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对抗痨治疗肺结核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潘越峻 张春兰 +1 位作者 范慧敏 卢峰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79例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根据HBV DNA大于或小于1×105copies/ml分为A、B组,与23例HBV M阴性肺结核患...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79例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根据HBV DNA大于或小于1×105copies/ml分为A、B组,与23例HBV M阴性肺结核患者比较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和B组肝功能异常出现和复常时间,及肝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HBV M阴性组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早而复常时间较长,且肝损害程度明显重于阴性组(P<0.05);A组和B组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于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化疗期间一定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病毒载量指标不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最直接原因,而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下载PDF
乌司他丁改善肾综合出血热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潘越峻 张媛 +1 位作者 韦广莹 张国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5-2028,共4页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改善肾综合出血热引起的毛细血管损伤而发生异常渗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50例肾综合出血热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实验组患者(25例)乌司他丁治疗;给予对照组(25例)5%糖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此外,根...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改善肾综合出血热引起的毛细血管损伤而发生异常渗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50例肾综合出血热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实验组患者(25例)乌司他丁治疗;给予对照组(25例)5%糖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此外,根据实验组中患者就诊时发热时间分为两组。实验组A(9例)为发热1~4 d;实验组B(16例)为发热5~7 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7 d后进行尿微量蛋白、血肌酐和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测定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微量蛋白下降显著;血肌酐恢复速度更快;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发生尿少症状的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时间也明显减少;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实验组B对比,实验组A尿微量蛋白下降显著;血肌酐恢复速度更快;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并发症发生时间也明显减少;均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并且在发热早期应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肾综合出血热 血管损伤 组织灌流量
下载PDF
抗病毒护肝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潘越峻 范慧敏 +1 位作者 张春兰 卢峰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辅以护肝、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组(A组)、护肝治疗同时抗结核治疗组(B组)、... 目的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辅以护肝、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组(A组)、护肝治疗同时抗结核治疗组(B组)、单纯抗结核组(C组),观察肝脏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抗病毒组ALT和T-Bil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T和T-Bil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停药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药率略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脏病理炎症分级: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炎症是引起不能继续抗结核的主要因素,而乙肝病毒感染只是其中一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
下载PDF
重症登革热合并肺部改变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潘越峻 张媛 邓西龙 《现代医院》 2016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重症登革热(SD)合并肺部改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120例重症登革热患者,分成有和无肺部改变两组,对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回顾分析重症登革热(SD)合并肺部改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120例重症登革热患者,分成有和无肺部改变两组,对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SD患者中,48例合并肺部改变,占40.0%;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83.3%,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肺病基础的更易合并肺部改变。除均有发热外,合并肺部改变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两组在白细胞及降钙素原(PCT)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改变胸部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病变(n=22)、胸腔积液(n=24)、胸膜增厚(n=4)。结论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及肺病的SD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肺部改变,监测白细胞及PCT的动态变化可指导抗生素治疗,尽早行胸部CT有助于早期诊断,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重症登革热 肺部病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潘越峻 石裕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32-833,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和Ⅳ型胶原 (Ⅳ C)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增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5 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与Ⅳ C水平 ,并与肝病理组织检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A和Ⅳ C与肝...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和Ⅳ型胶原 (Ⅳ C)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增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5 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与Ⅳ C水平 ,并与肝病理组织检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A和Ⅳ C与肝病理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5 ) ,但早期检出率较低。结论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存在血清HA和Ⅳ C升高 ,两者可作为一种较敏感的肝纤维化辅助检测指标 ,但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 病理
下载PDF
静脉用药微粒污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潘越峻 张文先 张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3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微粒污染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5年因合并ARDS入住本院ICU的患者共50例,按静脉用药分别采用直流过滤输注控制微颗粒以及普通静脉输注平均分为试验组及...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微粒污染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5年因合并ARDS入住本院ICU的患者共50例,按静脉用药分别采用直流过滤输注控制微颗粒以及普通静脉输注平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间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入住ICU时间、持续发热时间、白细胞介素-8(IL-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用直流过滤输注对缩短入住ICU时间[OR(95%CI)=0.212(0.094,0.468)]、降低IL-8[OR(95%CI)=0.315(0.25,0.715)]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RDS患者静脉用药时采用直流过滤输注控制微粒污染对微循环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 微粒污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抗乙肝转移因子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的观察
