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酰胺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袁贵龙 周守方 +2 位作者 覃桂锋 潘炜祺 刘巧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住院的18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使用谷氨酰胺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和NEC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肠外营养时间...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住院的18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使用谷氨酰胺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和NEC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肠外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达到足量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的发生天数为(0.73±1.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2.52)d,观察组院内总感染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谷氨酰胺能够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发生的天数,减少院内感染及NEC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早产儿 肠黏膜屏障 免疫力
下载PDF
早期喂养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龙生 潘炜祺 +1 位作者 刘天福 曹远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在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共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管喂养,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喂养耐受情况、胎便排出时间均显著...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在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共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管喂养,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喂养耐受情况、胎便排出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8.410,P=0.000;χ2=8.497,P=0.004)。喂养后,观察组患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t=8.452,P=0.000)。观察组喂养后7 d的GAS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t=5.727,P=0.000)。结论在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中实行早期喂养能够促进患儿胃肠激素的分泌,提高胃肠功能以及体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喂养 早产儿 极低体重
下载PDF
不同辅助通气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覃桂锋 潘炜祺 +1 位作者 王娜 刘天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9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HHHFNC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更为确切,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潘炜祺 刘巧玉 +1 位作者 汤展钊 陈素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比较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SIMV+VG)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77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SIMV+VG组(n=39)和SIMV组(... 目的:比较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SIMV+VG)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77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SIMV+VG组(n=39)和SIMV组(n=38),两组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均采用婴儿呼吸机通气治疗,SIMV+VG组采用SIMV+VG模式,SIMV组采用SIMV模式。比较两组应用PS前、应用PS后1 h、通气12 h的平均气道压,比较两组有创通气持续时间。结果:应用PS前,两组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S后1 h、通气12 h,两组平均气道压均逐渐下降,且SIMV+VG组均低于SIM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MV+VG组有创通气持续时间为46.75(35.63,64.17)h,短于SIMV组的65.57(43.85,113.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3,P=0.021)。结论:在NRDS的治疗中,SIMV+VG模式与SIMV模式相比较,能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更有效地降低平均气道压,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容量保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潘炜祺 周守方 +3 位作者 覃桂锋 王娜 郑欧弟 杜锡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0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187例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ROP分为ROP组(46例)和非ROP组(141例)。对两组母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187例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ROP分为ROP组(46例)和非ROP组(141例)。对两组母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R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胎龄、无创通气时间、血红蛋白最低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94、4.149、3.31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无创通气时间长、血红蛋白最低值低是影响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小、无创通气时间长、血红蛋白最低值低是影响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发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产和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炜祺 刘巧玉 +3 位作者 袁贵龙 汤展钊 陈成坤 李秋菊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和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分娩并确诊为NEC的9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胎龄将其分为早产儿NEC组(36例)和足月儿NEC组(57例)。同时根据相似的胎龄、体重... 目的探讨早产和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分娩并确诊为NEC的9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胎龄将其分为早产儿NEC组(36例)和足月儿NEC组(57例)。同时根据相似的胎龄、体重选择同期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186例非NEC新生儿,按照胎龄将其分为早产儿对照组(72例)和足月儿对照组(114例),分别对早产儿和足月儿的NEC发病特点及可能影响NEC发病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NEC的发病日龄与胎龄成负相关(r=-0.568,P=0.000);足月儿NEC的发病日龄与胎龄无显著相关性(r=-0.047,P=0.729),与母亲分娩年龄亦无显著相关性(r=0.146,P=0.277)。早产儿中,NEC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口服益生菌及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中,NEC组与对照组的贫血及高胆红素血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早产儿中,口服益生菌是NEC的保护因素(β=-2.003,OR=0.135,95%CI:0.053~0.346,P=0.000),RDS是NEC的危险因素(β=1.456,OR=4.289,95%CI:1.309~14.059,P=0.016);在足月儿中,贫血是NEC的危险因素(β=1.142,OR=3.132,95%CI:1.568~6.256,P=0.001),高胆红素血症是NEC的保护因素(β=-2.386,OR=0.092,95%CI:0.017~0.498,P=0.006)。结论在早产儿中,口服益生菌是NEC的保护因素,RDS是NEC的危险因素;在足月儿中,高胆红素血症是NEC的保护因素,贫血是NEC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足月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深度水解蛋白粉喂养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袁贵龙 李龙生 +1 位作者 潘炜祺 刘巧玉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363-2364,共2页
