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诊断
1
作者 潘碧涛 胡美玉 +2 位作者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医学诊断》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背景:探讨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 (MDCTA)表现特征与诊断意义。方法:观察26个颈动脉体瘤MDCTA的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图,基于动脉期强化表现将瘤体分为显著强化的I区和轻微强化的II区。分别比较动、静脉期I区、II区间的... 背景:探讨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 (MDCTA)表现特征与诊断意义。方法:观察26个颈动脉体瘤MDCTA的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图,基于动脉期强化表现将瘤体分为显著强化的I区和轻微强化的II区。分别比较动、静脉期I区、II区间的强化程度,分别比较I区、II区动、静脉期间强化程度,比较动脉期I区和颈动脉间密度增加值及实际密度值,根据瘤体内部I区、II区的构成及分布进行CBT分型,比较CBT瘤体轴位最大径与纵向最大径,CT-病理对照比较I区、II区镜下表现。结果:MDCTA动、静脉期,I区的强化率均高于II区,差异有显著性(t = 7.95, P 0.5)。MDCTA动脉期I区的密度增加值及密度值均低于颈动脉,差异有显著性(t = 11.06, P < 0.001;t = 11.13, P < 0.001)。CBT分型:A型11个,B型10个,C型5个。26个瘤体纵向最大径(53.2 ± 16.8 cm)均大于轴位最大径(38.7 ± 10.3 cm),差异有显著性(t = 8.43, P < 0.001)。组织学上,I区瘤细胞和血管丰富、纤维成分少;II区胶原纤维丰富、瘤细胞少。结论:MDCTA反映了颈动脉体瘤内部组织结构的异质性,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诊断 颈总动脉分叉
下载PDF
大范围主动脉夹层3.0 T两段式双期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与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潘碧涛 潘希敏 +1 位作者 胡美玉 江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大范围主动脉夹层(AD)3.0 T两段式双期3D CEMRA的扫描技术特点与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 14例大范围AD患者行循环时间(TT)测试和3D FLASH-turbo MRA序列3D CEMRA连续2期扫描。比较真、假腔在TT、峰值信号(SPE)和3D CEMRA信号方面... 目的探讨大范围主动脉夹层(AD)3.0 T两段式双期3D CEMRA的扫描技术特点与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 14例大范围AD患者行循环时间(TT)测试和3D FLASH-turbo MRA序列3D CEMRA连续2期扫描。比较真、假腔在TT、峰值信号(SPE)和3D CEMRA信号方面的差异;观测AD双腔的双期显影、内膜破口及腹主动脉分支与双腔的关系,结果与主动脉DSA对照。结果 AD真、假腔TT分别为(13.4±4.8)s、(17.5±4.7)s(P<0.01);峰值信号分别为108.7±28.4、83.5±39.3(P<0.05)。真、假腔双期3D CEMRA信号分别为第一期:391.4±83.7、142.9±77.2(P<0.01);第二期:225.0±66.1、231.6±80.0(P>0.50)。双期3D CEMRA上AD双腔呈特征性动态显现:第一期,真腔全程显影,假腔节段性显影;第二期,真腔信号减退,假腔全程显影。检出内膜破口23个,数量、位置与DSA一致;8个呈血流喷射征。5条左肾动脉、3条右肾动脉和1条腹腔动脉干开口于假腔。结论基于AD双腔血流动力学差异的TT测试和双期扫描,是大范围AD 3.0 T两段式双期3D CEMRA的技术要点,该方法可满足大范围AD的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态
下载PDF
Carebolus与testbolus两种测试方法在磁共振CE-MRA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潘碧涛 罗小梅 何洁珺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比较Carebolus与testbolus两种测试方法在CEMRA中的有效性。方法搜集行CE-MRA的病例64例,其中头颈部26例,胸腹部18例,四肢20例。均在行CE-MRA前先进行Carebolus(51例)或testbolus(13例)测试。结果用Carebolus测试的有5例显示不满意;... 目的比较Carebolus与testbolus两种测试方法在CEMRA中的有效性。方法搜集行CE-MRA的病例64例,其中头颈部26例,胸腹部18例,四肢20例。均在行CE-MRA前先进行Carebolus(51例)或testbolus(13例)测试。结果用Carebolus测试的有5例显示不满意;用testbolus测试的有1例不满意。其余CE-MRA效果均满意。结论Carebolus与testbolus两种测试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成像血管和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对比增强 测试 评价研究
下载PDF
颅脑三维高分辨增强MR静脉成像
4
作者 潘碧涛 何洁珺 罗小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增强MR静脉造影(3D HR-MRV)在颅脑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头颅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3D HR-MRV检查,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MIP、MPR等图像后处理,评价并观察颅脑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病例的颅脑...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增强MR静脉造影(3D HR-MRV)在颅脑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头颅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3D HR-MRV检查,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MIP、MPR等图像后处理,评价并观察颅脑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病例的颅脑静脉系统在高分辨原始图像、MIP和MPR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背景组织表现为相对低信号。31例病例的颅脑静脉系统均能良好且完整地显示。浅静脉系统的上矢状窦、海绵窦、岩上窦、横窦、深静脉系统的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以及病变组中肿瘤与静脉血管的解剖关系以及侵犯程度、异常血管等能得到清晰显示。[结论]3D HR-MRV能满意地显示脑静脉系统的各个分支,能够显示病变与静脉系统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高分辨
