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菌草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潘羿壅 李钢铁 +3 位作者 梁田雨 王少雄 马媛 麻云霞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盆栽试验,对巨菌草幼苗施加混合盐溶液模拟不同的盐碱胁迫程度,测定不同盐碱胁迫浓度下巨菌草的生长及生理指标,探讨混合盐碱胁迫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盐比例较低的混合盐(B:Na Cl︰Na_2SO_4︰Na HCO_3︰Na_2C... 利用盆栽试验,对巨菌草幼苗施加混合盐溶液模拟不同的盐碱胁迫程度,测定不同盐碱胁迫浓度下巨菌草的生长及生理指标,探讨混合盐碱胁迫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盐比例较低的混合盐(B:Na Cl︰Na_2SO_4︰Na HCO_3︰Na_2CO_3=1︰2︰1︰0;p H值为8.22)处理下,株高生长量和相对含水率(RWC)与CK均无显著差异,较适宜巨菌草的生长,其他配比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盐碱混合胁迫的处理下,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各个处理组丙二醛(MDA)含量呈间断累积,并在纯盐(A:Na Cl︰Na_2SO_4︰Na HCO_3︰Na_2CO_3=1︰1︰0︰0;p H值为6.08)和高碱(E:Na Cl︰Na_2SO_4︰Na HCO_3︰Na_2CO_3=9︰1︰1︰9;p H值为10.55)处出现萎蔫和死亡等现象;在盐碱混合胁迫的处理下,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巨菌草主要通过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互补作用来降低氧化伤害,以抵御盐碱伤害,维持植株正常生理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株高生长量 RWC MDA SOD CAT
下载PDF
云杉扁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麻云霞 李钢铁 +3 位作者 冯斐 马媛 潘羿壅 童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124-128,共5页
[目的]明确云杉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其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人工饲养观察与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云杉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云杉扁叶蜂各区域的发... [目的]明确云杉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其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人工饲养观察与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云杉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云杉扁叶蜂各区域的发生程度以及扁叶峰数量分布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多种防治措施的对比试验。[结果]云杉扁叶蜂1年或1年以上完成1代,不同样地的有虫株率差异显著,虫口密度差异也极显著。在幼虫4龄前进行防治,采用树干注药法和叶面喷雾法,对云杉针叶的保护效果较好;在卵期采用14%吡虫啉·敌敌畏进行树干注药的防治效果较好,针叶损失率较小,为8.43%,今后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结论]试验结果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榆紫叶甲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扁叶蜂 虫口密度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外源硅对酸枣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麻云霞 李钢铁 +4 位作者 张宏武 梁田雨 马媛 王少雄 潘羿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为了探讨外源硅提高酸枣抗旱性的相关生理机制,确定最佳外源硅使用质量浓度。本试验以酸枣品种南枣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用PEG6000(聚乙二醇6000,渗透势约为-0.15 MPa)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硅对酸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为了探讨外源硅提高酸枣抗旱性的相关生理机制,确定最佳外源硅使用质量浓度。本试验以酸枣品种南枣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用PEG6000(聚乙二醇6000,渗透势约为-0.15 MPa)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硅对酸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叶片造成了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降低了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抑制了酸枣的生物量积累。不同质量浓度的硅对酸枣所受干旱胁迫作用的缓解程度不同,硅质量浓度为0.5~1. 5 mmol/L缓解效果较好,过多施硅反而会产生抑制作用。在干旱胁迫下,随着施硅质量浓度的增加,水分利用率呈增加趋势,抗氧化酶活性、生物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无机离子含量逐渐降低。说明施硅可以使酸枣光合作用加强,通过调控植物体的营养状况、自身新陈代谢,提高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改善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帮助植物抵御干旱胁迫,其中1. 5 mmol/L硅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的保护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酸枣 生理生化
下载PDF
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麻云霞 李钢铁 +3 位作者 梁田雨 马媛 潘羿壅 童春元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32-38,共7页
