展览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泺宇 郭子瑛 《工业设计》 2022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2021年是元宇宙爆发的“元年”,加密艺术与元宇宙结合后,以一种完美契合的姿态成为艺术世界的主角。文章在元宇宙视域下,依托加密艺术的线下展览应用研究,提出有关加密艺术的策展设计策略。文章首先明晰元宇宙与加密艺术的概念;其次通... 2021年是元宇宙爆发的“元年”,加密艺术与元宇宙结合后,以一种完美契合的姿态成为艺术世界的主角。文章在元宇宙视域下,依托加密艺术的线下展览应用研究,提出有关加密艺术的策展设计策略。文章首先明晰元宇宙与加密艺术的概念;其次通过分析元宇宙视域下加密艺术在展览中的应用意义、思路,进一步结合应用案例,对加密艺术在展览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促进元宇宙视域下加密艺术在展览中的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加密艺术 展览策略 NFT
下载PDF
元宇宙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岑 潘泺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18期170-173,共4页
文章以元宇宙视域下非遗传播为视角,剖析非遗传播症结,创新性提出元宇宙与非遗传播的耦合性,并结合非遗元宇宙化案例,构建非遗元宇宙化的系统路径,指出其不是简单的图像影音的复制,而是根据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不同的受众... 文章以元宇宙视域下非遗传播为视角,剖析非遗传播症结,创新性提出元宇宙与非遗传播的耦合性,并结合非遗元宇宙化案例,构建非遗元宇宙化的系统路径,指出其不是简单的图像影音的复制,而是根据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不同的受众群体来进行个性化的传播,从而以元宇宙形式促进非遗传播,让其焕发新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宇宙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语言研究
4
作者 郭子瑛 潘泺宇 《绿色包装》 2023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民国时期的烟标不仅只是作为商品标志与商品包装物而存在,其价值早已超越原本属性,成为时代与文化的产物。对民国时期烟标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与研究,让读者能充分通过民国烟标设计中的视觉语言感受民国时期我国卷烟商品包装设计... 民国时期的烟标不仅只是作为商品标志与商品包装物而存在,其价值早已超越原本属性,成为时代与文化的产物。对民国时期烟标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与研究,让读者能充分通过民国烟标设计中的视觉语言感受民国时期我国卷烟商品包装设计的艺术审美与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烟标 视觉语言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外食品商标设计中的牛元素探究
5
作者 欧周 潘泺宇 《绿色包装》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民国中外商标中有着大量使用动物元素的案例,而在食品商标中,对牛元素的使用十分丰富。以食品商标中的牛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历史中牛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与商标中牛元素的应用方式,对牛元素在民国食品商标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探... 民国中外商标中有着大量使用动物元素的案例,而在食品商标中,对牛元素的使用十分丰富。以食品商标中的牛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历史中牛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与商标中牛元素的应用方式,对牛元素在民国食品商标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探讨外化表现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联。研究认为,牛元素在食品商标中的应用,既展现了人对牛为人类劳动产出的认可,又体现了人与牛之间亲密的情感,还展示出了对牛元素象征精神品质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食品商标 牛元素
下载PDF
共生共存:当代纤维艺术的一个案例研究
6
作者 刘文良 潘泺宇 《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从洛桑到北京”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全球疫情的时代背景下以“云”展览方式举行。本文以金奖作品《共生》为主要案例,通过对作品和艺术家的解读,挖掘李美京对纤维材料的探索历程,寻找其创作特点与驱动力。以纤维纺织工业为... “从洛桑到北京”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全球疫情的时代背景下以“云”展览方式举行。本文以金奖作品《共生》为主要案例,通过对作品和艺术家的解读,挖掘李美京对纤维材料的探索历程,寻找其创作特点与驱动力。以纤维纺织工业为传统的费城,为李美京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借助双年展的平台,艺术家李美京向世界展示了纤维创新介入到公共艺术的创作环境中,并在城市基因中得以延续的可能。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纤维的发展轨迹被打破,使得对纤维材料的探索处在了回归与跨越的中间点上,纤维艺术家们在新材料和新技术方向不断探索,从而共同书写纤维艺术多元格局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艺术 媒介 共生 “从洛桑到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