下载PDF
髓外硬膜下血管瘤MRI诊断
5
作者 潘碧涛 胡美玉 +2 位作者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301-309,共9页
背景:探讨髓外硬膜下血管瘤的MRI诊断特征。方法:分析、比较5例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和3例髓外硬膜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与手术病理表现。结果:瘤体位于脊椎胸段4例,腰段2例,颈胸段、腰骶段各1例。瘤体呈结节状,5例边缘光整,3例边缘分叶... 背景:探讨髓外硬膜下血管瘤的MRI诊断特征。方法:分析、比较5例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和3例髓外硬膜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与手术病理表现。结果:瘤体位于脊椎胸段4例,腰段2例,颈胸段、腰骶段各1例。瘤体呈结节状,5例边缘光整,3例边缘分叶。MRI-病理对照显示,毛细血管瘤以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及显著强化为主,镜下为均质的毛细血管样血管结节;海绵状血管瘤以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混杂极低信号及异质性强化为主,镜下可见出血及血栓。5例可见瘤周血管征,其中海绵状血管瘤中1例,毛细血管瘤中4例。5例检出脊髓水肿,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例,毛细血管瘤3例。结论:髓外硬膜下血管瘤MRI表现具有多样性,海绵状血管瘤较毛细血管瘤更易发生出血,瘤周血管征和脊髓水肿是该瘤的特征性MRI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骶椎神经鞘瘤MRI诊断
6
作者 潘碧涛 胡美玉 +2 位作者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医学诊断》 2018年第3期37-48,共12页
背景:探讨骶椎神经鞘瘤的侵犯特点与MRI表现特征。方法:观察26例骶椎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根据生长部位、侵犯范围及有无囊变、齿状边缘征,进行分型、分组测量瘤体最大径。比较型间及组间瘤体最大径的差异。对照分析瘤实质T2WI信号、强化... 背景:探讨骶椎神经鞘瘤的侵犯特点与MRI表现特征。方法:观察26例骶椎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根据生长部位、侵犯范围及有无囊变、齿状边缘征,进行分型、分组测量瘤体最大径。比较型间及组间瘤体最大径的差异。对照分析瘤实质T2WI信号、强化效应及HE染色组织学表现。结果:1型4例,2型5例,3型10例,4型7例。骶前软组织肿块出现率高于骶板后(X2 = 13.066, P = 0.011)。骶椎中线与中线旁骨质破坏各5例、14例。第3型瘤体最大径大于其它型(t = 2.655, P = 0.014)。8例GISS瘤体最大径超过18例非GISS(t = 3.027, P = 0.006)。齿突边缘征阳性12例与阴性14例间瘤体最大径差异无显著性(t = 1.896,P = 0.07)。囊变组12例的瘤体最大径、病程均长于非囊变组14例(t = 2.928, P = 0.007;t = ?2.187, P = 0.039)。I区呈T2WI稍高信号、明显强化,对应Atoni A区;II区呈T2WI高信号、无强化或轻微强化,对应Atoni B区。结论:骶椎神经鞘瘤具有偏心性破坏和骶前侵犯特性。T2WI双重信号及内在差异性强化是该瘤的MRI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神经鞘瘤 组织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对胎儿胼胝体缺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7
作者 罗柏宁 谢红宁 +5 位作者 郭媛 蔡丹蕾 方群 张中伟 潘碧涛 朱云晓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0-813,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对胎儿胼胝体缺如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超声(US)怀疑胎儿胼胝体缺如的孕妇9例,平均年龄25岁(18~29岁),平均孕周32周(28~36周),所有患者均在US检查后2天内行MRI检查.将US、MRI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对照. 结果... 目的 探讨MRI对胎儿胼胝体缺如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超声(US)怀疑胎儿胼胝体缺如的孕妇9例,平均年龄25岁(18~29岁),平均孕周32周(28~36周),所有患者均在US检查后2天内行MRI检查.将US、MRI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对照. 结果 MRI与US比较,胎儿胼胝体缺如基本一致者3例;US可疑、MRI肯定者6例,其中出生后随访证实者2例,引产后证实者4例;对于其伴发畸形,两者基本一致者5例,MRI多于US者4例. 结论 MRI对胎儿胼胝体缺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US有利的补充及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缺如 胎儿 超声
下载PDF
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8
8
