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元方言下的渗透与包容——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方言词语
被引量:
13
1
作者
潘碧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3期77-83,共7页
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海南一带,方言种类甚多。虽然学校用语统一使用华语,但一般华人仍然习惯使用家乡方言。在各种方言盛行的环境下,马来西亚华语不免吸收了许多方言词语,形成本地化的特色。方言籍贯群体分布的地理环...
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海南一带,方言种类甚多。虽然学校用语统一使用华语,但一般华人仍然习惯使用家乡方言。在各种方言盛行的环境下,马来西亚华语不免吸收了许多方言词语,形成本地化的特色。方言籍贯群体分布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各地华语的渗透也有所分别。福建话(闽南方言)和广东话(粤方言)的使用群最大,影响力也最深。反映在日常生活用语上,闽南方言和粤方言的迹象也最明显。方言的渗透,显示了马来西亚华语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
华语
闽南方言
粤方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语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潘碧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0-64,共5页
以问卷方式对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和马来西来语文暨应用语言学系中文组共215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大陆和马来西亚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情况。结果显示,由于社会背景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和中国大陆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程度和范围有所差...
以问卷方式对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和马来西来语文暨应用语言学系中文组共215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大陆和马来西亚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情况。结果显示,由于社会背景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和中国大陆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程度和范围有所差异:对陌生人用亲属称谓语,而用零称谓或者礼貌语言为起始语的现象在马来西亚非常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语
亲属称谓词
零称谓
礼貌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社会称谓语比较
被引量:
3
3
作者
潘碧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通过对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和语言学院21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并比较了几个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的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差异情况,认为文化政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是制约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大陆的社会通称存在明显差异的因素。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普通话
社会称谓
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丝之谜》的人性主题与历史记忆
被引量:
2
4
作者
潘碧
华
杨国庆
潘碧丝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155,共3页
《丝之谜》(又名《和谐丝庄》)是旅英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欧大旭的处女作,获惠特布列首部小说奖。它以上个世纪40年代的马来亚为背景,描述了殖民地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夹攻下复杂的人性、多变的命运。作者采用三个不同的叙述角度去诠释主角...
《丝之谜》(又名《和谐丝庄》)是旅英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欧大旭的处女作,获惠特布列首部小说奖。它以上个世纪40年代的马来亚为背景,描述了殖民地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夹攻下复杂的人性、多变的命运。作者采用三个不同的叙述角度去诠释主角的过去,小说以小见大,明显的华人标志,隐藏着的马来亚共产党身影,无不在唤醒个人、民族甚至国家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大旭
《丝之谜》
华人身份
人性主题
历史记忆
原文传递
乡音与区域:论马华散文语言的多元系统
5
作者
潘碧丝
杨国庆
林德顺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3-139,共7页
马来西亚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外,最多华人聚居的地方,自1919年以来,华文文学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展。由于马来西亚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不同文化、语言的渗透产生了有别于中国文学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马华文学)。其中最...
马来西亚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外,最多华人聚居的地方,自1919年以来,华文文学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展。由于马来西亚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不同文化、语言的渗透产生了有别于中国文学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马华文学)。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语言运用方面,当地作家使用穿插了华人方言土语、在地语言借词以及外来特有词语的文字,南洋的地域色彩非常浓厚。本文以《马华散文史读本》为语料,探讨马来西亚散文作者使用的马来西亚化词语,探讨地方文化对文学语言运用所造成的影响,探讨马华文学背后深层的文化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地域语言
华语
原文传递
多维视野中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第四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潘碧丝
舒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9-162,共4页
马华文学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宝贵资产。马华文学虽然与中国文学文化有着非常深厚而且久远的关系,但是马华文学自在当地成长以来,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文化多元化为马华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发展的空间。以&q...
马华文学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宝贵资产。马华文学虽然与中国文学文化有着非常深厚而且久远的关系,但是马华文学自在当地成长以来,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文化多元化为马华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发展的空间。以"多维视角中的马华文学"为主题的第四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马以及其他国家学者的参与下,从各个专题积极进行马华文学研究,并将马华文学研究提高到理论建设、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层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多维视野
原文传递
从《蕉风》(1955-1959)诗人群体看马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被引量:
2
7
作者
伍燕翎
潘碧丝
陈湘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7,共8页
马华现代诗启蒙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创刊于1955年11月的《蕉风》是马华现代诗的前沿阵地,大量的现代诗作先后在《蕉风》发表。这些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表明作者们尝试突破写实派平实诗歌的格调,也提供了窥探马华现代诗派逐步成形的轨迹,...
