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关节炎中自噬与凋亡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奎 潘润桑 +2 位作者 蓝奉军 邓进 陈后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12-2917,共6页
背景: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深,骨关节炎患病率日益增加。近年来骨关节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证明细胞的自噬、凋亡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骨关节炎中细胞自噬与凋亡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背景: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深,骨关节炎患病率日益增加。近年来骨关节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证明细胞的自噬、凋亡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骨关节炎中细胞自噬与凋亡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旨在探讨骨关节炎中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相互作用介导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机制,期望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骨关节炎,自噬,凋亡”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并以“osteoarthritis,autophagy,apoptosis”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阅读文章标题、摘要及关键词进行筛选,对相关文献进行精读,排除与文章内容无关的研究及重复类研究,最终纳入文献68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有关,自噬保护软骨细胞免受应激的损伤,但自噬过度反而诱发、加重软骨细胞凋亡,降低软骨细胞存活率,二者相互窜扰,共同调控关节软骨的退变;②miRNA、Beclin-1、氧化应激等均参与了细胞自噬和凋亡对骨关节炎的调控过程,影响骨关节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关节退变 自噬 凋亡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降低间充质干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聂瑛洁 罗利梅 +4 位作者 查艳 孙立 骆辑 潘润桑 田晓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设置胎牛血清作为...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设置胎牛血清作为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学生t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MSCs能抑制脂多糖刺激的SLE患者来源B细胞增殖,降低B细胞表面表达的CD27与CD38。SLE患者富集血浆能抵制MSC对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的抑制作用。结论正常MSCs能抑制SLE患者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改变B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SLE患者血清能抑制MSCs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或将负向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对SLE的疗效。联合应用双膜过滤血浆置换术,有望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SL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二甲双胍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机制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致瑜 潘润桑 +3 位作者 罗振华 杨斌 聂瑛洁 田晓滨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二甲双胍组,以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连续灌胃给药46 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相同剂量蒸馏水灌胃...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二甲双胍组,以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连续灌胃给药46 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相同剂量蒸馏水灌胃;给药期间用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葡萄糖耐量,给药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血浆脂质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胰腺中脂质代谢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给予糖负荷后30,60 min时的血糖(P<0.001),减少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P<0.001);同时,二甲双胍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01),ISI显著增加(P<0.01),HOMA-IR显著降低(P<0.001);血中甘油三酯与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二甲双胍组胰腺中SREBP2、AMPK及PPARγ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4与CHOP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影响2型糖尿病KKAy小鼠的能量代谢与脂质代谢过程、缓解了胰腺细胞的内质网应激状态,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KKAY小鼠 糖耐量异常 胰岛Β细胞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枢纽基因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成吕 聂玉洁 +5 位作者 潘润桑 朱兰 陈双会 陈辉 张湘燕 聂瑛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运用GEO在线分析工具GEO2R提取这两个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利用韦恩图在线分析工具筛选DEGs。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在线工具DA...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运用GEO在线分析工具GEO2R提取这两个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利用韦恩图在线分析工具筛选DEGs。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在线工具DAVID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获得的DEGs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通过CytoHubba插件筛选枢纽基因;利用GEPIA数据库验证枢纽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经GEO2R筛选,共从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中获得DEGs 142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35个、表达下调基因107个。GO功能注释发现,这些DEGs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降解、氧化还原过程、细胞黏附,分子功能主要涉及钙离子结合、碳酸盐脱水酶活性,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胞外区域、膜的组成;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筛选获得的DEGs主要涉及PI3K-Akt通路和代谢途径通路。通过CytoHubba插件筛选PPI网络中相互作用排名前10位的DEGs作为枢纽基因,分别为IL-6、GCG、SLC26A3、TIMP1、SPP1、TMIGD1、MYC、MMP3、MMP1、SLC9A2。结肠癌组织GCG、TMIGD1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IMP1、SPP1、MYC、MMP3、MMP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而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IL-6、SLC26A3、SLC9A2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共筛选出10个与结肠癌进展相关的枢纽基因,分别为IL-6、GCG、SLC26A3、TIMP1、SPP1、TMIGD1、MYC、MMP3、MMP1、SLC9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差异表达基因 枢纽基因 生物信息学方法