作者 庄晓曌 余深平 +5 位作者 贺李 崔冀 陈创奇 赵晓娟 潘碧涛 李子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6-1860,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6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 目的探讨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6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mm2/s和(1.05±0.30)×10-3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mm组及<10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mm组及短径<10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扩散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女性盆腔恶性肿瘤3.0T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余深平 贺李 +3 位作者 刘明娟 潘碧涛 张中伟 罗柏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病例包括宫颈癌17例(术前14例,术后复发3例)、子宫内膜癌7例...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病例包括宫颈癌17例(术前14例,术后复发3例)、子宫内膜癌7例(术前5例,术后复发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1例、卵巢癌术后复发1例。进行女性盆腔恶性病变与正常组织(闭孔内肌)ADC值的测量与比较,以及常规MR成像组和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的病变观察结果的比较。【结果】①女性盆腔恶性病变与正常组织ADC值测量与比较: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原发灶、转移灶与闭孔内肌的ADC值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原发灶与闭孔内肌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闭孔内肌与转移灶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②常规MR成像组和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的病变观察结果的比较:常规MR成像组与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发现病变分别为43处及88处,两组发现病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0T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病灶的弥散受限程度,有助于鉴别盆腔良恶性病变。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辨率高,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女性盆腔恶性病变的范围和转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背景抑制 磁共振成像 女性盆腔 恶性
下载PDF
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2^*加权序列在胎儿MRI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中伟 罗柏宁 +2 位作者 潘碧涛 孟悛非 陈美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2 加权序列在胎儿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6例中、晚期孕程的孕妇行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 (trueFISP)T2 加权序列扫描 ,评价图像质量、模糊程度、正常胎儿器官显示、胎儿和母体异常的显示... 目的 :探讨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2 加权序列在胎儿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6例中、晚期孕程的孕妇行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 (trueFISP)T2 加权序列扫描 ,评价图像质量、模糊程度、正常胎儿器官显示、胎儿和母体异常的显示以及胎儿信噪比 (SNR)及胎儿 -孕妇腰椎椎体对比噪声比 (F -LCNR)等 ,并与TSE序列T2WI进行比较。结果 :与TSE序列T2WI相比 ,trueFISP序列T2 WI可清楚显示胎头、胎儿肢体、胎儿脊柱、胎儿的脏器解剖结构以及母体子宫、胎盘、脐带等附属结构 ,胎儿和母体异常显示也较清晰 ,并能清晰显示灰、白质分界、脑回、脑髓鞘等结构。trueFISP序列获得的图像其SNR以及F -LCNR均优于TSE序列。结论 :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2 加权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胎儿及母体的解剖结构 ,获得的图像具有较高的T2对比 ,可作为胎儿MR成像的常用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2 加权序列 胎儿 MRI 孕妇
下载PDF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对阴茎硬结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焕军 关键 +3 位作者 林晋华 潘碧涛 邓春华 郭燕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7-791,共5页
目的:分析阴茎硬结症(Peyronie病)的MRI表现,探讨高场强MRI对阴茎硬结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临床确诊阴茎硬结症于我院行3.0TMRI检查的病例纳入研究,每例2~4次阴茎超声检查。MRI检查采用小表面线圈,检查序列包括常规及磁敏... 目的:分析阴茎硬结症(Peyronie病)的MRI表现,探讨高场强MRI对阴茎硬结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临床确诊阴茎硬结症于我院行3.0TMRI检查的病例纳入研究,每例2~4次阴茎超声检查。MRI检查采用小表面线圈,检查序列包括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将MRI结果与超声对照。结果:14例中MRI检查共发现25个硬结,其中3例炎性硬结(共7个)、4例纤维性硬结(共8个)、7例含钙化的混合性硬结(共10个),上述7例钙化结节于SWI均为低信号。超声可稳定检出含钙化的硬结(7例20次超声均检出,20/20),但不能准确判断炎性及纤维化硬结(7例23次超声发现3次,共6处纤维性硬结)。MRI需结合SWI序列才能判定有钙化的硬结;超声对炎性硬结(0/7例)和纤维性硬结(6/8例)的检出率均较MRI低。结论:高场强MRI检查对阴茎硬结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多序列成像可检出不同性质的硬结,有助于对阴茎硬结症的早期发现,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另一个检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硬结症 勃起异常 磁共振成像 超声
下载PDF
