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途径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潘肯林 曹治宏 +1 位作者 安豫 缪丽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径路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相关的资料。方法对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和手术... 目的探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径路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相关的资料。方法对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9例患者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29/29),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3.1%(27/29),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6.6%(28/29),其余则用6F猪尾造影管完成造影,其中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血管过度迂曲所致。并发症中发生桡动脉痉挛占3.4%(1/29);穿刺部位皮下出血为6.9%(2/29);无一例发生桡动脉闭塞、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及皮肤破溃感染等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介入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径路 共用型造影管 全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心房颤动相关病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肯林 杨兵 周方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09-31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基础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在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的基础疾病、性别在维吾尔族与汉族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在216例房颤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目的探讨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基础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在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的基础疾病、性别在维吾尔族与汉族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在216例房颤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肌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分别为76、59、47、27和7例,其中风心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相比,其基础疾病分布存在差异(P<0.05)。结论新疆叶城县房颤患者病因分布及发病年龄存在民族差异。汉族患者以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为主,维吾尔族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病因 民族
下载PDF
34例年轻人AMI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潘肯林 安效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981-982,共2页
关键词 年青人 心肌梗死 AMI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低渗血症58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潘肯林 安效声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低渗血症 电解质紊乱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5
作者 潘肯林 柳军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6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肺炎 临床特点 老年人 实验室检查 疗效判定
下载PDF
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剑飞 陈爱雨 +4 位作者 郭国锋 潘肯林 安豫 曹治宏 郭以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维族)、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疆叶城县解放军第18医院住院的维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348例,并发冠心病233例,测定血脂水平并进行... 目的探讨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维族)、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疆叶城县解放军第18医院住院的维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348例,并发冠心病233例,测定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非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维族患者TG[2.87±0.52 vs 2.03±0.43]、TC[5.74±0.63 vs 4.91±0.54]水平,汉族患者TG[2.11±0.34 vs 1.82±0.36]、TC[5.52±0.43 vs 4.62±0.45]水平高于各自的非冠心病组(P<0.05)。维族患者以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为主(男性39.57%vs 31.48%,女性31.09%vs 25.00%,P<0.05),汉族患者以高胆固醇(TC)血症为主(男性12.96%vs 7.19%,女性13.89%vs 6.72%,P<0.05)。结论 TG、TC升高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控制血脂异常,以期减少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受检患者血脂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类型存在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冠心病 血脂异常 维吾尔族 汉族
下载PDF
甲钴胺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巫刚 潘肯林 刘新忠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108-108,125,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甲钴胺500ug,银...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甲钴胺500ug,银杏叶注射液20ml,各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口一次;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疗程均为20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为52.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甲钴胺与银杏叶注射液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治疗 甲钴胺 银杏叶注射液
下载PDF
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心血管住院患者调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剑飞 郭国锋 +4 位作者 陈爱雨 潘肯林 安豫 曹治宏 郭以川 《西部医学》 2012年第3期483-485,共3页
目的利用较大样本住院资料分析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病因构成比、年龄分布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探讨该地区维吾尔族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新疆叶城县解放军... 目的利用较大样本住院资料分析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病因构成比、年龄分布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探讨该地区维吾尔族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新疆叶城县解放军第18医院住院的维族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心血管疾病病种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分别是37.20%、29.86%、14.13%、11.51%、4.16%和1.68%。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风心病、扩心病和先心病平均年增长速度分别是25.98%、22.76%、22.20%、12.80%、17.84%和13.62%。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2.07%。50~69岁年龄段分布占整个年龄段的53.70%。结论新疆叶城地区维族患者心血管疾病构成比中冠心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排第1、第2位,远高于其他心血管疾病;50~69岁年龄段是心血管疾病住院的主要年龄段。加强对冠心病、高血压的防治有助于减少维吾尔族心血管疾病的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效声 安泉 +1 位作者 安豫 潘肯林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和避免误诊、漏诊、延诊。方法 回顾性对1985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人AMI的临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发现本组老年人AMI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而复杂,院... 目的 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和避免误诊、漏诊、延诊。方法 回顾性对1985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人AMI的临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发现本组老年人AMI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而复杂,院外、门诊及住院初诊时误诊达44.16%,其临床特征是无痛性心肌梗发发生多,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延诊率及死亡率高。结论 提高对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的认识,对老年患者应及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学监测,认真进行观察和鉴别诊断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心电图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经桡动脉径路5F多功能造影管全脑血管造影45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豫 方玉强 +3 位作者 潘肯林 曹治宏 缪丽 刘新忠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84-685,共2页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经桡动脉径路5F多功能造影管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5例患者,局麻下经桡动脉径路用5F多功能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45例患者中43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6%。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1例患者左颈总动脉...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经桡动脉径路5F多功能造影管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5例患者,局麻下经桡动脉径路用5F多功能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45例患者中43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6%。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1例患者左颈总动脉开口位置变异,未能进行相应血管造影。无手部缺血、桡动脉闭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径路5F多功能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适应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在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径路 多功能造影管 全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动态心电图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巫刚 潘肯林 刘新忠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62-62,22,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试验。将71例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每日1次;对照组2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试验。将71例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每日1次;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时间、最长持续时间、室性早搏次数,阵发性室速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后各项指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对UAP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不稳定性心绞痛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风心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心脑双梗死一例
