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1166C多态与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潘绍义 李利华 +1 位作者 张雷 尹雪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邀请某工厂所有无血缘关系的在职和退休职工参与本研究,最终有1466名受检者纳入统计分析。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药物服用史等。抽提DNA,用SNaPs...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邀请某工厂所有无血缘关系的在职和退休职工参与本研究,最终有1466名受检者纳入统计分析。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药物服用史等。抽提DNA,用SNaPshot方法检测AT1R基因型。结果 1466名受检者包括556名(37.9%)女性,485名(33.1%)超重/肥胖者,468名(31.9%)高血压患者,其中212名(45.3%)接受降压治疗。AT1R AA、CA和CC三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90.5%、9.4%和0.1%。基因型(AA、CA+CC)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患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调整和调整协变量前后,不同基因型之间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AT1R A1166C多态和体质指数交互作用影响收缩压(Pint=0.002)和脉压(Pint=0.02)。只有在体质指数的最高四分位数组(>25.8 kg/m2),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收缩压(P=0.02)和脉压(P=0.009)显著高于AA型纯合子。结论 AT1R A1166C多态与体质指数交互作用影响收缩压和脉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体质指数 血压
下载PDF
缬沙坦与尼可地尔联合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
2
作者 潘绍义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8期122-125,共4页
目的讨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缬沙坦与尼可地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病历号奇偶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缬沙坦与尼可地尔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缬沙坦胶... 目的讨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缬沙坦与尼可地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病历号奇偶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缬沙坦与尼可地尔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缬沙坦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损伤因子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统计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肾损伤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98.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4,P=0.004)。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2例头痛与下肢水肿、3例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结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治疗期间实施缬沙坦与尼可地尔联合治疗方案可切实改善患者肾损伤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提升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尼可地尔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潘绍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3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绞痛(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COPD合并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80例)与观察组(常规药物联合伊伐布雷...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绞痛(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COPD合并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80例)与观察组(常规药物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80例),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静息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A)与肾上腺素(Adr)指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的6MWT结果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在COPD合并AP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绞痛 伊伐布雷定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rs2282679 A/C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雷 李利华 +1 位作者 潘绍义 尹雪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46-848,共3页
本研究在1216名受检者中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rs2282679A/C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之间的关系。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药物服用史等,并使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抽提DNA,以SNaPshot... 本研究在1216名受检者中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rs2282679A/C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之间的关系。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药物服用史等,并使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抽提DNA,以SNaPshot方法检测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型。1216名受检者包括457名女性(37.6%),478名受检者(39.3%)为维生素D缺乏[25(OH)D〈50nmol/L],386名受检者(31.7%)为超重/肥胖。维生素D结合蛋白CC、AC、AA三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7%、41.0%和50.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维生素D正常者及维生素D缺乏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调整协变量前后,CC、AC、AA三个基因型之间25(OH)D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整个研究人群相比,AA型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风险低22%(OR=0.78,95% CI0.65~0.93,P=0.006)。和CC型相比,AA型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风险低36%(OR=0.64,95% CI0.42~0.98,P=0.006);AC型和CC型相比,维生素D缺乏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95% CI0.57~1.34,P=0.53)。总之,维生素D结合蛋白rs2282679A/C多态性与血清25(OH)D水平和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