下载PDF
三种新兴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成吕 聂玉洁 +5 位作者 潘润桑 朱兰 陈双会 陈辉 张湘燕 聂瑛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08-1312,共5页
免疫检查点作为体内的“刹车分子”,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评估紧密相关,是良好的肿瘤治疗靶点。现有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上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随之而来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也很突出... 免疫检查点作为体内的“刹车分子”,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评估紧密相关,是良好的肿瘤治疗靶点。现有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上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随之而来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也很突出。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B7族同源体3(B7 Homolog 3,B7-H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2,TNFR2)作为新兴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备受瞩目,本文将对其分子特性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族同源体3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域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及其应用潜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骆辑 潘润桑 +3 位作者 聂瑛洁 陈辉 罗振华 何志旭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3期68-74,共7页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binding proteins,HMGN)几乎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和多数脊椎动物的细胞核中,属于HMG蛋白家族。HMGN是现在唯一已知的特异性结合在核小体上的非组蛋白,能够改变染色质的结构、...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binding proteins,HMGN)几乎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和多数脊椎动物的细胞核中,属于HMG蛋白家族。HMGN是现在唯一已知的特异性结合在核小体上的非组蛋白,能够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增强染色质模板的转录/复制,参与DNA复制/表达、细胞分化、器官发育及基因表达调控等细胞的生命活动。目前,HMGN包括HMGN1、HMGN2、HMGN3、HMGN4和HMGN5。研究显示,HMGN1据其所在位置的不同,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在细胞核内,HMGN1作为一种特殊定位的生物蛋白,与核小体直接结合而调节基因的转录和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在细胞外环境,HMGN1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促进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的活化和补充,从而促进特定抗原免疫应答。警报素(Alarmins)是一种内源性介质,当机体受到危险信号刺激时,它能快速的释放到细胞外,招募并激活APCs增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认识HMGN及其作用对其在多方面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蛋白(HMGN) 警报素 核小体 免疫
下载PDF
儿童股骨骨样骨瘤3例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孙俊康 陈后平 +5 位作者 张问广 任冲 侯立松 潘润桑 吴华萍 李浩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骨样骨瘤临床表现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股骨骨样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儿均有较长时间的步态异常、夜间疼痛及下肢活动受限,误诊为骨髓炎,且抗感染治疗无效。患儿常...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骨样骨瘤临床表现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股骨骨样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儿均有较长时间的步态异常、夜间疼痛及下肢活动受限,误诊为骨髓炎,且抗感染治疗无效。患儿常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疼痛缓解,经影像学诊断后,在C型臂引导下行股骨病灶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术后病理结果回示:骨样骨瘤。术后随访,无复发,跛行、疼痛、下肢活动受限均消失。结论股骨骨样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延误诊断,X线平片往往难以发现微小病灶,顽固性下肢疼痛需借助于MRI及CT帮助诊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可缓解疼痛,但容易掩盖病变发展,不利于早期诊断。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是治疗骨样骨瘤的最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股骨 骨样骨瘤
下载PDF
Dega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后平 潘润桑 +6 位作者 张问广 侯立松 吴昊 任冲 吴华萍 孙俊康 李浩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加股骨近端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应用Dega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行走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计19例(23髋),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6周拆除石膏,...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加股骨近端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应用Dega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行走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计19例(23髋),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6周拆除石膏,应用可活动腰髋外展支具固定6周,并开始髋关节屈伸活动。6周后完全脱架行走并关节功能训练和活动。结果随访6~30个月,髋臼指数(AI)由手术前的39°~50°,平均(42.7±2.5)°减少到手术后的15°~25°,平均(22.3±1.8)°(P<0.05);中心边缘角(CEA)由手术前的-10°^-45°,平均(-36.7±3.2)°,增加到手术后的15°~35°,平均(25.3±3.1)°(P<0.05)。根据改良Severin影像学分类,Ⅰ类17髋、Ⅱ类4髋、Ⅲ类2髋,优良率91.3%。根据改良McKay临床功能分级,优19髋、良3髋、可l髋,优良率95.7%。结论Dega骨盆截骨加股骨近端截骨术可有效应用于行走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髋臼发育差的患儿较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髋关节脱位 Dega骨盆截骨术股骨截骨术
