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兴市2013—2022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1
作者 冯豪 朱武通 +4 位作者 葛锐 侯志刚 田阳阳 潘维浙 张倩倩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 了解嘉兴市2013—2022年5种性传播疾病(性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嘉兴市2013—2022年性病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嘉兴市2013—2022... 目的 了解嘉兴市2013—2022年5种性传播疾病(性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嘉兴市2013—2022年性病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嘉兴市2013—2022年累计报告性病病例77 590例,年报告发病率从105.26/10万到197.41/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9.83/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以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5.19%(66 096/77 590);梅毒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梅毒病例总数的66.51%(16 473/24 768),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89∶1,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而淋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占总数的71.54%(55 506/77 590);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商业服务和工人居多;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南湖区。结论 嘉兴市性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梅毒是性病防治的重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已成为三大主要流行的性病之一;南湖区是性病防治重点地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梅毒 流行特征
下载PDF
0.01%次氯酸溶液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兰峰 吴媛 +2 位作者 潘维浙 余盛南 仇玉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6期2724-2725,共2页
次氯酸盐作为消毒剂在世界范围内用于各种场所,浓度为0.005%~6%。早在1915年就有研究将次氯酸应用于伤口感染治疗,近年来又有研究可以用于鼻腔、口腔、眼结膜冲洗预防感染,有学者已经证实0.01%次氯酸溶液对各种病原菌有良好的体外杀菌... 次氯酸盐作为消毒剂在世界范围内用于各种场所,浓度为0.005%~6%。早在1915年就有研究将次氯酸应用于伤口感染治疗,近年来又有研究可以用于鼻腔、口腔、眼结膜冲洗预防感染,有学者已经证实0.01%次氯酸溶液对各种病原菌有良好的体外杀菌活性。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使用0.01%次氯酸溶液后大鼠皮肤缺损性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变化,证实0.01%次氯酸溶液有促进组织愈合及减少瘢痕生成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盐 酸溶液 愈合作用 皮肤创口 大鼠 新生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伤口感染
下载PDF
2006-2021年嘉兴市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葛锐 朱国英 +4 位作者 陈中文 朱武通 侯志刚 潘维浙 张倩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 分析嘉兴市经男男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简称MSM HIV感染者)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艾滋病流行重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21年报告的嘉兴市MSM HIV感染者信息,采用Ar... 目的 分析嘉兴市经男男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简称MSM HIV感染者)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艾滋病流行重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21年报告的嘉兴市MSM HIV感染者信息,采用ArcGIS10.7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06-2021年嘉兴市共报告MSM HIV感染者972例,占当地男性常住人口的比例从2006年的0.1/10万上升至2021年的3.9/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265.973,P<0.001)。三维趋势分析显示,2006-2021年嘉兴市MSM HIV感染者分布由北向南呈先小幅下降再上升趋势,从西往东方向呈两侧高中间低的“U”型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06-2021年嘉兴市报告的MSM HIV感染者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 I=0.24,Z=3.189,P<0.01),其中热点聚集区Ⅰ位于南湖区的建设、城南街道,桐乡市的濮院镇、梧桐街道,热点聚集区Ⅱ包括南湖区的嘉北、新嘉、新兴、解放、长水街道,秀洲区的新城街道、洪合镇。结论 嘉兴市MSM HIV感染者存在空间聚集性,需加强重点区域的监测,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病毒 空间聚集性
原文传递
2013-2022年嘉兴市儿童青少年肺结核发现延迟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葛锐 田敏 +3 位作者 侯志刚 潘维浙 朱国英 冯豪 《预防医学》 2023年第12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了解2013-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儿童青少年肺结核发现延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嘉兴市报告的≤24岁肺结核病例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 目的了解2013-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儿童青少年肺结核发现延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嘉兴市报告的≤24岁肺结核病例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诊疗信息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等,描述性分析儿童青少年肺结核病例的发现延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2022年嘉兴市报告儿童青少年肺结核2407例,男性1522例,占63.23%。年龄M(QR)为21.00(4.00)岁。学生410例,占17.03%。外地户籍1856例,占77.11%。发现延迟596例,发现延迟率为24.76%;就诊延迟895例,就诊延迟率为37.18%;确诊延迟128例,确诊延迟率为5.