696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护理配合的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洁珺 杨小春 +1 位作者 潘碧涛 严超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696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696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696例中有645例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达到影像学评价标准,成功率92.7%,其中有31例(4.5%)因检查过程中过分紧张造成屏气不佳出现呼吸伪影而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另20例经含服倍他乐克25~50 mg,平均心率仍>100次/min而放弃检查。本组碘过敏试验均为阴性,679例均能一次性成功注射对比剂,虽有2例出现轻微造影剂渗漏,但不影响检查结果,无1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严格、有效的护理操作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下载PDF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4DCE-MRA和DWI表现(附7例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萍 潘碧涛 +3 位作者 胡美玉 黎规典 潘希敏 江波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放射学表现特征,着重探讨MRI中4DCE-MRA及DW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B患者的临床及放射学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重点分析4DCE-MRA、DWI的特征。结果:7例在X线片或CT上均呈溶骨性膨... 目的: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放射学表现特征,着重探讨MRI中4DCE-MRA及DW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B患者的临床及放射学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重点分析4DCE-MRA、DWI的特征。结果:7例在X线片或CT上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无骨膜反应,5例骨皮质明显变薄并部分中断,2例骨皮质变薄但仍连续。MRI所有病例均未见瘤周骨髓水肿,均可见软组织肿块,T1WI 5例略高信号、2例等信号,T2WI均以稍高信号为主,夹杂少许灶性高、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4DCE-MRA见肿瘤供血动脉显影及肿瘤染色,自动脉早期到静脉期瘤体染色信号逐渐增强;高b值DWI上病变呈高信号,ADC图上呈灰黑色较低信号,ADC均值(0.856±0.059)×10-3 mm2/s,肿块的ADC值低于正常肌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55,P<0.001)。结论:X线、CT和常规MRI反映SPB的恶性特性有限度,4DCE-MRA、DWI表现提示其恶性特征,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骨肿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CT、MRI检测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差异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波 孟悛非 +1 位作者 潘碧涛 陈应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3-367,371,共6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CT、MRI检测差异,探讨鼻咽癌中颅底骨质侵犯的病理过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6例鼻咽癌CT、MRI资料,比较:①CT、MRI轴位扫描检测蝶骨体、枕骨基底部、岩尖和蝶骨大翼骨质侵犯的差异。②中颅底中线区(...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CT、MRI检测差异,探讨鼻咽癌中颅底骨质侵犯的病理过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6例鼻咽癌CT、MRI资料,比较:①CT、MRI轴位扫描检测蝶骨体、枕骨基底部、岩尖和蝶骨大翼骨质侵犯的差异。②中颅底中线区(蝶骨体-枕骨基底部)和中线旁区(岩尖、蝶骨大翼)骨质破坏MRI检出率。③MRI显示中颅底中线骨质侵犯的病例中CT正常组(A组)和CT破坏组(B组)在MRI中蝶骨体、枕骨基底部骨质侵犯形式及范围的差异。结果①46例鼻咽癌MRI显示中颅底中线区骨质侵犯出现率明显高于CT骨质侵犯出现率。MRI扫描蝶骨体、枕骨基底部、岩尖和蝶骨大翼的骨质侵犯检出率明显高于CT (P<0.01)。②MRI显示中颅底中线区骨质侵犯率(100%)高于中线旁区(63%)。③A组(11.5%)与B组(100%)的软组织肿块出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骨髓浸润、松质骨破坏到穿破密质骨、形成软组织肿块的进展过程是颅底型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病理过程特征。MRI能直接显示肿瘤早期骨髓浸润,较CT更早诊断颅底骨质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颅底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术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的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艳玲 余深平 +4 位作者 江利 潘碧涛 贺李 谭国胜 