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42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潘砚鹏 陈红卫 +1 位作者 蒋艳艳 詹海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948-951,共4页
目的 总结“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2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 目的 总结“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2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2~69(36.42± 14.28)岁.其中先天性二尖瓣病变12例,瓣膜退行性病变20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前叶病变27例,前叶+后叶病变17例;二尖瓣返流重度19例、中度至重度14例、中度返流9例.4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术进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应用250 ml注射器向左心室注冰盐水,观察评价成形后二尖瓣返流情况,脱离体外循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结果.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二尖瓣返流面积、二尖瓣开口面积、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研究手术前后二尖瓣返流、心脏大小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出院时心脏功能(NYHA分级)Ⅰ级32例、Ⅱ级10例.随访39例,随访时间1~60(24.6±18.2)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前二尖瓣返流面积为(11.0±3.8)cm2,术后1年无或微量返流13例、轻度返流17例、轻度至中度返流9例、轻度二尖瓣狭窄1例,返流面积为(4.1±1.4)cm2.术前二尖瓣开口面积(4.14± 1.54)cm2,术后1年为(3.58±1.10)cm2.术前左心房内径为(48.6±12.4)mm,术后1年为(36.5±9.4)m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径为(64.3±11.4)mm,术后1年为(50.6±7.6)mm.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4.6±6.2)%,术后1年提高为(63.4±4.0)%.结论 “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 人工瓣环修复术
下载PDF
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潘砚鹏 陈红卫 +1 位作者 詹海波 陈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 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MazeⅣ)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92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全身麻醉中低温下接受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给予胺碘酮。出... 目的 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MazeⅣ)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92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全身麻醉中低温下接受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给予胺碘酮。出院后常规口服强心、利尿药物,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华法林用量,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和心电图。结果 随访6~30(18.4±8.8)个月,围术期死亡1例,有效随访87例,失访4例。术后窦性心律69例(79.3%),房颤心律10例(11.5%),房扑心律4例(4.6%),交界性心律3例(3.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2%)给予安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结论 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瓣膜置换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与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潘砚鹏 陈红卫 +4 位作者 陈文宽 陈刚 王娟 刘旭 袁义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二尖瓣置换50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级终点:死亡、中风、二尖瓣再次手术、心力衰竭、NYHA分级恶化、二尖瓣再次反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0 d、1年复合心脏事件终点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1年LVESVI及LVEF改善、基于SF-12评分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二尖瓣成形组再发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02)。结论: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全瓣保留二尖瓣置换术更低的远期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可能使患者更多的获益,但要权衡人工瓣膜置换的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砚鹏 陈红卫 +3 位作者 袁义强 于力 詹海波 蒋艳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74-176,214,共4页
目的总结经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 目的总结经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54.3±8.5)岁。研究终点为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全部行左侧内乳动脉至前降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42枚,无院内及手术相关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0±9.2)个月,1例患者因钝缘支狭窄、1例患者因右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再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全组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站式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低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潘砚鹏 陈文宽 +2 位作者 王前 袁冬冬 陈红卫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低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优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目的通过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低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优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198例CABG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观察组(替格瑞洛60 mg组)97例,对照组(替格瑞洛90 mg组)101例。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s)包括全因死亡、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血管化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MACCE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13/97)vs.10.9%(11/10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13/97)vs.25.0%(25/10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2%(4/97)vs.18.8%(19/101),P<0.05]。结论CABG术后患者中,低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较好的近中期获益-风险比,远期结果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替格瑞洛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砚鹏 袁义强 +3 位作者 陈红卫 詹海波 蒋艳艳 陈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接受了分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方法,与同期实施孤立OPCAB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相匹配,按1∶2比例选取60例患者,构成病例对照匹配样本。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期间情况(包括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控制出血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等)。结果Hybrid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率均显著低于OPCAB组(均为P<0.05)。经过平均(22.0±8.4)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患者的MACCE(6.7%比11.7%)、全因死亡(0比1.7%)、心肌梗死(0比1.7%)及靶血管再血管化(6.7%比6.7%)发生率均相似(均为P>0.05),而Hybrid组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少(0比3.3%,P=0.037)。