目的:观察深度水解蛋白粉喂养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分别以深度水解蛋白粉及早产儿奶连续等量喂养1周后,对比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食管24 h pH值监测... 目的:观察深度水解蛋白粉喂养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分别以深度水解蛋白粉及早产儿奶连续等量喂养1周后,对比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食管24 h pH值监测的各项指标,包括pH <4的反流总时间百分比,pH <4的反流总次数和反流持续时间> 5 min的次数等。结果:试验前两组早产儿pH <4的反流总时间百分比、pH <4的反流总次数及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食管24 h pH值检测,疗程结束后两组早产儿pH <4的反流总时间百分比、pH <4的反流总次数及反流持续时间> 5 min的次数均明显低于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试验组早产儿pH <4的反流总时间百分比、pH <4的反流总次数及反流持续时间> 5 min的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粉喂养对于改善存在GERD的早产儿喂养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控制GERD发作的简便、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深度水解蛋白粉 早产儿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龙生 潘炜祺 +1 位作者 刘天福 曹远锦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8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将机械通气危重症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全静脉喂养,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喂养7 d后,观察组新...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将机械通气危重症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全静脉喂养,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喂养7 d后,观察组新生儿的MOT水平、G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842,P=0.000;t=6.471,P=0.000),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066,P=0.003);两组新生儿的RI数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3,P=0.073);观察组新生儿的GE 60%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12.671,P=0.000);观察组新生儿日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需时、达足量喂养需时、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756,P=0.000;t=5.259,P=0.000;t=3.904,P=0.000;t=11.869,P=0.000)。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优于全静脉喂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微量喂养 新生儿 危重症 胃肠道动力
下载PDF
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柱林 刘巧玉 +1 位作者 潘炜祺 柯旭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6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概况。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近足... 目的探讨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概况。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起病急、吸氧浓度低、肺部有泡音、心功能不全证据缺乏等症状。82例无新功能不全现象,24例起病急,35例PaO2处于偏高状态,49例胸部X线检测双肺可见密度增高。造成该疾病的因素主要有剖宫产、窒息以及吸入3个主要方面。82例患者在疾病症状出现后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中治愈75例(91.5%),有效6例(7.3%),死亡1例(1.2%)。结论剖宫产以及窒息是导致近足月儿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这些因素发生,是减少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足月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嗅觉与味觉刺激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10
作者 刘巧玉 潘炜祺 +2 位作者 袁贵龙 周守方 刘天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6-16,18,共2页
观察嗅觉与味觉刺激治疗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选取胎龄28周~32周,需进行管饲喂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需高度怀疑GERD的早产儿,于生后第7天进行第一次食管24小时pH值测定,明确诊断GERD后,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 观察嗅觉与味觉刺激治疗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选取胎龄28周~32周,需进行管饲喂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需高度怀疑GERD的早产儿,于生后第7天进行第一次食管24小时pH值测定,明确诊断GERD后,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嗅觉与味觉刺激+体位治疗及单纯体位治疗的方法治疗7天,记录观察治疗前后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的各项指标。治疗组pH<4的反流总时间百分比、pH<4的反流次数及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嗅觉与味觉刺激治疗对于改善需饲管喂养早产儿的胃食管反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管饲 嗅觉刺激 味觉刺激 早产儿
下载PDF
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刘巧玉 潘炜祺 +2 位作者 高立凡 袁贵龙 周守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某医院进行管饲后发生胃潴留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体位调节疗... 目的:探讨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某医院进行管饲后发生胃潴留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体位调节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儿的24 h胃潴留次数、24 h总进食量及体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24 h胃潴留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其24 h总进食量多于对照组患儿,其体质量重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其胃潴留的次数,增加其进食量,促进其体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潴留 管饲 味觉刺激 早产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