下载PDF
闭合复位治疗9~18月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后平 张问广 +6 位作者 侯立松 潘润桑 任冲 李浩 孙俊康 吴昊 吴华萍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89-791,共3页
目的对年龄9~18月因学步时步态异常就诊而确诊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诊治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DDH闭合复位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89例患者104例髋(44例右侧... 目的对年龄9~18月因学步时步态异常就诊而确诊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诊治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DDH闭合复位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89例患者104例髋(44例右侧,60例左侧)。15例患者(16.9%)为双侧DDH,74例(83.1%)为单侧DDH;女81(91%)和8名男孩(9%);平均随访20个月(12~36个月)的随访。年龄范围为9~18个月(平均年龄13.1个月)。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9~13个月和13~18个月。第一组低龄组(L组)包括54例(63髋),第二组高龄组35例(41髋)。结果 L组中,5例(6髋,9.5%)在随访期间的闭合复位失败,转为开放复位;H组中,4例(4髋,9.8%)复位失败转为开放复位。8髋有股骨头缺血坏死,随访1~2年以上恢复,无残留股骨头畸形。结论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应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学步期较晚确诊,规范的闭合复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儿童复位手术
下载PDF
骨肉瘤与叉头框基因家族关系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奎 潘润桑 +1 位作者 邓进 陈后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105-1111,共7页
骨肉瘤(OS)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起源于长骨干骺端的骨髓腔,病因目前尚未阐明.随着基因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OS的分子机制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潜在治疗靶标被发现,为OS的防治带来了新的视角.叉头... 骨肉瘤(OS)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起源于长骨干骺端的骨髓腔,病因目前尚未阐明.随着基因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OS的分子机制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潜在治疗靶标被发现,为OS的防治带来了新的视角.叉头框(FOX)基因家族是由一系列高度保守的转录调控因子组成的,其功能失调已被证实与OS发病有关.研究表明,FOX基因家族的成员涉及众多信号传导途径,特定FOX基因亚群的表达失调可能会扰乱多种复杂的分子级联效应,进而影响OS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全面综述FOX基因家族介导OS发生发展的分子作用机制,并介绍了OS中FOX基因家族的靶向治疗策略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叉头框基因家族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羟喜树碱联合顺铂对骨肉瘤HO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潘润桑 陈致瑜 +4 位作者 罗振华 余福勋 杨斌 聂瑛洁 田晓滨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5期3249-3252,共4页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联合顺铂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骨肉瘤HOS细胞。羟喜树碱实验分为不同浓度组,羟喜树碱联合顺铂实验分为空白组、羟喜树碱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CCK-8测定各组作用于HOS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活力的变...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联合顺铂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骨肉瘤HOS细胞。羟喜树碱实验分为不同浓度组,羟喜树碱联合顺铂实验分为空白组、羟喜树碱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CCK-8测定各组作用于HOS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活力的变化;平板克隆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的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HOS细胞的增殖率随着羟喜树碱剂量增加而降低(P<0.05),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Caspase3剪切体、Bax表达水平逐渐上升(P<0.05)。与羟喜树碱组、顺铂组相比,联合应用组HOS细胞凋亡比例最高,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剪切体、Bax表达量最高。结论羟喜树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抑制骨肉瘤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与顺铂联合用药后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羟喜树碱 顺铂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竞争性内源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广静 潘润桑 +4 位作者 刘芳 罗振华 陈致瑜 陈辉 聂瑛洁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0-298,共9页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乳腺癌的发病和发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制约其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发现,一些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乳腺癌的发病和发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制约其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发现,一些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具有微RNA(microRNA,miRNA)反应元件(miRNA response element,MRE)的假基因以及mRNA等,都可通过竞争性结合miRNA,在乳腺癌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类RNA被称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本文将就不同类型的ceRNA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机制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竞争性内源性RNA 微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