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季度出现症状(OR=1.684,95%CI:1.261~2.249)、首诊单位级别为县级(OR=3.800,95%CI:2.898~4.983)和病原学检测阳性(OR=1.534,95%CI:1.255~1.874)是儿童青少年肺结核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结论2013-2022年嘉兴市儿童青少年肺结核发现延迟与症状出现时间、首诊单位级别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有关,应加强肺结核防治宣传、扩大筛查项目覆盖范围和提升医疗机构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儿童青少年 发现延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嘉兴市临床医生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侯志刚 葛锐 +4 位作者 张倩倩 潘维浙 田阳阳 朱武通 冯豪 《预防医学》 2023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嘉兴市临床医生丙型肝炎(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加强相关培训、提升临床医生丙肝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1家市级和1家县(区)级丙肝定点医院的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 目的了解浙江省嘉兴市临床医生丙型肝炎(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加强相关培训、提升临床医生丙肝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1家市级和1家县(区)级丙肝定点医院的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临床医生丙肝防治知识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临床医生丙肝防治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回收有效率为96.24%。男性107人,占59.78%;女性72人,占40.22%。年龄为(37.06±9.46)岁。本科学历107人,占59.78%。初级职称56人,占31.28%。非感染科170人,占94.97%。丙肝防治基础知识知晓率为96.09%;其中“输入带有丙肝病毒的血液会感染丙肝”知晓率较高,为98.88%;“丙肝可以治愈”知晓率较低,为77.09%。丙肝防治专业知识知晓率为3.91%~100.00%;其中“病原体”“建议筛查人群”知晓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6.59%;“临床诊断分类”“临床诊断依据”知晓率较低,均为3.91%。丙肝相关知识中,“国家已将丙肝直接抗病毒治疗药物纳入医保报销”“本院门诊和住院均可报销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知晓率分别为81.56%和59.78%。近1年参加过丙肝相关培训69人,占38.55%;参加过丙肝防治培训的临床医生丙肝基础知识知晓率高于未参加者(100.00%和93.64%,P<0.05)。结论嘉兴市临床医生丙肝防治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但对丙肝的诊断、分类标准及相关医保政策应加强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临床医生 知晓率
原文传递
亚慢性氯乙烯染毒联合高脂饮食对小鼠肝脂肪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诗奇 王倩 +5 位作者 吕懿 魏彩玲 贾晋 潘维浙 余盛南 仇玉兰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氯乙烯、高脂饮食以及二者联合对小鼠肝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氯乙烯暴露组(800 mg/m^3)、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与氯乙烯联合暴露组(800 mg/m^3)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静式吸入染... 目的探讨低浓度氯乙烯、高脂饮食以及二者联合对小鼠肝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氯乙烯暴露组(800 mg/m^3)、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与氯乙烯联合暴露组(800 mg/m^3)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静式吸入染毒13周。观察记录小鼠体重变化,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油红O染色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定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浓度、血清与肝中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CHO)含量。检测肝中CYP2E1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氯乙烯暴露组出现了轻微散在的脂肪空泡样变性,高脂组、高脂氯乙烯联合暴露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更为严重。氯乙烯暴露组ALT和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AST和ALT水平高于高脂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血清及肝组织CHO含量增加,联合组肝组织CHO高于高脂组与氯乙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及肝组织TG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脂组和氯乙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CYP2E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MDA含量升高, SOD和GSH活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氯乙烯与高脂饮食共暴露能增强小鼠的肝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肝脂肪变性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在氯乙醛联合棕榈酸致肝细胞脂肪变性中的作用
7
作者 贾晋 赵晓田 +4 位作者 潘维浙 余盛南 郝岩 沈永梅 仇玉兰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31-435,436,共6页
目的探讨氯乙醛(氯乙烯的主要代谢物,CAA)、棕榈酸(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成分之一,PA)以及二者联合对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AA、PA和氧化应激抑制剂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处理HepG2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目的探讨氯乙醛(氯乙烯的主要代谢物,CAA)、棕榈酸(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成分之一,PA)以及二者联合对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AA、PA和氧化应激抑制剂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处理HepG2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细胞活力实验结果设定对照组、4.5μmol/L CAA组、9μmol/L CAA组、PA(100μmol/L)组、4.5μmol/L CAA+PA组、9μmol/L CAA+PA组、NAC(2 mM)组、NAC+4.5μmol/L CAA+PA组、NAC+9μmol/L CAA+PA组。染毒48 h后,进行油红O染色和检测各组细胞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含量评估细胞脂肪变性的情况;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水平,评估氧化应激的情况。结果HepG2细胞存活率随CAA、PA和NAC浓度升高而下降;9μmol/L CAA组和PA组细胞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联合组细胞脂肪变性更为明显,NAC预处理可减轻CAA联合PA引起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联合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一暴露组,而联合组SOD、GSH-Px和G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一暴露组,NAC预处理可减轻CAA联合PA诱导的氧化应激。结论CAA联合PA通过激活氧化应激诱导肝脂肪变性,二者之间可能具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醛 棕榈酸 脂肪变性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