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联论视阈下《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淼 白合慧子 潘玥宏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而《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典籍,因此《黄帝内经》的翻译在中医文化乃至中国古典文化的对外宣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负载词作为承载中医文化的载体,其翻译对于是否能准确传达中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而《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典籍,因此《黄帝内经》的翻译在中医文化乃至中国古典文化的对外宣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负载词作为承载中医文化的载体,其翻译对于是否能准确传达中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关联论的视角下讨论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应采用何种翻译方法,以期对中医典籍的对外传播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翻译 关联论 文化负载词
下载PDF
元话语视域下中医典籍英译中主体间性意识的建构——以《黄帝内经》英译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淼 潘玥宏 李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94-1596,1607,共4页
本文对李本和威本两位译者对于元话语方法的运用以及译文中主体间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李本擅长运交互式元话语如篇章连接词、语码注释语、言语标记词等,可以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意图,而威本擅长运用互动式元语,如人际元语、态度语... 本文对李本和威本两位译者对于元话语方法的运用以及译文中主体间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李本擅长运交互式元话语如篇章连接词、语码注释语、言语标记词等,可以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意图,而威本擅长运用互动式元语,如人际元语、态度语、模糊语等,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与读者进行互动,使作者和译者融为一体。元话语在语篇构建中具有组织语篇、引导主旨等功能,灵活运用元话语可以使不同主体间性达到融合的状态,如此才有助于译文的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话语 《黄帝内经》 中医典籍 主体间性 英译
下载PDF
目的论视阈下《黄帝内经》养生应用术语英译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玥宏 张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8-830,F0004,共4页
养生应用术语是养生学的核心,其英译仍处于不统一和较混乱状态。本文从弗米尔的目的论入手探讨养生应用术语,认为其主要目的是实用性、可操作性及便于记忆,故养生术语英译原则应以忠实、简洁、押韵为主。《黄帝内经》中养生应用术语在... 养生应用术语是养生学的核心,其英译仍处于不统一和较混乱状态。本文从弗米尔的目的论入手探讨养生应用术语,认为其主要目的是实用性、可操作性及便于记忆,故养生术语英译原则应以忠实、简洁、押韵为主。《黄帝内经》中养生应用术语在词条数量上可分为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主谓4种结构类型。因此,其英译结构形式应与译入语结构相对应,英译策略应则以直译为主,意译和音译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黄帝内经 养生应用 术语 翻译
下载PDF
浅谈运用词素构词法翻译中医术语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淼 潘玥宏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088-1090,共3页
词素翻译法是目前中医术语实现标准化的方法之一,其所包含的词缀法、合词法、拼缀法、缩略法四类词素构词法使词素翻译法的应用更加灵活。文章从中医术语的病因病机、疾病名称等各个方面探讨了词素构词法的适用性,总结中医术语翻译运用... 词素翻译法是目前中医术语实现标准化的方法之一,其所包含的词缀法、合词法、拼缀法、缩略法四类词素构词法使词素翻译法的应用更加灵活。文章从中医术语的病因病机、疾病名称等各个方面探讨了词素构词法的适用性,总结中医术语翻译运用词素构词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提出正确认识和运用词素构词翻译法翻译中医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术语 翻译 词素构词法
下载PDF
陕西深化“院校+师承制”培养中医人才
5
作者 卓坤利 闫小青 潘玥宏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第7期100-100,共1页
《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4月10日讯:近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印发《陕西省深化“院校+师承制”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通过2年培养周期,使中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在全面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学... 《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4月10日讯:近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印发《陕西省深化“院校+师承制”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通过2年培养周期,使中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在全面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学习的同时,“早跟师”“早临床”“多临床”,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药理论功底扎实、临床能力较强的中医药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人才 师承制 中医药知识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学专业 中医药事业 临床能力 培养周期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中一词多义的原型范畴化认知及其翻译策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莉 张淼 潘玥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92-1394,共3页
中医文化走出去,优秀典籍要先行。《伤寒论》目前已有多个英译本,其中较为流行的译本有魏迺杰译本、黄海译本和罗希文译本。笔者发现《伤寒论》原文中一词多义(polysemy)现象较为常见,其恰当翻译对经典的有效传播至关重要。诸多学者... 中医文化走出去,优秀典籍要先行。《伤寒论》目前已有多个英译本,其中较为流行的译本有魏迺杰译本、黄海译本和罗希文译本。笔者发现《伤寒论》原文中一词多义(polysemy)现象较为常见,其恰当翻译对经典的有效传播至关重要。诸多学者已经从汉语语言角度研究了《伤寒论》中一词多义现象,如张沁园[1]对原文中易于造成理解偏差和谬误的字词举例,列举出这些字词的多重含义;蒋明德[2]对《伤寒论》中“中风”的涵义进行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一词多义 翻译策略 认知 原型 英译本 中医文化 魏迺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