7
作者 潘越峻 蔡卫平 郭家伟 《广州医药》 1999年第2期45-46,共2页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使HBeAg及HBVDNA转阴的方法,我院1997年11月~1998年6月使用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并与干扰素治疗组对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根据1995年北京第...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使HBeAg及HBVDNA转阴的方法,我院1997年11月~1998年6月使用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并与干扰素治疗组对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根据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抗乙肝转移因子
下载PDF
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静脉溶栓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国明 李踔 +5 位作者 韦广莹 刘昶权 黄进弟 甘清鑫 黄继德 潘越峻 《现代医院》 2021年第2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进行急救标准流程溶栓的34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进行...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进行急救标准流程溶栓的34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进行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溶栓的3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至溶栓时间(OTN)、就诊到溶栓开始时间(DTN)、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DTI)、入院至获得实验室结果时间(DTL)、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采用卒中单位院前急救流程,在OTN、DTN、DTI、DTL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 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模式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组发生脑出血2例、胃出血1例、牙龈出血1例、皮下出血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6.7%;对照组发生脑出血3例、胃出血2例、皮下出血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7.6%,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的中位评分为3分,对照组中位评分为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9.3 d vs 1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明显缩短DTN时间及OTN、DTI、DTL时间,有助优化AIS诊疗流程,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治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单元 院前急救流程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相关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煌 冼莹 +1 位作者 潘越峻 张扣兴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268-273,267,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h1及Th2类细胞及NKT细胞、T细胞的分布比例,从患者水平进一步了解机体T辅助淋巴细胞及相关T淋巴细胞在新生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的16例患者(HI...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h1及Th2类细胞及NKT细胞、T细胞的分布比例,从患者水平进一步了解机体T辅助淋巴细胞及相关T淋巴细胞在新生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的16例患者(HIV检测阴性)及作为对照组的1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标本中Th1及Th2类细胞及NKT细胞、γδT细胞的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分布比例,并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隐脑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前)Th1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13.093±4.618)%,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比例(19.582±4.949)%,而Th2细胞所占比例为(1.769±0.86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比例(0.584±0.202)%,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隐脑患者经诱导治疗好转后Th1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16.069±1.516)%,较好转前的比例(13.589±2.101)%增加,Th2细胞所占比例为(1.499±0.274)%,较好转前的比例(1.673±0.290)%下降,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脑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前)NKT细胞在整体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11.848±2.936)%,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比例(17.918±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隐脑患者的γδT细胞在整体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9.166±3.989)%,与正常对照组的比例(9.873±3.50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脑患者经治疗好转后NKT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14.806±1.513)%,较好转前比例(11.830±1.350)%增加,γδT细胞所占比例为(6.984±0.843)%,则较好转前比例(8.094±2.037)%下降,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存在Th1细胞减少,Th2细胞增加,及NKT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下降,其说明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经治疗好转后的病例,Th1/Th2失衡状态改善,可能提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对疾病预后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感染 TH1/TH2 NKT ΓΔT
下载PDF
肝病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文先 潘越峻 +2 位作者 张青 刘玉萍 刘元勋 《现代医院》 2016年第4期567-569,共3页
目的了解肝病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的现患病率12.7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入院初始抗菌素使用率35.46%。住院时间、既往脾切除或脾栓塞、合... 目的了解肝病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的现患病率12.7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入院初始抗菌素使用率35.46%。住院时间、既往脾切除或脾栓塞、合并2型糖尿病、胸腔积液、肝衰竭、肝癌、肝硬化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高,抗菌素使用率低,需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床旁超声目标导向复苏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广莹 潘越峻 +1 位作者 张国明 黄进弟 《现代医院》 2018年第3期438-443,共6页