AM真菌物种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全球碳氮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由于它们在农林、环境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国内外关于AM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受到较高的... AM真菌物种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全球碳氮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由于它们在农林、环境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国内外关于AM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受到较高的关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AM物种多样性及相关生态学研究等已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从目前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概况、分布、影响因素和生态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内生真菌进行阐述,探索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理和生态功能,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促进我国在菌根学上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多样性 生态功能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3种灌木生物量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媛 李钢铁 +3 位作者 潘羿壅 麻云霞 王强 张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8-201,共4页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目前预测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浑善达克沙地3种灌木作为研究对象,每种灌木各取70个样本,实测其生物量。依据株高(H)和基径(D)的复合因子D^2H作为自变量,以实测生物量(W)为因变量构建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判...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目前预测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浑善达克沙地3种灌木作为研究对象,每种灌木各取70个样本,实测其生物量。依据株高(H)和基径(D)的复合因子D^2H作为自变量,以实测生物量(W)为因变量构建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判别系数R2和估计值标准误差SEE筛选出最佳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庄绣线菊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772(D^2H)0.757;虎榛子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2.004+1.006(D^2H)-0.014(D^2H)2+0.001(D^2H)3;黄柳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6.359-0.009(D^2H)+0.001(D^2H)2-7.415E-07(D^2H)3。经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72.08~88.72%,其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预测模型 灌木 浑善达克沙地
原文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生长状况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媛 李钢铁 +5 位作者 梁田雨 麻云霞 赵国芬 姚庆智 潘羿壅 王少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4-188,共5页
从浑善达克沙地三个不同地点、三种不同立地类型区采集榆树根际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力求探索榆树疏林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总体上讲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上差异显著,平... 从浑善达克沙地三个不同地点、三种不同立地类型区采集榆树根际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力求探索榆树疏林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总体上讲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上差异显著,平均值分别为细菌46.84(10~6·g^(-1))、放线菌34.69(10~6·g^(-1))、真菌5.49(10~6·g^(-1))。在榆树的生长状况较好的丘间地和阴坡上,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比榆树生长较差的沙丘阳坡上明显多;细菌在丘间地上、阴坡、阳坡上的数量分别为59.46(10~6·g^(-1))、42.82(10~6·g^(-1))、38.25(10~6·g^(-1))。榆树各项生长指标均较高的沙地中部正蓝旗,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西部的正镶白旗和东部的克什克腾旗,细菌数量在正蓝旗、正镶白旗、克什克腾旗分别为59.87(10~6·g^(-1))、49.10(10~6·g^(-1))、41.54(10~6·g^(-1))。由此可见,榆树的生长状况与微生物的数量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数量 榆树 微地形 浑善达克沙地
原文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植物资源研究
7
作者 麻云霞 李钢铁 +3 位作者 梁田雨 马媛 王少雄 潘羿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9-194,共6页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发育有不同于沙地的植被类型,且种类多、丰富度高、盖度高。通过对白槽沟的植被调查,分析该地植物区系、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维管植物360种,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最丰富;分属于73科224属,...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发育有不同于沙地的植被类型,且种类多、丰富度高、盖度高。通过对白槽沟的植被调查,分析该地植物区系、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维管植物360种,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最丰富;分属于73科224属,以菊科种数最多,其次为禾本科,显示出沟谷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较沙地强。2)植物的生活型组成中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占全部维管植物的60%;以中生植物为主,占研究区全部维管植物的61%,其次为旱生植物,湿生和水生植物较少,显示白槽沟所处的位置是半干旱区的特点。3)植物种的区系类型可划分为16个,物种中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编织用植物等多种资源类型;植物群落可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半灌木丛、草原甸、沼泽和水生植被,共46个群系,表明了白槽沟沟内与两岸沙地植被的极显著差异。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为沙质地层的下切沟,沟谷特殊的微地形环境是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特殊的地形引起植被的显著变化,沟内生境多样,植被类型多样,是浑善达克沙地微地形环境最为良好的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类 植物生活型 区系类型 植物群落 浑善达克沙地 白槽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