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DM患者,分站式Hybrid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在成人心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砚鹏 孙亮 +1 位作者 郗园林 田庆丰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0期3058-3059,共2页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inferior partial median sternotonly,IPMS)在成人心脏外科的应用。方法采用胸骨下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3cm处向左上或右上方横断胸骨,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成人心脏直视手术,其中各种...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inferior partial median sternotonly,IPMS)在成人心脏外科的应用。方法采用胸骨下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3cm处向左上或右上方横断胸骨,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成人心脏直视手术,其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62例,心脏瓣膜病32例,缺血性。脏病20例,结果全组患者经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成功实施了心脏直视手术,术后无纵膈感染、胸骨哆开,随访106例(93%),随访(38.6±12.6)月,无死亡病例?结论胸部正中下段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手术创伤小、胸骨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安全性高,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及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 小切口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潘砚鹏 陈刚 +5 位作者 陈文宽 蒋艳艳 陈红卫 王娟 刘旭 袁义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患者的近中期临床资料,为优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 目的回顾性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患者的近中期临床资料,为优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649例患者在我中心接受CABG手术,114例(6.9%)同期行CE,其中103例患者数据完整并完成随访.结果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60.6±10.7)岁,男性72例(69.9%),女性31例(30.1%),内膜剥脱冠状动脉分支总数为116支,围术期共78例(75.7%)输注红细胞,62例(60.2%)术后早期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心脏功能;呼吸机辅助时间(18.5±6.4)h;围术期共发生MACCE16例次,发生率为15.5%.随访期间死亡5例(4.9%),术后12个月患者CCS分级及NYHA分级均较术前好转(86.4%比21.4%,P<0.001;76.7%比34.0%,P<0.001);SF-12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健康及精神健康较分值均较术前提高(45.3±5.6比32.9±8.2,P=0.022;42.1±7.5比33.6±6.8,P=0.006).结论DCAD患者CABG同期行CE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运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肺损伤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刚 陈红卫 +3 位作者 潘砚鹏 陈文宽 蒋艳艳 刘旭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54-56,共3页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即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动脉疾病之一[1],一旦患者并发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将显著增加其死亡风险[2],因此及时确诊病情、正确对症治疗是保...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即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动脉疾病之一[1],一旦患者并发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将显著增加其死亡风险[2],因此及时确诊病情、正确对症治疗是保障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3]。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均为现阶段临床研究较多的炎性因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炎性因子 A型主动脉夹层 死亡风险 血清C反应蛋白 血清CRP 肺损伤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广文 陈红卫 +1 位作者 潘砚鹏 陈文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6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 12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0例心上型横切右心房和左心房后壁,行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后壁吻合,2例心内型切开ASD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的残余房间隔壁,自...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 12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0例心上型横切右心房和左心房后壁,行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后壁吻合,2例心内型切开ASD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的残余房间隔壁,自体心包补片将肺静脉开口与冠状静脉窦隔入左心房。结果患者均手术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确诊,术中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术后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脏外科手术 先天性
下载PDF
常温和中低温体外循环对甲状腺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广文 陈红卫 +1 位作者 潘砚鹏 范太兵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4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血浆T3、T4和TSH。结果两组术前各...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4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血浆T3、T4和TSH。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温体外循环下甲状腺素T3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常温 低温 甲状腺素
下载PDF
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红卫 潘砚鹏 +2 位作者 陈文宽 詹海波 陈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122-123,共2页
目的:总结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体会,分析手术优缺点。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左胸小切口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110.5±18.3)min。... 目的:总结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体会,分析手术优缺点。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左胸小切口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110.5±18.3)min。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2~26个月,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I~Ⅱ级。结论经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很好的解决前降支或对角支病变,如能结合内科进行杂交手术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临床体会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红卫 潘砚鹏 张磊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14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成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手术)治疗房颤(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室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共2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A组:观察组24例)与同期选取24例...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成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手术)治疗房颤(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室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共2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A组:观察组24例)与同期选取24例未行房颤射频消融患者(B组:对照组2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全组无死亡病例,未发生与双极射频消融术有关并发症。A组术后当日、1周、1月、3月、1年的房颤转复率分别为94.1%、88.2%、84.3%、87.9%、78.2%,明显高于B组的22.7%、5.68%、5.51%、5.64%、5.21%,P<0.05。结论瓣膜置换(成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瓣膜置换(成形)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改良Maze Ⅲ手术