12
作者 安效声 安豫 +2 位作者 安振乐 哈斯木江 潘肯林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急性心脑双梗死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术后 心房纤颤 头颅CT
下载PDF
维族与汉族心房纤颤患者发病原因分析
13
作者 陈剑飞 潘肯林 +3 位作者 安豫 曹治宏 郭国锋 郭以川 《西部医学》 2011年第3期464-465,共2页
目的探讨新疆叶城县维族与汉族心房纤颤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在新疆叶城县解放军第18医院住院房颤患者的病因、性别及在维汉民族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194例房颤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探讨新疆叶城县维族与汉族心房纤颤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在新疆叶城县解放军第18医院住院房颤患者的病因、性别及在维汉民族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194例房颤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分别为71、54、43、19和7例,其中风心病女性发病高于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汉族与维族相比,其病因分布存在差异(P<0.05)。结论新疆叶城县房颤患者病因分布及发病年龄存在民族差异,汉族患者以高血压病、冠心病为主,维族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病因 民族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联同全脑血管造影32例分析
14
作者 曹治宏 潘肯林 +1 位作者 安豫 王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9年第4期235-235,共1页
32例需行冠状动脉造影合并头痛的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用多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该导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32例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1例未完成,3例发生术后局部肿胀,无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安效声 安泉 +1 位作者 安豫 潘肯林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和避免误诊、漏诊、延诊。方法回顾性对1985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人AMI的临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本组老年人AMI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而复杂,院... 目的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和避免误诊、漏诊、延诊。方法回顾性对1985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人AMI的临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本组老年人AMI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而复杂,院外、门诊及住院初诊时误诊达44.16%,其临床特征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多,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延诊率及死亡率高。结论提高对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的认识,对老年患者应及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学监测,认真进行观察和鉴别诊断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心电图 误诊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首次进入高海拔地区军人短期血压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兵 潘肯林 刘新忠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413-1417,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首次进入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军人的血压、生化指标改变,以及急性高原病发生情况。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分别进入不同海拔地区的男性军人250例,根据海拔高度分为3 000~4 000 m组(n=90)、4 001~5 00... 目的观察研究首次进入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军人的血压、生化指标改变,以及急性高原病发生情况。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分别进入不同海拔地区的男性军人250例,根据海拔高度分为3 000~4 000 m组(n=90)、4 001~5 000 m组(n=82)及5 001~6 000 m组(n=78)。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进入高原前,进入后1周、1个月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记录一般情况、急性高原病、血压、心率及常规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 3 000~4 000 m组、4 001~5 000 m组及5 001~6 000 m组在进入高原7 d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MAP)较进入高原前显著增高,进入高原后30 d这三项指标与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高原7 d或30 d时,5 001~6 000 m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MAP在3组中最高,随后依次是4 001~5 000 m组与3 000~4 000 m组。进入高原30 d后,海高度与收缩压(r=0.299,P<0.01)、舒张压(r=0.351,P<0.01)、MAP(r=0.371,P<0.01)及心率(r=0.232,P=0.004)呈正相关。4 001~5 000 m组及5 001~6 000 m组进入高原30 d后RBC、WBC、Hb、PLT、s Cr、HDL及LDL较进入高原前有显著升高(P<0.05)。3 000~4 000 m组30 d累计发生急性高原病16例(17.8%),4 001~5 000 m组累计23例(28.0%),5 001~6 000 m组累计36例(46.2%)。结论短期进入高原地区的军人可出现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且伴随急性高原病症状发生,同时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改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平均动脉压 心率 实验室指标 急性高原病
下载PDF
老年人尿路感染易感因素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肯林 安效声 柳军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0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尿路感染 易感因素 治疗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相关病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肯林 曹治宏 柳军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4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发生的相关病因。方法 对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的150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 老年房颤以风心病和冠心病最为常见,分别为68%和52%。结论 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且与多因素共同作... 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发生的相关病因。方法 对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的150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 老年房颤以风心病和冠心病最为常见,分别为68%和52%。结论 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且与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心房颤动 病因 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下载PDF
50例老年人心房颤动相关病因分析
19
作者 潘肯林 安效声 柳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房颤动 病因
下载PDF
海拔5000m以上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低转治疗47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引虎 王福领 +3 位作者 王宏运 阳盛洪 杨海军 潘肯林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海拔5000 m以上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的低转治疗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9年和2010年采用低转治疗的47例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在初步诊断为HAPE和HACE后,即紧急低转至... 目的探讨海拔5000 m以上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的低转治疗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9年和2010年采用低转治疗的47例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在初步诊断为HAPE和HACE后,即紧急低转至海拔3700 m的医疗站治疗,4 d后治愈出院。途中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和连续治疗,低转距离280~360 km,途中耗时8~14 h;1例HAPE合并HACE患者由基层部队从海拔5390 m处自行低转,于途中病情恶化死亡;1例低转前深度昏迷病例下送至3700 m救治3 d后,病情仍不能有效好转,改用直升机下送至平原(1400 m)高压氧治疗2 d后治愈出院。结论在海拔5000 m以上地区发生的重症急性高原病,应迅速积极低转。低转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科学决策低转时机、选择合适的低转方式、连续的途中有效救护以及充分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重症急性高原病 低转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