马华现代诗启蒙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创刊于1955年11月的《蕉风》是马华现代诗的前沿阵地,大量的现代诗作先后在《蕉风》发表。这些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表明作者们尝试突破写实派平实诗歌的格调,也提供了窥探马华现代诗派逐步成形的轨迹,《蕉风》在联系出版了5年之后,在1959年4月(第78期)进行第一次改版。这最初的五年是马华文学杂志早期诗人群体的形成期。50年代的马来亚正准备脱离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建国之路,在此大环境下,马华诗作展示了其独特性。本文尝试从《蕉风》这一诗人群体的诗作中探视战后外部环境对马华现代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蕉风
现代诗
现代性
原文传递
记录、反思与探索:论马仑小说创作的现实关怀
被引量:
1
8
作者
林德顺
潘碧丝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9,共7页
马仑是当代著名的马华作家。在20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他以入世心态从事小说创作,满怀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以载道理念和新闻真实为重要特征,探讨本土多种族关系的构建与未来,从而为20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生存历史留下鲜明的印记。其...
马仑是当代著名的马华作家。在20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他以入世心态从事小说创作,满怀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以载道理念和新闻真实为重要特征,探讨本土多种族关系的构建与未来,从而为20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生存历史留下鲜明的印记。其该时段的小说作品也成为当代马华小说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仑
马华文学
现实关怀
原文传递
根植南洋:原上草短篇小说中的本土化(英文)
9
作者
朱文斌
潘碧丝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原上草是马华早期成就突出的一位作家,在推动马华文学不断本土化的进程中,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小说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本土,融情于景;二是深入乡土,审视现实;三是善用方言,追寻土味。因而他...
原上草是马华早期成就突出的一位作家,在推动马华文学不断本土化的进程中,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小说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本土,融情于景;二是深入乡土,审视现实;三是善用方言,追寻土味。因而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真实性,又有浓厚的生活感与南洋味,本土色彩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原上草
短篇小说
本土化特征
原文传递
题名
多元方言下的渗透与包容——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方言词语
被引量:
13
1
作者
潘碧丝
机构
马来西亚大学中国研究所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3期77-83,共7页
文摘
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海南一带,方言种类甚多。虽然学校用语统一使用华语,但一般华人仍然习惯使用家乡方言。在各种方言盛行的环境下,马来西亚华语不免吸收了许多方言词语,形成本地化的特色。方言籍贯群体分布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各地华语的渗透也有所分别。福建话(闽南方言)和广东话(粤方言)的使用群最大,影响力也最深。反映在日常生活用语上,闽南方言和粤方言的迹象也最明显。方言的渗透,显示了马来西亚华语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
华语
闽南方言
粤方言
Keywords
Malaysian Chinese
Chinese language
Minnan dialect Cantonese dialect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语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潘碧丝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0-64,共5页
文摘
以问卷方式对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和马来西来语文暨应用语言学系中文组共215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大陆和马来西亚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情况。结果显示,由于社会背景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和中国大陆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程度和范围有所差异:对陌生人用亲属称谓语,而用零称谓或者礼貌语言为起始语的现象在马来西亚非常普遍。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语
亲属称谓词
零称谓
礼貌语言
Keywords
Malaysia
Huayu
kinship terms
zero appellation
politeness language
分类号
H136.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社会称谓语比较
被引量:
3
3
作者
潘碧丝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文摘
通过对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和语言学院21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并比较了几个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的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差异情况,认为文化政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是制约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大陆的社会通称存在明显差异的因素。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普通话
社会称谓
比较
Keywords
Malaysian Chinese
Putonghua
social appellative
comparison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丝之谜》的人性主题与历史记忆
被引量:
2
4
作者
潘碧
华
杨国庆
潘碧丝
机构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155,共3页
文摘
《丝之谜》(又名《和谐丝庄》)是旅英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欧大旭的处女作,获惠特布列首部小说奖。它以上个世纪40年代的马来亚为背景,描述了殖民地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夹攻下复杂的人性、多变的命运。作者采用三个不同的叙述角度去诠释主角的过去,小说以小见大,明显的华人标志,隐藏着的马来亚共产党身影,无不在唤醒个人、民族甚至国家的历史记忆。
关键词
欧大旭
《丝之谜》
华人身份
人性主题
历史记忆
Keywords
Tash Aw The Harmony of Silk Factory identity of Chinese Malaysian the subject of humanity historical memory
分类号
I338.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乡音与区域:论马华散文语言的多元系统
5
作者
潘碧丝
杨国庆
林德顺
机构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3-139,共7页
基金