杨建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定量检测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头健康实验家猪行肝动脉栓塞术,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行肝脏MR灌注扫描,计算肝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定量检测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头健康实验家猪行肝动脉栓塞术,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行肝脏MR灌注扫描,计算肝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家猪肝动脉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的各项MR灌注测量肝脏血流参数中,HAP、PVP、THBF、PVI及DV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0,0.000和0.008),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肝动脉栓塞后不同时间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特点:①术后3d实验家猪HAP较术前明显减低,PV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5),而PVP、THBF、MTT和DV较术前稍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22、1.000、0.508和0.284);②术后1周实验家猪HAP、DV和MTT较术后3d有所增加,PVI较之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70、1.000和1.000),而PVP和THBF较术后3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和0.005);③术后1周实验家猪PVP、THBF和DV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13和0.038),而HAP、PVI及MTT较术前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6、0.177和0.078)。【结论】肝脏MR灌注成像能较准确地测定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动脉栓塞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肝动脉栓塞
下载PDF
3.0T磁共振DWIBS诊断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初探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李 余深平 +2 位作者 庄晓曌 潘碧涛 刘明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0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子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5例子宫颈癌术前病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子宫颈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子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5例子宫颈癌术前病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子宫颈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对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长径、短径及短径/长径比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子宫颈癌病例中原发病灶25个,转移性淋巴结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140个,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三者之间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93,P=0.001)。子宫颈癌原发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5,P=0.456),子宫颈癌原发灶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68,P<0.001);(3)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86±0.36)×10^(-3)mm^2/s和(1.12±0.34)×10^(-3)mm^2/s,长径分别为1.51±0.41cm和1.19±0.36cm,短径分别为1.16±0.35cm和0.77±0.22cm,短径/长径比率分别为0.78±0.17和0.68±0.19,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3.0T磁共振DWIBS的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弥散受限程度,结合淋巴结的短径、长径等综合评价可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弥散加权成像 转移性淋巴结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子宫颈癌3.0T MR背景抑制DWI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初步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深平 贺李 +2 位作者 庄晓瞾 刘明娟 潘碧涛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技术,对子宫颈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与临床病理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盆腔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3例子宫颈癌。对照MRI分期及临床病理分期,对临床病理分期...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技术,对子宫颈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与临床病理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盆腔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3例子宫颈癌。对照MRI分期及临床病理分期,对临床病理分期与相应子宫颈癌的ADC值,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对Ⅱ期子宫颈癌不同亚期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子宫颈癌Ⅰ~Ⅳ期的ADC值分别为(0.95±0.20)×10^(-3)、(0.91±0.20)×10^(-3)、(0.83±0.13)×10^(-3)及(0.88±0.19)×10^(-3)mm^2/s。统计结果表明FIGO分期和相应ADC值两者无相关性(r=-0.16,P=0.252),4期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594,P=0.622)。(2)Ⅱa期及Ⅱb期子宫颈癌ADC值分别为(0.89±0.13)×10^(-3)和(0.93±0.24)×10^(-3)mm^2/s,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53,P=0.598)。