下载PDF
常温与低温体外循环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广文 范太兵 +1 位作者 陈红卫 潘砚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4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2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TNF-α、IL-6、IL-8。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4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2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TNF-α、IL-6、IL-8。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差异。①常温体外循环下炎性因子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②常温体外循环下炎性因子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体外循环 常温 低温
下载PDF
术前血尿酸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心房颤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文宽 陈红卫 潘砚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6期68-70,共3页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而心房颤动是该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心房颤动极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为进一步降低OPCABG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而心房颤动是该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心房颤动极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为进一步降低OPCABG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临床需明确引起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有研究认为,高血尿酸与心、肾、脑等靶器官损伤关系密切,尿酸是一种氧化应激损伤标志物,当血尿酸水平高时,其能成为促氧化剂,对氧化还原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增强氧化应激反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尿酸水平 心脏手术 靶器官损伤 心房颤动 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见并发症 氧化还原平衡
下载PDF
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临床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广文 陈红卫 +3 位作者 王宏山 张润生 潘砚鹏 杨恒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8期45-45,共1页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65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时预后的...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65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时预后的影响。结果:随年龄增长,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此类室缺应早期手术,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及早行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或置换术。结论:干下室间隔缺损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术式选择
下载PDF
左房上吻合法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6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红卫 刘广文 +3 位作者 张锋 张润生 潘砚鹏 杨恒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总结从左房顶部行左房-共同静脉吻合(左房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7年12月作者收治心上型TAPVC6例,均采用左房上吻合法。结果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目的总结从左房顶部行左房-共同静脉吻合(左房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7年12月作者收治心上型TAPVC6例,均采用左房上吻合法。结果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个月~1年,心功能均正常。结论采用心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TAPVC,手术操作简单,可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外科治疗
下载PDF
18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恒 王宏山 潘砚鹏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手术效果。方法对2001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8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率100%,随访6~24个月,晚期死亡1例。其余病例心功能皆恢复...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手术效果。方法对2001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8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率100%,随访6~24个月,晚期死亡1例。其余病例心功能皆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病人经过围手术期治疗后再行室缺修补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室缺修补术
下载PDF
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在法洛四联症矫治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红卫 潘砚鹏 +1 位作者 陈文宽 詹海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4期88-89,共2页
目的评价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TOF)一期矫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12±13.4)min(54~122 min),主... 目的评价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TOF)一期矫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12±13.4)min(54~12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2.10±10.36)min(27~68 min),呼吸机支持时间(22.62±18.43)h(7.5~76 h),ICU滞留时间(3.50±1.89)d(2.5~7.5 d),术后住院时间(9.75±2.11)d(7~14 d),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一期根治 经右房路径
下载PDF
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在法洛四联症矫治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红卫 潘砚鹏 +1 位作者 陈文宽 詹海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9期11-11,13,共2页
目的:评价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患儿48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12±13.4)分钟(54~122分钟),主动脉... 目的:评价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患儿48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12±13.4)分钟(54~122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52.10±10.36)分钟(27~60分钟),呼吸机支持时间(22.62±18.43)小时(7.5~76小时),ICU滞留时间(3.50±1.89)天(2.5~7.5天),术后住院时间(9.75±2.11)天(7~14天),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右房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一期 经右房路径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