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医院药学工作者新的定位与发展的思考
1
作者 潘筱琳 《海峡药学》 2007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在现代科技发展,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医院药学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从以往的单纯药物研究与调配逐渐向临床靠拢,临床药学作为在我国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越来越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所重视,本文浅析了医院药学工作者在临床药学工作中所担负的角色。
关键词 临床药学 药学监护 发展 定位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升我院PIVAS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被引量:29
2
作者 穆殿平 徐彦贵 +3 位作者 解晓帅 潘筱琳 王茹 贺雪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提升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质量管理水平,减少调剂差错,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品管圈方法对我院PIVAS进行质量管理,以"降低冲配药品调剂内差率"为主题,分析调剂差错发生原因,确定改善重点;制订改进方案,通过... 目的:提升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质量管理水平,减少调剂差错,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品管圈方法对我院PIVAS进行质量管理,以"降低冲配药品调剂内差率"为主题,分析调剂差错发生原因,确定改善重点;制订改进方案,通过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管理确定有效对策;比较活动前(2016年2月)及活动后(2016年8月)的有形成果(调剂差错率)及无形成果,评价活动效果。结果:制订并实施了包括统一排班、引进PIVAS MATE流程管理软件、人员全岗培训、加强退药管理及目视管理等措施。取得的有形成果为调剂差错率由活动前的1.81‰下降为0.53‰、目标达成率达108.47%、目标进步率为70.72%;无形成果包括优化了药品调剂的工作流程,使退药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标准化,增进了圈员的自信心、责任心、合作意识、凝聚力等;另获得一项避光储药盒的实用新型专利。结论:运用品管圈方法可有效提升PIVAS工作流程中的管理质量,促进患者静脉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质量管理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调剂差错
下载PDF
脉络宁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解晓帅 董运茁 +2 位作者 潘筱琳 张凤莹 穆殿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962-2965,共4页
目的:评价脉络宁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以"脉络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用复方丹参""脑梗塞""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中... 目的:评价脉络宁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以"脉络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用复方丹参""脑梗塞""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中文检索词,"Mailuoning injection""M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Compound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cerebral infarction""cerebral ischemic stroke"为英文检索词,运用逻辑运算符检索,并辅以文献追溯和手工检索等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中从建库起至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脉络宁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通过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计算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R)、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通过下调药品成本20%和临床总有效率上下变动5%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累计5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脉络宁注射液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OR=5.14,95%C(I2.83,9.34),P<0.001];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成本低于脉络宁注射液(168元vs. 394元),脉络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的CER分别为4.18、2.21,脉络宁注射液较复方丹参注射液的ICER为12.4,且ICER小于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 935元)。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对结论造成影响。结论: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更好,经济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成本-效果分析 决策树模型
下载PDF
2017~2019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凤莹 潘筱琳 穆殿平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2017~2019年PIVAS用药医嘱作为研究对象,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在2017~2019年中,PIVAS共有4071266份临床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1826份,不合理率...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2017~2019年PIVAS用药医嘱作为研究对象,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在2017~2019年中,PIVAS共有4071266份临床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1826份,不合理率为0.45‰。主要错误类型为录入药品错误(33.35%)、溶媒选择错误(23.44%)、用法用量错误(18.95%),以及药品浓度不适宜(14.79%)。通过审方药师干预成功医嘱为1818份,干预成功率为99.56%。结论PIVAS审方药师对临床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能及时的发现并纠正不合理医嘱,但应继续加强静脉用药管理,降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临床全肠外营养混合液医嘱不合理率的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解晓帅 潘筱琳 +2 位作者 贺雪梅 王茹 穆殿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降低临床全肠外营养混合液(TNA)医嘱不合理率,提高肠外营养使用的安全性,提升药师TNA审方专业技能以及与医生沟通协调的能力和参与临床团队协作的意识。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运用FOCUS-PDCA的方法思路,分析临床TNA医嘱不合... 目的:降低临床全肠外营养混合液(TNA)医嘱不合理率,提高肠外营养使用的安全性,提升药师TNA审方专业技能以及与医生沟通协调的能力和参与临床团队协作的意识。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运用FOCUS-PDCA的方法思路,分析临床TNA医嘱不合理的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结果:临床TNA医嘱的不合理率由67.94%降为14.96%,人均、日均TNA使用费用及人均用药天数均显著下降(P<0.01);静脉输液集中配置中心(PIVAs)药师的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运用质量管理的手段可有效进行TNA医嘱审核与干预,大大降低了临床TNA医嘱不合理率,优化了TNA使用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节约了临床TNA药品费用;并且提高药师专业技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医院整体药学服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全肠外营养混合液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穆殿平 王春革 +1 位作者 任晓文 潘筱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995-999,共5页
目的考察血必净注射液在洁净环境下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随着放置时间其有效成分及质量指标的变化,为血必净注射液输液配伍选择更适宜的溶媒,确保临床输液更加安全,有效。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 目的考察血必净注射液在洁净环境下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随着放置时间其有效成分及质量指标的变化,为血必净注射液输液配伍选择更适宜的溶媒,确保临床输液更加安全,有效。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血必净分别与3种溶媒配伍后放置0、2、4、8 h内有效成分红花黄素A;采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酸度计测定血必净注射液分别与3种溶媒配伍后放置0.5、1、2、4、8 h微粒数及pH值的变化,并将所得结果录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3种不同溶媒配伍之后,红花黄素A在8 h相对稳定;配伍后在8 h内pH值基本保持稳定;微粒数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均呈现上升趋势;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4 h微粒数显著高于0.5 h(P<0.01);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放置1 h后微粒数与0.5 h比较显著增多(P<0.01);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超标。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不适于以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应现用现配,不适于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氯化钠注射液 葡萄糖注射液 配伍 微粒数
原文传递
葛根素注射液临床使用安全性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解晓帅 董运茁 +2 位作者 穆殿平 潘筱琳 张凤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956-3961,共6页
葛根素注射液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各型心绞痛,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等疾病,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挖掘可能造成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时发现安全性用药警示信号,提出预警,做到早判... 葛根素注射液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各型心绞痛,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等疾病,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挖掘可能造成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时发现安全性用药警示信号,提出预警,做到早判断,早处理,确保用药安全。通过加强监控,确立最佳用药方案,预防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人们对使用葛根素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的重视。计算机全面检索与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相关的一次文献,排除一次信息缺失较多的文献,最终筛选纳入文献62篇,共涉及129个案例。从中提取相关资料并通过Treeage软件进行决策树分析,χ^2检验对数据进行验证。葛根素ADRs多发生于50~79岁患者,以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占多数(88.3%),用药48 h后发生ADR最多(61.1%),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葛根素的使用剂量无关,但与滴注溶媒的选择相关,葛根素注射剂中、重度不良反应居多(64.3%),129例病案中死亡病例13例(10.1%)。葛根素注射液可致严重ADRs发生,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及使用方法,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加强用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