结论 MRI能较准确地判断子宫颈癌的分期。初步结果表明,子宫颈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与ADC值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颈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小梅 潘碧涛 +1 位作者 何洁珺 刘明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提高乳腺摄影片的质量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00例乳腺摄影片患者的年龄、乳腺类型、投照体位进行分类,总结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的要点及质量控制。结果500例乳腺X线检查,95%乳腺片满足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提高乳腺摄影片的质量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00例乳腺摄影片患者的年龄、乳腺类型、投照体位进行分类,总结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的要点及质量控制。结果500例乳腺X线检查,95%乳腺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乳腺分类中致密型86例(17.2%)、腺体型217(43.4%)、退化型147(29.4%)、萎缩型50(10%)。乳腺分型与各年龄段重叠较多。双侧对照,常规内外斜位及轴位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结论乳腺钼靶片的成像质量对临床正确诊断的先决条件,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合适的检查体位及摄影参数的合理选择是取得高质量乳腺钼靶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术 质量控制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D-T2-DRIVE联合3D TOFMRA诊断面听神经微血管压迫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希敏 胡美玉 +1 位作者 潘碧涛 江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3D-T2-DRIVE联合3D TOFMRA诊断面听神经血管性压迫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36例临床拟诊面听神经血管压迫患者行3D-T2-DRIVE与3D TOFMRA序列的各向同性和等体素扫描,观察各例原始图和各方位重组图,评价其显示患侧面听神经、责... 目的探讨应用3D-T2-DRIVE联合3D TOFMRA诊断面听神经血管性压迫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36例临床拟诊面听神经血管压迫患者行3D-T2-DRIVE与3D TOFMRA序列的各向同性和等体素扫描,观察各例原始图和各方位重组图,评价其显示患侧面听神经、责任血管的效果,由差至优分别记0~3分。分别比较3D-T2-DRIVE、3D TOFMRA及3D-T2-DRIVE+3D TOFMRA三种方法在显示患侧面听神经、责任血管的差异。结果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显示面听神经方面,3D-T2-DRIVE+3D TOFMRA优于3D TOFMRA(H=58.78,P=0.0000),T2-3D-DRIVE优于3D TOFMRA(H=53.18,P=0.0000),3D-T2-DRIVE+3D TOFMRA、T2-3D-DRIV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28,P=0.1313);在显示责任血管方面,3D-T2-DRIVE+3D TOFMRA优于T2-3D-DRIVE(H=54.12,P=0.0000)和3D TOFMRA(H=62.42,P=0.0000),3D-T2-DRIVE与3D TOFMR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083,P=0.9274)。36例中,3D-T2-DRIVE+3D TOFMRA检出面听神经根性细动脉压迫阳性32例,阴性4例,分别为手术和随访证实,诊断灵敏度100%,特异度100%。结论 3D-T2-DRIVE联合3D TOFMRA技术是诊断面听神经血管压迫性病变的精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颅神经 面神经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MRI联合4D 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美玉 潘碧涛 +3 位作者 潘希敏 刘迪敏 覃浩玲 江波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4D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的意义。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患者的MRI、4DCEMRA资料,评估每例长骨转移瘤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类型、病变周围水肿、病变信号特点;测量4DCEMRA长骨转移瘤各期... 目的:探讨MRI联合4D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的意义。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患者的MRI、4DCEMRA资料,评估每例长骨转移瘤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类型、病变周围水肿、病变信号特点;测量4DCEMRA长骨转移瘤各期相信号强度,计算各期相瘤体信号与动脉信号的比值,比较不同期相瘤体的信号差异。结果:①骨质破坏部位类型:皮质型2例,均位于骨干。髓腔型4例,3例位于骨端,1例位于骨干。②病变水肿程度:6例中病变周围大片明显水肿5例,小片状轻度水肿1例。③病变信号:6例病例MRI平扫均表现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病例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T1WI呈更低信号影未见强化。④4DCEMRA表现:动脉期6例瘤体迅速显影、瘤体信号明显增强,瘤体显现范围明显增大,4例呈"挂果征"改变,1例呈"抱球征"改变;至平衡期,瘤体显影范围固定,显影较静脉期稍减弱。6例长骨转移瘤显示瘤体供血动脉。瘤体供血动脉≤3支有2例;>3支有4例。4DCEMRA上瘤体供血动脉呈网状(Ⅰ)、粗短状(Ⅱ)、长条状(Ⅲ)3种表现。结论:长骨转移瘤MRI表现多样性,结合4DCEMRA的恶性新生肿瘤血管和瘤体染色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