目的评估床旁超声应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入住该院ICU并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PiCCO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按照床旁超声或者PiCCO监测指标指导复苏。分别于入院... 目的评估床旁超声应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入住该院ICU并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PiCCO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按照床旁超声或者PiCCO监测指标指导复苏。分别于入院时(0 h)及治疗后6 h,12 h以及24 h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组织氧代谢参数及28天死亡率,并于入院时和治疗7天时采用APACHE II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与入院时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PiCCO组MAP在12h、24 h时间点大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HR在12 h,24 h的时间点小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CI在6 h,12 h,24 h时间点均大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氧代谢指标DO2I、VO2I、SVO2以及PO2/FiO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PiCCO组DO2I、VO2I以及SVO2在12 h,24 h时间点均大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PO2/FiO2在24h时间点大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均降低;但治疗7天后,PiCCO组的APACHE II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和28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应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疗效相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连续性心排量监测 复苏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广州市中心城区2015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国明 李铁钢 +1 位作者 韦广莹 潘越峻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市院外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院外急救能力,优化急诊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广州市中心城区所有院外急救患者的资料,分析急救出车的时间分布,患者...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市院外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院外急救能力,优化急诊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广州市中心城区所有院外急救患者的资料,分析急救出车的时间分布,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等。结果在158452次出车中,日时间分布以08:00-11:00(平均每小时8024次,占5.06%)和20:00~23:00(平均每小时7976次,占5.03%)为出车的高峰时段,05:00-06:00(3600次,占2.27%)为最低。地区分布以白云区出车数量最多(42812,占27.02%),其次是海珠区(30316,占19.13%)、天河区(26890,占16.97%)。男女呼救比为1.43:1(79325VS.55530)。年龄分布上以70岁以上(27.22%)及21-30岁(17.97%)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前5位呼车原因依次为外伤(12.70%)、车祸(10.52%)、晕厥(9.91%)、活动障碍(7.52%)和昏迷(7.43%)。在138586例院外急救患者中,共死亡6776例,占4.89%。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急症4544例(占67.06%),创伤类792例(占11.69%),神经系统急症667例(占9.84%),呼吸系统急症268例(占3.96%),内外科其他急症234例(占3.45%),其他急症133例(占1.96%)。结论不断完善院外急救系统建设,提高院外急救的技术水平与常见急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能力,从而提高院外急救成功率;根据不同时段呼救出车量的变化和疾病谱,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外急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流行病学 分析 广州市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肝炎一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明 韦广莹 +1 位作者 李踔 潘越峻 《现代医院》 2016年第9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与肝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对2016年3月入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1例早期诊断急性肝炎,最终诊断为IM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检验学、影像学、病原学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IM进行文献复...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与肝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对2016年3月入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1例早期诊断急性肝炎,最终诊断为IM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检验学、影像学、病原学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IM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2岁,以发热,黄疸,肝肿大为临床表现;腹部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肝大;实验室显示ALT、AST、LDH均2倍以上升高,多次检查异淋>10%,及EB病毒DNA定量(EBV-DNA)<5.00 E+03 Copies/m L,确诊为IM,予对症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成人IM临床症状与体征呈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常累及肝脏,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多次行异淋和相关病原学检测,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炎 误诊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西龙 陈志敏 +2 位作者 黄煌 潘越峻 李粤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1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了解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提高对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问、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情况... 目的了解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提高对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问、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分层、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存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疾病,均无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患者MELD评分(37.13±11.03)分。其中46.7%(7/15)的患者有激素使用史;60%(9/15)的患者有广谱抗生素(1种或多种)治疗史;60%(9/15)的患者曾行血液净化治疗;33.3%(5/15)的患者有CD4+T细胞减少或比例失调;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所有患者皆有肺部影像学检查阳性改变;73.3%(11/15)的患者GM试验阳性;20%(3/15)的患者治疗后好转;80%(12/15)的患者治疗无效;40%(6/15)的患者诊断后7d内死亡。结论肝衰竭患者存在多个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是肝衰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原因之一;早期CT结合GM试验检查可能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可能改善本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翠芝 潘越峻 +1 位作者 张文先 韦广莹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3.95±1.02)mPa/s、全血低切粘度(6.36±1.02)mPa/s、血浆粘度(1.23±0.34)mPa/s、细胞聚集指数(1.26±0.56)、纤维蛋白原(3.04±1.02)g/L显著低于对照组[(4.45±1.32)mPa/s、(7.31±1.34)mPa/s、(1.38±0.29)mPa/s、(1.86±0.52)、(4.03±0.98)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美托洛尔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翠芝 韦广莹 +1 位作者 潘越峻 黄进弟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男性组以及女性组,每组50例。开展常规治疗以及介入性治疗,分析引致患者致病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男性组以及女性组,每组50例。开展常规治疗以及介入性治疗,分析引致患者致病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女性组的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明显比男性高(P<0.05)。男性组吸烟率比女性高(P<0.05)。两组受试者的卒中史、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两组均以单支病变为主,经冠脉造影结果证实,多支病变、双支病变以及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冠脉病变位置也无显著差异,Genisi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受试者随访1年后以及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组受试者接受PCI住院、随访期内出现MACE的概率无显著差异,开展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策略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男性群体内,吸烟为引起疾病的高危因素,女性中,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病史为高危因素。卒中史、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也为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无性别间差异。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做好慢性病防控,对于疾病预后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危险因素 冠脉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放线菌感染致败血症1例
