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掌浅弓类型及其顶点的表面投影 被引量:7
1
作者 左才杰 潘铭紫(指导) 《解剖学报》 CAS 1964年第4期409-427,共19页
一、观察400侧(成人200,儿童200)国人掌浅弓的解剖资料,根据直接由浅部入掌的各动脉来源、组合以及发育配布的状况,而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其中桡尺动脉型占总侧数47.25±2.50%,尺动脉型占46.25±2.49%,正中尺动脉型占6.00±1.... 一、观察400侧(成人200,儿童200)国人掌浅弓的解剖资料,根据直接由浅部入掌的各动脉来源、组合以及发育配布的状况,而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其中桡尺动脉型占总侧数47.25±2.50%,尺动脉型占46.25±2.49%,正中尺动脉型占6.00±1.19%,桡正中尺动脉型占0.50±0.35%。二、按照上述各类型中掌浅部动脉的吻接分离状况,发现其中呈弓形吻合者占总侧数81.25%,非弓形吻合者(即本文所谓借线形细支连接者)占6.75%,其余完全独立或互相分离者占12%。三、调查上述国人资料的指掌侧动脉的起源情况,其结果由浅弓分支构成小指尺掌侧动脉者为96.25%,构成各指掌侧总动脉者均在96%以上,构成食指桡掌侧动脉者为39%,分支供给拇指尺侧和桡侧者各为31%及12.75%。概言之,尺侧3(1/2)指主要由浅弓分支参予供给,桡侧1(1/2)指则大部分为深弓分支供给。四、讨论了各类型及各指掌侧动脉起源等问题的种族差别情况,并分析不同作者研究国人资料的结果,根据t值测验,证明戴蘅茹文献中尺动脉型弓和桡尺动脉型弓的出现率并无显著差异,故认为戴氏所谓国人掌浅弓中,尺动脉型弓占最多数,而应列为正常型的肯定性结论,尚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五、选取各型掌浅弓中成弓形吻合者114侧(成人14,儿童100),作为浅弓顶点表面投影定位的研究。结果得出顶点的自然分布境界,基本局限在掌正中线中点桡侧0.6厘米,尺侧0.5厘米,远侧0.45厘米,近侧0.35厘米所形成的长方形范围之内,并有89.96%的顶点集中在以中点为圆心,以0.35厘米为半径所绘成的圆内。尚未发现一例顶点平及头线或超出其远侧。除据此与国外书刊中不同说法对照讨论外,并分析我们所得结果基本适于代表我国成人和儿童的概况,谅可供作国人标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 掌浅弓 指掌侧动脉 顶点 国人
下载PDF
国人肘浅静脉的活体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旭光 黄业武 +3 位作者 李顺荣 刘牧之 林元问 潘铭紫(指导) 《解剖学报》 CAS 1962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我们观察了汉族成年男性500人(即1000侧上肢)活体的肘浅静脉,根据我们的材料,将肘浅静脉归纳为八型,其中以第Ⅰ型,即头静脉借在肘窝部的肘正中静脉而与贵要静脉相连的最多,占40.0±1.55%,第Ⅱ型即前臂头静脉和上臂头静脉不相连接,... 我们观察了汉族成年男性500人(即1000侧上肢)活体的肘浅静脉,根据我们的材料,将肘浅静脉归纳为八型,其中以第Ⅰ型,即头静脉借在肘窝部的肘正中静脉而与贵要静脉相连的最多,占40.0±1.55%,第Ⅱ型即前臂头静脉和上臂头静脉不相连接,前臂头静脉直接注入贵要静脉的次之,占28.9±1.43%,第Ⅷ型即头静脉借在肘窝部成对的肘正中静脉而与贵要静脉相连的最少,只占1.8±0.42%。本文还根据前臂正中静脉的存缺、支数和注入部位,又归纳为八类,以B类即1—3支前臂正中静脉注入贵要静脉的最多,占27.7±1.42%,C类即1—3支前臂正中静脉注入肘正中静脉的次之,占26.2±1.39%,这两类中都是1支的占最多(B_(1):21.1%,C_(1):16.6%)。如将型与类合并统计之,则Ⅰ型C类居首位,Ⅱ型A类居次位。副头静脉出现例数很多,占71.2%,岛头静脉出现例数较少,占2.5%。各型中的左右侧差和广东福建两省人的地区差,均不显著。左右两侧的不对称型多于对称型,且有显著的差别。各种族各型的出现率,除苏联的一部分材料外,都是以第Ⅰ型为最多,以第Ⅶ型或第Ⅷ型为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正中静脉 肘窝 活体观察 青要 人体观察 头静脉 浅静脉
下载PDF
国人外耳道上棘的初步观察
3
作者 张生贵 黎屏周 +2 位作者 朱公任 李冠城 潘铭紫(指导) 《解剖学报》 CAS 1963年第1期87-89,共3页
外耳道上棘是耳科临床上在施行与乳突和鼓窦有关手术时一重要骨性标志,它的显著与否对手术进行的顺利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对国人外耳道上棘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作了观察。本文观察了442侧国人颅骨的外耳道上棘,其中256侧属于成年男性,142... 外耳道上棘是耳科临床上在施行与乳突和鼓窦有关手术时一重要骨性标志,它的显著与否对手术进行的顺利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对国人外耳道上棘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作了观察。本文观察了442侧国人颅骨的外耳道上棘,其中256侧属于成年男性,142侧属于成年女性,44侧属于未成年的男女。将外耳道上棘出现的不同情况分为最显、显著、微显、不显四型。观察结果,最显和显著两型都是成年男性(17.97%和41.80%)高于成年女性(5.63%和20.42%),而微显型和不显型则适得其反。未成年男女的外耳道上棘都是发育较差,不显型有52.29%、微显型40.91%、显著型只有6.82%,无最显型。经过统计处理证明外耳道上棘的性别和年龄差别均显著。侧差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 性别 耳科 道上棘 成年女性 国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