马来亚大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UMRG/RG209-11HNE】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马来西亚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外,最多华人聚居的地方,自1919年以来,华文文学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展。由于马来西亚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不同文化、语言的渗透产生了有别于中国文学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马华文学)。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语言运用方面,当地作家使用穿插了华人方言土语、在地语言借词以及外来特有词语的文字,南洋的地域色彩非常浓厚。本文以《马华散文史读本》为语料,探讨马来西亚散文作者使用的马来西亚化词语,探讨地方文化对文学语言运用所造成的影响,探讨马华文学背后深层的文化蕴涵。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地域语言
华语
Keywords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regional languages Malaysian Chinese
分类号
I338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多维视野中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第四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潘碧丝
舒卉
机构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9-162,共4页
文摘
马华文学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宝贵资产。马华文学虽然与中国文学文化有着非常深厚而且久远的关系,但是马华文学自在当地成长以来,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文化多元化为马华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发展的空间。以"多维视角中的马华文学"为主题的第四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马以及其他国家学者的参与下,从各个专题积极进行马华文学研究,并将马华文学研究提高到理论建设、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层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多维视野
Keywords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multi-perspective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蕉风》(1955-1959)诗人群体看马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被引量:
2
7
作者
伍燕翎
潘碧丝
陈湘琳
机构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中文系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语文暨语言学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7,共8页
文摘
马华现代诗启蒙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创刊于1955年11月的《蕉风》是马华现代诗的前沿阵地,大量的现代诗作先后在《蕉风》发表。这些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表明作者们尝试突破写实派平实诗歌的格调,也提供了窥探马华现代诗派逐步成形的轨迹,《蕉风》在联系出版了5年之后,在1959年4月(第78期)进行第一次改版。这最初的五年是马华文学杂志早期诗人群体的形成期。50年代的马来亚正准备脱离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建国之路,在此大环境下,马华诗作展示了其独特性。本文尝试从《蕉风》这一诗人群体的诗作中探视战后外部环境对马华现代诗的影响。
关键词
马华文学
蕉风
现代诗
现代性
Keywords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Jiao Feng modern poems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I338.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记录、反思与探索:论马仑小说创作的现实关怀
被引量:
1
8
作者
林德顺
潘碧丝
机构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
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9,共7页
基金
马来亚大学研究基金项目"马来西亚华人研究"【项目批号:RP006B-13HNE】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马仑是当代著名的马华作家。在20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他以入世心态从事小说创作,满怀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以载道理念和新闻真实为重要特征,探讨本土多种族关系的构建与未来,从而为20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生存历史留下鲜明的印记。其该时段的小说作品也成为当代马华小说的典范。
关键词
马仑
马华文学
现实关怀
Keywords
Ma Lun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real-life concerns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根植南洋:原上草短篇小说中的本土化(英文)
9
作者
朱文斌
潘碧丝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基金
sponsored by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Research Grant project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ing of the Hakka Dialect in Malaysia and Southeast Asia”(Project code:UMRG-RP007B-14HNE)
文摘
原上草是马华早期成就突出的一位作家,在推动马华文学不断本土化的进程中,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小说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本土,融情于景;二是深入乡土,审视现实;三是善用方言,追寻土味。因而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真实性,又有浓厚的生活感与南洋味,本土色彩鲜明。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原上草
短篇小说
本土化特征
Keywords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Yuan Shang Cao
short stories
localization
分类号
I338.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元方言下的渗透与包容——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方言词语
潘碧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语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潘碧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社会称谓语比较
潘碧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丝之谜》的人性主题与历史记忆
潘碧
华
杨国庆
潘碧丝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5
乡音与区域:论马华散文语言的多元系统
潘碧丝
杨国庆
林德顺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6
多维视野中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第四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潘碧丝
舒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7
从《蕉风》(1955-1959)诗人群体看马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伍燕翎
潘碧丝
陈湘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8
记录、反思与探索:论马仑小说创作的现实关怀
林德顺
潘碧丝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9
根植南洋:原上草短篇小说中的本土化(英文)
朱文斌
潘碧丝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