17
作者 张国明 韦广莹 +1 位作者 徐慧敏 潘越峻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2期3785-3786,共2页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由放线菌感染所致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感染局部肿胀、脓肿形成、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状小粒”的脓液及周围组织纤维增生是本病的特点。放线菌释放到血液中引起全身性感染,临床上极为罕见。...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由放线菌感染所致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感染局部肿胀、脓肿形成、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状小粒”的脓液及周围组织纤维增生是本病的特点。放线菌释放到血液中引起全身性感染,临床上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放线菌感染致败血症的病例,经过积极的抗感染、脓液引流,病灶清除,治疗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败血症 感染
下载PDF
肺部超声评估重症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6
18
作者 刘莹 邓西龙 +4 位作者 潘越峻 蔡水江 黄煌 李幼霞 刘勇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74-2078,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肺部超声评分(LUS)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及与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_2)、淋巴细胞计数(LYM)、呼气末正压(PEE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目的探讨早期肺部超声评分(LUS)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及与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_2)、淋巴细胞计数(LYM)、呼气末正压(PEE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传统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30例,其中存活15例,死亡15例,非病毒性肺炎17例,病毒性肺炎13例,低PEEP组13例,高PEEP组17例。一位观察者专门负责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传统参数,另一位观察者专门负责肺部超声检查及评分,分析LUS与OI、A-a DO_2、LYM、PEEP、APACHEⅡ评分、CPIS的相关性,计算LUS对PEEP设置及病死率的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LUS与OI(r=-0.755,P=0.000)和LYM(r=-0.518,P=0.03)显著负相关,与A-a DO_2(r=0.642,P=0.000)、PEEP(r=0.583,P=0.001)、APACHEⅡ评分(r=0.461,P=0.010)、CPIS(r=0.595,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非病毒性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LUS无明显差异(18.59±6.49 vs.18.69±6.56,P>0.05),存活组LUS明显低于死亡组(15.00±5.90 vs.22.27±4.68,P<0.01),低PEEP组LUS显著低于高PEEP组(14.23±5.40 vs.22.00±4.98,P<0.01);分析ROC曲线面积(AUC)得出,LUS 19分以上预测高PEEP机械通气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92%,LUS 17分以上预测死亡的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67%。结论床旁LUS可简单易行地反映肺部通气的改变,早期在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 肺部超声评分 重症肺炎 呼气末正压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部超声影像特点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莹 邓西龙 +4 位作者 潘越峻 韦广莹 蔡水江 黄煌 李幼霞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2442-2446,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肺部超声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SCAP中符合柏林诊断标准的ARDS患者32例,其中存活17例(存活组),死亡15例(死亡组),轻中度ARDS 24... 目的分析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肺部超声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SCAP中符合柏林诊断标准的ARDS患者32例,其中存活17例(存活组),死亡15例(死亡组),轻中度ARDS 24例(轻中度ARDS组),重度ARDS 8例(重度ARDS组),低呼气末正压(PEEP)组(PEEP<8 cm H_2O)15例,高PEEP组(PEEP≥8 cm H_2O)17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组10例(CPIS≤6分组),CPIS>6分组22例(CPIS>6分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氧合指数(OI)、PEE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CPIS等临床指标。在患者入院时行肺部超声检查和评分,分析肺部超声影像特点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2例患者肺部超声评分(LUS)(18.84±6.32)分,右肺超声评分(R-LUS)(9.75±3.25)分,左肺超声评分(L-LUS)(9.06±4.02)分。其中死亡患者、重度ARDS患者、高PEEP患者和CPIS>6分患者的LUS、R-LUS、L-LUS均分别明显高于存活患者、轻中度ARDS患者、低PEEP患者和CPIS≤6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LUS与L-L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正常肺通气区(A征象)明显减少,而重度肺组织失气化区(B3征象)明显增多;双肺重力依赖区超声评分明显高于非重力依赖区(P<0.05);LUS与OI(r=-0.530,P=0.002)呈显著负相关,与PEEP(r=0.554,P=0.001)、APACHEⅡ评分(r=0.497,P=0.004)、CPIS(r=0.626,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以A和B3征象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肺部超声能实时评估肺部病变性质、范围和病情严重程度,可为SCAP致ARDS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部超声评分 肺部超声影像特点
下载PDF
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莹 简凤壁 +3 位作者 梁桐 韦广莹 潘越峻 邓西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4-969,共6页
目的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治疗第2天的血药谷浓度(C_(min))及目标浓度(C_(min)≥10mg/L)达标情况,探讨早期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重症医学科38例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 目的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治疗第2天的血药谷浓度(C_(min))及目标浓度(C_(min)≥10mg/L)达标情况,探讨早期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重症医学科38例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起始负荷剂量分为高剂量组(≥10mg/kg)和低剂量组(<10mg/kg),均间隔12h静脉注射3剂,于第3剂前30min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C_(min)。分析替考拉宁C_(min)分布情况、目标浓度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结果38例血样C_(min)为(11.06±3.88)mg/L,其中63.2%(24/38)达标,36.8%(14/38)未达标;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目标C_(min)达标率(82.4%vs 47.6%,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的患者达标率显著低于GFR<60mL/min/1.73m^(2)的患者(51.9%vs 90.9%,P<0.05);C_(min)未达标组的GFR明显高于C_(min)达标组[(135.03±62.22)mL/min/1.73m^(2) vs(81.8±54.62)mL/min/1.73m^(2),P<0.0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使用≥10mg/kg的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可较快达到有效血药谷浓度,高GFR是影响C_(min)达标的重要因素,有必要结合重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优化替考拉宁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负荷剂量 谷浓度 肾小球滤过率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